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下的士卒不算多,但是除了索都与他的副将,竟然还有六个百夫长也同时中箭而亡!
    这轮箭后,敌烈兵没有任何犹豫,距离索都部还有三四十步时,齐齐掠过而走。
    索都手下,一阵茫然。
    没人给他们发出命令,是该追击这支仅剩一半的百人队,还是继续向南杀向多泉子?
    而后,才有人发觉了不对。
    呼号与怒吼着不断响起。
    “将军——”
    “兄弟——”
    “不——”
    “我要杀了他们——”
    “冷静——”
    “怎么办啊?”
    几个百夫长面面相觑,跑了大半天,刚正儿巴经遇上一支百人队,自己这边领军的竟然几乎被一窝端了!
    然而,灾难并没有随着自己长官的死去而消失。
    没多久,又一支敌烈的百人队在视线中出现。
    剩下的六、七百骑兵在狂怒之中,狂奔追上。可是,那些敌烈兵却是转身便跑。
    “回来!别跑散了!”
    “不要落入敌人的陷阱!”
    有人大呼着劝止。但是也有人在怒吼着,不肯罢休。
    混乱了半天,索都的兵力才重新聚集。
    愤怒而茫然。
    权宋天下
第七百七十一章 再战多泉子(4)
    眼见天色渐暗,几个百夫长商议一番之后,只好带着几个中箭身亡的将领,往中军营寨方向撤去。
    可是,一路之上,袭扰不断,如嗡嗡不绝的牛蝇。
    一旦分兵去追,那些人扭头便跑。
    不追的话,敌烈兵就立在一百五十步之处,不紧不慢地用硬弩发动攻击。
    而所有蒙古士兵所使用的角弓,虽然射程也能达到一百五十步,但有效杀伤的距离,最多也就一百二十步。
    几次过后,索都这些部下,干脆不再去理那些袭扰者,一心向北撤退。
    于是,在这片广阔的战场之上,出现了一道奇特的景观:
    一支六七百人的队伍,被一支百人队撵得头也不敢回地纵马狂奔。
    然而,索都的这种队伍,还不是最惨的。
    三支出战的千人队,有一支往南走了三十里之后,便放弃追寻敌踪,北返回到中军,算是无功无过。
    另外一支千人队,也不知是运气好还是运气极差,竟然没有受到任何阻挡,而直接窜到了多泉子的教堂之处。
    一座伫立着的教堂,半截围绕在外的城墙,守卫城墙的,竟然大多是妇女!
    敌烈部,显然是把部族内所有的妇孺全藏在这里了。
    哪怕没有财物,把这数百个女人劫回去,也是一大笔收入!
    女人,比牛羊可值钱多了!
    领军的千夫长大喜,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派出两支百人队,选定一处最矮的墙头,纵马直杀而去。
    只要进了这个城墙,里面的所有人就可以任自己歼杀了!
    城墙前的草丛之中,闪出一些淡淡的银光。
    “不好,小心马蹄!”话未说完,这批蒙古兵的战马便纷纷在惨鸣之中失蹄。
    人仰马翻!
    那是撒落于草丛之中的铁蒺藜。
    城墙之上,突然冒出一些女子,弩箭如飞而至,瞬息之间,便收下了这两支百人队的大部性命。
    躲过了铁蒺藜的骑兵,却躲不过这些女人手中的弩箭。
    这里的女人,竟然如此可恶!
    领兵的千夫长大怒。
    “下马,攻上去!”
    又有四支百人队,分成四个方向,有些在前面清除着地上的铁蒺藜,有些张弓向城墙上急射,有些一边扫着飞来的箭矢一边往半堵城墙处急奔。
    教堂顶楼之上,轻轻地摇着自己怀里的闺女,赵权看着乱哄哄的蒙古兵,摇了摇头。
    数年之前,自己随着真定军打战时,就感觉蒙古人是真的不会攻打城池。
    而数年之后,发现他们依然没有学会。
    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屑于去学如何攻打城池。
    这些正在攻打城墙的士卒,别说没有一些器械辅助,甚至连盾牌都没有。
    勇气虽然可嘉,但是只有蛮力与勇气,是不可能攻得下这些城墙的。
    哪怕才修了半截。
    一千人太少了,不经死。来个五六千人,可能有会有那么一点希望。
    怀里的闺女咿咿呀呀地哼了几声,赵权立刻收起不屑的神情,转而温柔地看着她,两手轻轻地颠着,嘴里哼着一些不成调的小曲。
    闺女,可能饿了,得给她觅食去。
    这可比什么都重要!
    城墙之上,突然竖起一排木板。
    卟卟之声不断,完全挡住了城下蒙古兵飞来的箭矢。
    一群女人,在木板之后,端着钢弩,不紧不慢地收拾着蒙古兵的性命。
    “换连弩!”封扬一声大吼。
    连弩的射击,比钢弩还要简单,基本上不要瞄准,哪人多就往哪射。
    蒙古兵迅速地在减少,剩下的人见势不对,终于开始犹豫着后撤。
    城墙上的女人,又换回钢弩,认认真真的挨个瞄准着打。
    小小的城墙,没打多久,这支攻打的千人队,兵力竟然已经折损了近半。
    千夫长面色铁青。
    这些,真的是敌烈部的女人?
    大意了!
    领兵的千夫长,不禁有些后悔。
    自己不该贪功,以为抢在索都之前赚到了大运,却没想到这是一个根本啃不动的带刺铁疙瘩!
    如果三支千人队都在的话,这个小小的破城墙,哪里需要费去这么大的气力?
    正犹豫之间,两支敌烈部的百人队,隐隐出现在身后,向他们包抄而来。
    “撤!”这一次,千夫长没有任何犹豫。
    但还是来不及了。
    先是两支百人队,然后又出现了一支。
    越往北撤,敌烈部出现的兵力越多。
    如讨厌的蚂蚁,又如可恶的狼群。
    被缠上之后,便甩不掉、逃不脱。
    当天色终于暗下之后,这支只剩下三百余人的千人队,终于溃散,逃入黑夜之中,消失不见。
    没有人知道,这些人跑去了哪里。
    包括塔察儿。
    三支千人队,一支无功百返,一支将领几乎全失,一支完全失踪!
    这便是他以为本该具备的碾压之力?
    本来塔察儿是计划先击溃敌烈部之后,三千人马可以往东横扫,两路合击帖木迭儿,击败他就不是难事了。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
    自己三千兵马,竟然被敌烈部的一千人打得如此之惨!
    塔察儿木然地望向依旧昏昏沉沉的撒吉思。
    那老头,努力地睁了睁眼,却似乎说不出话来了。
    其实即使能说话,撒吉思又如何能给他军事方面的建议?
    与敌烈部之间的战争,以一种很奇怪的姿态缓和了下去。
    塔察儿不主动去攻,敌烈部也不会凑近了来打。
    当然,零零星星之间发生的战斗,没有一刻停歇。
    塔察儿还是把目光,锁住越过哈剌温山的帖木迭儿。
    总兵力不过千的敌烈部,三倍兵力打不过,那就先解决帖木迭儿,然而以五倍、十倍的兵力去打!
    而且,帖木迭儿的行为,已是公然的背叛。
    他一个女奴之子,竟然敢统率着父亲的旧部,与自己这个正宗的王位继承人争夺领地。
    这种行为,绝不可姑息!
    攘外必先安内,这道理塔察儿明白得很。
    此战如果不能将其灭杀,势必会让旗下诸部,军心大乱,诱使其他人也会跟着蠢蠢而动。
    于是,除了留下一千兵马监视南面的敌烈部,塔察儿开始将所有的兵力向东转移。
    此战,不杀了帖木迭儿,塔察儿已经觉得无法罢休!
    权宋天下
第七百七十二章 再战多泉子(5)
    但是,没有人可以理解主帅的这种行为。
    发动这场战争,明明是要抢夺地盘、财物与人口,是为了灭杀敌烈部。为什么却要为了他们哥俩,先打一战?
    少数人虽然不明白,却依然坚定地顺从塔察儿的决定。
    还有一部分人懒得问,另一部分人则根本不敢问。
    双方的战争陷入了胶着。
    虽然有南京府在后勤军需上的大力支持,但是帖木迭儿终究是长途作战。而且若从战力上比较,开元府兵与塔察儿部族相比,还是有所差距。
    十天的混战,双方似乎都打出火来了。
    一个坚决要灭之而后快,一个却打死也不肯退回哈剌温山。
    但是,战线却慢慢地持续向东挪动。
    而此时,被塔察儿暂时遗忘的多泉子,正在展示着一年中,最靓丽的美色。
    五月初的多泉子,草长莺啼。
    软软的微风吹过,夹杂着新鲜的青草与牛粪味,让人闻着莫明的一阵舒爽。
    犹太教堂前的一个亭子之内,大岩桓紧紧地盯着正在煮茶的赵权。
    从接触到砖茶的第一天开始,大岩桓就迷上这东西。
    而更让他着迷的,是赵权亲自煮的奶茶。
    一样的材料,一样的手法,甚至连每个工序需要花费的时间,大岩桓都曾经一丝不苟地记录下来。可是自己怎么弄,就是没有赵权煮出来的奶茶好喝。
    这让大岩桓百思不得其解。
    亭中小炉之上,随着渐沸的茶水,牛奶的清甜之香开始飘满亭中。而轻浮于上的,则是闻之欲醉的醇茶之香。
    两种迥然不同的香味,层次分明,却又刚柔相济,交汇出沁人心脾的甘美。
    三盏之后,大岩桓才缓缓吐出一口心满意足的长气。
    “如何?我日后将这门绝艺传给我闺女,让她在草原上开一个茶馆,起码饿不死吧?”
    “呵呵,你这样做,会让草原上的小伙子都喝破产掉的!”
    “其实啊,我最喜欢的日子,就是如此,一杯香茶,一点小酒,再有二三兄弟,足矣!”
    大岩桓脸现悠然之色,说道:“你,就算了吧!这种好日子,兄弟我帮可以帮你过,你还是多操心这天下吧!”
    赵权长叹一声,摇头不语。
    “你别想了!就算天下安定了,也没你啥事。该你忙的,你还得接着忙!”
    赵权只能苦笑。
    是啊,哪怕这天下有一天真的安定下来了,那安定跟自己也没多大关系。
    那时,要么自己已经战死,要么自己便会更加的忙碌。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这时候自己还能偷个闲,煮茶喝酒。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有这个闲心,也不知还能不能找到那种闲情?
    “你真的准备把那家伙扔那不管了?”大岩桓又干了数盏奶茶之后,开口问道。
    “帖木迭儿扛不住了吗?求你说情来了?”
    “扛倒是应该还能扛个几天,只是死伤过于惨重的话,怕他心里会有其他的想法。”
    “你这次跟着他这么多天时间,对帖木迭儿有什么看法?”
    此次与塔察儿作战,除了早就派驻在多泉子的数百东真兵,南京府基本一兵未出。
    一方面,确实如塔察儿所料,从南京府哪怕用最快的速度派兵过来,没有一个月也根本抵达不了多泉子。
    那样的话,敌烈部早已被塔察儿灭个精光。
    因此,在南京府收到相关情报之后,高正源立即建议,可以支持开元府的帖木迭儿出兵攻打塔察儿。
    自从彻底投附南京府之后,帖木迭儿倒是安心地守着开元府之地。
    而且在南京府派驻的文职人员打理之下,开元府已日渐繁盛。
    帖木迭儿只要坐在那,翘着腿,每年都有无数金银收入。这些收入,是他之前绝对难以想象的。
    而且拿得心安理得。
    但是,任何人对于物质的欲望,总是无休无止的。
    这也许是一种拼搏的斗志,也许是一种潜意识里的贪婪,或许还有对未来的某种奢望。
    其实无可厚非。
    帖木迭儿,哪怕在家族中不为人所重视,他毕竟也是只不干的长子。他很清楚,如果自己只是一味守着开元府,享受这种安逸。总有一天,还是会被淘汰出局的。
    或是南京府,或是其他的势力。
    在南京府的管辖之下,帖木迭儿的财富也许可以一直增长。但无论是管辖的地盘还是人口,只可能日渐萎缩。
    乃至有一天,连一尺容身之地都不会被允许存在。
    所以,当他见到大岩桓,得知南京府可以支持自己攻打捕鱼儿海的塔察部时,帖木迭儿几乎派出了开元府的所有兵力。
    不过,也只有五千余士卒。
    开元府军一开拔,南京府就开始组织民夫跟进粮草与军械的运输。
    但是,哈剌温山实在不太容易走,即使南京府出动了大量人力,后勤依然也无法得到十足的保障。
    这也是开元府军颓势愈现的原因之一。
    大岩桓沉吟一阵后,说道:
    “帖木迭儿此人,我觉得最可贵的一点,是他的自知之明。
    他很清楚,在南京府的羽翼之下,开元府虽然能保住一时平安,却根本不会有发展的空间与机会。
    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