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宋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宋天下- 第2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行吗?”辰冰代替赵权问了一声。
    “会被人笑话的!”郭守敬正色答道。
    杀敌还怕被人笑话?赵权觉得自己很难跟得上这些学霸的思路。
    “我的想法,是用铜或铁来铸造炮身,铜质地更好,但成本太高。铁的话还需要改进一下精炼技术,否则太脆,不耐用。”
    一股热血突然涌上赵权心头,铜炮、铁炮?这才是赵权心目中的大炮啊!
    “你估计铸个这样的炮,要花费多少?”梁申开口问道。
    郭守敬略一沉吟,答道:“以现在的条件来算,无论是铜炮还铁炮,其花费都在万两以上。”
    辛邦杰与梁申同时抽了口冷气。
    赵权倒是可以接受这个数字,凡事开头难,尤其是在无法批量生产的情况下,生产成本的高企,那是难免之事。
    “不过如果一旦技术稳定的话,生产成本会大幅下降。因此我觉得,现在讨论每尊炮会花费多少,没太大意义。”
    这次,连梁申都不由自主地翻了个白眼。
    “主要的问题,是接下来的开发与试制费用。”
    “我先给你五万两银!”赵权咬牙切齿地说道。
    却未料郭守敬摇了摇头,语气平静地说道:“不够。
    最少得要二十万两。”
    轮到了辛邦杰翻白眼了,二十万两,足够他养一年的东真军了。
    用一年的军费,去研究一尊火炮,值得吗?
    “所以,我先用树干来进行第一批的试制,尽可能地收集完整的数据,前期做的越充分,接下去就可以少走许多弯路,也能省下不少的开发费用。”
    辰冰摇了摇赵权的胳膊,轻轻地说道:“我有一些用不上的首饰,可以拿出去卖的……”
    赵权不由的一阵气苦,女大不由兄啊!
    “先试一炮再说吧!”辛邦杰说道。
    郭守敬有些犹豫,李毅中拍了拍他的肩膀,开始传令。
    一队士卒举着长盾,如墙般将赵权等人牢牢挡在近百米之后。
    赵权无奈地看着郭守敬,郭守敬却难得露出一丝笑容。
    这么远,虽然看不见,但是安全!
    “再近些?”赵权问李毅中。
    李毅中稍微犹豫之后,赵权等人往前又挪了二十米。
    赵权没法再提要求了,再提也别在这看,省得给他们带来麻烦。
    一切准备就绪,树炮之中被塞入一个火药包与一颗石弹。一个全身铠甲的士兵,举着火把,点燃引信后立刻闪在两个竖起的大盾之后。
    “轰!”的一声巨响,这段树干直接炸上了天。
    众人的耳朵嗡嗡震响,不远处的几匹马慌乱地嘶叫。
    辰冰张着的小嘴,已经合不上了。
    还好,离得比较远……
    赵权觉得心有戚戚焉。
    李毅中倒是面色未变,看来他已见过不少这种场面。
    郭守敬朗声喊道:“下一个!”
    几个炮手动作倒是相当流畅,测量风向、估算距离、调整射角、准备药包石弹与引信。
    第二架树干上的引信很快被点燃,又是“轰”的一声巨响,树干前方吐出一颗石弹,在半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砸向前方。
    离预定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
    连续十炮的测试,树干当场炸毁了三架,两个士兵受伤。
    最好的成绩,是离目标偏左了有三米。
    成绩,很难看。
    销烟散尽,众人走近横七竖八的那些树干之前,沉默不语。
    “石弹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太重。而且想大批量生产出重量一致的圆形石弹,难度相当大。用陶弹的话,还没出膛就会被炸裂了,效果更差。
    用铁弹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不过空心铁弹需要开模,还须再行测试。”
    郭守敬脸未改色,不紧不慢地说道。
    辛邦杰指着那些树干,出声问道:“用这些树干,有没有可能保证最少成功发射一次火炮?”
    郭守敬奇怪地看着辛邦杰。
    “没事,我不怕被敌人笑话。”辛邦杰微笑着说道。
    “如果只要求一次的话,那就简单了。不过,要做到射距的可预测以及标准的统一,除了火药用量与炮弹材质重量,树木的挑选与使用上,也必须提前做准备。”
    “这样的费用需要多少?”
    郭守敬默默地算了算,说道:“单炮成本不超过五两,前期还需开发费用一千五百两银。”
    辛邦杰吁了口气,满意地点了点头。
    但是郭守敬却皱着眉头,看了眼辛邦杰,又转向赵权。
    对于辛邦杰的想法,赵权倒是理解。这种树干做成的火炮,价值低廉,想用的话随时都可以在军队内大批量配备。
    而且,树干不像铜炮或是铁炮那般笨重,在东北的山路上,运输也更加方便。
    但是,这毕竟是树干。
    别的不说,一旦受潮,整个树就基本报废了。
    而且对于操作的人来说,危险性太高,一旦炸膛,死掉一两个炮手,那可比炸掉一个树干损失惨重得多了。
    “申哥,你怎么看?”
    “邦杰的需求,我觉得可以先行满足一批。反正无论是研发试制还是正式生产,树的花费都不算多。只是这些炮配备军中,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人要去适应,而是马!”
    赵权轻轻抚额,这点他倒真的没想到。
    这种树干做的火炮,未必能精准杀敌,但对付众多的骑兵,倒真是堪用。
    哪怕打不死敌人,把敌骑的战马吓傻一匹,那是肯定能做得到的。
    权宋天下

第六百九十四章 未来可期
    “至于小郭所需要的后续研发费用,我觉得,是不是再慎重考虑下?”梁申接着说道。
    赵权知道,梁申并不是舍不得火炮的研发费用。只是把二十万两巨资投在一个刚到南京府只有半年时间的年轻人身上,是不是过于冒险了。
    而且,没有人能够保证,这个年轻人有朝一日,会不会投向敌营的怀抱。
    对此,赵权倒没有过多的担心。
    郭守敬能力的确是强悍无双,但任何一个人,即使他再伟大,也不可能以一已之力,生生创造出一项超越这个时代的科学技术。
    没有南京府的初具规模的科研体系,没有之前打下的严谨学术氛围,以及南京府极力追求的精确性制造标准。
    谁来了都没用。
    更何况,即使是现在的忽必烈有能力招揽郭守敬,他现在也根本无法提供给郭守敬一个完整的支持体系。
    郭守敬的光芒,只能闪耀在和平而稳定的时代。他对这时候的忽必烈,毫无用处。
    而对于南京府而言,即使郭守敬不在,只要那些测试资料都保存着,换个人来,火炮的研发依然有成功的可能。
    当然,南京府也一定会因此而耗费更大的代价。
    “还是先给你五万两吧,再想多要,没问题,但是得过参谋部会议商议通过。”赵权一边说着,一边把胳膊从不断摇晃的辰冰手中抽出。
    “条件是,从今日开始,权承冰同学,不得踏入军械试制场一步!”
    “属下谨遵权总管之令!”
    辰冰没想到郭守敬答应得这么爽快,小脸急得通红,但只是轻轻咬住自己的嘴唇,不再吭声。
    看着辰冰委屈模样,赵权心头掠过一丝不忍,只好补充了一句:“你从海东学院毕业后,可以申请过来。”
    “真的,谢谢权大哥……”
    赵权的胳膊又被摇了起来。
    “这东西,能装在船上吗?哦,当然不行……”赵权突然伸出另一只手,摁住辰冰的脑袋,把自己被摇得快脱臼的胳膊解救出来。
    这才继续说道:“把王铠找来,再研究一款可以安装在船上使用的火炮。”
    “船上用的?”郭守敬眼露迷茫之色,“这,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能会更多,包括后坐力、防水防锈、射程准度,以及发射的角度问题。”
    “装在侧舷,长度一米五之内,其他的慢慢解决吧。”后坐力什么的,赵权根本搞不明白,当然也提不出更具体的意见。
    “如果是船上用的话,倒是有一款弩炮,现在就可以用了。”李毅中说道。
    “这么快?纽力炮吗?”
    “是的,还有舰载重力抛石机。其实原来已经做的差不多了,小郭来了以后,解决了标准化生产的问题,就基本没有太大问题了。”
    “试过了吗,效果如何?”赵权脸上又显出一些兴奋。
    “还没试,效果不知。”郭守敬答道。
    “为什么没试,不是说都可以生产了吗?”
    “可以生产,指的是可以标准化生产,而不是实际的投产。一些相关的构件细节,必须得实际调整之后,才可以进入生产程序。”
    “这我知道,我问的是为什么没去试?”赵权忍不住打断了郭守获的专业解释。
    郭守敬依然一板一眼地答道:“嗯,因为没船。”
    没船?
    赵权有些无语地看着梁申。
    “现有的一些船太小,而且需要改造之后才能安装这种纽力炮。新造的船确实还没好,不过快了。”
    好吧,赵权不得不承认,自己似乎有些心急了。
    但是,未来的确可期啊!
    不过,无论有多少可期的未来,没有现在的拼搏,一切都将会是空中楼阁。
    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说实在的,上辈子的赵权对这句话并没有太多的体会。
    如今,他却知道,现在如果不努力,自己可能连活到徒伤悲的那一时候,都不太可能。
    所幸,赵权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一个新兴的政权,总是在其刚刚踏上征程的时候,才会具备最强的活力与团结性。
    因为在这艘船之上,所有人知道,必须共同协作、必须展示各自的最大价值、必须防备随时而至的狂风巨浪。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这艘船上占据一个各自的位置。
    在各种危机与压力面前,个人的需求与欲望,往往就会被暂时放诸脑后。
    也只有当这艘船可以驶达目的地时,他们才有可能获得最丰厚的回报。
    而赵权的使命,就是要让这艘船,保持着绝对正绝的航向。
    为此,他要物色最合格的船长,给每个岗位安置最合适的人选,为这艘船创造自我生存的能力、防护能力以及攻击能力。
    还得时时提防着,其他势力的影响,令这艘船被迫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而如今,摆在赵权桌面上的一份诏令,隐然已经开始影响到了南京府这艘正准备发力前行的巨舰。
    这是两份来自和林的诏令。
    诏令肯定不会做假,盖着蒙古国的汗王之印。
    但是签发的人,却是海迷失。一个前不久刚被赵权骂为蠢女人的那个临时执政者。
    也是如今蒙古国表面上,最大的权力掌控人。
    一份诏令,是以极为强硬的语气,命令南京府所有军队立即从高丽撤军,不得在高丽国土之上,留驻一兵一马。
    另一份诏令,则是对赵权提出嘉奖,并任其为南京府军民总管万户。另调大乌泰为开元府军民总管万户。
    这个赵权眼中的蠢女人,一上台就给南京府与赵权,连续来了两记直击要害的组合拳。
    赵权不得不承认,他又一次小看了蒙古人,而且还是一个蒙古女人。
    “这女人已经完全不足为惧了!”侍其轴把两份诏令扫过一眼,便随手扔到案几之上。
    但是半天之后,侍其轴却依然微闭双目沉思不语,而且眉头渐渐皱起。
    “为啥?”不见侍其轴解释,赵权只好主动开口问道。
    侍其轴倒背双手,如老树临风般肃立,缓缓而语:
    “作为一个临时摄政的皇后,她不该以蒙古国汗王的名义发出诏书,这是僭越!
    海迷失,已经成为别人的棋子了!她已经失去了在未来汗位争夺之中的资格,所以,这样的人,根本不用放在心上。
    只是……”
    权宋天下

第六百九十五章 和林诏令
    赵权耐心地等着侍其轴理清自己的思路。
    “这应该是哪个汉臣给她出的主意。可是为什么却会留下一个如此明显的漏洞?”侍其轴喃喃自语。
    汉臣?会是姚枢吗?
    想起这个最早来到南京府的汉儒,赵权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
    好不容易把他捧到中书省相公的位置,但是他根本发挥不出赵权所希望的作用。没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贵由的赏识,也就无法真正获得一个中书相公的权力。
    这是一笔相当失败的投资。
    不过,让赵权难受的,并非是姚枢无法在和林给南京府提供应援。而是哪怕姚枢在和林呆着再憋屈,他竟然始终不肯回到南京府。
    贵由一死,难道说他会立刻成为海迷失所信任的中书省大臣吗?
    “不是姚枢!”侍其轴似乎已经读出赵权心中的担忧,断然说道。
    “为啥?”
    “姚枢此人,虽然能力有限,但便并非毫无底线之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