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天之世- 第5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许安看着眼前已经更换了座位,终于是重新坐在了宣政殿的座位之上,这一次他不再如坐针毡。
  台阶之下,太平道众人的神色清晰可见。
  许安重新站了起来,进位为王,一般而言都是由他人授予。
  但是许安身为太平道的道主,却是没有人可以授予他王爵。
  许安目视着殿内的众人,沉声道。
  “自光和七年自如今,已有十载,初平三年(192)年,我进位晋侯。”
  “但,晋不过是一地之名。”
  当初自称为晋侯只是因为入主了并州,按照法理来说,并州属于晋地,称为晋侯才比较合适。
  许安从来没有想过以晋为国号。
  晋这个国号,承载了太多的不堪。
  春秋战国时的晋国雄踞一方,为春秋五霸之一,哪怕是最后分裂,也没有怎么辱没晋这个名号。
  但是后世的两晋却是丢尽了他们先辈的脸面。
  五胡乱华,神州之地饱受折磨,华夏之地的住民毫无尊严,甚至沦为两脚羊……
  许安的眼神坚定无比,提高了声音,郎声道。
  “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我等裹黄巾聚众而起,定当革天命于世间,汉室气数已尽,黄天必将取而代之!”
  “我太平道必将解放这天下!”
  许安面色肃然,拿起了放在案桌上的玉玺,慷声道。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今日开国,我太平道国号当为‘明’!”
  许安举起了手中王印,肃声道。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是为‘明’!”
  “昭如日月,是为‘明’!”
  许安的声音,在宣政殿内回响,特殊的结构使得宣政殿内每一个人都能听清楚许安的声音。
  宣政殿内,一众太平道将校官员无不热血沸腾。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昭如日月!
  这正是他们心中所希望建立的国家!
  众人仰望着站在上首的许安,很多人的眼前都不由自主的逐渐模糊了起来。
  他们等待这一天,实在是太久了……
  太多的人倒在了这条充满了荆棘,布满了泥泞的道路之上。
  他们为了这一天,付出了太多的鲜血,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数以十万计的人死在了战场之上,数以百万计的人殒命于各地。
  宣政殿内,有一些出身太平道的老将甚至忍不住潸然泪下,他们失去了太多的东西,那些事物全都已经无法挽回,成为了他们心中永远的遗憾。
  礼乐声响,宣政殿内,一众太平道的官员将校皆是纷纷下拜。
  许安张开了双臂,身穿着甲胄的黄天使者已经走到了近前,为他换上了新制的道袍。
  道袍底色仍然是赭黄色,只是上面加上了一些纹饰,而道袍的形制也是只有太平道的道主才能穿戴的形制。
  这天下除去许安之外,便只有张角曾经穿过,除此之外,再无旁人。
  众人看着身穿着道主衣袍,头戴着太清鱼尾冠,云履净袜,腰系丝绦的许安,皆是有些恍惚。
  目若朗星,神清意平,道骨仙风,仙袂飘飘。
  眼前的许安好似走入了人间的仙神,自有一股脱尘之意,甚至让人忍不住有一种想要跪拜臣服的冲动。
  许安更换了道袍,放下了王印。
  开国大典并没有结束,宣政殿内开国称王虽然是正式,但是接下来,他还需要昭示天下。
  他需要让整个长安城前来的观礼的百姓,让那些豪强世家、外国的使使,让天下的万众都得知一个消息。
  一个新的国家已经在华夏的大地之上建立了起来。
  这一次,不仅仅只有刘辟、龚都、阎忠三人跟在许安的身后走出了宣政殿。
  宣政殿外的车队规模再次得到了壮大。
  张季策动缰绳,车驾再度启动,这一次的车驾的速度比起之前要快了许多。
  穿越了无数的宫门,越过了无数的卫兵。
  许安再一次看到了长安门的城门。
  而就在此时,他的耳畔已经再度出现了那熟悉呐喊声。
  长安广场之上的人群也已经注意到了乘坐着车驾的许安。
  越是靠近长安门,那欢呼声便是越是高昂。
  跟随在许安身后的一众太平道官员无不心潮澎湃。
  车驾停在了登上长安门的马道之下,许安走下车驾,带领着太平道的一众官员登上了城墙,登上了长安门。
  欢呼声也在此刻再度高昂了起来,长安广场之上,广场之上的民众高举着手臂,疯狂的摇动手中的小旗。
  整个长安广场,已经是变成了黄色的海洋。
  无数的顶盔掼甲的黄巾军武卒和锐士守卫在长安广场之上,昂首挺胸,充满了朝气。
  雍宁看着城楼之下的广场,他再也难以掩饰震惊的神色。
  他今日凌晨左右便进入了应天府中,等候着许安的到来,开国大典的举办,他没有见到外城的景象。
  当他真正的听到这犹如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之时,他才真正的感受了太平道的恐怖。
  “这就是……民意吗……”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雍宁曾经从来就没有看起过那些小民,那些小民愚昧无知,毫无力量。
  他当初觉得,就算是再多的人,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益州黄巾军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是现如今,他觉得自己错了。
  错的离谱……
  眼前的一切,一路来时的所见所闻,一路以来太平道的强盛的力量,都让雍宁的固有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他原本心中其实都还有其他的想法,但是现如今,他没有在没有一丝反抗的想法。
  他很清楚,他们绝对赢不了对抗太平道的战争,他们已经彻底的输了。
  甘宁神色肃然,看着广场之上沸腾的人群,那回响在耳畔,震耳欲聋的呼唤声,都让他感到难以置信。
  他从广场上的人群之中移开了目光,将其放在了许安的身上。
  他知道,这欢呼声不是对着他,也不是对着旁人,而是对着许安。
  他实在难以想象一个人竟然可以如此受人尊崇,受人爱戴。
  他现在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曾经差点消亡的太平道,现在却能有如此的声势,能够占据四州,跨州联郡……
  许安望着广场之上沸腾的人群,心中的激动也不比任何人要小。
  平复了一下心境,许安向着左右各看了一眼。
  太平道内的一众将校官员已经退到了他的身后,所有人的眼神之中几乎都有火焰在跳跃。
  许安正过头看向前方,登上了城楼不久前修好的台阶之上,以确保广场下的人能够看到他的身影。
  “大哉!乾元……”
  ……
  许安高昂的声音随着扩音道具缓缓的传向远方,传向广场。
  四周肃立的腾骧卫大声重复着许安的言语,他们很早就已经背下了许安要说话。
  一字不差,一词不错,上千名腾骧卫的声音在长安广场之上响起,许安要传达的话语全部都被传达入了众人的耳中。
  “昭如日月,是为‘明’!”
  最后一句话落下,整个长安广场却是一片寂静。
  没有欢呼声,没有呐喊声,没有喧哗声,似乎是有仙神施展了定身术一般定住了所有的人。
  然后就在下一秒,喧哗声陡然起,如同钟鼎之中沸腾的滚水一般,并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大,越来越响,在众人的耳中回响。
  但是随后,那噪杂的声音逐渐的变得整齐了起来逐渐清楚了起来。
  到最后,整个长安广场,整个长安城之中,只有一句话在回响。
  “大明万岁!!!”


第七百三十二章 奋武扬威
  “咻——————”
  一声尖锐的哨响声陡然在广场之上响起。
  哨音长鸣,响彻了整个广场,雷鸣般的欢呼声在哨音中慢慢的平息了下来。
  广场之上围观的民众停止了喧哗,所有人都放下了手,压抑住了激动的心情。
  哨音落下的下一瞬间,广场的两侧高台之上,三十二面巨大的黄天战鼓同时被敲响。
  在鼓声响起的同时,浑厚的号角也在广场的之中响起。
  七十六只巨大的号角被七十六名头戴着黄巾的力士同时吹响,七十六只号角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发出了浑厚有力的声音,
  鼓号声传向四方,在众人的胸腔耳畔回响,让人难以压抑体中沸腾的热血。
  长安广场上几乎大部分都被民众所占据,被划分成一处又一处的方阵。
  人群在城楼的下方的广场,留出了一条宽阔的走道。
  从城楼之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城下所发生的一切。
  在城楼之上许安的身旁,不仅是站着太平道的一众高级将校官员。
  西域各国、北地各国还有中部鲜卑的使者也都被安排这里,这些使者被安排在距离许安比较近的位置。
  至于那些豪强世家的代表则是被安置在城楼的两侧边缘地带。
  太平道如今在各地实行军屯,各地军区、守备的军力也并不少,军事实力空前强大,这些豪强世家根本难以翻身。
  就算这样的安排让这些豪强世家出身人可能心有不满,但是这一次的阅兵之后,恐怕这些豪强世家心中恐怕再难以掀起反抗之心。
  至于将各国的使者安排在近侧,许安是想要亲眼看一下那些使者观看阅兵之后的神色,继而明白阅兵的效果的如何,以更好的做出应对,安排之后的方略。
  号声逐渐停息,但是战鼓声并未有停息。
  太平道的黄天战鼓比寻常的战鼓更为高大,声音也更为浑厚,更具有穿透力。
  就算是在没有电子扩音器的情况之下,仍然能够传播到很远。
  号角声平息之后,战鼓声陡然一变,逐渐变得富有节奏了起来。
  许安将双手挎在了腰上的锦带上,向左转过了偷去。
  城楼之中,一众太平道的高级将校官员也是向着左边看去,西域各国还有北地各国的使者看到许安偏转过头也是不由自主的向左看去。
  在那富有节奏的鼓点声中,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陡然在众人的耳畔响起。
  那马蹄的声音出奇的响亮,西域各国和北地各国的使者都还不知道黄巾军的骑兵已经开始列装马蹄铁。
  战马马蹄踏击地面的声音本就震撼人心,如今钉上了马蹄铁,更是让其在气势之上又平添了数分。
  对于西域、北地这些没有听过带着马蹄铁的战马发出声音的人来说,这样的声音无疑是一计敲击在其心上的一记重锤。
  这个时代没有钢铁组成的洪流,也没有能够在天空上飞翔的战机。
  开场要想抓住众人的目光,震慑四方,那么最好的办法便是动用一支规模庞大的骑军。
  许安从骁骑、武骧、度辽、上谷、并州、西凉六营各自抽调了五百名骑军,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骑阵,选派腾骧营三百骑作为前阵,共计三千三百骑。
  三千三百名黄巾军精锐的骑兵,高举着黄巾军的战旗,从长安广场之上飞驰而过。
  马蹄声犹如像暴涨的河水声一样响亮,战马四蹄翻腾,金属的马蹄铁敲击在地面之上,发出雷鸣般的闷响声。
  战马驱动之间,猎猎作响的旌旗也传向了四方。
  黄巾军中六营一卫的骑军,无一不是身经百战之兵。
  骁骑、武骧、上谷、并州四营是黄巾军最初的骑军部队,一路跟随在许安的麾下南征北战。
  西凉营的骑卒全是从原本凉州的骑军之中挑选而出的精锐。
  度辽营的骑军是原来西河郡的郡骑,中部鲜卑和东部鲜卑之争,也是李德带领度辽营前去援助。
  腾骧卫更不用提,如果说黄天使者是黄巾军中的最强步兵,那么腾骧卫就是黄巾军中的最强骑军。
  三千三百名的骑军从广场之上飞驰而过,带给众人的,是无与伦比的震撼力。
  很多人都经历过战乱,他们都曾经见到军队,长安城周边的百姓见过了兵祸,也见过了当初董卓麾下的西凉军,但是饶是如此,黄巾军的骑军的出场还是使得全场鸦雀无声。
  许安向着左右两边看了一下,他注意到了北地、西域各国的使者脸上的表情已经凝固了。
  他们不是没有见过如此规模的骑兵,三千骑,对于一个西域的小国家来说想要凑出其实都并不难。
  北地的草原上,几个规模不太大的部落凑一下就能有三千余骑。
  但是那是三千余骑,三千多名骑马的人,不是三千余名全副武装,佩戴着环臂铁甲,身穿着铁铠,头戴着玄铁胄,手执骑枪,腰佩弓箭,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