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宋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宋天下- 第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于大名府王珍、济南张荣、东平严实,更是不值一提。
    而这些世侯万户之子,皆生于富贵,能保住家世已属可贵,想再进一步,势如登天。”
    “稿城董氏呢,你也不看好?”李治问道。
    侍其轴叹了口气,回答道:“当初若非先师遗命,我是不会寄居于此地。先师曾受董家之恩,我此举纯粹是为先师还情。只是没想到,来董家一年不到,董氏家主董俊便战死河南。在我倾力帮助下,其长子董文炳以十六岁年龄得任稿城县令。然而,此子受不得委屈,忍不得气。遭史天泽挤兑,竟然一怒之下挂职而去。如今,董氏一族已再无可用之人了。”
    其他三人听着,不由跟着扼腕而叹。的确,如今北地战事虽然已经平息,然而治而无序,各地世侯据地而争,却委实无一个能称为“雄主”之人。
    “你们觉得,会是谁接任窝阔台成为汗王?”李治突然又问道。
    大伙儿眼光都望向王鹗,四人之中,他现为张柔幕僚,算是跟蒙古国关系最为接近的,也比其他人多了些对蒙古国内情的了解渠道。
    “窝阔台汗病重,这并非传闻。”王鹗一开口,其他人便听得心里一紧。
    “但即便是窝阔汗明日去世,今天也确定不了谁来继任这个汗位。诸位都知道,自成吉思汗之后,蒙古人便以忽里勒台会推选为汗王选拔的唯一依据。
    拔都率诸汗王长子西征,如今看来未必会回来争这汗位;成吉思汗留给拖雷的大军这些年已经被窝阔台侵吞大半,拖雷一系实力大损,很难有把握争到汗位;而窝阔台最出色的儿子阔出却已死在河南,长子贵由——”
    王鹗摇了摇头,接着说道:“说实话,此人我并不太了解,之前唯一拿得出手的战功,就是平蒲鲜万奴的东夏国,雄才大略那肯定是谈不上的。”
    “你意思是稿城这位,还有希望?”
    “只能说,不排除希望。”
    权宋天下

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征辽东
    “那——”李治有些犹豫,不知道该不该继续问下去。
    侍其轴看了他一眼,直接把话题挑开:“你我四人,并非拘泥于世俗之辈。北地汉人事金百年,如能事蒙,我并不觉不妥。只是蒙古人与金人不同,金人能够接受汉儒文化,愿意开科举取士,也愿依重文士治国。而蒙古人,直到如今,朝廷不像朝廷,帝王又非帝王,科举不行、儒学不崇。我委实看不到一点的希望。”
    王鹗深有所感,点了点头,像他这样,以状元身份,却去充当一个豪族的幕僚,心中委屈,实难与人诉说。
    侍其轴接着说道:“自丙申分封以来,稿城被封为拖雷家族食邑之地,当初我也是有这打算,想进一步了解他们几个兄弟情况。但始终未得机会,此地只有寡母幼子居住。不过听说长子将回,也不知能否有缘一见。”
    “蒙古人——”元好问也摇了摇头,说:“比金人还凶狠无礼,只会以杀戮来解决一切问题。像这样治国,其实有我们,或是没有我们,都一个样。”四人之中,元好问颠沛半生,大多为蒙古人所赐,因此他对蒙古人殊无好感,即便是耶律楚材相请,也不愿出仕为官。
    李治盯着满桌的酒菜,突然笑着说:“我看楼下这小子,倒是很懂得享受。”
    侍其轴点了点头,说:“会享受,倒真是不假。不过,此子安于享乐,却并非只能享乐。轻易不肯吃苦,但亦非不能吃苦。他自幼失恃失怙,八岁时手刃宋兵为姊复仇。十二岁加入郭侃渐丁队,在淮南战场上立下大功。其间,又曾在乡里协助真定军屯田,大获丰收。
    而且,此子天文历法,经济算术无所不通。要说有所不足,就是诗书文章上不了台面。不过——这本是我等所擅长,也是我等所用之处。
    我之所以看重他,并非因其聪慧,也非因其善于生财,而是他小小年纪,却似乎具备天生的服众能力。渐丁军中,他年龄基本最小、战力并非最强,但整支队伍无形之中已经以他为首。即便是在郭侃的百人队中,自郭侃以下与其称兄道弟者不计其数。而且,看看石忽人列维,一个回回人,却可以心甘情愿地为其管理酒楼,还经营得风生水起。
    年龄小,也意味着更强的可塑性。我等即便不能辅佐其成就霸业,也可为其指引正确的方向,为北地儒士寻求一条生存之道。”
    侍其轴见几个人依然不置可否,又说道:“这样吧,咱们以五年为约,五年之后,再看此子如何?真定必非其可以腾挪之地,如果他五年之内无法开拓出自己的地盘,我等便放弃此子,另寻明主。”
    元好问摇了摇头,说道:“五年,我都不知道我是否还有五年可活。不过,这样也好,过了五年,你们要真愿意辅佐此人,我也跟去养老吧。那不知你这五年,有何打算?”
    “我不日将远行。”
    “哦,你舍得离开这小子?”
    “若此子依然在稿城安于享乐,那不等也罢。五年时间,也许我还能另外找到一个可以辅佐之人。”
    李治摇了摇头,说:“无兵无卒,无粮无地,我,委实看不出,他还能去何处寻求经营之地。”
    众人一起陷入沉思。西北旧夏之地,已经成为窝阔台之子阔端的封地;四川十数年的战争之后,已经残破一片;山东,虽然李氏家族已经没落,但山东本就四战之地,外人很难立足;河南,如果没有一定的兵马支持,也是死地。
    那么,只有——
    侍其轴与李治同时眼睛一亮,说道:“辽东!”
    ……
    郭侃升为千户的诏令终于下来了,同时还以千户身份兼任稿城县令。二十四岁的县令,虽然也算得上年轻有为了,不过在稿城就不算什么。郭侃的前任,便是十六岁登上了这个位置的董家长子董文炳。
    全军上下,欣喜异常。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升官,都有机会发财,都能在稿城谋个实在的职事,还可以在稿城全县范围内,肆无忌惮地征招兵士。
    郭侃麾下的这支军队,也有了自己的正式名字:“稿城军”。
    当石忽酒楼被迫对郭侃全军免费开放三天后,赵权突然明白了一点:快乐是他们的,自己什么都没有!
    最近,郭筠不再来骚扰他,但郭侃也一样也没来见过他。一种被疏离的难过,时时地萦绕在赵权的胸前。他告诉自己别在意,却又不得不在意。
    得不到郭侃的承认与支持,自己在稿城的所有经营,都会成为一个笑话。自己辛苦建起的这个酒楼,很可能两三天之后,就会变成了“郭氏酒楼”。
    然而,这种属于别人的快乐也只维持了一个月不到。三个月底,传来了要求稿城兵出征的命令。
    蒙古西征的兵力已经撤回了一半,窝阔台汗开始准备同时发动对东部高丽与南部宋国的征战。真定军也分出了两部分兵力,一部由史权率三千人助察罕攻宋,一部由新任的千户郭侃率部随斡赤斤之子出征辽东、高丽。
    稿城军组建不到一个月,虽然加强了征兵力度,但新老兵卒相加也不过五百,史天泽便从真定军那拔来一千五百人,由郭侃统一率领。郭侃将部队打混整合之后,留下五百留守稿城,实际带走的兵力有一千五百人。
    渐丁队依然由十夫长丁武率领,所有人中,只有吴一虎保住了十夫长的职位,因此他也离开了渐丁队,独领九人。
    出征打战,赵权在理论上完全可以接受,更何况这次还是郭侃亲自领兵,应该不会再有坑给自己跳了。但是,当他看着列维以及围着自己的几个小娃娃时,顿生各种纠结。尤其是辰冰那双原来清纯甜美的双眼中,时时泪眼汪汪,让赵权愁肠千转。
    才享受了没多久的安逸生活,如今又要离他而去了!
    但是,不随军出征,那是不可能的事。赵权只好利用整军之余,手忙脚乱地安排各项事宜。
    权宋天下

第一百五十三章 权氏兄弟
    此去辽东,路途遥遥,少则半年,多则年半。这期间,赵权肯定是无法回到稿城的。
    石忽酒的蒸制,赵权只能让列维停下来,酒楼此后就不再销售石忽酒。好在这些时日,酒楼收益不错,列维也存了些钱,即便酒楼没有收入,也足够他们支撑一年时间。
    郭侃出征,秦子绪以幕僚身份留驻稿城,行权县令一职。指望秦子绪帮忙关照石忽酒楼,显然是不可能的,他只要不给酒楼添乱,赵权便已经会很感动了。
    可恶的是,侍其轴莫明其妙的就突然消失了。
    四顾茫然,竟然无人可以帮站列维。
    赵权只好偷偷地交代列维,让他抓紧转移一些财物到其他的犹太人那,相对自己的同袍,赵权似乎更愿意信任列维的同袍。
    四月中旬的这天早上,天气晴朗,春光盈野。
    稿城军所有将士,三三两两聚在县城外军营门口,进行着临行前的最后准备。
    有些人在整理鞍辔衣甲,有些人在窃窃私语,还有些人正在与家人告别。
    赵权与小伙伴们半蹲着身子,给权氏兄弟的每个人一个深深的拥抱。
    列维当时收养这些孩子时,只是给他们起了名字,却没有姓。的确,这些人要是姓“列”,那可真的会让人很别扭。跟赵权姓“赵”,这些娃们都没意见,不过赵权思索再三,还是摁住了这种想法,而是给他们了一个新的姓氏:“权”。
    权承仁、权承义、权承礼、权承智、权承信、权辰冰。
    赵氏与权氏——赵权衷心地希望,这两个姓氏将来会成为相互辅助、彼此血肉相融的至亲兄弟。
    列维现在已经很少去管这批孩子了,此时他也没空,正在跟梁申一起,喋喋不休地已经说了半天的话。
    经过一年的滋养与打磨,八岁的承仁站在那,已经比当年的赵权更具沉稳的气势。也许一直是这些人当中的老大,几个小娃娃还是有点怕他,尤其是他板起脸时的怒斥。
    相比承仁的小大人模样,四五岁之间的承义、承礼、承智与承信都还看不出太多的个性,只是与其他小孩子一样,热爱打闹。
    他们浑然不知离别的意义,总是趁着承仁不注意的时候,钻入人群中嘻戏追逐,你踹我一脚,我劈你一掌。或是蹲下从地上捡起一些小土块,相互掷砸。
    砸中的嘻嘻一笑,吃亏的也不着恼。
    对于承仁,赵权只有一个要求:看好每一个弟弟妹妹,并尽可能的让他们过得开心些。承仁一边皱着眉头看着打闹的弟弟们,一边认真地记着赵权的交待。
    好不容易等着赵权说完话,承仁坚定地说道:“请权大哥放心,承仁一定会照顾好他们的!”而后,便急急地去揪那些四处乱窜的小子们。
    不到四岁的辰冰,一直紧紧地抓着赵权的衣摆,紧闭双唇,努力地控制着不让眼中的泪水滴落。清纯而粉嫩的脸上,忍得通红,隐隐现出一丝的坚毅。
    赵权心里一恸,蹲下身,正好与辰冰齐高。
    看着辰冰原本清澈无比的双眼,已经被一层雾气笼罩,赵权嘴唇微动,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眼泪突然就飒飒而下。
    “权哥哥,我,我不要你走——”感受到赵权的悲伤,小辰冰终于哇哇地哭了出来。
    赵权双手抚着辰冰的脸蛋,轻轻地擦着她的泪水,但是越擦泪水却越来越多。
    赵权紧紧地抱着辰冰,哽咽难言。
    边上的陈耀一直在不安地走动着,眼睛不住地往军营内探寻。
    从郭侃宅院里,终于拥出了一群人,英姿飒爽的郭侃边上,是挺胸而立的郭筠。陈耀眼神一亮,正犹豫着是否要过去。可是郭筠的眼神却并未看向他,而是紧紧地盯着与辰冰抱在一起的赵权,一股毫无掩饰的怒意在她眼中慢慢腾起。
    陈耀脸色一片黯然,牵着小马哥,找了个角落,抱膝望天,再无言语。
    官道上,突然有两骑飞驰而至,一骑在军营前落马,马上士卒奔向郭侃。另外一骑则直接冲向城外的那座大庄园。
    不多时,庄园大门全开,一个约二十岁的年轻人飞骑而出。经过军营时,与已经在路边等候的郭侃一起,顺官道往西奔去。
    随后,稿城军内传来列队号令。闹闹哄哄的军营顿时人声全息,只有淅淅索索的整队声。十人一队,十队一阵,转瞬间,军营前便列好了十多个阵型,齐齐整整地摆开在官道之旁。
    赵权有些惊讶,不知道是来了什么人,让郭侃如此重视,不仅自己亲身前去迎接,还让全军列队静候。
    小半个时辰之后,官道上响起阵阵马蹄声,整齐如一,沉稳而有力。一队骑兵渐渐出现在众人眼前。
    两骑一排,清一色的高头大马。马上骑兵,头顶铁盔,身着锁子甲,手持长枪,腰斜弯刀。一个个脸色黝黑,目光冷峻。
    这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