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宋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宋天下- 第2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海迷失?皇后海迷失?”
    梁申点了点头。
    “为什么不是忽察?”
    “这,确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没人知道贵由汗到底在想什么。”
    赵权与梁申相视而望,不约而同地长长叹了口气。
    海迷失是贵由的第三皇后,脑子不是最好、势力也不是最强,却是对权势最有欲望的一个皇后。
    而且,此人与忽察关系极差,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难道说,贵由是故意的,把和林临时交给海迷失,用此来限制忽察的势力?
    “和林到金帐汗国的都城拔都萨莱,万里之遥,哪怕贵由出征顺利,来回也得半年时间。这半年,也不知道和林会被折腾成什么模样了。”
    “我担心的是,他很可能回不来了……”赵权悠悠地说道。
    梁申怔了怔,这可能性还真的存在。
    蒙古人谋杀自己的大汗,杀了也就杀了。只要你有能力夺得下一任的汗位,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咱们,真的不在和林掺和吗?”梁申问道。
    “起码明面上不再参与了。忽察从未跟我直接提过这要求,我不知道他是相信自己搞得定,还是没有查觉到将要面临的危险。
    不管是哪种情况,我觉得都已经没有必要去公开支持他了。
    前两个月的这场大战,击溃了塔察儿部,我觉得效果刚刚好。在一定的范围内展示了南京府的实力,这样不会随便来个人就会想去染指东北。
    但是,咱们毕竟人少,派兵远征和林,力有不逮。
    胜了,不仅会引起其他蒙古王公的警觉,连忽察都未必对咱们放心。
    败了,南京府很可能就此一蹶不振。”
    梁申点了点头,确实是这个道理。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把忽察扶持上位,南京府也是得不偿失。
    “可是,南京府对蒙哥公然示好,你不怕忽察因此而不满吗?”
    “我把忽察看作异族兄弟,但并不意味着我会帮他去争夺这蒙古国的汗位。这事,我其实在和林时就与他沟通过了,我很直接地告诉他,他不适合当蒙古国的汗王。”
    “他没生气?”梁申惊讶地问道。
    赵权两手一摊,说道:“生气啊,但没办法。不过,我是有答应他,虽然我不看好他,但是如果他有需要,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保他平安。”
    梁申有些无奈地看着赵权,说道:“你,这是故意的?”
    “为啥?”
    “你不知道,说蒙古人不行,比杀了他还让他难受!而且,你还是当面告诉他……”
    “你看,我这么当面告诉他,他除了表示不想理我,也没有别的动作。
    既没想当场对我拔刀,又没问我到底为什么,更没想知道,我心目中的下一任大汗到底是谁。
    所以啊,他这样的一个人,只能成为一个蒙古国的勇士,根本成不了汗王。”
    梁申有些无语——你这是当面打别人的脸,然后还要堵住他的嘴!
    也难怪忽察不肯开口要求赵权帮他争夺汗位。
    换成其他的稍有些志气的蒙古人,也不会开口啊!
    “那接下去,咱们是不是要开始对付蒙哥了?”
    赵权摇了摇头,说道:“蒙哥,需要关注,但没必要过于在意,咱们还是得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忽必烈身上。”
    权宋天下

第六百六十八章 西夏故地
    梁申不禁沉吟。
    他有时,真的不知道这娃的脑子里,到底是什么样的结构。自小时,便能对未来形势,做出相当准确的判断。
    有些没道理,却不得不让人信服。
    可是,忽必烈真的会有那么大的威胁吗?甚至超过了蒙哥?
    “我觉得吧,即使忽必烈真的如你所说,具备威胁到南京府的实力,起码他现在还什么都不是。
    但是对于蒙哥,你是不是过于轻视了一些?”
    “嗯?”
    “拖雷死后,其部七散八落,被窝阔台汗打压得体无完肤。正是蒙哥经过多年的辛苦,才慢慢地重新把部族聚拢起来。
    这里自然有拖雷妻子唆鲁和帖尼的功劳,但主要还是蒙哥的努力,跟忽必烈应该没有太大的关系。
    另外,我曾经怀疑窝阔台汗的死跟蒙哥有关系。当然,也只是怀疑而矣,没有任何的证据。
    如果此次贵由汗出征,在攻打拔都时死在战场之上,那还好说。万一是暴毙呢?你觉得谁的嫌疑最大?
    当然,这也是我随便猜测。”
    赵权听得猛然一惊。
    对于蒙古人,他心底其实并不讨厌,甚至有些喜欢结交,因为他们豪爽,也因为他们在战场上的勇猛。
    但心底,其实是有些看不上这个族群的,觉得他们太笨,不知道拐弯。
    蒙哥怎么死的,赵权并不是很清楚。不过无论是传说中在襄城城下被杨过拿石头砸死,还是在钓鱼城暴毙而亡,都是死在宋国人的手中。
    这也是唯一一个死在宋军战场之上的蒙古大汗。
    其实很丢人的。
    正因为如此,赵权从来就没有把蒙哥当一回事,也没觉得他能有多大的能耐。
    可是,正如梁申所说,他能让拖雷兀鲁思起死回生,并在短短的数年时间里,就拥有了争夺蒙古国汗王的实力。
    这绝对不是一个他可以看轻的人!
    他那给人略带憨实的表现、对于南京府的容忍、对于赵权等人的略表亲近,都只有一个目的。
    这是一只静静地盯着猎物,随时准备暴起一击的猛兽。
    赵权的后背,隐隐沁出一些汗水。
    他认认真真地回想着与蒙哥接触的一个个场面,还好,似乎没有太多的漏洞。但是,似乎也没有什么可以补救的空间。
    “申哥说的,的确有道理,是我有些忽视了。”赵权喃喃说道,“看来咱们下一阶段,还是要固守南京府,专心经营东北。”
    梁申摇了摇头,说道:“我觉得,此时还是不能全退,而是要增加和林的力量,起码要做到消息及时而准确的传递,这样才能让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局面。”
    的确如此,凡事皆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一旦真的有放弃和林的行动,想再夺回来,就太困难了。
    赵权缓缓地从床上站起身,透过窗外,看着巴掌城中繁忙的劳作者。心里重重地叹了口气:在泉州呆了几个月,自己似乎已经不太习惯这种时刻都必须警醒的生活了。
    “申哥,有个事我想跟你商量下。”
    “权总管请吩咐!”梁申抱拳而应。
    “我不想要和林,当然,那里还是得保留必要的人手,用以消息的传递。
    我要的是大夏国故地!”
    大夏国故地?梁申一阵恍惚。
    十九年了,离开故国四处飘零,梁申已经几乎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的身份。
    眼间突然又出现了那一幕,中兴府的最后一次血战,以及那一场让中兴府军民彻底丧失斗志的大地震。
    已经瘦骨伶仃的父亲,对着自己,带着万分不甘的嘱咐:要活着,不可擅言报仇,不可轻言复国……
    十九年了,自己真的还有力气回到故国,去再看一眼吗?
    赵权不再言语,只是默默地看着心潮澎湃的梁申。
    自大夏国被灭,中兴府被屠得一干二净。夏国故地便成为了窝阔台的封地。
    窝阔台即位后,册封其次子阔端为凉王,辖夏国故地以及青藏地区,建斡耳朵于凉州。并将原属拖雷的三千部族军全部划给窝端。
    西北之地,自此完全成为了窝端的地盘。
    蒙古数次南攻宋国蜀地,都是由阔端主持自北向南发起。
    不仅如此,在窝阔台汗11年时,窝端还派遣部将道尔达答剌罕率兵南进乌思藏,兵锋直抵尼婆罗边界地区。
    再不染指西北,整个雪区,将很快变成了蒙古国的囊中之物。
    许久之后,梁申才终于缓过了心神。
    脸上泪痕依然,他也并未擦拭,对着赵权拱手说道:“国破家亡已久,梁某如今残疾之身,也无力谋夺故国了!”
    赵权南下后,陈耀有曾经提过一次在大夏故地建立兵团的事,但语焉不闲,自己虽然心动,但以为他只是随便说说而矣,也就不曾放在心上。
    看来,此次赵权是真的动了心思。
    “不,申哥。不会要求你复国,也不会让你做如此危险之事。
    夏国旧地,为中原往西域的必由之路,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无需我多言。我希望能在那里伏下一支暗兵,与东真军遥相呼应,并且对中原形成钳制之势。”
    梁申看着眼前这位显得英姿勃发的年轻总管,颇有老怀甚慰的感慨。
    离开大夏十九年,他有十三年时间,是在看着这些娃娃们长大。
    如今,这些孩子真的已经具备了问鼎天下的勇气吗?
    但是不管如何,梁申内心里对于赵权的布局,还是相当佩服。
    以南京府为根基,向西向南侵蚀,从而将整个辽西当作屏障。布局太行山与大夏国旧地,以形成东西向的链状呼应。
    如果再完成南北海路的链状布局,即便无法掌控中原,也势必在将来的争战中立于绝对的不败之地。
    不过,梁申不知道,这样的布局,到底需要多少时间来完成。
    即将崛起的蒙哥,会给他们这样的时间与机会吗?
    “请权总管吩咐!”梁申拱手而言。
    “此事的运作,理论上来说,并不太困难,最麻烦的一点是,我,不想让你亲自去。”
    “为什么?”梁申已经做好了孤身回到故国的心里准备,却没想到赵权会是这样的态度。
    “因为,危险。”
    权宋天下

第六百六十九章 两只铁翼
    危险?确实是。
    虽然大夏国已经灭亡十九年,当初指挥灭国之战的成吉思汗与窝阔台汗都已不在人世。但是一旦让蒙古人发现有人正在聚拢夏国残余势力,那一定是会追杀到底的。
    而且梁申自身实力有限,真要碰到危险,连自保的能力都有所不足。
    梁申苦笑一声,说道:“你这是在嫌弃我?”
    赵权咧嘴一笑,“申哥你知道,我不是这意思。
    哪怕我自己去,我都不愿意你轻身涉险。没必要!
    每个人,都应该有他合适的岗位,你的作用,在于后方的稳定,有你在,我们兄弟几个在外面无论怎么闹,总会是心安的。知道后方有人镇守,有人会为我们考虑下一顿的饭食,考虑今年的冬衣。
    所以申哥,你要明白,你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重要!”
    虽然知道赵权此话有些拍马屁的嫌疑,但说明自己起码还具备被拍马屁的价值。梁申压制住内心的一些欣慰,默然不语。
    “把你能想得到可能的资源,尽可能的整理出来。让人前去暗中先去联系下。”
    “倒是有一个部落,与梁家纠葛颇深……”
    “对,有这样的部落最好。只要是申哥能信任的,我们就进行全力的扶持。”
    “还是得先让人去了解下情况,十九年了,发生什么事,都是有可能的。”
    “嗯,好!这事得麻烦申哥,全权进行处理。需要人手或是财物,咱们设个专款,进行专用。
    最好能把这个部族的子弟,多送些到南京府来,或是去海东学院,或是入军事学院。学个四五年,再回去就能用了。即使不想回去也行,他们在南京府,还会认识许许多多的同学。”
    五六年,十九年都过去了,又何必在乎五六年时间?
    那一瞬间,梁申心里荡出一股强烈的希望,这个希望已经被他自己狠狠地压抑了十九年的时间。
    当年,赵权说要加入真定军,梁申没有意见;赵权要随着蒙古军队与宋国作战,梁申也没有意见;赵权到稿城依附郭侃、随稿城军北征高丽、离开稿城军再到南京府,所有的事情梁申都没有意见。
    他只是担心,有一天,赵权会认蒙古人为父,以蒙古人为天。真要到那时候,梁申依然不会有意见,但他只能选择离开。再次一个人去过颠沛流离的生活。
    或者,去长临村,独自一人结庐而居,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还好,赵权并没有这么做。
    依附南京府,在此开疆拓土,名义上还是在蒙古的管辖之下,只要没有与和林爆发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状况很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
    但是故夏国就不一样的,一旦在那聚集人手起兵,与蒙古人必将是不死不休的结局。
    这是整个战略攻防思路转变的开始。
    只要有了开始,就有了希望!
    “东夏与西夏,将是咱们腾飞的两只铁翼!”
    梁申两眼炯炯,再也无法摁住内心的激荡,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叉手礼,说道:“谨尊权总管之令!”
    赵权被吓了一跳,连忙握住梁申双肘,说道:“申哥,你别吓我。我哪里受得了你这种礼!”
    梁申没再坚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