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脸谱下的大明- 第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接过黄锦递来的丹药服下,嘉靖帝才慢慢恢复过来,眯着眼睛打量着面前三人,缓缓道:“吏部李默,入直西苑直庐,加太子太保,许骑马进出。”
  直庐内陷入死一般的沉默。
  严嵩和徐阶都有恍然大悟之感,不是谁捅了娄子,不是锦衣卫那边捣的鬼,而是吏部尚书李默。
  这厮想干什么!
  但不管他想干什么,好处是拿到手了,加太子太保无所谓,许骑马进出宫门无所谓,但让严嵩和徐阶警惕的是,许李默入直西苑直庐。
  虽然内阁的正式办公地点仍然是宫城中的文渊阁,但因为嘉靖帝一直住在西苑,内阁临时办公地点早就改成了西苑直庐,让李默入直直庐,这意味着什么?
  按照惯例,吏部尚书是不能入阁的,但眼前的这位主儿是不讲规矩的,按惯例吏部侍郎还不能直升吏部尚书呢,李默还不是从吏部左侍郎坐上天官宝座。
  不管是严嵩还是徐阶,心里都有朝不保夕之感,前者和李默是有仇的,四年前就是严嵩弹劾李默“偏执用人”,以至于李默被罢官。
  而徐阶扯着嘴角想,好不容易赶走聂豹,这下又轮到了李默了。
  虽然嘉靖帝久居西苑,不理朝政,但玩弄人心的权术手段从没有松懈过,严嵩掌控朝局之后,他就让徐阶入阁而且很快越位提拔为次辅。
  如今严嵩、徐阶连接犯错以至于自己颜面大失,嘉靖帝立即将李默竖了起来。
  一旁看戏的吕本略微挪了挪膝盖,低着头掩着脸上的笑意,之前什么消息都没听到,李默八成是密奏,结果陛下一转身就将这厮给甩出来了。
  “说说吧,杨宜、胡宗宪上任也有八个月之久了。”嘉靖帝阴森森的话语响起,“手掌十余万重兵,却被一股百余倭寇戏耍。”
  “陛下,浙江巡抚胡宗宪急调田洲狼兵相助,在太平府将这股倭寇全歼。”
  严嵩反应神速,但无奈年老,喘了口气准备接着说,那边徐阶已经接过话茬了。
  “陛下,浙直总督杨宜调应天巡抚曹邦辅、苏松兵备道王崇古领兵西进,在太平府大败倭寇,斩尽杀绝。”
  嘉靖帝狭长的双目闪烁着深意,随手拿过奏折冷笑道:“但南京呈报的是,操江提督史褒善率兵夜袭,全歼倭寇。”
  “如果朕没记错,前一天就是操江提督史褒善率兵出击大败,一同出战的还有……”
  一旁的黄锦小声提醒道:“江宁镇指挥蒋升、朱襄。”
  嘉靖帝嘴唇动了动,这应该是南京守备徐鹏举干的好事,不过徐鹏举是勋贵。
  “的确如此。”严嵩又抢在前头了,而且一口气说下去让徐阶都没地儿抢,“南京兵丁不堪战,史褒善败于倭寇之手,当日浙江调拨的田洲狼兵赶到,史褒善知耻而后勇,亲率狼兵夜袭,方能大胜倭寇。”
  毕竟这么大把年纪了,一番话说完,严嵩忍不住喘着粗气。
  嘉靖帝偏头瞥了眼,黄锦赶紧挪了个圆凳过去,将严嵩扶起来坐下。
  “都起来吧。”嘉靖帝丢开奏折打断了徐阶的话,他心里很清楚,徐阶和严嵩之间,宛如杨宜和胡宗宪之间,都在想着保全自身,都在想着将救援之功揽到自己身上,顺便将脏水泼到对方身上。
  对臣子们之间的对立,嘉靖帝无所谓,这本来就是他希望看到的,甚至就是他亲手挑起的,但对于东南倭乱,实在让他头痛不已。
  东南税赋占了全国十之六七,如今被倭寇搅成一锅乱粥,甚至南都都险些遭到兵灾,这是嘉靖帝难以忍受的。
  嘉靖帝并不打算随随便便换将,他试图将一切看得更清楚点。
  不过,东南抗倭中,杨宜虽是浙直总督但被架空,胡宗宪虽然只是浙江巡抚但大权在握,隐隐间和京城朝局相似。
  在心里盘算了下,嘉靖帝轻声道:“欧阳调刑部,召赵文华回京任工部尚书。”
  严嵩眼中精光一闪,小舅子欧阳必进调任刑部尚书,干儿子赵文华回京升任工部尚书,严党的势力将再次壮大,但对东南局势却有不小的影响。
  徐阶心里大大松了口气,杨宜无数次在信里抱怨在东南他什么都干不了,如果赵文华被召回京,杨宜或许能和胡宗宪分庭抗礼。
  这就是现实。
  嘉靖帝想的是在不影响自己修道的前提下,尽量挽回自己的颜面,让江南恢复平静,让内承运库多些钱财。
  严嵩琢磨的是,严党势力再次膨胀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徐阶欣喜的是,党羽杨宜或许能压制胡宗宪大权在握,让自己在朝中多些底气。
  这就是现实啊。


第211章 亲自来问
  万寿宫后殿。
  嘉靖帝盘腿坐在蒲团上静静打坐,对这位“九天宏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一阳真人元虚玄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来说,没有什么比他修道更加重要。
  但是修道是要时间的,所以他宠信从来不给他找事的严嵩。
  但是修道是需要大批银钱的,所以他对江南倭乱极为愤慨。
  这后殿看起来无奢华之物,但事实上……嘉靖帝屁股下的蒲团都是用金丝银线勾勒成的。
  当然了,这次嘉靖帝的愤怒,主要在于自己被扇肿了的脸。
  想想吧,以后升了天见到列祖列宗,多年前北京被围还是明成祖的锅,谁让他迁都北京呢,但南京……想必埋在孝陵的明太祖会一脚踹过来。
  微微张开双眼,嘉靖帝轻声问:“来了?”
  “已经在外恭候大半个时辰了。”
  片刻后,陆炳以优雅而独特的步伐走入后殿,双手捧着一份书册。
  “陛下,臣陆炳……”
  “起来说吧。”
  陆炳长身而起,恭敬道:“这股倭寇先袭杭州北新关,后奔袭严州府,西进徽州府,再北上宁国府,渡过长江入太平府,于马厂镇十余里外村落被全歼,仅存一个活口,五日后暴毙于南京。”
  “倭寇横行一千四百里,跨六府,先后击溃万余官兵、乡勇,杀戮百姓愈五千,各地十余官吏阵亡,三位致仕官员被杀,五座城池失陷,数十村落、小镇被焚毁。”
  嘉靖帝心头怒气再起,但喘了两口气后努力压抑住,从牙缝里崩出一句话,“倭寇横行,浙直总督衙门和巡抚衙门可有追击?”
  “有。”陆炳点头道:“巡抚衙门派出七百兵,其中有三百狼兵,尾随追击。”
  “在绩溪县交战,倭寇不敌败北,但败退后设伏,官兵中伏大败。”
  嘉靖帝心里的怒气稍稍退却,看来胡宗宪至少不是张经那种不干事的,“后面呢?”
  “之后官兵收拢残兵,召集乡勇,以狼兵头目钟南,徽州府通判钱铮为首,一路追击,在南陵县外再败倭寇。”
  “操江提督史褒善太平府大败,也是狼兵头目钟南率兵赶到,逼退倭寇。”
  “当夜,狼兵夜袭,全歼倭寇,但其中详情不甚了了。”
  嘉靖帝在心里琢磨了下,追问道:“奏报上说狼兵及时赶到……”
  “这股狼兵是从杭州府、严州府、徽州府一路追击,另一股新到的狼兵是随吴淞副总兵董邦政赶到的。”陆炳犹豫了下,又说:“董邦政应该是受浙江巡抚胡宗宪指派赶去太平府。”
  嘉靖帝隐隐听出了点什么,盯着陆炳半响没说话,虽然他对眼前的这个奶兄弟有着超乎旁人的信任,但他本人却是天下疑心病最重的那个。
  陆炳有点撑不住了,低声说:“陛下,其中有些古怪……”
  嘉靖帝哼了声,“说,说清楚。”
  “其实浙江巡抚胡宗宪遣兵追击……他就是徽州府人,而且是绩溪人,但派遣的兵丁中有三百田洲狼兵……”
  陆炳悄悄抬头看了眼,笑道:“陛下可记得那个松江华亭生员钱渊?”
  “钱渊?”
  “就是崇德一战大败倭寇……就是杭州城外临平山俘虏四百倭寇……”
  “噢噢,下药的那个秀才!”嘉靖帝严峻的脸庞松动了点,笑道:“这事儿和他有关?”
  “是,他在歙县被倭寇掳走。”陆炳仔细解说道:“去年田洲狼兵援东南,各地官府都不肯接纳,补给全无,就是钱渊在其中辗转腾挪,让田洲狼兵驻扎松江府。”
  “田洲狼兵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对钱渊颇为礼遇,这次钱渊被倭寇掳走,狼兵主动请缨追击。”
  嘉靖帝点点头,“可惜了,可惜了。”
  在嘉靖帝看来,被倭寇掳走的钱渊绝无幸理。
  陆炳眨眨眼,舔舔嘴唇低声道:“陛下,那钱渊没死……”
  “没死?!”
  “是,那夜狼兵偷袭,全歼倭寇,钱渊犹存。”陆炳苦笑道:“这就是古怪的地方。”
  嘉靖帝忍不住起身来回走了几步,沉思片刻后喃喃道:“从徽州府到太平府……上千里路,倭寇居然没杀了他,狼兵夜袭居然还将人抢出来了……”
  “是啊,陛下,这事实在蹊跷的很。”陆炳小声说:“所以,如今南京乃至东南各地流言颇重,有人说他忍辱偷生,有人说他沦为倭寇,甚至还有传言……”
  “什么?”
  “传言压根没有狼兵夜袭,是钱渊一人杀遍倭寇。”陆炳一摊手,“臣已令南京锦衣卫尽力打探,但目前还没有消息送来。”
  嘉靖帝噗嗤一笑,这传言也太扯淡了,“不会是那钱渊自己放出的风声吧?”
  陆炳这次没答话,只低着头。
  嘉靖帝重新盘腿坐在蒲团上,随口问道:“还有什么消息?”
  “南直隶乡试在即,士子对此事颇多议论,有人归功于浙江巡抚胡宗宪,有人归功于应天巡抚曹邦辅,有人归功于浙直总督杨宜,有人归功于田洲狼兵……”
  嘉靖帝哼了声,人人都说忠心为国绝无私念,但人人都在抢功,而这一切背后,自然是朝中严嵩、徐阶之争,或许还要加上李默。
  “就没人归功于那钱……钱什么?”
  “钱渊。”陆炳撇撇嘴,“他如今名声有点糟,据说南陵一战,县丞父子皆战死,当时有人看见他在倭寇中,还在战后给受伤的倭寇裹伤。”
  嘉靖帝仰头想了一阵,缓缓道:“如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媳妇没理还要扯三分理……也就是说,只有这华亭生员钱渊才清楚?”
  “是。”
  “他如今在哪儿?”
  “南京,南直隶乡试应考士子。”陆炳顿了顿才接着说:“逃得生天后,钱渊和诸多官员都有来往,其中还有魏国公。”
  “这小小秀才,倒是颇多际遇。”嘉靖帝嘴角勾起一丝笑意,“先后三次抗倭有功,如今却又在流言中和倭寇搅成一团……”
  “乡试之后,让他入京,朕亲自问话。”
  混乱不堪的东南战局,百余倭寇居然奔袭千里直指南都,沿途官兵不能挡,朝中政争不休,就连锦衣卫都查不出更多的东西。
  这一切让嘉靖帝谁都不肯信,他决定亲自来问。


第212章 搜检入场
  南京,丑时三刻。
  换算成后世大概是半夜两点钟左右,本应该是夜深人静,安然入睡,但宅子内外处处都挑着灯笼,将周围照的亮亮堂堂。
  “这是得胜粥……县试时候就喝过的。”
  “不能喝,不能喝,鬼知道排队要排到什么时候,每次都有考生为此漏考呢。”
  “再揣两桶月饼倒是真的,防着渊哥儿饿着了。”
  “用力点,再塞塞,总有空隙的!”
  “水筒,多带两个水筒,封门一封就是三天,就那个水缸,一次性多抢点,到时候煮粥、煮面条、刷碗洗筷,还得泡茶呢,茶具带上了没?”
  “哎哎哎,水筒有好几种,大的套小的,不就装进去了嘛。”
  陆氏站在台阶上指挥若定,听得下面的仆役、护院个个哭笑不得,这么大的箱子……回头能不能进得去都是未知数呢!
  杨文叹了口气,想起少爷昨儿说起,如果有个储物袋就好了……
  想起少爷,杨文左右看了看,咽了口唾沫走过去,“少爷,这真的不能带,也带不进去啊!”
  蹲在地上的钱渊一耸肩,小黑猫轻若无声的跃下,在那口大箱子前来回走了几步,又一个纵身跳了上去,懒洋洋的趴下喵喵叫了几声。
  “如果能让小黑把答题带出来,再把答案带进去……”钱渊幻想还能并肩作战一把。
  “少爷,别做梦了!”
  钱渊撇撇嘴起身,走过去又撸了两把,那夜之后他就将这支小黑猫带在身边,除非外出基本形影不离。
  “好了,好了。”声音都有些嘶哑的陆氏走过来,“一口大箱子,一口小箱子,万一大的进不去,就换成小的。”
  “渊儿,考不考的中无所谓。”谭氏抓住儿子的手,“要熬九天,别累着了。”
  “是是是。”钱渊笑着作揖道谢,“放心吧,会照顾好自己的。”
  后面的杨文瞥了眼那两口装的满满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