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乞丐没好气地向着秦玉虎说道:“刚才你最后打的那两下子我都看见了,居然被一个小姑娘给比下去了,打得特么什么玩意儿?丢我的人不?”
沈渊听见这句话,心里忍不住暗自想笑,苏小棠姑娘也是笑靥如花。
看来这个老乞丐也并不是没有脾气,自己的徒弟今天没能争取到首席保镖的地位,看起来老人家的心里很是不爽!
在短暂的寒暄之后,他们一路向着长乐街的方向走去。老乞丐铁英把沈渊送回了家,这才带着秦玉虎离开,也不知道上哪儿调教二虎的武功去了。
等他们回到了家里,沈渊头一件事,便是给蓝姑娘处置伤口。
……
龙小羽是个男孩儿,被他踹了出去,苏小棠姑娘给他打下手,沈渊用剪刀剪开了蓝姑娘肩头的衣裳。
好家伙!两寸多长的一条伤口,差不多有一指深,这一刀要是再砍得深一点,蓝姑娘的锁骨都要被劈断了!
“现在我的武功,跟你也是相差仿佛,下回你就别再往上冲了行不行我亲姐?”沈渊用烈酒清洗了伤口,给蓝姑娘敷上伤药,然后一边给她包扎一边说道。
蓝姑娘虽然疼得秀丽的俏脸上满是冷汗,却还是笑着向沈渊说道:“你可算了吧!真打起来,你肯定还不是我的对手。”
“还逞能是不是?”沈渊一边没好气地包扎一边说道:“你是智慧型的,就别跟个战士似的,成天想着往前冲好不好?”
“算上手腕上那道伤,你现在都已经负伤两回了!回头等洞房花烛的时候一脱衣裳,浑身都是刀疤,我看哪个爷们儿还敢娶你!”
“你四不四傻?”蓝姑娘闻言,笑着说道:“等那时候衣服都脱了,爷们儿后悔还来得及吗?”
说完之后,蓝姑娘也觉得越想越有趣,忍不住笑得花枝招展。
这时的苏小棠却在旁边,忍不住似笑非笑地说道:“那也不一定哦!”
“万一要是一个知道你底细的爷们儿,连蓝姐姐身上有多少道伤疤都清楚,死活都不原意娶你,那姐姐不就真的麻烦大了?”
苏小棠的意思,在明显不过了,知道蓝姑娘身上底细的也没别人……这时的蓝姑娘身上带伤,沈渊手里有活儿,不然的话苏小棠挨揍是肯定的了。
他们笑闹了一阵之后,蓝姑娘身上的伤口也包扎好了。然后沈渊让蓝姑娘躺在床上休息,让龙小羽把茶倒上来,三个人又聊了一会儿。
话题当然是集中在今天,刺杀他们那十个黑衣人的身上。这些人的来历不问可知,一定是沈渊之前破案时结下的仇敌,十有八九就是胡四和林虎他们这帮人!
“可咱们知道是谁,又有什么用?”苏姑娘嘟着嘴,一边生着闷气一边说道:
“这些人神出鬼没的,谁也不知道他们在哪儿,也不知道他们是谁,咱们就算是想打上门去报仇也找不着人啊!”
“没有线索,咱们就只能等着他们再来一回……”
“谁说咱们没线索?”却见沈渊放下了茶盏,然后笑着把手伸进了怀里。
在这一刻,苏小棠和蓝姑娘的双眼全都亮了!
沈少爷找到了线索?她们怎么不知道?
就见沈渊从怀里掏出来的东西,赫然是五十两一锭沉重的元宝,上面闪烁着诱人的银光。
“这是从刚才那些黑衣人身上搜出来的?”蓝姑娘见状,连忙向着沈渊问道。
“对啊!”沈渊笑着点了点头:“苏小棠那把插进敌人肚子里的鸳鸯钺,我帮她拔出来的时候,顺手搜了一下敌人的衣袋。”
“那又有什么用?”苏小棠纳闷地问道:“难不成这锭银子上还有记号,能让你顺藤摸瓜……哎!哎!你这人怎么这样啊!”
蓝姑娘和苏小棠同时发出了一声惊呼,就见沈渊居然又伸出舌头,在那锭银子上舔了一下!
他舔了……他又舔了!这个恶心的小子!
屋里的两位姑娘同时恶心地直撇嘴,而旁边的龙小羽则是笑得前仰后合!
第290章 素帛轻缠手犹香、玉肌留痕、为谁所伤
“我也不是见银子就舔,咱没这爱好!”沈渊没好气儿地说道:“只不过这银子上的手感有些发黏,味道是咸的,就和……”
“咱们在瓜州古渡截获的那艘船上,那锭银子一样?”蓝姑娘的头脑飞快,立刻作出了反应。
在这一刻,那些黑衣人的身份再次被确认,毫无疑问就是胡四他们一伙!
“可是银子上有咸味儿,又代表着什么呢?这帮人是开油盐店的?”苏小棠姑娘闻言,还是在旁边百思不得其解。
沈渊却摇了摇头,把那锭银子放在了桌上。就见他坐在那里若有所思地说道:“这些人拐来了许多极其漂亮的女孩子,有意把她们训练成得力的人手。”
“我估计她们长大了以后,或是会被当作密谍,或是会被派到重要人物的身边,当作内奸使用”
“这些人需要大量的火枪,并且组织严密,这些人图谋的一定是件大事!”
“所以他们一定非常需要一样东西……那就是银子。”
说到这里,沈渊转过头向蓝姑娘问道:“我记得你曾经跟我说过一次,在咱们大明朝初建的时候,那时太祖的劲敌陈友谅和张士诚,都曾经是私盐贩子起家。”
“甚至连太祖起兵时的军费,都是从私盐上得来的,偏偏咱们淮扬一带产出的淮盐,是天下最大的一宗!”
“这件事再加上这锭银子,答案就很清楚了:咱们只要找到扬州一带最大的一伙私盐贩子,我估计十有八九,他们会跟之前的两件案子有关!”
“没错!”
听到这话,屋子里的两位姑娘同时点头,两双妙目一起看向了沈渊。
被人堵着被动不能还手,从来不是沈渊的性格。说不定啥时候就会遭遇刺杀,这样的事沈渊更是绝对无法容忍。
所以他们这位沈少爷,下一步一定会展开行动,向着他的敌人发起迅猛的进攻。
只是对方的势力如此庞大,做事的手段又是诡异难言,处处透着一股阴谋诡计的味道,他们的沈少爷,真的能赢吗?
……
蓝姑娘受了伤不宜行动,所以沈渊索性让她睡在自己的房间里,他则是跑到了秦玉虎的屋中休息。
沈渊、苏小棠和龙小羽都出去之后,屋子里除了蓝姑娘,便只剩下了一灯如豆。
这时的蓝姑娘斜靠在枕头上,却是忍不住用手轻轻抚摸着沈渊刚刚给她包好的纱布。
不知想起了什么,这位姑娘脸上渐渐变得羞红起来,姑娘一转身在床上躺下,却捧着自己灼热滚烫的脸庞,心潮久久难以平复。
……
等到转过天来,沈渊果然开始了行动,他第一步就是直奔徽州会馆而去。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沈渊要想查明私盐贩子的底细,他那个贩卖官盐的沈氏家族,说不定对这事儿是最清楚不过的。
秦玉虎一大早上才回来,这个汉子被他师傅操练得人困马乏,一头扎进床里就睡着了,蓝姑娘则是受了伤不能出行。
所以这次护送沈渊去徽商会馆的,是铁枪赵原和苏小棠。
他们一路来到了徽州会馆之后,很快沈渊便见到了他那位族叔沈玉楼。
一听说沈渊要打听私盐贩子的事儿,沈玉楼并没有急着说出来,而是向沈渊反问,他打听这些事儿干什么?
沈渊没有隐瞒,却也没有对沈玉楼和盘托出,他只是说自己在之前破案的时候,怕是得罪了一帮贩卖私盐的家伙。
所以他多少了解一些那帮对手的底细,免得两眼一抹黑,连敌人是怎么回事儿都不知道。
沈玉楼听见这句话,他长长地叹了口气,皱着眉说道:“那些私盐贩子可不好对付,这一下你可惹大麻烦了!”
之后沈玉楼就向着沈渊,慢慢地把私盐贩子的来历讲了出来。
算上他们大明朝,从古至今盐这东西都是不可或缺的。即便是男耕女织,什么都可以自给自足的家庭,盐铁这两样却是无论如何也少不了的。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历朝历代的国家,都将这两样东西视为重要的财富来源。
尤其是食盐,在海边由海水里提取出来,成本非常低廉。在扬州一带的海边,大概每斤盐的价值也就是三文钱左右。
可是这些盐要是运到内陆地区,往往价格就会翻上数十倍,甚至很多地方一斤盐都能卖上百余钱。
由于食盐昂贵,甚至逼得川蜀一代的居民靠着在地上打井,抽取含盐的井水来提取食盐……沈渊一听就知道这种井盐的造价,一定比海盐要高出许多。
可是没办法,食盐这东西就是这样,它分量沉重、容易受潮、运输不便、在古代的道路条件下更是如此。所以贩盐的商人才会赚钱赚到了这种地步,声名显赫的秦晋商人和徽商,其实就是在食盐这上面发家,并且拼得死去活来,其实就是为了利益。
同样国家也是如此,他们发行盐引,把盐引卖给贩盐的商人,由此在盐务方面获得了大量的税收。
像是沈家这样的商人,他们贩卖的盐有盐引,那就是官盐了。
沈玉楼所说这些官盐,是由大明官府控制的盐场制作出来。徽商凭借盐引把它买出来之后,再根据盐引上面的地点,把它卖到指定的省份里去。简单的来说,徽州商人干的就是这样的买卖。
即便是需要从官府里购买盐引,他们徽州商人依然赚取了海量的财富,由此就可以知道,不需要盐引的私盐能赚多少了!
所以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从古至今贩卖私盐的行动就没停止过。
而沈玉楼之所以说那些私盐贩子很不好惹,就是因为贩卖私盐严重违反大明律,完全就是杀头的买卖。
所以这些私盐贩子组织严密,押运私盐的时候全都带着精良的武器,就连官府也对他们无可奈何。
说到这里的时候,沈玉楼一脸担忧地看了看沈渊道:“所以我才说你惹上他们,是给自己惹了个大麻烦!”
“那对于扬州附近的私盐贩子,叔父您知道多少呢?”听到这里,沈渊又向沈玉楼问道。
“说到这些事儿,我却知道的不太多。”沈玉楼苦恼地摇了摇头道:“我只是知道,要不是私盐的冲击,咱们沈家的官盐最起码能多卖出去三成!”
“那些私盐贩子,他们从购买盐货、到运输、再到销售,跟咱们家的官盐全都走得不是一条线。此外他们行踪诡秘,所以我对他们也是知之不多。”
见到沈渊听得直皱眉,沈玉楼连忙说道:“不过这样的事儿嘛,你得问行当里的人才行!”
“叔父您说的是什么人?”听到这里,沈渊随即便是精神一振!
就见沈玉楼从桌上拿了一张帖子,递给了沈渊说道:“这是我的拜帖,你拿着它去找咱们扬州专门稽查私盐的官员。”
“这个官儿叫穆七江,咱们沈家为了让官府全力稽查私盐,每年都要给他们大笔的银子打点,他们才肯尽心办事。”
“这些人都是咱沈家喂惯了的,你只管打着我的旗号去,有什么事他肯定会帮忙!”
……
沈渊听了沈玉楼的话,对那些贩私盐的人的了解并没有加深多少,倒是明白了私盐这个行当利益巨大,对于国家财政的损害也是非同小可。
往小了说,对他们沈氏家族这样经营官盐的徽商而言,这些人也是不折不扣的害虫。
拜别了沈玉楼,沈渊拿着沈玉楼的帖子一路向着扬州城外,都转运盐使司衙门的方向而去。
这个衙门的名字,对于平卷舌发音困难的人来说绝对是非常讨厌,所以民间都叫它盐运司。
到了盐运司之后,沈渊报了稽查知事穆七江的名字,他随即就被指向了旁边的一个偏僻院落。
还没等他们进这个院子,沈渊就是暗地里想笑。眼看着院墙外的野草长了有一人高,都要高过院墙了!
第291章 衙如清水人如蝉、庭前草满、铁锅一片
在古代有一句形容吏治清明、民情和谐的词汇叫做“讼庭草满”。就是形容民间根本没人打官司告状,弄得衙门口的草都长满了。
可是如今扬州的私盐贩运如此猖獗,负责稽查私盐的稽查司门口却长了这么高的草,这绝对是个辛辣的讽刺。
推开破旧的院子门,沈渊就听得里面传来“当当”的响声,就像有人在打铁……听见这金铁敲击之声,赵原毫不犹豫地身子向前一挤,赶在沈渊的前方进了院子。
此时赵原的手里看似随意地握着一根哨棒,但是沈渊却知道,这位铁枪赵原使开这根哨棒的时候,绝对可以轻易捅死人!
沈渊从赵原的身后一探头,他随即就轻声笑了起来。
只见这院子里面草长得比外边儿还高,前面一座破旧的官厅,门楣破旧脱落,柱子红漆斑驳,就像是鬼片儿片场似的。
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