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脸谱下的大明-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钱渊不知道徐鹏举在想什么,但能够确定,这些必定和之前横行千里的那股倭寇有关。
  吃完早饭,钱渊去了外院。
  没办法啊,想过乡试这一关,仅仅靠自己那半桶水的制艺水平真的是够呛,只能在其他地方想想招了,好在乡试考的并不仅仅是制艺这一项。
  “打好了。”杨文拎着一个圆柱形的铁桶过来,“少爷,这玩意有用?”
  “当然有用。”钱渊感慨的看了会儿,幼年家里没煤气灶,这玩意还真挺管用的。
  蜂窝煤炉制作难度不高,原料也好找,关键是用起来方便,绝对是考场必备的利器。
  将早就准备好的碎煤炭和土混合在一起,用模子压了十几个煤饼出来。
  找了些废纸张点着后丢进炉子里,然后又丢了些小木块,钱渊再用铁钳小心的夹了一块煤饼放进炉子里。
  围着炉子的护卫们都好奇的看着,等蓝色的火焰从蜂窝煤饼的孔中窜出来,众人异口同声都惊呼一声。
  打开下面的小门,钱渊用小铲子将烧成渣的木炭、碎屑铲出来,然后再夹了两块煤饼放进去,半炷香后,蓝色的火苗已经在炉子口飘荡。
  “少爷,小心煤烟毒人。”王义提醒道。
  “放心,到时候放在号舍外面。”钱渊亲自拎了一壶水放上去,“就是煤饼太大,到时候不好带进去。”
  “没事儿,所有东西整理好,找个木匠打个箱子。”杨文掐指算了算,“少爷多带些吃的,还有调料也要带足了,正好食园那边昨天送来了一批辣椒,有新鲜的,也有磨成粉的,还有辣椒酱。”
  “嗯嗯,三场也就第一场最重要,每场都是提前一天进去。”钱渊早就想好了,“不带米,带烧好的米粥,再带些干面条,烧一锅茶叶蛋……没听过,那少爷我亲自来烧。”
  “再多包些粽子,要肉粽子,记得要用五花肉,全是瘦肉那压根没法吃……反正已经冷下来了,一两天坏不掉。”
  “调料除了辣椒,盐油、酱油都带上,再带些晒干的虾皮,干货店有卖的。”
  “带口小锅烧粥……要不再带口小铁锅炒菜……那就要带个木铲,嗯嗯,多带些调料,什么八角桂皮花椒都带上。”
  “啧啧,还得带些菜啊,肉就不带了,直接带烧好的红烧肉,再来个糖醋小排,到时候一热就行,带些生鸡蛋,再带点小葱,蔬菜……这时候有什么蔬菜?”
  周围一片安静,王义、杨文都嘴角抽抽,少爷你是去考举人,不是去游山玩水……就算是游山玩水,也不至于把大半个厨房都搬走吧!
  “对了,还有碗筷,多带两套,万一摔碎了怎么办?”
  “嗯嗯,带几块抹布,打扫号舍要用,洗碗也用得上,多带几块,怕到时候水不够用。”
  杨文叹了口气,“除了笔墨纸砚,还要带被褥,带帐篷,万一漏雨就麻烦了。”
  王义面无表情的补充道:“还有药材,别一不小心着凉了。”
  “对对对,都得带。”
  钱渊连连点头,这时候煤炉上的水壶嗡嗡作响,水蒸气将茶壶顶起,也就一炷香时间就沸腾了,火力不小啊。
  “对啊,三天总不能不喝水吧,带个水壶,再带个茶壶,还有茶盏!”
  “还有蜡烛,多带几只,据说号舍里暗得很。”
  一直默默听着的张三终于忍不住吐槽道:“少爷,这么多东西……”
  “怎么了?”钱渊不满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少爷,我的意思是……就算有这么大的箱子,您也背不动啊!”
  “绝对背得动!”钱渊瞪眼道:“不然整整九天呢,还不得熬死我!”
  “那也不至于在考场里炒菜吧?”
  “没三碗三碟已经够委屈了,还不能吃点好的!”
  钱渊正准备把东西全写下来,突然守在门房的护卫跑了进来。
  “少爷,有拜帖。”
  “谁?”
  “魏国公世子。”
  钱渊脸颊动了动,特么就不能等到乡试结束之后吗?


第209章 喝茶
  自明太祖朱元璋,到崇祯帝,明朝两百多年来那么多公爵,真正与国同休的也就魏国公这一支。
  和徐达同期被封公爵的那些人基本上被朱重八杀了个干干净净,之后的英国公、成国公都是靖难起家的。
  但可叹的是,除了徐达和其子徐辉祖之外,魏国公这一支的承爵人都相当的平庸。
  徐鹏举就是个典型,贪财、好色、胆怯,遇事犹豫不决,在倭寇破史褒善后,他都开始整理细软准备跑路了。
  “展才,没什么好看的,等以后整理好了再说。”徐鹏举三十多岁,白白净净,像个富家翁似的。
  钱渊似笑非笑的点点头,转身向正厅走去,这里是魏国公府正在修建的园林,乱七八糟的让人难以入目。
  魏国公府在南京一百多年了,怎么可能没有园林,事实是徐鹏举的叔叔徐天锡强行借走,而且一借不还,徐鹏举无奈之下只择地重新修建园林。
  从这点就可以看得出,徐鹏举此人的色不厉,而且胆薄,所以,钱渊今天拜访魏国公府,心里一点都不慌,而且他也隐隐猜测到了对方想干什么。
  “来来,展才,这是老夫幼子徐邦宁。”徐鹏举笑呵呵的介绍。
  钱渊微微点头示意,徐邦宁脸庞扭曲……自家老子和对方平辈论交,自己岂不是矮了一辈。
  徐鹏举诧异的看了两眼,“你们认识?”
  “认识。”钱渊举起茶盏抿了口,“录遗那天出了贡院遇见的,还一起找了个地方……”
  “吃饭,吃饭……”徐邦宁尖着嗓子抢在前面,投来的眼神里满是求饶。
  钱渊微垂眼帘不说话了,一报还一报,我做事向来是恩怨分明……母亲一行人来了南京第二天,叔母陆氏就从护卫那知道侄儿前一天晚上去了哪儿?
  “滚出去!”徐鹏举喝了声苦笑道:“纨绔子弟,纨绔子弟。”
  钱渊又抿了口茶,笑道:“松萝茶?”
  “不错,不错,是明前松萝。”徐鹏举嘴角抽了下,这明明是龙井好不好!
  闲聊了一阵后,徐鹏举才说起正事,“现在南京城里闹得满城风雨,那些应试的考生也是吃饱了撑着!”
  录遗当天钱渊就听到点风声了,从那之后就一直缩在宅子里不出来,原本以为传一阵就没事了,没想到越闹越大。
  钱渊的想法是,马上就要乡试了,就像前世的高考,什么舆论话题都得让路!
  但事实是,高考是中学考大学,还是学生;而乡试是秀才考举人,是能当官的,而且中了举人还能考进士。
  这个时代的士子……呃,只要年龄不是特别大,往往会聚众谈论政事,挥斥方遒。
  于是,百余倭寇横跨六府,流窜数千里,砍杀数千官兵、百姓,这样的新闻自然成了舆论重点。
  徽州府、宁国府、太平府的应试士子破口大骂官兵无能,倭寇暴虐。
  其中太平府的士子是反应最激烈的,因为就在马场镇周边,两个赶赴南京乡试的士子死在了倭寇手中。
  所以,南京守备魏国公徐鹏举被骂得够呛,是他不敢出城迎敌,只派出朱襄、蒋升领千余兵丁出战,结果在马厂镇大败。
  听着徐鹏举在那絮絮叨叨,钱渊心里还在盘算带进贡院的那口箱子里还要准备什么,随口应付道:“反正倭寇又没打进应天府,又不管公爷什么事。”
  “哎呦喂,怎么可能不管老夫的事。”徐鹏举哭丧着脸,口不择言道:“老弟,就帮老哥这个忙好不?”
  徐鹏举倒是脸皮厚不怕士子骂几句,但已经有都察院御史弹劾他畏战以至大败,险些将南都拱手送予倭寇。
  魏国公府是根底深,但这次的事儿太大,百余倭寇视官兵如若无物,肆无忌惮横跨千里,嘉靖帝定然大怒……这简直就是一个耳光甩在嘉靖帝的脸上。
  南京那些文官……大家都知道这是北京发配过来的,人家不愿意也扛不起这个责任,而且那些文官盘根错节,弄不好板子还真会打在魏国公府屁股上,这让徐鹏举如何敢怠慢?
  徐鹏举咬咬牙低声说:“老弟,外面消息有些是对着你来的……”
  钱渊捡了个葡萄扔进嘴,含糊不清道:“嗯,知道啊。”
  “那你就不担心?”
  “担心什么?”钱渊噗嗤吐出籽。
  南京城里的各种流言铺天盖地,什么乱七八糟的说法都有,钱渊在录遗时候听的那条已经传扬开了……倭寇在徽州府掳走华亭生员钱渊,此人伙同倭寇劫掠杀戮,之后遇官兵围堵才反戈一击。
  这种侮辱人智商的流言能传扬开,只能证明,背后有人在操纵一切。
  不过钱渊很清楚,对方不是冲着自己来的,目标是远在杭州的胡宗宪、赵文华两位大佬。
  应考士子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如今东南抗倭,胡宗宪倒是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他有没有遏制住倭寇劫掠的能力。
  有人指责胡宗宪抗倭不力,以至于小股倭寇都能差点攻破东南重镇杭州,又奔袭数千里,杀戮官兵百姓数千人,以至于南京险些遇袭。
  也有人指出,在浙直总督杨宜无作为的时候,胡宗宪于抗倭实有功劳,小股倭寇侵袭只是意外罢了。
  最后,所有的视线都集中到了钱渊的身上。
  原因很简单,到目前为止,除了东南高层个别官员,以及亲身涉入的官员之外,几乎所有人都不清楚,那股横行数千里的倭寇到底是如何被剿灭的。
  这股倭寇的凶残暴虐令人心悸,但更让人恐惧的是他们的战力,史褒善率官兵出击大败,结果当天晚上就夜袭得手,将倭寇杀得干干净净……这种官方口吻,鬼都不信!
  所以,只有被掳走裹挟的钱渊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是史褒善率兵剿灭倭寇,胡宗宪抗倭不力?
  是援军曹邦辅、王崇古的功劳,胡宗宪调兵遣将正当其时?
  各种流言蜚语在城内传播,当然了,最扯淡的一种说法是,华亭生员钱渊一人杀尽倭寇……
  钱渊笑吟吟看着苦着脸的徐鹏举,这可真是个老狐狸。
  他很清楚对方心里在打什么主意,徐鹏举绝不想掺和进胡宗宪、赵文华和南京诸多大佬之间的斗法,这是直接和朝中政争相关的,他只想从中脱身。
  徐鹏举其他的没有,倒是有点眼力,他记得听到倭寇被全歼的消息传来后,自己奔赴太平府看到的一切。
  他没有看到倭寇尸首,但看到了气急败坏的赵贞吉,看到了得意洋洋的徐文长,看到了面露佩服神色的王崇古、董邦政,还看到了对钱渊俯首帖耳的那些狼兵。
  最让徐鹏举印象深刻的是,当钱渊从小村落里走出回首的那一刻,浑身上下洋溢着阴寒刺骨的杀气。
  如今南京流言中,有人指责钱渊为倭寇效力,这更加坚定了徐鹏举的想法,这个华亭秀才是最关键的人物。
  钱渊对这些了如指掌,但没有替魏国公府出力的想法,要不是徐鹏举不要脸的让世子亲自登门,他也不会跑这一趟。
  所以,钱渊今天来到目的只是喝茶。
  喝了一下午茶,没有任何表态的钱渊拒绝了晚宴,径直回家,对他来说,即将开始的乡试才是最重要的。


第210章 这就是现实
  京城,西苑。
  直庐内,三位阁老站在那,眼观鼻,鼻观心,听着面前的嘉靖帝破口大骂,话语中夹杂着浓重的安陆土话。
  这次,连严嵩都没地儿坐,连严嵩都一起被骂得狗血淋头,要知道嘉靖是个懒得出奇的皇帝,不比他那孙子差多少,居然从万寿宫走到直庐内来骂人,显然,这位已经彻底发飙了。
  早在两个月前,小股倭寇侵入严州府、徽州府的军报就已经递交到兵部了,不过谁都没当一回事。
  但是接下来两个月内,连续有官兵被击溃,连续有城池失陷,连续有官吏战死,再到十多天前倭寇在太平府大败官兵,南京满城哄然,事情终于瞒不住了,雨点般的奏折飞进了京城。
  严嵩倒是牢牢掌控着通政司,但无奈嘉靖帝还是知晓了,在知道倭寇险些攻入应天府,威胁南都,这位皇帝就算再不理事,也忍不住要发飙。
  要知道那仅仅是百余倭寇,这简直是硬生生一巴掌将嘉靖帝的脸都扇肿了。
  “百余倭寇横行无忌,好,好!”嘉靖帝将奏折狠狠甩在地上,“杨宜、胡宗宪干的好事!”
  颤颤巍巍的严阁老跪在地上,“老臣有罪,请陛下降罪。”
  徐阶和吕本也只能跪下请罪,后者在心里忍不住骂娘,又来了,每次都要把老子捎带上。
  沉重的喘息声在直庐内响了好一阵儿,这两年嘉靖帝服食各种丹药以至于身体每况愈下,有哮喘的迹象。
  接过黄锦递来的丹药服下,嘉靖帝才慢慢恢复过来,眯着眼睛打量着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