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宋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宋天下- 第3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敌方的伤亡,有近半是大炮的功劳。但是,炮太少了,而且还损毁了一尊。屠旅长已经分出一半人马,护送炮兵先撤了。”
    两尊大炮,的确数量太少了,发挥不出决定性的威力。
    屠磊主要的任务就是保护炮兵,能留下一半人马助守,已经仁至义尽。
    看来,是真挡不住了。
    三天之后,大权守军终于撤离石家店。郭侃留下部分军队,看住石家店码头,其余人马,直击锦州。
    一路之上,大权军队虽然不住袭扰,但是之前无往不利的弩箭,在这支全甲骑兵面前,几乎发挥不出太多的威力。反而是陶弹给这支骑兵带来不少伤害,但也仅仅只是伤害而矣。
    一到锦州城下,在高天锡的宣示之下,郭侃立时接管了史权的真定军与张弘彦的顺天府军。
    没有太多的叙旧,郭侃直接开始了对锦州城的攻打。
    细细雪花,开始在辽西飘落。
    郭侃的突然出现,并且以如此强势的姿态长趋而入,直至锦州,这完全出乎了大权国军部的意料。
    此时,军部之内,便显得有些慌乱。
    要不要让国主回来?
    这是所有人首先探讨的问题。
    得知忽必烈以真定军为主力开始进入榆关走廊之后,赵权便决定率领一支部队西去多泉子。
    既然忽必烈把首战放在大权国,赵权便决定在漠北加大进攻力度,从侧面上给予阿里不哥一些支持。哪怕这憨货不愿意接受大权国的好意,赵权也希望以此举可以让阿里不哥多支持一段时间。
    起码能达到更多地消耗一些忽必烈兵力的目的。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赵权想避开来袭的真定军,以免洪福源等人在作战时放不开手脚。
    但是,这次可不仅仅是史权的真定军,还是郭侃、蒋郁山以及曾经与赵权等人出生入死过的一批兄弟。
    “辛将军……”梁申看着沉默不语的辛邦杰,心绪复杂难言。
    赵权不在,军事会议自然以辛邦杰为主。
    其他人在担心,辛邦杰是否会因为赵权私人的原因,而对郭侃军会心存犹疑。只有梁申明白,辛邦杰从来就没有在乎过郭侃。
    在长临村时没有,在淮南战场没有,在稿城更是不曾有过。
    当年在高丽,被郭侃逐出稿城军,最高兴的人便是辛邦杰。
    真要在战场上与郭侃相遇,辛邦杰绝不会有任何的留手。
    让梁申担心的却是,郭侃一旦被杀,陈耀必然后院起火,这火不仅不好覆灭,甚至很可能影响到陈耀与辛邦杰的关系。真要这样,陈耀一家三口,以后的日子会过得相当尴尬。
    但是,再婉转的建议,梁申也说不出口,只能在眼中传递着淡淡的求乞。
    辛邦杰轻轻地拍了拍梁申的肩膀,语气坚定地说道:“国主,即便要回来,也只能开春之后。大雪将至,如何穿行哈剌温山!”
    众人只能一声叹息。
    开元府横穿哈剌温山的道路虽然已经修通,但是雪中行军,就算一路平安,回来起码也得两个月的时间。的确,还不如开春之后再说了。
    权宋天下

第九百五十八章 锦州之战(1)
    辛邦杰说道:“锦州告急,我的意见,不能什么事都指望国主。如今不过第一场战而矣,有一天,当诸位要领军,为国主争夺天下时,难道说每一个战场,都需要国主亲身而至吗?那,需要我等何用!”
    作为大权国最高的军事长官,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上将,辛邦杰其实并未显示出过于优秀的领兵作战能力。
    在此之前,南京府所有的大战,几乎都是由赵权亲自参与指挥。辛邦杰更多只是一个默默的执行者。
    可是今日这一番话,倒是让所有人都对他刮目相看。
    连侍其轴眼中,都露出毫不掩饰的赞赏之意。
    “郭侃此军,的确战力非凡,不可等闲视之。但终究不过一万兵马,只要击败此部,真定军与顺天府军,便完全不足为俱!
    我担心的,不是锦州。哪怕一时胜不了郭侃军,守住锦州也没有任何问题。但是锦州周边,才是更应该重视的地方。
    锦州以北,山林密布,很难防住敌军的小部队渗透。所以,锦州不能只守不攻,而必须要主动出击,尽可能把郭侃部主力留在锦州城下。
    所以,我会亲自去锦州,与郭侃一战!”
    会议室内,议论声嗡嗡响起。
    辛邦杰手轻轻一挥,止住其他人的异议,语气坚定地说道:“诸将听令!”
    会议室内,诸位将官,肃然而立。
    “旅顺外海防卫,由王铠负责,所有往来商船,一律暂停进入旅顺港口,拒绝接令者直接击毁!
    踏白军一团,从冰上潜至桃花岛,待命!
    辽西除锦州之外,所有防务,由军长缪风全权负责。尤其是沈阳、辽阳等地,需防敌兵突袭!
    大岩桓,暂领旅顺城防军,实施战时管理条例,以护旅顺安全!”
    众将轰然而应。
    只有大岩桓,面露艳羡之色,但并没有出声反对。
    军令一出,各路人马纷纷启动,从北高丽、丹东、抚松、沈州、南京府城向辽西诸城汇集。
    当陈耀为了躲避郭侃散派出去的游骑,绕了一大圈赶到锦州时,锦州早已硝烟弥漫,成了一个巨大的搅拌场。
    飘飘扬扬的雪花,被喊杀声震得不停地打旋,迎上四起的烽火,小半已被融化于空中,化作灰雨垂落。
    和着地上的残雪,被人马一裹,瞬间就是一团团的泥泞。
    战场之上,双方的每一个将士身上都裹成了泥俑。身着皮甲的还能把泥扒掉一些;披着铠甲的士兵,却不得不承受愈加湿冷的负担。
    然而,这些对于郭侃的部下,并没有太多的影响。即使有些士卒冻得在微微哆嗦,却依然咬着牙一丝不苟地执行将官的军令。
    城上,火炮不住轰鸣。
    城下,一字摆开的近百架抛石机,已经几乎损毁殆尽。
    匆匆登上城墙的陈耀,看到依在城墙边上,望着战场崴然不动的辛邦杰,微微地松了口气,扯着嗓子问道:“如何?”
    在轰然作响的炮声中,陈耀自己都听不清到底说了什么。
    辛邦杰点了点头,并未答话。陈耀便定下心,双眼不住地搜索着城前的战场。
    锦州城配备的六门二号炮,此次发挥了极其得要的作用。
    这些火炮其实对于人马的杀伤力有限,哪怕六炮齐发,轰死的人对于数万敌兵来说,也不过九牛一毛。
    火炮轰击的主要目标,是郭侃军的抛石机。
    这些抛石机,也是东真军数年便使用的、被赵权称之为“回回炮”的配重型抛石机。威力大、射程远、使用人力少。正是这些抛石机,才在最短的时间内便催垮了权承仁在石家店布置的防线。
    还好有火炮!
    相对于回回炮,火炮的射程正好可以将其覆盖。利用如今已经相当成熟的较准与发射技术,清理郭侃的回回炮,难度并不大。
    不过,六尊火炮也花了四五天时间,才将城下的这些回回炮全部轰毁殆尽。
    火炮的轰鸣声终于停了下来,但战场上的喊杀声依旧。
    城外敌军开始整军,真定军在前,顺天府军居后。
    “这是要开始攻城了吗?”陈耀总算恢复了一些对外界的感应,喃喃问道。
    “是的,不过麻烦的不在这,还是在城外的战场。”
    陈耀顺着辛邦杰的手望去,城外三五里处,两军绞杀成为一团。但是大权国军明显处于弱势之中。
    “郭侃此军,确实难啃啊!”辛邦杰悠然叹道,“这些人,对冰寒天气的忍耐力,竟然比我军将士还强!”
    陈耀也大致看明白了。
    郭侃兵的优势,不仅仅是对这种天气的耐受力,而是他们全身的铠甲,让大权军最为凭仗的连弩,几无用武之地。
    除了脸部之外,弩箭根本就穿不透这些铠甲。
    而在个人战力的对比上,大权军士卒与其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若不是凭着灵活多变的战术与极为严谨的军纪,此时城外的万余大权军估计早已被郭侃军击溃。
    但即使如此,大权军似乎也坚持不了太长时间。毕竟一万多人中,战兵也不过两旅五千人。
    “铿!”的一声脆响,把陈耀吓了一跳。
    眼前刀影飞过,辛邦杰磕飞了一支飞来的长箭,淡然说道:“小心些,郭侃军中有不少射雕手。”
    城上几尊火炮,与数架床弩,同时将铁弹与弩箭怒射而出,轰倒一片敌兵,也不知道藏于其中的射雕手是否逃出生天。
    陈耀背后渗出一些凉意。
    一阵冲天的战鼓敲响,数千敌兵开始向城墙奔袭而来。
    城上弩箭飞射,这个距离,处于大权军硬弩的最佳杀伤范围之内。
    敌兵一路跑一路被射杀,能到城下的,不足三成。但是后续兵力,依然不断涌来。
    火炮不再发射,十多架床弩却不住地收割着敌兵的性命。
    “全军,御敌!”洪福源一声大吼。
    “御敌!杀!杀!杀!”城上士卒,跟着一声齐吼,声震天地。
    陈耀心头,不由地涌出一股火热的战意。
    一架长梯突然出现在陈耀的眼皮底下,他微微一怔,便抽出弩箭准备探出头去。却被辛邦杰猛的一扯,往后急退。
    身边立时补上一队守卒。
    这些守卒,三人一组,一盾一弩一枪。
    所有人并没有贴着墙垛向下射击,而是往离城墙数米之处,结成一个个小阵全神以待。
    “咻!”一声轻响,刚探出脑袋的敌兵应声而落。
    一个个敌兵的脑袋开始从墙头探出,迎接他们的必然是一支弩箭。大多哀嚎着滚落城下,有一些能翻上城的,面对的往往是两队六人的夹攻。
    一盾靠前挡住敌兵手中兵器,两只长枪从侧面配合贯入,边上再有弩箭补射,便可在最快的时间内解决此敌。
    然后,是下一个。
    喊杀声不停不歇,一直震响了两个多小时。
    城上已经堆积了千余尸首,被杀死在城下的敌兵,数倍于此。但是大权军的伤亡,却不过百。
    充分发挥弩箭的近距离杀伤力,尽量避免与敌兵贴身缠斗,不仅可以避免过多的伤亡,还能最大的保持体力与战斗力。
    在城墙的攻守之战中,大权军保持了极大的优势。
    夜幕渐至,攻城的真定军与顺天府军终于退去。
    城外与大权军一直缠斗不休的郭侃部,直到战场上最后一个攻城之兵退回营中之后,才缓缓收兵。
    全军最后一个离去的,是虬髯满面的蒋郁山。
    “老蒋啊——真能打!”陈耀不由地叹息。
    却见辛邦杰与老蒋相互之间,各自遥遥地抱拳而礼。
    陈耀心里不由的有些怪异,不知道自己那个舅子看到老蒋这模样,会不会给他小鞋穿?
    战场上终于安静了下来,城上守卒将敌方尸首直接扔下城去。双方各有将士出来搜罗战死遗骸,互不干扰。
    陈耀随着辛邦杰步入城上箭楼。
    自从到了锦州之后,辛邦杰的吃住,便全在箭楼之内。
    桌上已经摆着一些饭食,辛邦杰招呼陈耀坐下。
    “郭筠,和小诃,不见了。”辛邦杰盯着陈耀,缓缓说道。
    “你说什么?”陈耀曲起小指,掏了掏耳朵,感觉自己刚在城楼上,被大炮轰得耳朵有些不好使了。
    “郭筠与小诃,不见了。”辛邦杰依然缓缓说道。
    “不见了?他们俩,能去哪?”陈耀有些不理解。
    大乌泰去世之后,赵镝依然留在了南京府城。大乌泰与辛邦杰之妻、杨氏姐妹以及赵子矜便全留在他身边侍奉。
    连着郭筠,也被安顿在了南京府城。
    赵子矜母子随赵权去了多泉子之后,郭筠更是无处可去,便与儿子一直留在那。
    辽西正在大战,势必波及辽南。此时的南京府城应该是境内最为安全所在。那他们母子不见了,是什么意思?
    陈耀一脸疑惑,又认真地掏了掏耳朵。
    辛邦杰叹了口气,“前些日子,因为调兵,南京府城略有动荡,以至于出现些许漏洞。郭筠带着小诃,想要前往旅顺,态度极为坚决。其他人也不好阻挡,而且见她带着一百护卫,只能任由她离去。结果,过了抚松之后,郭筠竟然不知道用什么法子,甩开护卫,就此消失不见。”
    陈耀呆呆地哈着嘴,尤如在听一个神话故事。
    甩开一百个护卫消失了?要么这一百个护卫全是笨蛋,要么就是自己的妻子,脑子出了问题!
    可是,那一百个护卫全是自己挑选出来的战兵,怎么可能会是笨蛋!
    “搜索的过程中,只发现了你们家一个侍女,被人打晕后扔在路边,生命倒是无忧。”
    “是绿眉?”陈耀下意识地问道。
    家里始终只有郭筠两个陪嫁的侍女,一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