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宋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宋天下- 第4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贾似道看了一眼贾全。
    贾全撸起袖子,抄住魏邦胳膊,把他扯开,死活按在了椅子之上。手一松,魏邦却又要从椅子上溜下去。
    贾全赶紧又给他摁了回去。
    贾似道无奈地在魏邦对面坐下,淡然说道:“无论我答应不答应,你总得告诉我,出了什么事?谁想要你的命了?”
    “不是我的命啊!奴婢贱命一条,死便死了,哪敢为此烦扰贾相!”
    贾似道心里微微一惊。
    “是官家,官家快,快……”
    “你说什么?”贾似道惊怒道:“官家怎么了?”
    “他,他惊惧交加,多日来寝食难安,如今已经重病缠身,连上朝,都上不了了——”魏邦哭诉道。
    一听这话,贾似道反而稍微地松了口气。
    官家青春年少,虽然幼时开智较迟,但身子一向康健。否决也不会在继位之初,便夜御三十余嫔妃。
    所谓惊惧交加云云,也许只是魏邦托辞。
    “近日,晨诣合门谢恩嫔妾者,每日几人?”贾似道淡淡地问道。
    宫妃夜里奉召陪侍,次日早晨要到合门感谢宠幸之恩,主管内侍会进行详细记录。所以,官家每夜召幸了几人,魏邦比官家还会清楚。
    魏邦脸上露出些许尴尬之色,“近月以来,最多两个。”
    贾似道点点头。
    从一夜三十多嫔妃,到现在只有两个,看来确实是有些惊惧交加了。
    魏邦偷偷地打量了贾似道的眼色,双手笼在大袖中,低声说道:“其实官家也不想如此,只是,只是那些朝堂大公,不停劝导官家……”
    “此话怎讲?”贾似道眉头轻蹙。
    “他们说,官家只需负责开枝散叶、延续国祚,其余的,交给他们即可。”
    贾似道默然无语。
    叶梦鼎这批人,对朝政大权的把持欲望,已经完全不加掩饰了。
    大宋开国之时,太祖立下“与士大夫共治下”的规矩。南渡之后,宰相权势渐重,乃至屡有皇权被压制的情况出现。
    如开禧年间,受拜平章军国事、立班于丞相之上、掌三省印,被人尊称为“师王”的韩侂胄;宁宗时逼死储君、矫诏立新君的史弥远,更是在先皇登位后,把持了整整十年的朝政。
    权利是最能让人沉迷的一种毒药,一旦染上了,便根本无法摆脱。
    直到现在,当今官家依然体现不出与其相匹配的治国能力,这让叶梦鼎看到了彻底掌控朝廷的绝好机会。
    当然,这机会对于贾似道而言,同样具备着相当大的吸引力。
    一旦把皇权限制住,自己所有的想法就可以得到毫无阻碍的实施。
    这是中兴大宋,唯一的希望!
    然而,倾国之力来的元军,让贾似道意识到,不仅叶梦鼎已经无力却敌,哪怕今天自己就回到临安,就一定能做得到吗?
    自己的机会,在哪里?
    可是,若继续窝居绍兴,任凭元军席卷江南。一旦大宋灭国,倾覆之下,岂有完卵?自己还能躲哪去?
    “贾相,先皇殡天之时,曾将官家委托给贾相,你不能撒手不管啊……”
    “贾相,官家日夜惊惧难眠,眼见身子消瘦、茶饭不思……”
    “贾相,贾相——”
    “先皇称贾相,为力扶汉鼎之元勋,大宋,需要你啊——贾相!”
    魏邦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搅得贾似道脑壳如遭棒击。
    见魏邦又要溜下椅子向贾似道扑去,贾全赶紧拽住他,说道:“魏大官,你也知道,家主一直染病在身。而且,还是‘戴罪’之中啊……”
    “不,不!贾相,谁敢定你之罪?那些人说了,只要贾相肯回临安,他们可以尊贾相为太师、平章军国重事,位列于丞相之上。朝堂之上,内政外交,皆凭贾太师一言以定!”
    太师、平章军国重军?
    贾全满脸震惊地看着贾似道。
    贾似道却只是微微颌首。这消息,自然早有人私下传达,若非如此,他今日连魏邦都不会与之相见。
    魏邦瞥见贾似道的脸色,心知有戏,急急说道:“贾太师还需要什么,你尽管开口,我一定让官家竭力满足!”
    贾似道站起身,摇了摇头,说道:“我还需要再休息十天时间。”
    “太师——”魏邦又是一声干嚎,“我,我已经让那些临安来的护卫,全部撤走了!”
    “五天时间,绝不能再少了!你先回临安。”
    “不!”
    贾全一不留神,魏邦又溜到贾似道跟前,一把抱住他的大腿,大哭道:“求太师开恩,让奴婢跟着太师回临安。否则,见不到太师,官家会杀了我的!”
    贾似道抖了抖腿,依然甩不掉魏邦,只好无奈地说道:“随你吧。”
    贾全拽起魏邦,说道:“家主既然已经答应,你便先起来吧。”
    魏邦这才哭哭泣泣地掩面而起。
    “贾全,你领大官先去歇息吧。”
    魏邦一步三回头,随着贾全而去。
    不久,贾全乐滋滋地回来。
    “收了多少?”贾似道面无表情地问道。
    贾全伸了一根手指头,有些遗憾地说道:“一千贯,可惜都是楮币,没值多少钱。”
    贾似道冷冷一哼,贾全赶紧收起笑脸,束手伺立。
    一千贯,理论上相当于一千两白银。贿赂自己的管家,都耗费如此,看来官家是真的撑不住了。
    “去安排下,我要在最快的时间里,见到伍及。”
    “是!”
    ……
    七月底,贾似道重回临安。
    八月初,宋皇拜贾似道为太师、平章军国重事、魏国公。允其一月三赴经筵,三日一朝,治事都堂。
    叶梦鼎、江万里、马廷鸾同时上书请乞骸骨。
    经贾太师提议,宋皇签署诏令,任江万里为参知政事、王爚同知枢密院事、马廷鸾签书枢密院事。
    八月底,起湖南安抚使汪立信为权兵部尚书、荆湖安抚制置使、知岳州、夔路策应使、湖广总领,给钱二百万。
    赵溍为淮西总领兼沿江制置使、建康留守,给钱六十万。
    李庭芝被重新起用,为两淮安抚制置使,给钱二百万。
    殿前指挥使陈奕统率水军,负责鄂州至黄州的长江防线。
    调黄万石任江西安抚制置使。
    以夏贵为四川制置副使,兼侍卫马军都指挥使。
    任留梦炎为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
    宋国北方防线,终于全面进入战争状态。
    可是,还来得及吗?
    赵权深皱眉头,看着摆在桌前的一堆情报。其中一份,是贾似道亲笔所书的求援信。
    在座诸人,都淡然地摇了摇头。只有赵复满怀期盼地看着赵权。
    权宋天下

第1022章 何为天下
    “宋国淮水防线已破,下一步的决战,当在长江。可是,如今元军已经在长江北岸聚集了最少五千艘战船,其水军实力完全不弱于宋军。
    长江天险,元军已占其过半!”
    “襄樊粮草已尽,宋军援兵迟迟未至,估计很难再撑下去。襄樊一破,元军再无后顾之忧,即便只是据有荆湖北路,宋军也只能徒呼奈何。”
    “夏贵可能要从四川出兵援助襄樊。”
    “四川兵马,能调动的不多,而且利州元军,已经快逼近重庆了。夏贵难道不守四川了吗?”
    “所以,贾似道希望咱们能出动西北部队,以牵制利州元军。”赵权说道。
    “如此,西北野战军已基本平定凉州,可是京兆府还有一些城池尚未清除。此时南下,会不会让京兆府重陷于混乱之中?”
    “京兆府城的元军,粮草已尽,带不来太多的威胁,倒是应该担心他们是否会突出府城,入山为匪。”
    对付守城之军好办,打得下就直接灭了他们,打不下便将其困于城中。但是这些军队一旦入山为匪,的确是件让人很讨厌的事。
    “还有,凭什么要我军出动兵马,协助宋军攻打元军?当时我大权国欲联宋攻元,可是屡次被他们所拒。”
    “确实,宋国如今形势,完全是其君臣昏聩所致。”
    “不用时,弃我如敝履;用时却直接指手划脚,当我大权国将士如何物?”
    的确,宋国君臣态度,不仅让人气恼无奈,更让人时时有吞了一只苍蝇的恶心感。
    赵权无奈地看着众人。
    所有在座的参会人员,大多分为两派。一是反对援宋,一是无所谓的中间派。真正支持援宋的,只有赵复一人。
    但是,他到现在为止,也不过是姚枢手下的一个司长。最多只能发表下个人的意见,连最后表决的资格都没有。
    “诸位——”第一次被邀请参加大权国军事会议的刘秉忠,站起身团团一揖。
    “所谓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
    如今宋、元、权三国之中,国力最强者,非大权国莫属。国主雄才大略,诸公无不当世翘楚,立志当远。
    某以为,九州入彀,当是时也!”
    所谓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能够参与一统天下的战争,补金瓯之缺,重塑九州之鼎,这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件足以热血沸腾之事。
    有人脸上现出狂热神色,有人却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
    目前天下杂乱的形势,看似危机四伏,但对于大权国来说,其实是最有利的。只要坐视宋元大战,再取渔翁之利,万事可定。
    然而,若只是考虑这些问题,大权国军队就不会急匆匆地接收忽必烈扔下的烂摊子,以致被中原百万饥民整得狼狈不堪。
    “然——”刘秉忠话锋一转,对着诸人正色说道:“诸君以为,何为天下?”
    何为天下?
    这个问题似乎没什么好问的,可是真要寻找一个很准确的答案,众人一时也有些迷茫。
    “四海之内,皆天下!”有人抢先说道。
    “寰宇之下,天地六合,此为天下。”
    古人认为,这是一个天圆地方的世界。天穹之下,便为天下。
    然而,自大权国重新确定了这个世界的形状,所有人都已经接受了自己生活在地球之上的概念。这天下,自然便非眼睛所能看到的那么简单了。
    “奄有四海,方为天下之君!”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拥有天下,便拥有了治理这天下的权力。天下,是一种权力的象征!”
    众人议论声渐弱,刘秉忠施施然的又拱手一礼,说道:
    “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秦并六国,一统天下。
    对于宋国而言,如今的江南、曾经的淮北,便是他们的天下。对于元国来说,已经抛弃的中原、正在图谋的江南,这是他们的天下。
    那么,大权国的天下,又是什么?
    鄙人以为,天下,并非是疆域之广薄,亦非土地之多寡。而在于百姓,在于民心。
    但凡以华夏为源、奉炎黄为祖,其生存之地,便是我等所应当期待的天下!”
    所有人都若有所思地看着刘秉忠。
    赵权心里却是喟叹不止。
    国家与政府,民族与人民……
    哪怕是在后世,也有许多人分不清楚这其中的关系。
    而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国家的概念是极其模糊的,人们认识的只有“王朝”,一家一姓的朝代。他们以此为国,以忠君为爱国,以君主辖下的被统治者为民。
    不以管辖之地来定义天下,而以同族同源的百姓居住之地来界定未来国家的发展目标与管辖权。换一句话来说,凡是这个世界上,愿意承认华夏族源、愿意侍奉炎黄为祖的人,无论他身居何处,无论他归属哪一个种族,他们所在之地,大权国都可以去管治。
    赵权不知道,刘秉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这样的思想体系,又或许是自己隐藏在大权国政治体系中的一些伏笔给了他一些启发。但是这样理念,隐然间已经走到了这个时代的前列!
    当然,在赋予了大权国未来的管辖权力同时,刘秉忠主要目的,是想让所有人都知道,首先得承担起对这些百姓的保护责任。
    不仅包括正在中原挣扎求活的百姓,也包括即将被卷入宋元大战中的宋国百姓。
    忽必烈南侵宋国,中原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无主之地。大权国入主中原,已经是必然。那入主之后呢?
    刘秉忠显然希望大权国可以尽快地介入宋元之战。无论是为被裹胁至淮南的中原汉民,还是将被卷入战争中的宋国百姓。
    越早介入,未必对大权国有利,但是却可以在对天下的争夺中,收获无可替代的民心!
    民心所指之处,便是天下!
    侍其轴两眼灼灼地看着刘秉忠,眼里流露出毫不掩饰的叹服。
    平定中原之后,大权国势必要攻略江南。但是在此之前,若能先取大义、再得民心,那大权国在一定程度上,便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梁申、姚枢与赵复若有所思,其他人则茫然地看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