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权既然定了调子,众人便停下了争论。接下去,就是该如何调整出兵,如何做好前线部队之间的策应,如何做好后勤军需与粮草的供应。
    春四月,大权国正规军第一次踏足淮水以南区域。
    承担南下第一战的,是刚刚完成改编的黄淮野战军。
    这支队伍的主力,是高丽野战军,这也是大权国最早成立的野战军之一。其主要的作战任务就是剿杀高丽群山中,几乎无处不在的盗匪。
    高丽被划分为平壤省与萁国之后,在平壤省高官王栖梧与萁国国相刘秉忠的铁腕治理之下,匪乱已经基本被扑灭,完成使命的高丽野战军,便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部分战兵退役转为地方武官,部分被转至他野战军,剩下的七千余人整编为黄淮野战军第一师,师长为洪福源之子,洪茶丘。
    第二师兵力,来自海州守军黎青阳一部,一万余人通过考核的不足五千。由黎青阳任代理师长。
    第三师由东北野战军独立团五千官兵组成,权承仁从独立团团长直接被提升为第三师代理师长。
    在李庭芝的向大权国军部发出求援之后,黄淮野战军渡过淮水,接守楚州城,并南下应援扬州。
    黎青阳一师兵力守住楚州后路,权承仁部先行南下扬州,洪茶丘一部在两者之间缓行策应。
    楚州至扬州,一个在淮水以南,一个在长江以北,相距三百里。之间的宝应与高邮依旧在宋中手中。
    而淮西东路,如今四处都是元军游骑,随时都可能有大部队元军出现。因此,最先遭遇元军的,很可能就是正在缓缓行军的洪茶丘部。
    相对而言,四天之内便已飞速赶至扬州的权承仁,几无危险。
    四月十二,权承仁率部顺利进入扬州城。
    接待权承仁的,是李庭芝的副将姜才。
    姜才,濠州人,自幼被掳至河朔为兵,后以“归正人”身份降附宋国。是宋国如今所剩不多的北兵之一。
    对于权承仁只领着五千兵马来援,姜才脸上现出毫无掩饰的失望。
    而对于扬州城中只剩下一千守卒的兵力,权承仁的第一反应就是——上当了!
    贾似道不在,说接到旨意,被押往绍兴府安置;李庭芝不在,已经率领主力部队渡江,前往临安勤王;扬州一条船都没有了,全被李庭芝征用。
    城中还有三万余百姓,但是粮食已经所剩无几。而淮西的元军已在开始集结,显然准备开始大举进军淮东。
    李庭芝联合元军,给自己设了下一个陷阱?权承仁一时有些惊怒。
    但是稍微清醒之后,权承仁便知道,这不太可能。
    大权国军队南下参战,是贾似道的意思,是李庭芝亲自遣人北上邀请。若是他敢在此时联合元军对付自己,那便会将宋国彻底送上了断头之路。
    姜才一脸内疚,“元军前锋已经攻入浙江西路,临安危在旦夕。李帅原来是想放弃扬州南下勤王,是末将以为,可以据守扬州,拖住部分元军,以缓解临安的压力。若是权将军觉得不妥,可先撤离扬州。”
    “那你们呢?”
    “城在,我在。”姜才淡淡地说道。
    承仁心中,波澜微起。
    作为第一支南下的军队,承仁一部更多意在试探。不仅要试探元军的战力,也得试探宋军的态度以及配合程度。
    大权国军队毕竟从来没有宋国领土打过战,也未曾与宋军配合作过战。
    摆在承仁面前的扬州城,危机四伏。但是,不能因为有危机,就选择撤离,那他这支军队南下,又有什么意义?
    权衡再三,承仁只能选择继续留驻扬州。
    还好,姜才对他的态度极其尊重。不仅交出了所有的指挥权,而且事事以他为主,绝无违逆之事。
    孤军深入敌后,粮草不济,兵员不足,后退无路。
    在这种忐忑之中,权承仁开始接手防务、重新分配人手、准备守城器械。同时往北派出信使,向洪茶丘通报扬州的情况。
    又让姜才派人四处收罗船只备用。
    形式却一天比一天紧张。
    不过四天时间,扬州城外,已经聚集了五六万的元军。从洪茶丘军中传来的消息,让权承仁更如兜头被浇了一泼凉水。
    楚州黎青阳被围,三万多元军已经集结于楚州城下。
    洪茶丘部半路遭遇一万蒙军精锐截杀。
    而扬州城外,元军继续汹涌而至,分不清到底有多少精锐、有多少被裹挟的流民。
    黄淮野战军三个师,同时被困。
    “淮南西路,不是早已被元军烧成一片焦土了吗?从哪里冒出的这么多元军?”权承仁怒问道。
    姜才低眉顺目地回答道:“淮南西路被屠之城,有庐州、濠州、安丰、六安、巢县。而后,元军驱使北地流民,重新占据各县村之地,安置耕种,重整兵马。去年至今,开始驱赶流民,攻占了两淮东路的盱眙、滁州、真州与和州。”
    “如今,汇集而来的元兵,最多不过五六万,这应当是两淮地区短期之内,元军所能调集得出的,最大兵力了。”
    权承仁怔怔地看着姜才。
    他终于明白了,问题出在哪。
    两淮五六万元军,这是之前李庭芝提供给大权国的情报,如今看来确实不差。
    可是,这数据根本就不包括元军所能裹胁来的百姓!
    这些年来,大权国在北地各个城池,面对这种流民的攻击,已经积累出无数的经验。这些没有任何战力的流民,对于大权国军队来说,没有任何有威胁性,无非需要耗费人力、物力与时间来瓦解对付。
    因此,在权承仁心中,也从来没有关心过淮水以南,还会有多少被裹胁的流民,被元军驱使攻城。
    可是,此次出兵,他仅仅只是大权国军队的前锋,没有任何的辅兵,没有任何的物资支持,没有后方提供的转移流民的无穷运力。
    在扬州,他什么都没有,如何对付即将如蝗而至的流民!
    而且,这一次流民,还大多是宋人。
    能杀吗?
    这杀下去,后果可能比杀汉人流民还严重。从此以后,大权国军队必将被宋国百姓视为贼寇。
    普通老百姓不会去关心事情的起因与经过,他们只看结果:这些大权国军队,千里迢迢而来,然后配合元军,生生地斩杀了无数手无寸铁的宋国百姓!
    ——都是屠夫!
    该死的,行前国主特地来信交代,要让自己注意,扬州很可能会是一个泥坑。可是自己偏偏还是一脚踏将进来,再也无法抽身。
    麻烦大了!
    被堵在半道之中的洪茶丘部进退失据,考虑到万一楚州失守,黄淮野战军所有部队将会全被堵在两淮东路。而且还会断绝了其他部队南下的通路。
    无奈之下,洪茶丘只能舍弃扬州,北撤楚州。
    绝望还不至于,但是懊恼确实充斥着权承仁的心胸。对于洪茶丘的选择,承仁无可指责。作为第一支进入宋国的前锋,是自己好不容易争取而来,自然得承担这一系列的风险。
    守,是很难守得住扬州了。权承仁手下五千兵卒,携带弩箭不过六余万支,即使每支弩箭能射杀一个敌兵,也杀不光被元军驱逐而至的流民。
    而扬州城内,不仅粮库空空,连兵器库也只徒有四壁。
    “杀出去?末将愿意领兵出击!”姜才眼中,闪出噬人的精光。
    “好,有劳姜将军!”
第1033章 扬州之战(2)
    扬州城门突然大开,姜才率着一千宋国骑兵,一出城门,便直接向城外的元军狂奔而去。
    若一支软绵绵的长鞭,自城中伸出了一里多地后,渐渐扭曲凝结成一支巨箭,在嗷嗷吼叫的呐喊声中,直接切向元军营地。
    数天之前,元军便在扬州城外五里之地建了一座营寨。
    营寨并不大,只是用以屯集攻城物资。每日都有不断增加的流民,全都露宿于营寨之外。密密码码,一时根本数不清到底已经聚集了多少人马。
    正是拥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元军才根本没有预料到,扬州城守军竟然敢向营地主动发起攻击。
    一时间,人慌马乱。
    “杀过去——”处于队型最前方的姜才,一声长嚎,轻松提马跃过一排单薄的拒马。马未落地,刀已挥起,一抹血光冲天而起。
    “杀了这些狗娘养的!”
    “冲过去!”
    姜才稍转马头,身后嗷嗷乱叫的宋国骑兵,随着他侧滑过元军乱糟糟的队伍,挥刀不停。不过片刻,每个人身上便染满鲜血。
    元军终于反应过来,两支骑兵冲出队伍,向宋军包抄而去。
    而那些流民也开始反应过来,一边推搡着躲避丛丛刀影,一边哀哀哭喊:
    “别杀我们——”
    “我是宋人啊!”
    “不要——”
    “你们是魔鬼吗?我们是等着你们救援的百姓啊!”
    站在城头,看着已经渐渐被元军缠住却依然不肯退兵的姜才,权承仁暗暗地抽了一口冷气。
    南下之前,他得到的消息不少,不过多是何处宋军惨败、何处被屠城、何处不战而降、何处望风而逃。
    虽然他也知道不可能所有的宋军都没有死战的勇气,但亲眼目睹,还是平生第一次。
    这个对自己一直唯唯诺诺的姜才,显然早已心怀死志!
    也许,从他坚持留在扬州那时起,他便已经有了与元军决一死战的意愿。而自己的到来,则让他放下了对扬州剩余百姓的最后一点牵挂。
    权承仁掏出两支小旗轻摇。
    一个团的骑兵鱼贯而出,另一个团步兵出城布防接应。
    八百骑兵,在战场上跑出“之”字形,并不与敌直接交战,而是迅速地贴近宋军。在团长一阵阵的怒吼之下,姜才才心不甘情不愿地随着骑兵团撤回扬州城。
    此次突击,一千宋骑杀敌二千余人,退回城内的只有七百余兵。
    看着衣甲尽裂、浴血满身,却咧着嘴嘿嘿而笑的姜才,权承仁满脸铁青。
    “斩了!”权承仁怒喝道。
    姜才一怔,下意识地问道:“为什么?”
    “在战场上不遵号令,肆意妄为,要你何用?”
    姜才收起僵硬的笑脸,躬身一礼道:“将军要杀姜某,姜某无话可说,只求将军可让姜某死于战场之上。”
    “行,开了城门,放他出去,让他自己找死去!”
    姜才神情一滞,他一个人出去,又能杀得了多少元军?
    “怎么了?你知道什么是匹夫之勇了吗?”
    姜才沉默了片刻,吁出一口浊气,抱拳说道:“末将,知错了!”
    “我总共就这么多人手,你们死光了,城还守不守了?惹急了老子,拍拍屁股走人,让鬼去管你城中百姓的死活!”
    姜才低垂眼睑,默然不语。
    权承仁能怒,却也不能真的就斩了姜才。面对一个只求死战的家伙,说什么都是废话。
    第二天,权承仁无视姜才哀求的眼神,派出二个团的骑兵,轮流出城袭杀元军。又斩杀千余人。
    第三天,斩杀五百余人。
    然而,近三千人,对于数万被元军驱逐而来的流民来说,终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不利的战局。
    而且,终于稳定下来并结阵而守的元军,让出城的大权国骑兵再也找不到袭击的机会。
    攻城之战,即将打响,而元军后方,依然有源源不断的流民涌向扬州。
    “宝应与高邮的守军,不能来援吗?”权承仁紧着眉头问道。
    姜才摇了摇头,“李帅临行前,有交代过淮东几城守将,尽可能保存各自实力,若敌军势大,彼此之间不得为了救援而轻易出兵。”
    权承仁有些苦恼地挠着头。
    淮东所剩城池不多,各自为战确实可以尽可能的保存宋军如今所剩不多的兵力。可是看着一个个城池被元军蚕食,这样下去,淮东还能守多久?
    权承仁对此也只能表示质疑,却无法改变李庭芝的军令。
    “诸城守将,心思不一,若是来援,反而会增添变数……”姜才犹豫着说道。
    宋军荆湖、淮西、淮东三条防线,如今只剩下淮东依然掌控在宋军手中。这里不排除有大权国军队在山东的牵制,但是也体现出李庭芝对战场极强的把控能力。
    但是即使李庭芝,也已经无法控制住面临崩溃的淮东战场。滁州、和州与真州便是因为守将降敌而被元军轻松占领。而现在,连李庭芝都找了个借口撤离淮东,更别说是其他城的城守了。
    也许李庭芝是希望大权国军队能在淮东打一场大胜仗,这样多少可以抑制那些摇摆不定的守将。若是承仁兵败扬州,估计淮东宋军会以极快的速度崩溃而瓦解。
    这里,真的是一个充满着烂泥的大坑啊!
    “权将军,末将请求领兵出城,袭杀元军后路兵马。”姜才再次请战。
    承仁摇了摇头。
    他相信,姜才并非想以此为借口,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