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宋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宋天下- 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知权总管,是否知道宋国前淮东制置使贾涉?”
    贾涉?这名字好熟悉。
    “贾公为汉贾谊之后,他生有一女,如今为宋理宗皇帝最宠爱的贵妃。”伍及说着,抱拳往南方遥遥一拱。
    “贾妃?贾似道的姐姐!贾涉是贾似道父亲?”赵权不由自主地惊呼道。
    伍及眼中出现一丝夹杂着慌乱的惊讶,他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赵权不知道贾涉,却竟然懂得贾似道。
    赵权有些好奇地看着伍及,难道此人竟然会是那个历史上鼎鼎有名大奸臣的手下?
    伍及迅速地恢复了平静,接着说道:
    “当年李全之所以会向宋国投降,其实是杨夫人一手主导。
    嘉定十年宋金爆发战争,时任宝应县令的贾公,筑城抗金有功,一路升迁至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楚州。贾公力主招抚山东义军,并组建为忠义军,以此一度将整个京东路重新纳入宋国版图。
    这是高宗南渡后,第一次也是如今唯一一次囊括了山东之地。
    只是此后,李全狼子野心,不顾杨夫人劝阻,叛宋降蒙,致贾公于不义。
    贾公因此遭朝中政敌攻讦,身心俱疲之下,撒手人寰。此后宋国便再也没有图谋山东的机会了……”
    伍及一边说着一边摇头叹息。
    “你的意思,是说李璮的义母,杨妙真是亲宋派?”
    “嗯,可以这么说。杨夫人一直坚持要依靠宋国的力量,抵御金兵与蒙古人。以至于到后来与其夫李全几乎反目成仇。李全曾率兵在楚州围攻贾公,是杨夫人亲至为贾公解围。”
    赵权点了点头,又试探地问道:“你是,贾氏门人?”
    “先父曾为贾公手下,为其在北地奔波……”
    赵权又暗自地点了点头,伍及父亲应当是贾涉安排在山东的一枚棋子,如今他承继父业,继续为贾似道服务。
    看来,贾似道可能想继续走他爹的老路,通过伍及联系杨妙真,以影响李璮,劝其归宋。
    “我想去见下杨夫人,不知是否方便?”赵权问道。
    伍及摇了摇头,说:“权总管想见杨夫人,只能通过李元帅。只是杨夫人自从将益都交给李元帅之后,便轻易不见外客。”
    见杨妙真,更多的是满足下自己小小的好奇心,对此赵权当然不会强求。
    “伍先生的意思,杨夫人不会再支持益都降宋?”
    “如今对李元帅影响更大的,并非杨夫人,而是王文统。”
    “王文统?”
    “此人进士出生,颇有才华。为李元帅长子李彦简之师,李元帅原配死后,王文统便将自己女儿许配给李元帅,由此一步登高。
    此人贪鄙无耻,却又精明强干。权总管若与此人见面,千万小心。”
    “利用自己的女儿,得到李璮的重用,这个还谈不上无耻吧?”赵权问道。
    “权总管不知,这厮为了谋夺塔察儿在益都的家产,竟然劝李元帅娶塔察之妹为妻。”
    赵权听着一呆,这是什么操作?
    “那他女儿怎么办?而且塔察儿妹妹,今年能有多大?”
    “塔察儿有一同母小妹,今年十岁。王文统为了促成这个婚事,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做小!”
    赵权听着嘴巴都关不上了,十岁啊,天杀的!
    “如果这婚事能成,那意义绝对非凡!
    一来,此前没有任何蒙古王公有将女儿嫁给汉人的先例。二来,娶了蒙古王公之女,便意味着李元帅从此将彻底向蒙古投诚,再无可能回归宋国。关键是一旦成亲,塔察儿每年的食邑,也就可以不用给了。”
    赵权觉得自己可能得找堵墙扶一会儿。
    “塔察儿,他会同意?”
    “这个在下不知,但是我想塔察儿要想在益都发展他自己的势力,把妹子嫁给李元帅,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赵权呆了一小会,才问道:“你希望我做什么?”
    伍及沉吟良久,缓缓说道:“如果有一天,宋国北伐之时,万一李璮附蒙攻宋,在下希望南京府可以牵制住李璮的力量。”
    宋国北伐?呵呵,不存在的!
    起码在赵权的历史知识中,贾似道掌权之后的宋国,是没有任何北伐行为发生过。而贾似道之后,宋国连长江的防线都维持不住。
    更何况,凭着宋国的兵力,据淮而守目前尚可,即使偶尔的一二次北伐,攻占淮水以北的一二座城池,也是守不住。不能野战,注定了宋国永远只能处于挨打而无法反击的狼狈局面。
    这问题赵权相信身居宋国的高位者都已经明了,这也大概是伍及不惜一切代价,找南京府交易马匹的主要原因。
    当然,赵权也知道,伍及想通过这场交易,把南京府拉入这个泥坑。到时无论是利用东真军扯蒙古人的后腿还是给李璮制造麻烦,对宋国来讲,总是有利的。
    被人利用的感觉并不好,但是赵权却不得不欣赏这位宋国的密谍。
    他把所有能透露的信息,都说得一清二楚。涉及到最后的机密,伍及不说,但绝对不会随意蒙骗。
    在赵权面前,他努力地表现着自己的真诚,仅此一点,就让赵权觉得难能可贵。
    “如果,我是说如果,有一天南京府与李璮或是蒙古开战,宋国军队会不会突然支持他们进攻东真军?”赵权问道。
    伍及不由面露苦笑,这种行为听着可笑,但是远交近攻、扶弱抑强,却一向是宋国朝廷那些士大夫们最喜欢做的事。
    而且,就算伍及真的能给赵权做出保证,这保证又能有几分的效力?
    权宋天下

第六百一十二章 谈判
    伍及双手一拱,说道:“伍某孟浪了,请权总管莫要放在心上!”
    赵权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随后问道:“伍先生觉得,我是否应该接受李璮的那些条件?”
    “李元帅这些条件,其实就是一个目的,不想让贵府任何势力进入益都。并且斩断你们想要通过益都扩进中原的意图。
    益都为山东重镇,南北交通要道。王文统此人,深谙经营之道,他很想赚南京府的钱,却绝不愿意让南京府染指益都。”
    赵权微微地皱了皱眉,这样被束缚住手脚,就算强横进入益都,也得付出不菲的代价。
    伍及却是微微一笑,说道:“在下曾听说权总管在和林操作地契之事,其手法委实让我叹服!”
    赵权眉毛一挑,看着伍及。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权总管当时可以另外修建一个取代和林的商城,现在自然也是可以。”
    再修建一座益都?这也太不现实了吧!
    和林的商业之所以繁华,并不是因为经营和林的人有多大的能耐,而是因为方圆数千里之内,和林是所有来往商人驻留的唯一选择。而且那时毕竟有贵由的支持,建一个辅城,还是比较轻松的事情。
    “李元帅接手益都,其实时间并不长。益都能有如此成就,难能可贵。
    但是益都在人才上先天不足,李元帅唯一能信任的人,就是把女儿嫁给自己的王文统。而王文统此人对权力极为贪婪,他宁愿自己辛苦,也绝不肯将手中权力分给他人。
    这样就使益都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之中,进度似快实缓。如此虽然稳健,但外围相对空虚。
    而且无论是李元帅还是王文统,他们认为商业的本源应当在陆上、在迎来送往的各个城市之中。所以……”
    赵权眼睛一亮,他终于明白伍及的意思了。
    通过海上贸易来创造巨量的财富,这个世界上也许再没有人能比南宋的海商理解得更为透彻了!
    赵权神色复杂地看着伍及,要不是早已知道他是宋国密谍,他还真的想把他挖到南京府来。
    有这样贸易思想的人,别说益都,就是搜遍整个辽东也找不到半个的!
    “登州,自古就是山东良港,只是毁于战乱,加上南北交恶而致商路断绝。如今的登州并没有引起李元帅过多的重视。
    当然,这并不是说李元帅不重视登州,而是因为他没有更多的人手去接管。如果权总管有意,就可以利用登州的港口优势,在那里重新一个海上商港。”
    赵权微微颔首,如今的登州确实如伍及所说的那样,虽然名义上归益都管辖,但实际上却是一些大大小小的黑帮在瓜分着登州的贸易。
    当然,这些黑帮身后,各有不同势力的支持,毕竟如今登州出海,无论往高丽还是往宋国,都属于走私。
    走私的海商,说的通俗一点,其实就是海盗。没有一定的实力,是根本不可能在登州的海上讨得一碗饭吃的。
    就比如那个赖三,显然就是被伍及暗中扶持的一支势力。
    丹东建港、旅顺建港,加上登州,三个港口一旦全部建成。渤海便可以纳入南京府,而成为一个内海了!
    现在,剩下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从李璮的嘴里,抠下登州的一隅之地?
    ……
    益都城外,东真营寨之前。
    五座高高垒起的木架之上,躺着死去的五个东真军士卒。甲衣齐整,面容平静。
    木架之前,数十个东真兵,在赵权身后,列成三个齐整方阵,肃然而立。
    赵权右手扶胸,对着五座木架,朗声说道:
    “兄弟们,一路走好!
    我会让你们的家人,继续骄傲地在活着。
    我会让你们的牺牲,永远地镌刻在南京府的纪念碑之上。
    有一天,我会带着你们最忠诚的朋友,马踏捕鱼儿海。但是,那不是为你们复仇,而是为了让你们知道,没有人会将你们遗忘!
    你们的灵魂正在飘荡,但是不要悲伤,因为你们是真正的勇士!”
    赵权身后的东真兵,泪眼满眶,齐声喊道:“兄弟们,一路走好!”
    三通炮响,赵权与陈耀、李勇诚、王铠、封扬,各举一把火炬,点燃木架。
    火光熊熊而起,东真兵诸人,各自抹去脸上泪痕,眼中现出愈加坚毅神色。
    只有韩霸,依然哭得无法自抑。
    这番场景,让他想起了太行山中的艰难岁月,想起了一个个因为饥饿、伤痛、战败而死去的兄弟。
    看些这些火堆,魁星楼上,一个粗布荆钗的妇人,叹了一口长气,转过身下楼而去。
    城下不远处,一个临时搭建的草棚中,李璮与王文统正紧紧地盯着越烧越旺的烈火。
    王文统满脸鄙夷,李璮却是神色凝重。
    李璮发现,自己似乎有些过于轻视这支不及百人的东真军了。
    良久,赵权才带着陈耀缓缓而来。
    “抱歉,让元帅枯坐久候,在下失礼了!”
    王文统轻轻地哼了一声,李璮却抱拳回礼:“无妨,权总管来到益都,李某杂事缠身,未能略尽地主之谊,慢待之处,莫要放在心上!”
    谈判的策略,并不是在谈判桌上为自己争取到多大的利益。而是在双方认定的规则之下,能否以最小的代价,收获有可能得到的权益。
    谈判的过程也许并不艰难,更难的是如何保证谈判内容得到实施。
    这不仅需要谈判者的智慧,也需要具备让对方感到威慑的绝对实力。
    否则,谈判的结果,可能连一张纸都不如。
    王文统虽然也认为眼前的这些东真兵,确实具备与益都兵一战的资格。但是仅仅只是资格而矣,他不认为这样的东真兵,南京府能够拥有多少。更何况在益都城下,再多的东真兵也没有用。
    因此,在赵权愿意接受益都提出的系列看似不合理的条件时,王文统觉得这是对方很合适的态度。
    只是他对这位权总管提出的要求,却有些不解。
    “在登州,划一片,一巴掌的地方租赁给你们?”王文统已经是第三次进行确认了。
    “是的!”赵权再一次回答道。
    权宋天下

第六百一十三章 巴掌之地
    “我们愿意放弃追索因益都管理不善致五位东真将士无辜死亡的责任,并要求租用登州一巴掌之地以作补偿。益都除了向此地收取每年的租金之外,不得干涉南京府在此地之内开展的任何活动。南京府愿意向益都做出正式承诺,任何人一旦离开此地,将接受益都的合法管辖。”陈耀在边上,如背书一般把这段话又念了一遍。
    王文统摊开自己的手掌,疑惑地看向李璮。
    一巴掌的地方,刚好能立一根胖点的竹竿?
    李璮虽然完全不明白“一巴掌之地”的含义,但还是努力地保持着脸上的深沉之色。
    其实条件对益都来说相当有利。除了这个让人不解的条件之外,东真军几乎完全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不仅是一兵一卒不得进入益都,甚至不得以南京府的名义在益都城内外开设酒楼与商铺。所有南京府货物在益都城的购销,都必须在益都指定的商铺进行。
    而且,东真军放弃五名死者的补偿要求,并不意味着益都不能借此向塔察儿榨一笔钱财出来。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