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防止有人在城中放火。
城池很大,有很多控制的排房,关键时刻可以迁徙城外的百姓入驻。在城墙上设置木质的箭塔,城门设置翁城,城外有护城河,城门处设置有吊桥,鹿角。
关家在城中有许多大将,关羽本人,赵云,张飞,甘宁,魏延,陈到,各自训练精兵,兵马披铁甲率逐年增加。
城外的百姓,在冬天的时候,还有组织进行基本的军事训练。有些天赋异禀的女子,还可以开弓射箭。
城中为了应对战争,也囤积了许多草药,羊肠线,酒精等等医疗物资。
这是一座武装到牙齿的雄城。
曹操先扫平北方袁氏,以立下曹氏的根基,这当然也很合理。但是关家也不是举步不前,而是趁着冬天来临之前,不停的吃,不停的发育,终于到了现在几乎可以称为变态的地步。
为了发育,甚至新野,房陵的财政经常不足啊,钱都到哪里去了?都被关家父子给花完了。
所以关羽,还有赵云,陈到,魏延,张飞等人日子过的十分清苦,正所谓“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
主公与大将们如此清苦,也影响到了甘宁这个奢侈的家伙,多少收敛了一些。
正所谓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无敌矣。
而现在关家在新野的武将,不仅不怕死,而且不贪财,谁能攻取新野?
正所谓赵氏守晋阳,势穷势困,民无背叛,守备一年有余。关家现在在新野得民心,积累物资,远超过当年晋阳。
而且外有援兵,并非孤城。
岂能曰,不能守?
是以关平曰“守”,更发令命汉中,房陵精选民壮,随时增援。而武都,阴平二郡新近归附,却也是调度粮食,以做支援。
此刻关羽在新野又如何呢?
当曹操挖出玄武池训练水军的消息传到新野的时候,从北方来的商人便少了,南方的商人也少了许多。
战争带来的只有破坏而已。
关羽一时间没有大的举动,只是派遣了简雍去汉中,通知那能干的过分的臭儿子而已。
这日,阳光娇媚。关羽本人却带着周仓,张飞等步骑数百人来到城外,视察农田。
新野之民归附关家,因而百姓沿路跪迎。关羽来到了一处农田前,请了跪在路上的一户人家起来,并好声询问了今年的稻谷长势。
关老爷对士人并不敬爱,纵然最近几年脾气改了不少,但也依旧如此。但对庶民卒伍却非常好。
和颜悦色,比对待亲儿子关平的态度好多了。
这户农户当然是诚惶诚恐,但见关羽如此和蔼,便也定下心来,随即回答曰,今年风调雨顺,必然是一个好年景。
关羽闻言却是长叹一声,似有些愤恨。这让农户们十分不解,不知道汉寿侯,为何叹息。
跟在关羽身边的张飞,周仓都很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也都跟着叹了一口气。
关羽巡视了这一片稻田,并与农户们交谈之后,便与张飞,周仓一起上马,回到了城中的汉寿侯府。
关羽已经做了多年的左将军,刘备也已经死去多年了,但是刘备的左将军府还在,关羽的府邸,也还是汉寿侯府。
但关羽的府邸进行了扩建,毕竟关羽的左将军幕府,出入的官吏,人员,也非常多,太狭逼的话,不行。
关羽与张飞,周仓回到汉寿侯府门前,关羽翻身下马,命周仓道:“请殷长史进来。”
“诺。”周仓应诺一声,往去请殷观了。
关羽与张飞二人则一起到达书房坐下,不久后,殷观走了进来,周仓在外边把守。
一如其子周雄。
周家两代人,服侍关家两代人。
“主公。”殷观一如既往丈夫,从容进入书房,对关羽躬身行礼。而做了这些年的长史,殷观身上官威日重。
目前关家在荆州一带的政务,基本上都是殷观在处理。
殷观名为长史,但其实干的是类似阎圃这样的角色。
“曹操虽然还未动手,但既训练水军,又不断调动辎重,粮草,甲兵汇聚在许都。我看必然是要南下。殷长史,粮食乃是重中之重。”
关羽说道。
“我明白。城内的糜氏酒酿造,以及民间酿酒一律停止。”殷观从容说道。
酿酒是要耗费粮食的。
当年新野没有粮食,乃是刘备卖了的卢,才起家的。
“还有一件事情。若大战在秋收之前爆发,那便一把火将城外的稻田给烧了,并迁徙民众入城。若在冬天爆发,便无需如此。但显然,曹操不可能任由我们把粮食给收了。”关羽摸了摸胡须,脸色十分冷硬。
这便是关羽叹息的原因了,他是希望曹操能够在秋收之后南下。但是。
粮食这种东西,就算一把火烧了,也不能留给曹军。
“诺。”
殷观也稍显沉重,应诺道。
战争啊。
新野农民们一年的辛苦,便要化作泡影了。
关羽召见殷观便为了这两件事情,而其余战争如何打,怎么防御,将军们早就心中有数了,不需要多说。
大战一触即发,便是张老三张三爷也没有作妖,老老实实的双手抱在胸前,一言不发,当了个吉祥物。
随即,关羽让张老三下去,叮嘱了一句,好生安抚卒伍。张老三很气愤,这个俺不知道吗?
但闷在肚子里,没有嘀咕出来。
过了不久,主簿从外走了进来,却是关平的书信到了。关羽打开书信一看,有点生气。
因为关平这臭小子,居然说父亲不可出战,出战必定败亡。关羽一生气,就将布给揉成一团仍了。
不过关羽心里头还是赞同的,新野只可坚守,不可与敌野战啊。
随即,关羽便派人去了江夏,告诉诸葛亮,可以便宜行事。
关平写信来,便是这两件事情。
关羽处理了此事之后,本想去躺一下。周仓又从外走了进来,言是夫人有请。关羽蹙眉,却还是去了后宅看望刘氏。
关平杀入了房陵,去了汉中这些年,刘氏没有多大的变化,只是到底是年岁上来了,多添了一些皱纹。
“夫君。”刘氏听见动静,连忙出了小厅去迎接关羽进来,而后请关羽坐下,自己才落座。
“何事?”关羽问道。
刘氏知道现在大战一触即发,关羽身为新野之主,心情沉重。她不该多做打扰,但是忍不住。
刘氏犹豫了一下,张口说道:“夫君,新野到底是前线。不如将兴儿送去汉中,交给平儿照料。”
刘氏有些难以启齿,但慈母之心,便是如此了。她可以跟着关羽留在新野,死了也没办法,但总是放心不下关兴。
“不可。若我要迁徙走了兴儿去汉中,如何面对诸将?兴儿既然生在关家,我的儿子,便是他的命。若城破,则死。城不破,则活。”关羽很是冷硬道。
但到底是夫妻多年,关羽又缓声对刘氏说道:“安心。新野守得住。”说到这里,关羽便昂首出了小厅了。
“哎。”刘氏哀叹一声,拭泪不止。
我的兴儿啊,谁叫你生在关家呢?
却说关羽对妻子儿子甚为苛刻,但是出了小厅,便带上了周仓,出了汉寿侯府,来到了左将军府外。
也就是原先刘备的府邸,目前甘夫人,糜夫人以及刘备的两个女儿住在府中。
听闻关羽来了,甘夫人,糜夫人连忙出来迎接。入了左将军府后,关羽一如既往请了二位嫂嫂上坐,自己坐在客座上。然后说道:“新野乃是前线,非是久留之地。我让周仓派遣一队精兵,二位嫂嫂与两位侄女,随从婢女,家奴,一起前往房陵暂避。”
之所以去房陵,那是因为关羽知道大战一旦爆发,汉中恐怕也是前线,反而房陵是心腹之地,还算安全。
甘夫人,糜夫人闻言大惊,甘夫人难色道:“云长,新野守不住吗?”
“应该守得住,但世事无绝对。”关羽回答道。
“那弟妹呢?关兴呢?”甘夫人又问道。
关羽却摇了摇头,不答。甘夫人,糜夫人对视一眼,便说要留下。但是却被关羽拒绝了,关羽几乎是强行让周仓帮甘夫人,糜夫人收拾好了行囊,将二位嫂嫂送去了房陵。
如此之后,关羽便回去府中休息。
'262。第262章 乌云盖日'
江夏,安陆。
张老三是回去了新野,但是张老三帮着诸葛亮建造出了一座大城。目前拥有四路大军,分别是军师中郎将诸葛亮本营五六千人。
陈兰,雷绪二三千人。
丁奉水军五六千人。养起了足有一万六左右的偏师。至于人口,也有十几万。至于物资,诸葛亮做江夏太守时间太短,目前军用不足,全靠新野支援。
至于兵马,诸葛亮所部是新招募不久的军队,可堪一战。但丁奉,陈兰,雷绪所部兵马,却都是精锐。
诸葛亮治理江夏,民心初归附。
战争没有发生之前,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安陆这个地方,北方便是新野。也就打起来的话,新野才是前线。
但诸葛亮有些不安,安陆这个地方经营的时间太短了,根基太浅。
这日诸葛亮正在太守府书房内看书,黄月英从外走了进来,端来了一碗鸡汤。
黄月英本在汉中,关平体恤诸葛亮在江夏做太守,身边没有人照顾,便派人将黄月英送来了。
“正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夫君你成天看书,又操持军国大事,日夜忧心。长此以往,损耗的精神又如何能补回来?”
黄月英进来后,将诸葛亮手中的竹简拿下,将鸡汤端到了诸葛亮的面前,嗔道。
夫妻之间,也谈不上一家之主的威严。诸葛亮苦笑了一声,乖乖的端起了鸡汤喝下,将空碗放在案几上。
黄月英取出帕子递给诸葛亮,诸葛亮轻轻擦了擦嘴,折叠好还给了黄月英。
“夫君。北方自有汉寿侯顶着,安陆两侧又有桐柏山,大洪山挡着,何以如此忧虑?”黄月英不愧是才女,对军事也颇为晓得,思虑之后便说道。
“若曹操分兵来攻呢?”诸葛亮闻言反问道。
“汉寿侯自在新野,房陵又有大军在。曹操如何敢分兵来攻安陆?再则,若是分兵从新野而过,粮路又该如何?须知道,新野赵云将军,也有骑兵。”
黄月英摇头说道。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需得小心应付才是。”诸葛亮摇摇头,说道。以正常的情况下,曹操不该分兵南下。
但那是曹操,可真不好对付。
如何保全江夏,却是诸葛亮的工作,他自然忧心。
“哎。”黄月英知道自家丈夫稳重,劝也劝不了,便长叹一声,端着碗筷下去了,由他了。
黄月英离开之后,诸葛亮取出了江夏三县地图,然后取出白子,黑子在地图上做推演,若是曹操分兵来功。
我该如何抵挡?
新野坚城,不可直下。但是江夏,却并不是啊。
诸葛亮摸着胡须,眉头紧蹙。
征伐乃天下第一紧要大事,诸葛亮这样的人是不可以不慎重的。
“报大人,主公有公文到了。”这时候,江夏主簿从外匆匆走了进来,手中捏着一个竹筒。
诸葛亮敛容从主簿的手中取过竹筒,取出了其中的绢布,仔细观看了一下,叹道:“主公厚恩啊。”
却是关羽宣了关平的意思,让诸葛亮可以便宜行事,若是局势不对,便可以率部舍弃了江夏城,往山上逃去,或是南下长江,与丁奉泛舟长江,以躲避曹军锋芒。
诸葛亮从中看到了关家对他的重视,因而发出了一声叹息。
“召蒋长史。”诸葛亮放下绢布,抬手对主簿说道。
“诺。”主簿应诺一声,转身下去了。不久后,蒋琬趣步从外走了进来,从容躬身问道:“兄长。”
“我看曹操多半会南下。正所谓未雨绸缪,百战不殆。若曹军攻破新野,江夏,必广有荆州。祸事便至此江东门口。此战孙权也需得出力,公琰你往江东一行,请孙权出兵,以做应援。”
诸葛亮说道。
大战一触即发,诸葛亮,关羽,乃至于小将们都察觉到了,蒋琬自然也是察觉到了。只是对于这一次前往江东,蒋琬有所疑虑。
“兄长。那孙权我所知不深,他何等样人?”蒋琬问道。
“雄武之才,一时明主。”诸葛亮答道。
“我明白了。”蒋琬明白了,而后应诺一声,告辞出了太守府,召唤了随从十余人,南下长江,顺东而下,往江东去了。
很简单。
若孙权乃是昏暗之主,则此去必然是请不到援兵的。若孙权乃是雄略之才,则必然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
所以蒋琬才有如此一问。而江东孙权是什么样的人,其实天下知道的人甚少。若非如此,历史上曹操也不可能轻敌大意,惹了刘备又顺江打孙权,于是赤壁一把火也。
诸葛亮身为江夏太守,也想保住江夏,而自身实力不足,需得合纵连横。
这一场战争,必然是一场大战。
关家,刘家,孙家,曹家谁也逃不过。
。。。。。。。。。。。
荆州,襄阳。
刘琮虽然顺利继位,但荆州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