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权疑惑地看着赤玫瑰。
“你,总得给你女儿起个名字吧。”
嗯,这事,确实得办一下。
赵权沉吟片刻,“就叫赵沁吧。”
“为什么,有什么喻意吗?”
“我家族,以五行为字辈。家父讳谪,我名为权,我姐名为槿。接下去,当是与水相关。
而且,我这个女儿,看来也是与水有缘。连出生,都是在多泉子。”
“难怪啊,你要把捕鱼儿海留给你女儿……那,你准备建的那个城堡,也要与水相关吗?”
赵权点了点头,“我会让人,引入一条河水,作为护城河。以后,这个城堡的名字,就叫水心堡。”
权宋天下
第七百八十一章 布拉格
赤玫瑰的眼神,有些迷离:“水心堡……我真的有些期待,这个城堡,会建成什么样子。”
半晌之后,赤玫瑰突然又说道:“权大哥,我给你女儿起一个蒙古名字,好不好?
就叫,布拉格——”
布拉格?捷克首都?
赵权一脸蒙然。
“其实,这不应该是蒙古名字,更准确点说,是我们敌烈部的名字。就是泉水的意思。”
布拉格之春。
布拉格的城堡——水心堡。
听着很不错的样子。
赤玫瑰见赵权点头应允,不由眉开而笑。
她站起身,轻咬下唇,对着赵权说道:“权大哥,你,能站起来一下吗?”
赵权有些莫明其妙地站在他跟前。
姐妹俩身材齐高,发梢撩着赵权的鼻尖,传来一丝淡淡的奶香味。
似乎连这味道都是一样的。
不过,这个应该是牛奶的……
赤玫蝶腮边,突然隐现出一抹桃红。
她解下身上的腰带,捋了捋,认认真真地扎在赵权的腰间。
“你明天就要走了,我没什么可以送给你的,就把这腰带给你吧。不求你总是带在身上,只要别弄丢了就好……”
草原上的女孩子,给人送腰带,意味着什么,赵权自然清楚。
可是,他能把这腰带解下来,还给她吗?
赵权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两手圈住赤玫瑰的后背,轻轻地抱了抱她。
胸与胸之间,还有一个拳头的距离。
“谢谢权大哥……”
这一声呢喃,在赵权耳朵萦绕了一整个晚上。
次日,天方破晓。
帖木迭儿领着他的开元府军,押着投降的两千多原塔察儿部下,自己找地方整编去了。
有撒吉思在,帖木迭儿将会以最快的速度上手,成为新一代的斡赤斤兀鲁斯。反对他的人,自然还有,不过已经不需要赵权去操心了。
封扬有些犹豫。
他想了半天,还是近前说道:“权总管,要不我再护送你一程,等回到南京府,有了新的护卫长之后,我再过来?”
赵权拍拍他的肩膀,“我交代给你的,可不是一般的任务,你肩上的担子,不轻啊!”
封扬单膝跪下,“属下宁死,也会完成权总管所托!”
“不,我不需要你死!而且不允许你随意决定自己的生死!
拜托了!”
封扬再次顿首而拜。
“你要做的,不仅仅是保护她的安全。而是尽可能的,要让她在不被打扰的环境下,自由地成长。不要限制她的行动,更不要禁止她接触外人。”
封扬脸上露出些许的迷茫。
“这事,说起的确有些复杂,也会给你增加许多不必要的难度。
我知道,你不怕任何的困难……
我的意思,是不希望她成为花园之中,娇嫩的花朵。而是去接受应当有的风吹雨打。
只有这样,才可能长大成人,成为一个在这个乱世之中,起码有能力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人。
而你要做的,便是将她在成长过程中,可能的隐患,清理干净……”
封扬脸上纠结之色愈显。
赵权只好停下唠叨,准备开始重新组织语言。
“你,看看你——”陈耀撞了过来,一副恨铁不成钢模样。
“这种小事,还搞得这么啰哩巴嗦的!放心啦,交给我!”
“你?准备怎么做?”
“首先,我会在此增加密谍的人手。当然,明面上的那个人,会让封兄知晓,其他的,你不知道也无所谓。
封扬,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就好。
用各种手段,警告敌烈部所有人,不得泄露与谈论我妹子的出身及真实身份。
这事,狄历族长那边,我已经跟他说过了。他知道轻重。
然后剩下的,就交给密谍。
敢说出去的,有一个剁一个。简单!”
赵权皱了皱眉头,他觉得自己担心的好像不是这个事。
可是具体是什么,似乎有很多,却又说不清。
“好了,别再纠结了!
再给一两年时间,等打通了横越哈剌温山的道路之后,就算从南京府过来,也不需花费太长时间了。”
好吧……
赵权眉头依然未能展开,抬头看去。
半截城墙之上,自己的闺女正竖在赤玫蝶胸前,一只大手拢着一只小手,一齐向自己挥舞。
赵权翻身上马,左边是陈耀右边是大岩桓,身后,跟着一百个护卫。
正欲启行,却见一人三马狂奔而来。
这是,信使?
来人转瞬即至,翻滚下马,喘着气低声禀道:“和林急件!”
赵权重新下马,接过信件。
“蒙哥已离开萨莱,正在回和林的路上。估计最多一个月时间可到。
在拔都的支持下,诸王在萨莱召开忽里勒台会,推举蒙哥为蒙古国汗王。拔都令其弟别儿哥领军护送其返回和林。”
在萨莱召开忽里勒台会?
蒙哥已经是蒙古国的汗王了?
赵权不禁愕然,这样也行吗?
忽里勒台会,意为“聚会、会议”,其实并非源于蒙古国或是成吉思汗。而是长期在草原牧族中流行的一种议事制度。
草原地域太广,各部族常年分散而居,想聚一次相当不容易。于是就慢慢地形成这种不定期的碰头议会制度。
各部落通过这种原始的民主议事方式,决定重大的军事活动、并确定部落之间的联盟,以及推举联盟的领导者。
成吉思汗之后,将忽里勒台定为蒙古国汗王推举的一个必经程序。要求诸亲王及有关宗亲、贵族都到到齐才能召开,而且必须在蒙古国本土之内举行。
蒙哥此举,用一种很奇怪的方式,先给自己安了个汗王的头衔。显然必定引发和林诸王的愤怒。
拔都倒是对其几乎是全力支持,不仅为其召开忽里勒台会,还借了兵力给他。
虽然现在还不知道有多少人马,但拔都帐下兵马,如今应该算是蒙古人中,最具战力的一支。
这是准备在和林开杀了?
赵权觉得身上有些发冷。
他一直在等忽察的消息,然而,忽察却始终拒绝去南京府。
甚至因为被赵权劝说退出汗位的争夺,而数次发怒。
可是,忽察手下还能有多少兵力与蒙哥相抗?
权宋天下
第七百八十二章 致胙于王
赵权甚至都可以想象得到,如果有人跟忽察说蒙哥准备血洗和林,他一定会不屑一顾。
在他看来,蒙哥根本没那个胆!
赵权不知道,现在到底有几方势力在支持蒙哥。
也不知道,蒙哥带回了多少人马。
更不知道,如今和林局势到底如何?忽必烈是否有其他的后手?他们的母亲,唆鲁和帖尼,是不是有其他的安排?
赵权禁不住向西远眺,眉头紧皱。
但是他也清楚,从和林传递情报至此,着实不易。哪怕再紧急的情况,情报最多也是五天送一次。
想要尽快地了解更多的情况,自己还得在这,再等五天?
“要不,你跟小耀先回南京府,我在这里守些日子。”说话的是大岩桓。
如此,倒是不错。只要自己不改变行进的路线,那只海东青总是可以很顺利地找到自己。这样,自己便可以在第一时间收到情报,以做出反应。
而且,自己还真的必须尽快赶回南京府,尽快拟定一个相对完善的对策。
但是,直到赵权回到了南京府,才终于有新的情报传来。
缉侦局在和林的一个情报传递站,毁于忽必烈之手,死了两个人,情报传递被迫中断。
直到数天之前,才重启系统。
蒙哥已经到了和林。
拔都给蒙哥派来了两千护卫,使蒙哥如今成为和林拥有兵力最多的一个王爷。
一到和林,蒙哥立时收缴了所有人的大印,并进行封存。包括海迷失手上的汗王之印,以及忽察与脑忽自己重刻的王爷之印。
这样一来,谁都无法从外调兵前来和林。
蒙哥用这个手段,轻松地获得了和林的绝对话语权。
不过,蒙哥答应,在来年春天时,可以在怯绿连河重开忽里勒台会,并重新推举蒙古国的汗王。
目前,除了拔都对蒙哥的大力支持之外,察合台系分为两派。
一派是曾经被贵由汗废黜的察合台兀鲁斯汗王哈剌旭烈,已经公开表明支持蒙哥。另外一派,是被贵由汗扶持的也速蒙哥。不过他虽然反对蒙哥,却显然不知道该支持谁。
这样算下来,成吉思汗的四大嫡传派系中,蒙哥最少已经获得了二派半的支持。
而窝阔台一系,分为三派,依然在吵闹不休。
至于东道诸王,几乎都已经没落,他们的意见,也仅仅只是个意见而矣,根本左右不了和林的形势。
距离约定的忽里勒台会,还有半年多的时间。
南京府,能做些什么呢?
……
公元1248年,华夏三年,宋淳佑八年,戊申猴年。
整个冬天,蒙古草原片雪未下。
突如其来的这一场大旱,从东至西,绵延了蒙古草原的数千里区域。
全世界的大战,似乎因此被摁上了暂停键。
只是包括宋国在内,大部分被蒙古人蹂躏的国家,都不知道的是,蒙古人停止对外战争,不仅仅是因为这场绵延数千里的旱灾。
旱灾还没开始显示其巨大的破坏力,即将召开的忽里勒台会,却让蒙古国上的神经,崩到了极致。
这也许会是蒙古国历史上,最为血腥的一次忽里勒台会。
和林来的消息,断断续续,让南京府根本做不出及时而有效的反应。
所以,只能等,等着尘埃落定之后,可以预见得到的结果。
忽必勒台的相关消息还没传来,另外一则情报,却把赵权惊住了。
忽必烈,受邢州权太守职,暂管邢州民政事务。
邢州,也算是河北重镇,位于真定府以南,南太行以东。
窝阔台丙申分封时,将邢州一万五千户分赐给斡鲁纳氏两个兄弟,并由他们自派达官员管辖。但是,十年之后,邢州百姓不堪重负,四处流散。
如今,整个邢州仅剩下了五百余户,十不存一。斡鲁纳氏被逼无奈,向和林请求派员接管。
在蒙哥的支持下,忽必烈很轻松地就得到了这个职位。
离开柔远县的忽必烈,却换来了一个州府!
蒙哥虽然还未上位,忽必烈却已经成功地将自己的手,伸入了中原的最核心地带!
忽必烈的首席幕僚刘秉忠,正是出身于邢州。这大概是也他为忽必烈挑选邢州的主要原因。
出乎所有人意料,到了邢州的忽必烈,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当地的孔庙祭拜。并受执事回赠祭品。
“致胙于忽必烈,这些人,都疯了吗?”侍其轴喃喃说道。
赵权有些疑惑地看着屋子里,这些满脸灰绿的老儒,不明所以。
他关注的是,忽必烈竟然可以这么快地就占住了一个根据地,以此他势必会开始将手脚伸向中原的其他区域,并且迅速地落地生根。
而这些人,却为了祭品的几块猪肉而心疼?
李治看出赵权的疑问,说道:
“致福,谓诸臣祭祀进其余肉,归胙于王。昔年葵丘之会,天子使宰孔致胙于桓公。桓公赏服大辂,龙旗九旒,渠门赤旗,诸侯称顺焉。
自此,祭礼之胙,非王不得受用。”
元好问掩卷而叹,长息不语。
赵权大概听明白了。
忽必烈拜祭孔庙,意思是他准备认可儒家的地位。作为回报,孔庙执事代表当地的儒生们,准备接受并拥戴忽必烈,并直接将其视为未来的中原之王。
收服北地汉儒,就这么简单吗?
“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可以其崇儒之心。北地汉儒,自此必当甘为忽必烈所用。”王鹗说道。
说实话,别说北地的那些不知其能耐的儒生,就是现在南京府养着的这些扛鼎老儒,赵权真正能看得上,也只有侍其轴一人。
而要说实用,王栖梧那个奸滑之人,也比其他几人更能成事。
这些儒生,满口礼义道德,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