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脸谱下的大明- 第3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钱铮出入随园的次数并不多……虽然随园士子正式成为一股政治势力后,外界也将其视为随园一员。
  原因也很简单,钱铮是个不太拉的下脸的,毕竟他是钱渊的长辈,但钱渊离京前,将随园托付给了徐渭。
  钱渊不在京,徐渭才是随园的主心骨。
  走到随园门口,钱铮抬头看了眼拱门上的“随园”二字,原本这两字是张居正所题,那位坐冷板凳坐的屁股都生了茧子,在成了徐阶东床快婿后,先是入詹事府为右春坊右渝德,最近又传出消息可能会兼任国子监司业。
  钱渊和张居正虽然没正式撕破脸,但已然决裂,嘉靖三十五年钱渊短暂回京,请高拱重题“随园”二字制成匾额。
  真能折腾啊……钱铮叹息着往里走,看到侧屋里灯火通明,有人影闪动,不禁有点难堪,毕竟是侄儿好友,又在随园养伤,都五六天了,自己都没过来看一眼。
  自从那场轰动京城的六科大混战之后,冼烔和陆一鹏一直留在随园,前者声称是在养伤,后者声称要照顾冼烔……
  随园士子中,年龄最小的是冼烔,其次是钱渊,再次就是陆一鹏,不然这两人也不会被选入以年轻官员为主的都察院和六科。
  走到门边,钱铮准备咳嗽两声,突然听到里面冼烔用尖锐的腔调大喝一声,“胡!”
  “全字牌,碰碰胡,拿算盘来……终于轮到小弟用算盘算番了!”
  钱铮手都攥成拳头了,身子一晃,不得不扶一把墙壁才站稳……依稀记得当年会试之前,自己来随园……以为他们钻研时文,不料却是半边院子搓麻,半边院子烤全羊!
  里面孙铤不爽的看着冼烔眉飞色舞的算番,“你养伤也差不多了吧,都胖了一圈了!”
  陆一鹏立即反驳道:“谁说的?那点流了血,得好好补补。”
  “就几滴鼻血而已!”陈有年哼了声,“再说了,子京你又没受伤!”
  陆一鹏嘿嘿笑道:“博茂年幼,又没成亲,身为兄长,自然要照顾一二。”
  外面的钱铮除了冼烔和孙铤,没认出另两个声音,但这时候,一个他非常熟悉的声音响起。
  “他们是怕回了都察院、六科被揍呢!”徐渭冷笑道:“放心吧,那帮人没这胆子!”
  “为什么?”
  “因为今日送入京的那份军报?”开口的是兵部主事吴兑。
  “不错,也不仅如此,消息很快就会传开。”徐渭解释道:“我也是今日才从陛下那得知详情的……呃,东南应该已经传的沸沸扬扬了。”
  “还记得嘉靖三十四年,百余真倭从嘉兴府杀入杭州府,再从严州府西进徽州府……”
  “当然!”一直没出声的孙鑨接口道:“展才为护文长而被倭寇掳走,文长疾奔杭州入幕胡汝贞幕府,借得数百狼兵,一路追击……”
  钱渊和徐渭生死之交的交情是随园产生强大凝聚力的一大关键,所以这件事诸人都非常清楚。
  钱渊被掳,徐渭千里追击以至于抱病参加乡试,重病将死之际,钱渊裹挟锦衣南下探视,一席毒言……将一只脚都进了鬼门关的徐渭拉回了阳间。
  徐渭叹了口气,将十三家海商雇百余真倭绕行袭南京的事一一说明,众人听得目瞪口呆,外间的钱铮也听的倒吸一口凉气……他是从头到尾跟着追军行动的,居然一点消息都不知道。
  “隐秘三年,一朝出手,尽杀来袭者,垒成京观,抄家灭族……”徐渭笑道:“今日黄昏前,我已然放了消息出去,或许弹劾展才的折子明日还有,但谁看不清楚……展才挖了个坑让那些海商跳下去?”
  孙鑨对听得懵懵懂懂的冼烔解释道:“这等谋划,这等辣手,何人不忌惮三分?”
  徐渭补充道:“再说了,展才那是连岳父都敢打的,他如若出手……可不会只像我一样只踹两脚!”
  屋内众人哄笑起来,自从钱渊娶了小七过门,殴打岳父……好吧,“岳父”这个词已经成了徐ёㄓ么驶懔恕
  徐渭顿了顿又说:“科道言官中……也颇有些复杂,好些人背后……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难免的。”孙铤径直道:“父亲曾经提到过,朝中诸部,就属都察院、六科最为驳杂。”
  “这次弹劾随园的……”陈有年插嘴道:“回头得理出一份来……对了,钱叔父正是通政使嘛。”
  “不用麻烦了!”钱铮面无表情的甩袖进门,目光扫了扫众人,“已然理出来了。”
  “钱叔。”
  “刚聲公。”
  “刚聲公。”
  诸人纷纷起身行礼,冼烔还特地往边上让了让,让自己离麻将桌远一点……
  “算番算清了?”钱铮盯着冼烔,“看来伤势已然痊愈了。”
  冼烔干笑着又往后缩了缩。
  “如今不仅京中,天下皆遍传随园众杰之名,却窝在屋子里搓麻嬉戏!”
  钱铮资历深,辈分又长一辈,训斥的话……众人也只能乖乖听着。
  侄儿这些好友,的确都是人中之杰,但似乎也算得上狐朋狗友……钱铮只觉得心累,摇头道:“五日内,弹劾折子共计七十三封,五十八名科道言官……啧啧,自杨升庵被贬滇南以来,朝中再无这般动静。”
  徐渭拱手问道:“其中言辞激烈者几人?不痛不痒者几人?弹劾展才者几人?”
  “弹劾展才违背祖制开海禁通商者几人?”孙鑨接口道:“这是关键。”
  “弹劾随园者几人?”吴兑补充道:“毕竟那日大打出手,多有科道言官不忿而上书弹劾。”
  钱铮点点头,缓缓道:“弹劾展才者大都言辞激烈,弹劾其违背祖制者二十六人,共计三十三封奏折,弹劾随园士子斯文扫地大打出手者十六人,共计二十一封奏折,余者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不痛不痒。”
  徐渭在心里琢磨了会儿,笑道:“还请世叔稍后写一份名单。”
  “做甚?”
  徐渭忍笑道:“展才自嘉靖三十二年名声鹊起,言辞犀利,长于军略,心思缜密……但侯涛山一战后,世人皆知其睚眦必报,备下这份名单,以备不时之需。”
  这当然是个笑话,钱渊睚眦必报的名声早就有之,徐渭是打算从这份名单入手做些预备。


第619章 吃独食(上)
  随园最早只不过是钱渊住所,嘉靖三十四年末徐渭、诸大绶、陶大临等绍兴、松江应试举子汇集于此,又因第二年的春闱而名声鹊起。
  当时整座钱宅尚未完工,随园占地并不大,后钱家酒楼日进斗金,直到嘉靖三十六年才竣工,如今已是庭院深深,大树遮阴,兼以江南园林风格,多有精舍。
  随园士子在这儿都是有固定住所的,眼看马上就要宵禁了,除了住的很近的陈有年之外,其余人都去歇息,只留下徐渭、孙鑨和钱铮三人在侧屋饮茶。
  “回京?”孙鑨先是沉吟片刻,然后偏头看了眼徐渭。
  钱渊南下两年多了,和随园诸人多有信件往来,其中最频繁的自然是徐渭,其次就是孙鑨。
  孙鑨能隐隐感觉到,钱渊暂时还没有回京的打算。
  “真是巧了。”徐渭苦笑道:“昨日陛下也询此事。”
  钱铮精神一振,“文长如何回禀陛下?”
  徐渭微垂眼帘,并没有作答,只沉默以对。
  钱铮立即明白过来了,叹道:“他不愿回京?”
  “设市通商至今不过年许,但已然卓然成效,不仅京官俸禄,钱粮可输大同、蓟门等边军要塞,甚至解辽东饥荒,展才实是于国有功。”孙鑨轻声道:“但如若回朝……回都察院,也未必是什么好选择。”
  徐渭闷声道:“虽今日陛下未明言,但如若展才回京,有可能重入翰林,甚至直接入詹事府。”
  看了眼脸色木然的钱铮,孙鑨又说:“如今朝中多有弹劾者,开海禁通商一事尚未定论,展才留在东南,或许行事更便捷。”
  顿了顿,孙鑨加重语气补充道:“朝中如今分宜、华亭相争之势愈加惨烈,宣大总督杨顺是严嵩义子,此次只怕难逃此劫,期间颇有华亭插手之迹。”
  钱铮身为通政使,明面上的消息自然是最清楚的,“今日送来的军报?”
  俺答数月前南下,蓟门防线全面动摇,蓟门总兵欧阳安、蓟辽总督王忬下狱论罪,只怕难逃一死,后俺答转而向西,再攻宣府,破应州四十多堡。
  钱铮叹道:“宣大总督杨顺,宣府巡按御史路楷两人皆严党,只怕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大明边军重镇无非蓟、辽、宣、大。”徐渭摇头道:“今年蓟门、大同遭俺答肆掠,受损颇重,辽东又逢饥荒,如今宣府也……陛下颇为恼怒,今日严分宜请见被拒。”
  “拒见分宜,此事隐秘,但华亭不会不知,只怕又蠢蠢欲动。”孙鑨揉了揉眉心,“朝局混乱,展才不肯回京也理所应当。”
  钱铮瞥了眼孙鑨,后者的父亲孙升自嘉靖三十五年起复吏部左侍郎,其人地位超然,两任天官李默、吴鹏对其都算客气。
  孙升就在三个月前转任南京礼部尚书,在某些人看来,孙升是往前迈了一步,毕竟南京礼部尚书是能直调北京六部尚书,然后就能顺利入阁。
  但如今看来,只怕孙升是有意离京避开这政治漩涡……其长子孙鑨,次子孙铤均是随园士子。
  “展才暂时不会回京。”徐渭脸上颇有苦楚,“严分宜执政十余载,如今朝中最严重的的问题即是吏治……虽然展才也曾说过,何朝何代,吏治永无清明,但如今实在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钱铮和孙鑨都有些茫然,他们听得懂这句话,严分宜贪财举世皆知,在罢斥李默,将吴鹏捧上天官宝座之后,严分宜肆意妄为……在工部捞银子还不满足,手已经伸进了吏部。
  去年初京察,严党大获全胜,空出来的位置……严世蕃就差明码标价了,坊间传说,徐阶提拔门生补位,都不得不给严世蕃先送去千两白银。
  钱铮和孙鑨茫然的是,这和钱渊回京有什么关系?
  徐渭没有打哑谜,接着道:“开海禁通商,为国朝未有之举,实是慎之又慎,展才自嘉靖三十二年游走浙江、苏松等地,便有此念,为此筹谋多年。
  如今宁波一府,自唐荆川以下,如宋继祖、孙丕扬、吴成器,多为展才一手调来,驻扎宁波的游击将军杨文甚至就是展才的门人,他又勾连汪五峰,遍邀东南大户出海贩货……
  换句话说,无论朝中多少弹劾奏折,侯涛山一战后,宁波全府,尽在展才之手。”
  喘了口气,接过孙鑨递来的茶盏抿了口,徐渭加重语气道:“所有出海贩货船只缴纳的税银账目,一式三份,一份存于镇海县衙,一份存于宁波府衙,还有一份送至西苑。
  如修缮码头,如平整道路,如发放乡勇饷银,每一笔账都清清楚楚,细致入微。”
  徐渭直视钱铮,“都说钱展才好财,但他没有从中贪过一个铜板!”
  不等钱铮说些什么,从昨日就在心中权衡此事的徐渭滔滔不绝道:“嘉靖三十六年正月,展才和胡汝贞于台州密谋平倭良策,定下胡汝贞招抚汪直,展才设市通商……从汪直来降后,胡汝贞北上通州,南去处州,再未入宁波府半步。”
  “为何?”
  “海贸一通,银钱滚滚而来,甬江已被称为银江,胡汝贞乃严党大员,展才如何会让严党插手海贸诸事?”
  “不错,严世蕃贪财,上有所好,下必效焉,严党一旦插手,必然大肆敛财。”孙鑨突然间恍然大悟,“所以展才亦不让二十四监插手!”
  徐渭点头道:“当年朝中裁撤市舶司,便是太监贪财而起……说起来真是难啊,内有宦官,外有严党,展才实是在夹缝中……非有大魄力者不能为之。”
  屋内一时安静下来,徐渭说的口干舌燥,孙鑨和钱铮都若有所思。
  孙鑨是官宦世家出身,又是绍兴人氏,在随园多听徐渭、钱渊说起海贸,这两年和钱渊也多有书信往来,很容易判断出,如果钱渊此刻回京,那海贸通关这块肥肉……毫无疑问会落到严党口中。
  难道指望严党那帮人萧规曹随?
  不用做太多,只需要将通关税银上浮到一成半甚至到两成,银钱将滚滚而来,还能私下收取贿赂,将部分商船比例恢复到一成,甚至能索贿,一旦索贿不成,不予出关文书。
  能做的手脚太多太多了。
  到那时候,东南海商以及汪直能受得了吗?
  如若因此惹得倭患再起,罪名难道不会扣在钱渊头上?
  孙鑨想的是日后,而钱铮想的却是自己这个如今面目越来越模糊的侄儿。
  自己似乎从来都没看懂,他到底想做什么?
  嘉靖三十一年,兄长钱锐,侄儿钱鸿命丧倭寇之手,难道从那时候,钱渊就开始迈上即使如今看来也颇为艰难的道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