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磊本来想在会议上提议再建一个辽东军区,统一指挥辖区内的部队,但考虑到辖区内只有一个十二军,并无必要再建一个领导机构,便搁置了这一提议,等以后再讨论。但,会议上还是再次确定了十二军党委构成,七人党委分别是叶磊、赵尚志、刘松江、曹亚范、黄海峰、齐辉、尹夏太。
确定完些内容之后,辽东抗日根据地军事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马上于当日举行。
这次会议一直进行到深夜。
在分析了辽东根据地面临的严峻局面后,经过讨论会议决定,马上调整策略,采取主动打出去的方式应对敌人的讨伐。
第二日,也就是八月五日,十二军军事会议召开。
军事委员会确定调整策略后,有了明确方向的讨论很快有了结果。
在基本保持目前兵力部署的前提下,前线各团从直属侦察连抽调一个排,三个营中各抽调一个侦查班,并从团部补充人员后,组建五支游击队,每支游击队的人数大概保持在七十人左右。三日内,完成编队后,九日开始所有五十五支游击队全部派到外线。其任务是骚扰敌人据点、公路、铁路,使其疲于奔命。作战策略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逃我追。具体做法是主动、合理地选择作战地点,快速、隐蔽地部署兵力,果断、坚决执行战斗,迅速、彻底撤离战场。主要战术则采用袭击战、伏击战、破击战、袭扰战、麻雀战、围困战等方式打击敌人,并通过这样的战斗达到杀伤敌人、消耗物资、迷惑敌人、疲惫敌人的目的。
除**师、第一师外的其他各师的主力部队则马上以营为单位,集中兵力、补充弹药物资、积极备战,随时做好向敌人发起进攻的准备。当战役开始后,团部跟随其中的一个营行动,统一指挥所辖的三个营及五支游击队,师部则单独组成一支部队运动作战,同意指挥下辖各部队。
另外、守备一团、守备二团和**师第四团归为军部指挥,负责防守濛江、仙人桥、石龙岗,**师集结到抚松和濛江中间的太平川,随时做好增援的准备。同时,第一师也要随时做好出击桦甸的准备。
至此,叶磊已经动员了他能调动的所有部队。除调往敦化的一师两团外,剩下的和新建的共二十一个团将要参加这一次的战役。
组建了这么多部队,根本达不到一人一枪的程度。原来的几个师还好一些,基本上都有三千以上的枪支。考虑到轻机枪、重机枪、掷弹筒等装备都是两人或是四人操作,主力部队的基本上是处于满编状态,武器也不缺。
但新编的两个守备团就没那么幸运了。虽然人数达到了团的标准,但装备却只能两人使上一支。
如果敌人真打到濛江、抚松附近,拿这几个团想挡住敌人的进攻,那根本就不可能。之所以把他们派到那里,主要是防止敌人小股部队的渗透。敌人的主力还是要由其他各师去解决。
会后,指挥部外,松树下。
“刘叔,你觉得这两天我做的对吗?”不跳字。
“你这么做是正确的选择。虽然你已经很优秀了,但一个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管这个人是谁”
“…”
刘松江又说道很多人都说,在战争时期尽可能简化指挥系统,简化指挥层次。我想这是正确的。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如果因为复杂而混乱的指挥系统受到牵绊,那会影响前线部队的作战。但,并不能因为这样就变成一人直接领导,所有的事情都一个人的安排。这就有些过犹不及了。不管从哪个方面讲,对谁讲,这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对集体肯定会有影响。”
“你是政委。咱们有这样的问题,你为没有提出来?”
“呵呵,有人说你是占卜大师。这个你听过吗?”不跳字。
叶磊想了想,说道没有。今天还是第一次听说。我只听说过哪吒三太子的事情。”
“呵呵,也许在整个十二军里,只有你一个人不这个事情。嗯,哪吒三太子讲的也是一个事。下边的战士叫哪吒三太子,各级指挥员、政委就说是占卜大师。”
“我前些天才听说这事。你们为瞒着我?”
“如果你要这么想,也没办法。事实就是如此。”
叶磊再次问道为?”
“大家都说,让你了这个,就不再灵光了。就没人愿意说,谁敢说出来。谁就是他们的敌人。”刘松江笑道,“你还记得去年末攻打西北岔之前发生的那件事情吗?”不跳字。
“去年末?攻打西北岔之前?事啊?”
“大冬天的你不是让吕昌贵去找草了吗?”不跳字。
“哦,我想起来了。那时候你们几个好像是瞒着我。”
“对了,就是那件事。当时他们几个说,只要跟着你,就肯定能捞着好。本来索延还不,结果他跟着你第一次出去打仗,就是打西北岔,那里不是刚好有个金矿吗?战斗一结束,这个金矿就落到我们手里。索延这才了这句话。那天的事情也是因为这个。他们都说,让你了这事就不再灵光了。为了以后能打更多胜仗,能捞着更多好,他们就决定瞒着你。”
“迷信。”叶磊摇头说道,“他们两人当时还不是党员,而你和齐军长可是党员啊,是无神论者还这么封建?竟然这个?”
“说迷信这。说他有就有,说他没有就没有。就看人看了。再说这事情即使瞒着你也没坏事。当时我们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就满了下来。这一下可好,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个说法就传了开来。现在是个人都。”
“刘叔,你的意思是说我不是人了?是神还是鬼?”
“还真让你说对了。在战士们眼里你就是神,这才有了哪吒三太子的说法。”
叶磊又问道那今天你把这个说出来了?不怕以后就不灵?”
“前天晚上你找了我之后,我也想了很多。我想是由我们这些人不由自主的把你送上了神坛。误中也有我们的责任。我们可没想到这会害了你,也害了我们所有的人。就像你在会上检讨的那样,如果我们更加实事求是,那我们的境况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困难了。幸好,最先这个问题的是你,还是在不这个传言的情况下。”刘松江说道,“今天你认清了,也让我们抛弃了那些无用的寄托。虽然你从神坛上主动走了下来,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对你,对我们十二军都是一件好事情。如果因为我跟你说了这些话,让某些人敌视我,我也认了。”
“敌视你?这行?我看开个根据地党委会议,把这个说清楚了吧。然后下发到根据地和部队,让大家更加脚踏实地的战斗和工作。”
“不。开个党委会议还是很有必要,也有必要对这样的传言进行纠正。但我认为,只要在党委会议上纠正就可以了。最多扩大到根据地和军部党委及其下属领导机构。其他人就没那个必要。作为指挥员,地方领导,我们需要让他们具备更加冷静的头脑,做出更加理智的决断。但下边就不需要了。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是执行。我想,这个传言至少在目前还是很有卖点,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从我的角度看,这个传言至少能让各级政委、指导员在最思想工作的时候,少费很多力气。战士们需要英雄,百姓们也需要寄托。你说呢?”
“刘叔,我咋就觉得像个商品,被你们卖了呢?”叶磊郁闷地说道,“但,我还是很高兴,哈哈。”
第九节
正规化
第九节
正规化
………………………………
第十节 这就是政治
第十节
这就是政治
五月初开始发行的东北解放报到上个月已经发行了十三期。今天是八月份第二期发行的日子。'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昨晚因为军部警卫营周边发生的骚动,一夜都没有睡好觉的叶磊,一大早上就接到了根据地方面就派人送来了这期报纸。
报纸上的主要内容,还是以宣扬战斗英雄的事迹和揭露敌人的恶行为主体,附带有一些反应根据地情况的新闻、故事,还有就是公布根据地的最新政策、规定。
只有四版的东北解放报,在这期用了两个版面写了两件事情。一篇是讲述在进攻辉南的战斗中发生的英雄事迹,另一篇是描述日军在长白县高丽堡子的暴行。
高力堡子的事情叶磊。上次他带着特战队从四道沟出发,去支援望天山方面的长蛇支队时,正好路过高丽堡子。在那里叶磊看到了上百名被日军屠杀的老百姓的尸体,其惨状无以言表。
留在高丽堡子的大都是老弱妇孺,之前他们没有跟着部队回撤到抚松,而是留在了当地。结果他们没能躲过日军的残害,有被吊死的、被枪毙的、刺刀捅死的,也有妇女是被小鬼子先奸后杀。
那件事情已经了一个月,但到现在叶磊也能清晰地记得那惨无人道的场景。
这样的事情有必要让更多的老百姓。不能让他们继续留有侥幸的心里,留有法不责众的心态。对敌人来说没有理智、人道、爱心可讲,必须要用枪支、火炮和一腔热血去跟敌人斗争。
另一篇是战斗英雄的故事,叶磊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一看是越看越眼熟,好像是在哪里看到过。再仔细想想,叶磊这不就是写的黄继光的故事吗?
名字变了,故事的主人公叫陈同生,故事主体却没有变。还是贫困农家出身,还是受到了党的教育,还是光荣地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并多次参战立功。最后在进攻辉南的战斗中,面对敌人的重火力点,在爆破组的行动连续失败后,他主动请战,并带着三名战士,负责炸毁敌人火力点。但在接近火力点的过程中,三名战士先后牺牲,到达距离火力点五米的位置时,只剩下了他一个人。陈同生在扔出了身上的所有手榴弹后,见敌人的火力点还在猛烈扫射,而离最后总攻的是越来越近。如果不尽快拔出这个火力点,那在之后的总攻中,这里将变成屠杀场。想到这里,陈同生毫无畏惧,忍受着腿部传来的伤痛,硬是一跃而起,迅速接近敌人的火力点,并舍身奋力扑了上去。他用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的火舌。陈同生争取到的这一点点,被战友们把握到了。在陈同生的壮举之下,战友们高喊着为同生报仇、为百姓报仇,迅速地攻了上去,并很快拔掉了这个据点。
战后,十二军和根据地方面为了表彰陈同生视死如归、无所畏惧的伟大精神,及时颁布了十二军战功奖励条例,并为陈同生颁发了一次特等功。随之他也成为了十二军中第一个获得特等功奖励的人,也是十二军中第一个受到正式奖励的人。
以前十二军只有从铁血队时期沿用的惩罚条例,在嘉奖方面都是比较临时性的,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实施办法。
根据新制定的奖励条例,奖励主要分别针对单位和个人两个方面执行。奖励包括嘉奖、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另有一个更高级别的荣誉称号。
排以下单位的嘉奖由营部批准,三等功由团部、二等功由师部、一等功以上则由十二军军部批准,特等奖、荣誉称号则由辽东根据地军事委员会批准。
连、营、团、师一级的奖励也依此类推。到师级单位,各项奖励均由军事委员会批准。
条例不仅规定了荣誉方面的奖励,在物质方面也做了一些规定,主要包括土地、粮食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等,并对立功者的家属给予在教育、工作、住宿等方面的优抚。
陈同生的事迹写得非常感人,也写得热血沸腾。在另一篇描述小鬼子暴行的文章陪衬下,他的形象显得更加高大。
虽然叶磊只看到了文章,但他这篇文章肯定能在根据地、十二军内形成一股向英雄学习的热潮,并能鼓舞战士和老百姓的士气。
但有一点,叶磊很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文章的从头到尾,叶磊都能看到写的那篇文章的影子,如果没猜的话,这篇文章就是在那个故事为基础改编的。
进攻辉南的战斗确实很激烈,那里可是有数千敌人。但在**炮兵团的火力支援下,十二军的进攻虽然说不上很顺利,但战事也没有达到如此激烈的程度。且按十二军的做法,面对这样猛烈的敌人火力点时,是要使用掷弹筒等武器的,并不需要战士们拿命去填。除非是在个别的战斗中。比如几次歼灭小鬼子联队的战斗中,或许会出现这种情况,但要是再其他战斗上,如果哪个指挥员敢这么指挥战斗,叶磊非要撤了他的职不可。这不是拿战士的生命开玩笑吗?
叶磊已经大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