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脸谱下的大明- 第4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晁错也差不多,善谋国不善谋身,最终于东市遭腰斩酷刑。
  这两个历史人物,正面评价几乎和负面评价相抵,明代对他们的评价大抵是赞其能,贬其法,叹其冤。
  方钝面无表情的走入大殿,走入明显留给自己的空位上,想起书里最后一句话。
  “公叹而退之,曰‘圣君在位,愿再无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
  今天议事虽然不在皇宫之内,但也勉强算得上是朝会了,无数道视线投向站在不远不近,不前不后的钱渊身上,显然,所有人都看得出来,昨夜大肆流传的那封文书是出自随园。
  阁臣站在最前方,接下来是六部尚书、侍郎,国子监、翰林近臣、潜邸旧臣,接下来才是人数最多的科道言官。
  而名义上代表詹事府的只有钱渊一个人,没办法,他既不在国子监任职,也没有兼职翰林官。
  群臣齐至,隆庆帝登上高位,一套流程之后,下面有点安静。
  隆庆帝诧异的看着沉默的臣子们,他有点闹不明白,这是怎么了?
  大九卿沉默还好说,毕竟身份摆在那,但那些科道言官……不就是你们天天上书,个个嘴皮子利索吗?怎么都哑巴了?
  啧啧,御史向来是清流所在,一般来说是来自三种人,新科进士外放知县,政绩卓越入都察院,如陆一鹏、孙丕扬就是这种,从六科抽调入都察院,如胡应嘉,还有从行人司抽调入都察院,如邹应龙。
  不管是哪一种,都察院御史少有超过四十岁的,而且资历深的也会外放出去任巡按地方、盐务、军务,有的能直升巡抚如王民应、胡宗宪,有的会转任地方官,还有的会入六部。
  也就是说,都察院御史,资历都不深,比如徐阶门生王本固,任陕西道御史,已经是一等一的资深御史了,但却是嘉靖二十三年进士,直到嘉靖二十七年才入都察院……那时候,嘉靖帝都缩在西苑好些年了。
  六科更惨……御史不从新科进士中挑选,但给事中是可以的,如冼烔就是例子。
  说到底,嘉靖帝罢朝会数十年,类似的面对面的唇枪舌剑的场面……好几十年都没见到过了,这一批科道言官对此有点陌生。
  打破沉默的是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陛下命臣等议江西巡抚胡宗宪贪污军饷、厚贿奸党事……”
  “陛下命议江西巡抚胡宗宪事,三法司尚未定罪,胡宗宪仍然在职……”
  冼烔的反驳还没说完,中年官员高声驳斥道:“那是胡宗宪厚颜类万眉州!”
  一般来说,被科道言官弹劾的官员就算做做样子,也要上书请求致仕……而胡宗宪被弹劾了一个多月才勉强上书请求致仕,从这点上来看,还真有点像不肯弃职的万安。
  这位中年官员口舌犀利,冼烔有点词穷,刚刚因政绩卓越被调入都察院的周诗,以及调任兵部给事中潘允端出列相助,也不过只打了个平手。
  隆庆帝在上面看的津津有味,阁臣等大九卿都只观战不语,钱渊有点好奇,这中年官员貌不惊人却言能压众。
  被钱渊手肘撞了下的张居正无奈的低声说:“欧阳一敬,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外放萧山知县,一个月前回京任刑科给事中。”
  听到“欧阳一敬”这个名字,钱渊立即用全新的目光打量这个人,骂神啊!
  虽然不太记得倒在欧阳一敬弹劾下有哪些人物,但钱渊清晰的记得,高拱和徐阶的政争的导火索……就是因为欧阳一敬的弹劾,据说后来高拱起复,欧阳一敬怕的连夜逃窜,在路上被吓死了。
  钱渊忍不住转头打量了下高拱,也不知道这一世会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欧阳一敬已经投入徐阶门下,喏,如今被徐阶视为最可靠的门生胡应嘉都出来帮忙了。
  两边的辩驳开始激烈起来,一边是以随园士子为主,还有几位东南出身的官员,一边是以徐阶门下的欧阳一敬、胡应嘉、邹应龙为主,李默、高拱门下都沉默不语。
  两边对峙,唾沫横飞……而钱渊听得有点瞌睡,不讲事实,不讲道理,旁征博引,处处用典,声音洪亮、口齿清晰往往能占的上风。
  看这边有点撑不住了,随园第二号人物,以牙尖嘴利,言辞刻薄著称的徐渭出场了……这位仁兄一上场就是一阵狂喷,嘴皮子上下翻飞,欧阳一敬登时有点顶不住。
  没办法,徐渭骂得有点阴损……你欧阳一敬外放萧山知县不过大半年光景,屁事没做,却能回朝任给事中,比较起来,胡宗宪还算做了事的呢。
  这话粗粗一听没什么,但细细一想……这是在骂人呢,胡宗宪攀附奸党上位,你欧阳一敬不也一样,有什么脸弹劾胡宗宪?


第879章 南宫(中)
  随园中人除了几个性格比较稳重的之外大都嘴皮子利索,这是钱渊熏陶出来的,而徐渭的嘴巴是出了名的毒……这个是天赋。
  但徐渭可不是科道言官,他一下场也引发了连锁反应,同为翰林官的姜宝等人也陆续出列。
  从科道言官到翰林官,再转移到六部……各位尚书自重身份,但各部侍郎纷纷出口。
  最让人意外的是刑部侍郎郭朴……这位原时空中和李春芳、袁炜等人并列青词宰相的官员,追随李春芳的脚步投入徐阶门下,也没其他选择,李默、高拱都不肯收。
  李默早就看这些词臣不顺眼,而高拱……这半年来也陆续笼络了不少人,看不上郭朴。
  除了郭朴,还有徐阶的死党户部右侍郎赵贞吉,礼部右侍郎李春芳。
  另一边,工部侍郎潘晟、户部侍郎黄懋官也出来了……前者倒是无所谓,后者心里有些不爽,但也知道,今日议事,随园一方官阶以自己为首,而且他也清楚自己的根基在哪儿。
  大殿内高声叱骂不停响起,相互的指责已经开始演化为谩骂……对此,站在最前方面无表情的徐阶的想法是,这一届不行啊!
  钱渊靠在最近的一根大柱上歇着脚,眼角余光扫着看的津津有味的隆庆帝……其实妖书一出,隆庆帝下令详查,再顺水推舟勒令胡宗宪罢官归乡,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关键在于,昨晚钱家护卫将几百份妖书洒遍西城,到如今,差不多满城皆知了。
  胡宗宪是不能和岳飞、商鞅、晁错相提并论的,但却是能和曾铣相提并论的。
  妖书最毒的地方,是将曾铣扯了进来,这会让无数人浮想联翩。
  曾铣被冤杀,边塞十余年难宁,如若胡宗宪下狱论死,他日东南事乱,一个不好,这笔旧账就会被翻出来。
  曾铣被冤杀,是因为朝中有奸臣严嵩,而胡宗宪被冤杀……自然也是因为朝中有奸臣。
  谁是奸臣?
  又有谁敢保证东南不生乱?
  这等可能留下无穷后患的破事,自然是没人肯做的。
  科道言官可以风闻奏事,而其他人……也就和钱渊仇最深的赵贞吉喋喋不休,郭朴、李春芳都只是点到为止,不出恶语。
  所以妖书一出,钱渊已经达到了目的,不说其他,胡宗宪必然能活。
  就算没想到此处的科道言官口口声声要杀胡宗宪,徐阶都会出面拦住……万一出了事,这个坑不会牵扯到李默、高拱,肯定会坑了徐阶自己。
  所以,徐阶一直保持沉默,而钱渊还有闲情雅致和一旁不愿意理睬他的张居正、林燫扯淡。
  但问题在于,徐阶不清楚胡宗宪和钱渊之间的关系。
  至少在明面上,胡宗宪和钱渊是没有撕破脸的,两人从嘉靖三十三年的临平山一战开始携手并肩。
  是钱渊一力举荐,嘉靖帝钦点胡宗宪就任浙直总督。
  是钱渊在嘉兴府力挽狂澜,又入京面圣,胡宗宪才免遭厄难。
  最重要的上虞大捷,名义上更是浙直总督胡宗宪并浙江巡按钱渊联手大胜。
  而最关键的是,随园如此力挺胡宗宪,徐阶能轻易的判断出,钱渊和胡宗宪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再想想几个月前成功脱身而去的工部尚书赵文华……这让徐阶不得不警惕,溃散的严党余孽有和随园同流合污的迹象。
  只能说,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徐阶想得越多,偏的就越远……他能容忍胡宗宪活下来,但很难容忍胡宗宪继续在位,甚至因军功入朝。
  曾任浙直总督、闽赣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一旦入朝,抢个尚书绰绰有余,正巧兵部尚书王邦瑞年迈……这样的人物投入随园,不仅是徐阶,高拱都不愿意看到这一幕。
  所以,现在大殿中吵得乱七八糟,实际上胡宗宪已然脱险,正在吵的是……胡宗宪究竟有罪无罪?
  呃,这个……钱渊就不大关心了。
  他更关心的是,这是随园这股政治势力第一次正式的公开的亮相,不能输。
  自从一年前嘉靖帝病重,徐渭不能轮值西苑,随侍帝侧……虽然在随园依旧是二号人物,但话语权,或者说在外间的分量越来越轻了。
  虽然黄懋官、潘晟出了面,对面有郭朴、赵贞吉,但徐渭站在最前方,嘴皮子上下翻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攀附严党?”
  “绝无此事!”徐渭大发厥词,“胡汝贞任浙直总督乃先帝钦点,与严分宜何干?”
  “厚贿严东楼,谁有真凭实据,尔等言官不过风闻奏事罢了!”
  这等话连隆庆帝都听不下去了,连贿赂严世蕃都不认了,好嘛,徐渭都想刨了根。
  胡应嘉、王本固等人对视一眼,都出奇愤怒,你徐渭斗嘴现在是不讲基本法了?
  当年胡宗宪贿赂严世蕃……朝中谁不知道?!
  要知道弹劾胡宗宪奏章中的罪名有很多,但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是攀附严嵩,厚贿严东楼。
  只有敲死胡宗宪贿赂严世蕃,才能敲死胡宗宪贪污军饷,才能确凿胡宗宪金山总督、用度奢靡的罪名。
  准备了这么久,显然不会让徐渭就这么混过去。
  王本固冷笑着从袖子里掏出一本册子,“若无攀附严党,胡宗宪何以每三月重礼厚贿严东楼?”
  王本固拿出的册子显然是胡宗宪贿赂严世蕃的账本礼单……但虽然清算严党,但严嵩严世蕃都死了,严府并没有被抄家,这账本是从哪儿来的?
  今日这等场合,想来王本固也没胆子拿假的上来说事……大殿内一时寂静下来,王本固高声念了几行,递给赵贞吉、郭朴等人传看。
  议论声渐渐响起,户部右侍郎赵贞吉看模样义愤填膺,须发尽张,“仅嘉靖三十六年十一月,白银四千两,并各式古画、古书、文玩珍品各十五件!”
  上面的隆庆帝虽然知道,胡宗宪想坐稳浙直总督,就不得不攀附严嵩,厚贿严东楼,但听到这句话,也忍不住皱眉头。
  王本固身后的胡应嘉保持着脸上的笑容,心里吐槽,自从张居正之事后,徐华亭的疑心病越来越重了,这事儿自己一丁点儿都不知道。
  呃,其实徐阶也不知道,他微微偏头,眼角余光扫了眼钱渊,他相信,这点小麻烦很难起到什么效果。
  郭朴接过看了几眼,然后是一旁的李春芳、林庭机,一路传了下去。
  “粗粗一算,一年仅白银就过万两。”李春芳摇头道:“东南战事,耗银甚多,还能挤出如许多银两?”
  赵贞吉眼睛一亮,“嘉靖三十六年十一月,东南早已于镇海设市通商……”
  “住口!”
  一声轻喝打断了赵贞吉的话,户部尚书方钝横眉竖目,“镇海税银账册,自嘉靖三十六年八月起至今,老夫亲查,绝无纰漏!”


第880章 南宫(下)
  看赵贞吉哑口无言的模样,钱渊嗤笑了声……呃,笑声有点大,惹得赵贞吉面色铁青的看过来。
  钱渊也不出列,随口道:“自找麻烦!”
  将胡宗宪贿赂严世蕃与贪污军饷,再与东南税银挂钩……第一个惹到的不会是随园,而是户部尚书方钝。
  这位老头操持户部快十年了,拆了东墙补西墙,而南墙北墙都被拆光了,直到最近两年因为东南税银总算喘了口气,哪里容忍赵贞吉坏事。
  账册在众人手中传来传去,张居正压根就没看,顺手塞给了钱渊,无数道视线投来,想看看这位有什么招。
  但钱渊也压根就没看,直接丢给了徐渭。
  徐渭不慌不忙翻开册子,随口道:“宋徽宗《秋鹰图》、周仲朗《杨妃出浴图》,这两幅画倒是耳熟。”
  “十日前,蒙陛下圣恩,召臣等鉴赏唐宋大家画艺。”诸大绶笑道:“当日倒是见过这两幅……”
  宋徽宗自然是不用说了,周仲朗即周昉,是中唐吴道子之后的丹青大家。
  “如此说来,此乃皇室珍藏,为何在胡宗宪贿赂严东楼的礼单上?”徐渭不屑的看向赵贞吉、王本固,“这账册从何而来,如此诬陷重臣,无耻之尤!”
  赵贞吉都要吐血了,偏偏又说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