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沈渊看到那个儒生一脸的恼怒,就知道还是他之前替那个宣府出身的书生出头,这件事折了人家面子,看来这家伙是找了个由头故意刁难他的。
“我为什么不行?”就见沈渊笑着说道:“是不是我刚才说得太快,你没听清楚?”
听到沈渊这句话,周围的一大圈人同时哄笑起来,话说沈少爷也真是言辞犀利,骂人都不带脏字儿,一张嘴就透出此人厉害之极。
而这时那个儒生顶着周围的哄堂大笑之声,还是梗着脖子大声道:
“这道题是以半盏茶为限,你那首诗作得不管是不是合格,却是在其他三人的诗作完以后才说出来的,你已经超时了!”
“哪有这种事?”听他这么一说,周围的一大片书生顿时发出了不满的声音。
话说刚才这四位即兴作诗,速度简直就像连珠炮一样接连不断,从前到后都没用上多长时间,到了现在也没有半盏茶啊?
可是人家是出题的,终归是他们说了算,在此刻又没有钟表计时,终归想辩驳也无从说起。
此刻的柳如青沈涣他们,听到这个儒生如此蛮不讲理,不由得暗自皱眉。
其实他们三个人心里最清楚,若说起作诗的速度,沈渊应该是远超另外的三位之上。
刚才沈渊是有意相让,为了让他的朋友展示才华才故意落到了最后,没想到却因为这个被人家给拒收了。
可是面对此刻的情景,沈渊要是出言辩驳,或者是柳如青他们和那个儒生吵起来,那就未免落了下乘,和这样的人当街争吵,他们也配?
于是沈渊看了看众人,大家都在看着这位沈少爷。所有人的心思,沈渊都是一看就懂。
如果查楼外面守门的是这样的货色,还强词夺理的不让他们进去,那么这次诗会,他们不去也罢!
正在沈渊他们相视一笑,想要联袂离开的时候,却见那个衣着朴素的书生却忽然开口了。
只见他指着沈渊大声对周围的人说道:“刚才这位仁兄的诗作极为佳妙,反正在下是没听够。”
“刚才他作诗的时候,在下觉得没到半盏茶的时间啊,不知道大家觉得如何?”
第927章 一首成名天下扬、三步成诗、天子分香
“没到时间!”听到这位书生扬声喝问,周围的数百位书生也都笑着答应了一句,那个为难沈渊的儒生,立刻便是脸色铁青!
就见这个布衣书生接着说道:“这几位守门的先生说他时辰已过,要我说不如再让这位先生……”说着他一指沈渊。
“就让他再抽一题,咱们洗耳恭听这位仁兄的大作,大家说好不好?”
“好!”人群中随即传来了一阵带着笑意的叫好声,这些人看热闹不嫌事儿大,自然是大声喝彩!
而沈渊也看了看刚才这位仁兄,这个书生显然是做事非常讲究,之前沈渊帮了他一次,这次他站出来替沈渊说话,显然是怀着投桃报李之意。
同时沈渊也能听得出来,这位仁兄只是不爱说话而已,他刚才巧妙的利用了围观者的情绪,压迫那个看门的儒生答应自己提出的条件。
这说明这个书生在人情世故方面也并不迂腐,反而还很有出色之处。
于是沈渊笑着看向了刚才那个为难他的儒生,那家伙踌躇了一下,脸色阴沉地点了点头。还顺手把抽屉的箱子朝着旁边一拨,不耐烦地示意沈渊抽题。
“进个门都这么困难,真是好个查楼诗会!”沈渊一边心里想着一边走上前,从箱子里顺手抽出了一题,打开之后向上面看了一眼。
之后沈渊把这张纸条展示给大家看,同时大声说道:“咏丁香花,一盏茶为限!”
“一盏茶……哼!”沈渊心里一边暗自冷笑,一边转过了身,示意让他前边的那几位让开道路。
在他的面前,正是查楼门槛前的三级石阶。
……
此刻的柳如青沈涣几位全都看着沈少爷,他们四个一左一右让开了路之后,一眼就看到了沈少爷脸上微微的笑意。
与此同时,连同那个出言刁难的儒生还有外面的数百位看热闹的人,目光全都汇聚到了沈渊的背影上。
然后沈少爷毫不犹豫,一步迈上了一级石阶!
只听他口中声音清朗,语气不急不缓,淡淡地念诵道:
“春风高士供,瓶插美人肩,叶互参差影,花飞成离乱。”
“胜写丹青图,妆成水月间,色借相公袍……香分天子殿!”
一首诗成,沈渊的最后一步,正好踏到了第三级台阶上!
就在这一刻,在场所有的人心中全都大声呐喊了起来!
好一个沈渊沈轻云!
他没用一盏茶的工夫,也丝毫没有考虑思索,居然三步成诗,这一句句佳妙的诗句从他口中吟诵出来,就像是一道道雷霆连续轰在众人头上。
在场的众人全都震惊了,没人见过这样的场面,如此诗句、这般情景、真是让人血脉贲张,连一声好儿都叫不出来,硬生生地被哽在了喉咙里。
这位英俊的白衣学子,显然心中带着一股不平之气,他念诵出来这首诗分明是吟诵丁香花的诗句,可是却没想到让他作成了这副样子!
此刻在场的众人,都在暗自念诵着沈渊的这首《咏丁香》……
“春风高士供,瓶插美人肩,”这一句开篇虽然没有一字提到花名,却把丁香花的样子描绘得动人传神,高士春日供奉鲜花,自然是取其色艳香醇。
至于诗中的“美人肩”则是一种花瓶,又叫柳叶瓶,以其姿态优美,线条犹如美人身段而得名……其实它的形制很像是拉长了的玉壶春瓶。
然后后面的两句“叶互参差影,花飞成离乱。”说得是叶影参差,花瓣飘落,这是描绘了丁香花的动态,笔锋一转,把瓶中花的静态变成了动景。
之后的“胜写丹青图,”是以花比画。“妆成水月间”,是以花拟人。诗中说得是此花既可入画,又如同月下美人……写诗写到这样的层次上,已经是足以让人拍案叫绝。
可是在最后两句,沈渊竟然有把这首诗的高度再次拔高!
“色借相公袍,香分天子殿”!
这“色借相公袍”一句,用了个十分佳妙的比喻,因为一品袍服就是紫色的,和丁香花的颜色相映成趣。
至于最后一句“香分天子殿”却是磅礴大气,开阔难言,虽然说得还是丁香花的香韵,却早已超脱了咏花的范畴。
后面的这两句分明应该是出自名臣之手,可是若在一个刚刚参加完考试,就在今日午时便要张榜公布成绩的书生笔下写出来……这其中的惊人之处,真是越想越让人胆战心惊!
在北宋的时就有名臣张耒,写下过一句“犹带开元天子红袍香”提写在《韩干马图》这幅画上。
可是与之相比,沈渊最后的这两句诗,显然是让人听了之后更加热血奔流,豪气万千!
此刻场上的众人看着沈渊,没有一个出声的,而沈少爷踏上了最后一节台阶之后,也缓缓回过头,看向了那个刁难他的儒生。
大家谁也没想到,当这位白衣少年再抽一题之后,竟然被他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到了现在,还用纠结进不进门的问题吗?这样的诗拿到楼上去,试问满楼天下精英,有几个敢吭气儿的?
这样的人要是没有资格去赴诗会,那谁还有资格?此刻那个刁难沈渊的儒生,不由得羞愤不已地想道:
如果这个年轻学子,真的在他为难之下拂袖而去,那自己可就成了一个大笑柄!因为这首诗和眼前的情景,足以让这位白衣学子天下扬名。
甚至不知多少年之后,还有人津津乐道地讲起这个典故,到时候他依旧还是那个作背景的丑角!
而在这一刻,沈渊淡然一笑,带着众人一起步上查楼。
看着这个白衣青年的背影,此刻那些围观的书生同时长出了一口气,众人呼气的声音犹如刮起了一阵风,把他们自己都吓了一跳。
在这一刻,他们心中同时想到了一件事……越想越是心里砰砰直跳!
没过多久就到午时了,到时候就是会试放榜之际。
若是这个作诗的青年真的荣登榜首,成为今科会元。那么他在放榜之前写下的这首诗,就真的成了千秋佳话!
他们这些人,也就成了亲眼见证历史的人!
他能考中吗?这个三步成诗,以一句“色借相公袍,香分天子殿”震慑全场的年轻人?
第928章 一番争吵到如今、言者无意、听者有心
等到沈渊带着三个小伙伴,外加那个刚刚认识的宣府才子五人一起进了查楼之际。外面那些看热闹的人见到沈渊他们离去,立即一哄而散。
他们当然还不知道这茶楼上的五名俊杰是谁,不过众人写下的这六首诗篇,却在大家的心里默默记诵,回去之后不免跟人大吹特吹。
在围观的人群中就有一位名叫曹宝,是贡院的文书,这个人没什么功名但是字却写得漂亮,在贡院里面抄抄写写,算不得是正式官员。
这一次贡院会试,大量的考生卷子需要抄录,这个曹宝也是其中的一位。
等到他看完热闹之后,一看时辰差不多了,曹宝连忙赶回贡院去当值。
眼看着就要到抄录金榜的时候了,曹宝却发现贡院里的氛围非常怪异,他本能地感觉到好像要出大事儿。
当他一进贡院侧门,到了专门抄录的书厅一开门,却把他吓了一跳。
书厅里原本有三十多个文书,现在所有人都没在各自的书案前,而是像黄花鱼似的,在北墙根那边背着自己站成了一排。曹宝吃了一惊之后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是围在北窗户那边,朝着北院那头看热闹呢。
“咋了咋了?”曹宝最喜欢看热闹,不然他也不会在查楼底下流连了这么半天。当他挤了两下没挤过去之后,随即捅了捅前边一位的脊梁骨,好奇地问道。
被他捅了两下的那个人头也没回,他一边伸长着脖子朝北院那头看,一边还心不在焉地说道:“能不能打起来呀?别挤我!”
等到曹宝又问了两句,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眼看着贡院外头张贴金榜的时辰就要到了,等到午时放炮,这次会试的结果就要揭晓。
可是如今在考官的厅堂里,十几位考官还是打得不可开交,隐隐约约听着那边的吵闹声越来越大,似乎还真有来一场全武行的意思。
“还没吵完啊?”曹宝昨天离开的时候就知道考官那边发生了争执,可是直到现在还没能争出个结果,他也感到十分稀奇。
这时那些看热闹的文书们忽然间见到官厅的大门一开,一个铁青着脸的官员从里面走了出来……二品官服!
一看就是主考官梅观林大人,他们屋里这一帮文书就像海浪一般同时身体向后一缩,忙不迭的把窗户关了起来。
“看大人这脸色……嘿嘿!”这时的文书们连忙各自入座,一边还在小声地笑着说道:
“那张策论差点没弄出人命,到现在梅大人好像还没打定主意。”
“看来梅大人是解手去了,一会儿他回去之后还得接着打,也不知道放炮之前,这榜文还能不能定下来。”
这曹宝听了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虽然名叫曹宝,但却并不太草包。如今贡院里每个人,甚至连打扫卫生的杂役都知道,这场争吵是由一篇策论引起的。
而这时曹宝看到没了热闹可看,又想起了刚才查楼下的事儿,于是他笑嘻嘻地说:“刚才我去看了一个热闹,比这还有意思!”
说着他便眉飞色舞、绘声绘色地讲起了茶楼下那五位年轻学子,接连闯关成功的奇闻。
这个曹宝记忆力还不错,他不但把过程讲得绘声绘色,甚至连沈渊他们所作的诗词,都是一字不差地复述了下来。
等到他讲到最后那个白衣学子三步成诗,写下“色分相公袍,相分天子殿”那首诗的情形之时,官厅里所有的文书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要说这些文书也是粗通文墨,可能做八股不行,但是说起诗词,说不定有人比正牌子举子作得还好。
当他们听到这一首《咏丁香》诗时,也不免暗自惊叹。
之后他们这些人又纷纷猜测这个才华横溢的学生到底是谁,大家七嘴八舌,一时间猜了好几个人。
“我听说北地第一才子燕云舒才华横溢,学识惊人,那位会不会是燕公子?”等到一位文书说出了自己的猜测之后,随即就见曹宝摇了摇头道:
“我听那个年轻人说话的时候,颇有南人口音,倒像是一位江南才子。”
“……那我就知道是谁了!”
而这时,角落里一个半天不说话的文书却一拍额头,恍然大悟地插口说道:“这次考试的举子里,要说到和燕云舒公子并驾齐驱的诗才惊人之辈,倒也有一个……”
“淮扬沈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