《大宋安乐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安乐侯- 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大宋的军心士气!请受老夫一拜!”

    有当朝宰相亲自向范宇躬身一拜,其余的人再不动就不合适了。

    于是乎,除了包拯之外,其余的官员与皇亲们都纷纷向范宇躬身一拜。

    范宇的心脏病都快吓了出来,眉头一个劲的乱跳。这吕夷简想干啥,要是在军中,这便是黄袍加身啊。

    但是这并不是在军中,而是被一群墙头草的官员给拜了。有这等事就在汴梁发生,官家就是再大度,只怕对自己也会心生龃龉。

    范宇也急忙拱手对着皇城的方向一拜,“若非官家,我怎么会有此胜。这便是圣天子在位,大宋合该中兴!诸位若是懂得官家的苦心,便莫负之,请诸位与我一同为官家贺。”

    这一次,却是对着皇城方向拜了三拜,范宇直起身来。

    吕夷简看到范宇的反应也很迅速,不由暗暗皱眉。从范宇的反应来看,显然是知道自己有意要捧杀于他。虽然范宇也领着众人拜了官家,但也无法完全消除负面影响。

    “好了,大家的盛情我已经心领,我与包钦差归来,礼应先去向官家复命。失礼之处,还望勿怪。”范宇对着众人拱了拱手,便转身回了马车中。

    包拯更是干脆,连话都没说便上了马车。

    丢下许多人在十里凉亭这里大眼瞪小眼,却是都甚为尴尬。

    而两位钦差的马车,却已经重新上路准备入城了。

    范宇再次下车,便是在皇城外了。

    包拯也从马车上下来,看到范宇便压低声音道:“世事险恶。”

    “吕相公太急了。”范宇摇摇头道:“幸好。”

    两人没再多说,便一同进了皇城之中,向着崇政殿而去。

    到了崇政殿外,让小黄门进去通报。不多时,小黄门便出来迎了范宇和包拯两人进殿。

    此时官家赵祯正在案后坐着,面前还摆放着一沓本章。

    范宇和包拯两人见到赵祯,便先行了礼。

    赵祯看着两人笑道:“包卿、安乐侯,你们二人都辛苦了,便免礼吧。安乐侯这一次在边地,立下大功,我已经知晓。倒是包卿,你这一次复审王氏大族一案,可有冤枉了他们?”

    包拯躬身道:“王氏一族做恶多端,安乐侯与陈贯并没有冤枉王氏。经臣详查,那王氏一族数年之间,便与上万条人命有关。此次罪证确凿,实是王氏一族到了恶贯满盈之时!”

    赵祯的眉头一下子便挑了起来,“包卿所说,可是句句属实?”

    “臣带着案卷,官家可过目。”包拯说着,便取出早已经准备好的案卷简报,双手捧着向前一伸。

    陈琳急忙从赵祯身后走出,取了案卷交到了赵祯的手里。

    赵祯只是扫了两眼,面色就变的极为严肃,而后便是十分愤怒之色。

    啪的一声,将手中的案卷用力摔在案几上,赵祯这等好脾气都压抑不住心头的怒火。

    “他王氏竟敢……敢如此草菅人命!”赵祯声音都有些抖,“那些下洞挖矿之人,被塌陷的矿洞所埋,还算是命不好。可他们的家人又是如何,王氏为了省那些烧埋钱,竟连其家人也都害了?!”

    “不瞒官家,凡是挖矿之人,皆为贫贱之人。这等人在那王氏的眼中,命都贱得很。”包拯拱手道:“而且王氏因与西夏走私,豢养许多厉害仆役以为爪牙。将那些讨要烧埋钱的矿工家人抓起来,往废弃的矿洞之中一扔,这世上便再也无其一丝一毫的痕迹了。”

    崇政殿上光线充足,却是听了包拯的这些话,使得赵祯的感觉不寒而栗。

    “包卿于刑名之事甚有经验,此事依你来看,如何处置那王氏。”赵祯面带严厉的问道。

    “臣觉得,那王氏妇孺与其恶仆的妇孺并不知情,当可从轻发落,送去岭南瘴疠之地。而其余大于十岁的男子与其豢养的仆役,皆可杀之。并将其一族的罪状公布于天下,为后来者戒!”包拯沉声道。

    官家赵祯想开口说点什么,可是看到包拯那不为所动的模样,却是没再开口。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小黄门却是跑了进来,将一张纸条递到了陈琳的手中便又退出殿外。

    陈琳只看了一眼手中的纸条,便露出吃惊之色,他将手中的纸条放到了赵祯的案上,却并没开口,只是看了范宇一眼。

    官家赵祯的目光在纸条上转了一下,便也看向范宇,面色阴沉。

 第346章 此话怎讲

    范宇也注意到了官家赵祯的表情,心中顿时微微一紧。

    不过,此时赵祯还没开口,自己也不好主动说什么,那就有些欲盖弥彰了。

    赵祯也没有与范宇说什么,而是接着包拯的话道:“包卿是忠直之臣,朝廷委派你去复查王氏一案,就是信得过你的公心。既然你已有了判辞,便逞上来,我会用印明发。”

    “官家圣明。”包拯躬身道。

    赵祯这时目光才转向范宇,微微一笑道:“安乐侯此次巡边,也是辛苦。更难得的是,竟然带领新军大胜西夏,生擒万余西夏兵士,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啊。”

    对于赵祯的这些称赞,范宇并没觉得有多少诚意。即使赵祯是个没什么脾气的皇帝,可是在一些涉及到自己权力的谣言面前,似乎也变得危险起来。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古人诚不我欺。

    “官家明鉴,若无官家的信重,臣下怎么会立下这等功劳?”范宇不慌不忙的道:“臣闻汉武帝任用亲近的卫青霍去病,提兵数十万北逐匈奴,自此使之西迁,绝了匈奴之害。官家对我一样信重,可惜我却无卫青霍去病之能,未能使得西夏伤了筋骨,实是愧对于官家。”

    “此次边界两战之中,杨文广、狄青、曹傅三人出力甚多,臣不过都是安居于堡寨之中,并未上得战阵。若是将功劳都放在臣的身上,便是对他们的不公了。”范宇微微笑道:“今日归来之时,吕相公竟带众多官员来迎,倒是使臣十分诧异。臣与他本来便有些龃龉之事,没想到他居然丝毫不计前嫌,令臣分外的感动。若是吕相公是心诚的,那便是我大宋的周公了。”

    包拯哑然,心中暗道,吕相公用心自然是不怀好意,不过你将他比作周公,怕是也一样没安好心啊。

    陈琳的眉头也跟着挑起,这位安乐侯看来年纪轻轻,可也不是好相与的。吕相公的出迎,使得安乐侯在官家面前十分尴尬。可是安乐侯这一句话,将吕相公比作古之大贤周公,可也十分要命。

    想当年曹操曹孟德横槊赋诗,一首短歌行脍炙人口,其中便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八字。

    现在范宇将吕夷简比作周公,怎么看都是好话,可就是会让官家十分的警惕。

    听到范宇的话,赵祯心中却是说不上什么滋味,只得道:“安乐侯与吕相公,皆为我大宋的栋梁之才。一文一武,于国于民于我皇家,都是有功劳的。”

    范宇急忙摆手道:“官家,我本就是皇亲,此次巡边不过是为了从拔思母部手中买马,可算不得武将。这等战阵之事偶尔为之尚可,若是认定了臣为武将的话,岂不是为难于我。那等兵凶战危的境遇,臣可是不想再试。如今回了汴梁,臣还是多陪陪公主和娘才是正理。无论如何,这次立下的功劳,也配得上我这爵位了,官家可就莫要再为难于我。”

    他这么说,便是表态自己并不贪恋兵权,而且点明了自己皇亲的身份。

    这个态度,使得赵祯十分满意,原本已经有些不豫的态度,立时就变的缓和起来。

    “安乐侯,枉我如此信任于你。能者多劳,你这懒散劲头,可是要改一改了。”赵祯哈哈一笑,摇头道:“这次召你回京,在私事上,便是你这附驸马都尉与公主聚少离多,应使你夫妻早日团聚。在公事上,便是西夏与辽国之间既已发生了这样大的冲突,想必双方彼此之间有态度,都会有个大的转变。我大宋应如何对待,也是要你来与众相公一同参谋的。”

    包拯听到这里,便急忙对赵祯拱手道:“官家,臣不过是权知开封府,这等机密国事并无资格予闻,臣请告退。”

    官家赵祯笑着点头道:“包卿也是劳苦功高,陈琳,你替我送送包卿。回来之时,请政事堂的吕、蔡两位相公和枢密院的王、韩两位相公过来。正可与刚回来的安乐侯一起,将辽夏局面议一议。”

    陈琳侧身对着赵祯施礼道:“是,内臣遵旨。”

    待陈末将包拯送了出去,范宇便与赵祯君臣两人谈起了西夏与辽国的这一场战事。

    不到半个时辰,政事堂与枢密院的四位相公,便在陈琳的带领之下,一同来到了崇政殿里。

    四人见过官家,便都看向范宇。

    范宇对四人拱手道:“见过四位相公。”

    “今日安乐侯回京,歇都不曾歇,便来崇政殿见我,实是于国事非常上心。召几位相公前来,便是一同议一议西夏与辽国之间的冲突,还有我大宋,对于辽夏两国,应该如何应对。”赵祯点点头道:“最重要的,便是如何使我大宋免于卷入两国的战事之中,如何对我大宋更有利。众卿可畅所欲言,莫要藏私。”

    吕夷简最先站出来道:“老臣已经看过安乐侯的捷报,还有枢密院送来的西夏与辽国的消息。依老臣所见,只怕西夏与辽国之间,这场战事还没结束。只是不知道会打成什么样子,到什么时候。”

    “老臣看那辽国吃了大亏,定然不会善罢甘休。”枢密院正使王德用躬身道:“想必正在调兵遣将,出兵教训西夏是势在必行的。我大宋应使边军严守边界,绝不轻易受那西夏挑衅。只要坚守不出,想那西夏派兵来我大宋,也讨不了好处去。”

    枢密副使韩亿也跟着道:“臣觉得,我们不若主动向辽国提出,与之一同出兵攻夏。若是能灭了西夏一国,正可开拓疆土,并取得养马之地,以解我大宋缺马之苦。”

    蔡齐看了范宇一眼,最后开口道:“安乐侯是刚刚从董家寨归来,最是熟悉边地之事,也是亲眼见过西夏军队的。想必安乐侯的建议,有切身的体会。”

    赵祯对范宇点头道:“安乐侯,你便先说一说你觉得我大宋应该如何面对辽夏两国吧。”

    知道自己躲不过,便笑道:“蔡相公抬爱,那我便说说自己的看法。臣回来之前,便得到拔思母部之人传信,听闻辽皇耶律宗真有意对西夏御驾亲征,那辽夏之间定会再起大战。只不过西夏无力与辽国长期大战,必会与之和谈。而西夏国力困顿,哪里能赔得起辽国国损失。我大宋边军,理应紧张备战,以防西夏来攻。”

    众人都露出惊愕之色,赵祯不由问道:“此话怎讲?”

 第347章 与辽国谈谈价钱

    虽然官家赵祯嘴上这么问,可是在他心中已经明白,定是西夏觉得大宋是软柿子。

    不只是赵祯心中明白,吕夷简、蔡齐、王德用、韩亿四人也都心里清楚。只是不好说出来罢了。若是讲出来的话,大家脸上无光。

    到了这个时候,也愈发显得范宇连胜西夏两战有多不容易。

    范宇对赵祯躬身道:“官家,西夏与辽国双方,定会大战数场。只不过辽国攻略西夏,路途遥远后勤辎重也不好送到前方。若是辽军在西夏就食,只怕西夏那等地广人稀之地,还供不起辽军折腾。他们两国打下去,最后吃亏的定然会是辽国。但是辽国实力雄厚,虽然进攻的后劲不足,但也定能将西夏消耗的不轻,使其民力疲弊难以持久。”

    “如此,两国谁都奈何不得对方,但是对耗下去却也并无意义。如此以来,只要西夏给辽国一些赔偿,双方定然会互相妥协。”范宇分析道:“而辽国与西夏之间妥协,李元昊若有野心,必然会借此机会称帝。两国刚刚妥协,辽国定然不会再次兴兵攻打西夏。而西夏国力疲弊,若赔偿辽国,便须从我大宋的身上想办法。”

    吕夷简不怀好意的问道:“西夏不过是我大宋的属国,这等小国,有什么资格从我大宋这里想办法的。难道安乐侯以为,就凭西夏的人马,可以在我大宋攻城掠地为所欲为吗?”

    范宇也不急躁,只是淡然道:“西夏虽然人口不过是我大宋的百分之一,但是西夏的战马却数十倍于我大宋。若是西夏派出大量骑兵,我大宋军队只要出城,便是被动吃亏的结局。若是守城,难免被其劫掠了乡间。不知吕相公,可有什么好的办法可破。”

    “我听闻,安乐侯新制的龙鳞铠既轻便又结实,此时在与西夏交战之时,大放异彩。”吕夷简笑道:“若是我大宋的雄兵,只要有数万人能身穿龙鳞铠,定可大破西夏骑兵。”

    “吕相公此言有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