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们一到了沈阳中卫,就被杨镐二次分配到了各个战场上。
……
听他讲完之后,杜松看了看沈渊带来的这支部队。
他们身上背的火枪,果然是京师神机营的货,在这之后他又听到花爷和吕怯勺操着一口流利的京片子,让后面的士兵列队给总兵杜大人行礼……这次他心中倒是疑虑尽去,再也没有丝毫怀疑了。
于是杜松让一名参军给这支后来赶到的神机营带队离去,安排地方让他们暂时歇脚。他们也不用再扎什么营地了,反正总兵杜松的中路大军现在就要出发。
过了一会儿,杜松还派了一名参军到沈渊的队伍里,向沈渊交待大军行进战略,相互间联系用的刁斗旗号和命令,还把大军中各支部队的主官情况,向沈渊这边交待了一遍。
这些内容,很多的时候都会决定战阵上的配合是不是到位,比如说夜间报警用刁斗,打仗的时候看旗帜,听鼓声和号角号炮的号令。
这些传达命令的方式,在大明各军中都有各自的规矩,京营和关宁军多有不同,确实是必须统一了才行。
而沈渊则是直接把花爷扔给了那位参军,让参军去把联络的事交代清楚。以那位当了一辈子兵的花爷而言,这些东西当然是三句两句话就沟通得明明白白。
之后大军终于准备妥当,沈渊他们刚进营地不久,就随着大军出发了。
等到大军开拔向东之时,旁边的队伍都在好奇地看着这支少爷兵,而沈渊也在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们。
他们看沈渊,是因为这支部队战马极多,人也精神,队伍里几乎没有胡子老长或者是衰弱不堪的士卒。
虽然他们身上的衣服号坎也是同样的脏污破旧,但不知道为什么,穿在人家身上就觉得很有精气神儿。
至于沈渊,看这些这关宁军的时候,则是在心里暗地评估着他们的战斗力。
第2232章 身在军旅万千愁、纷乱官军、如何相救
关宁军最重要的战斗力基本上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关宁铁骑,也就是带甲的骑兵,另一部分则是关宁炮队,就是装备了大量火炮的部队了。
跟其他的队伍相比,关宁军多年以来都受到朝廷的重点关照。为了让他们抵御边疆蒙古和女真的侵略,所以大笔的军费都是毫无保留的向着那边倾斜。
沈渊还记得,自己好几年前创立万国博览会的时候,还为关宁军筹措过新式火枪需要的费用呢。
所以天下的大明军队哪儿都缺钱,只有关宁军的装备其实是最好的。当然这也是和大明军队相比较而言,跟沈渊的部队自然是难以比拟。
这支军队中的关宁铁骑基本上都是一人一马,战士的身上也都穿着铠甲。除此之外,他们的火炮部队也不错。
沈渊一眼看去,就看到官军之中大量地装备了佛朗机炮。
这种佛朗机炮是仿制的一种西洋火炮,平时用于野战,是大明军队里很厉害的武器了。
首先就是佛朗机炮的重量比较轻,方便用马匹拉动炮车,其次就是佛朗机炮在作战的时候,规避了火炮上弹装药速度慢,这个最为致命的缺陷。
佛朗机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炮身,上面的尾部还开着一个长方形的豁口,而另一部分则是装载着火炮、火药和引信的炮筒。
作战时只要把药筒朝着炮身那个方形的豁口里一塞,点燃了引信就能直接把炮弹射出去,然后再把射空的药筒拉出来,换上一个新的药筒,就可以再次击发。
听起来这是不是已经很有现代火炮的样子了?但实际上在沈渊看来,这玩意儿依然是垃圾。
首先就是火炮铸造的工艺极其粗糙,以至于炮口的密封性和炮筒的抗压性都很成问题。
其次就是佛朗机炮是用青铜制造的,既然这种火炮有轻便容易携带的优势,就一定代表着它的炮筒壁比较薄。
所以这玩意儿一旦连续射击导致过热,炮身的结构强度就会急剧下降,所以在剧烈的战斗中用不了几下,佛朗机炮就会因为高速开炮炮身灼热无法再打下去了。
然后再看这些关宁军身上带的装备……他们的身上当然也背着一些火枪,毕竟大明军队现在已经基本上普及了火器。
但是这些火枪却是五花八门,看得沈渊直叹气。
这些火枪里有鸟枪,有鸟嘴铳,有噜嘧铳,有轩辕铳,仅仅是功能和长短差不多的火铳,就有六七个型号这么多。
这些火铳的口径全都不一样,在战场上不仅弹药无法通用,而且还会逼疯后勤……甚至配发给作战部队的弹药还得经过士卒手工修整,才能装进枪膛里,真可谓是麻烦至极。
除此之外,沈渊还看到了一件自己不认识的火器,他捅了捅旁边的花爷,向他示意了一下边上那个四人扛的巨大火铳。
这玩意儿就像是一个火铳等比例放大的巨型大枪,枪管都快有一寸半粗了,长度更是快要超过了一丈!这是枪还是炮啊?
“九头鸟……这玩意没用,”花爷看了一眼之后,随即撇了撇嘴道:“它只能打散子,射得近,要是离开一百步以外,也就迷个眼睛。”
“而且这大枪杆子装填的时候,你就想吧有多麻烦!”
“可不是!”这时的沈渊点了点头,熟知军工行业的沈渊只是不知道它的名字而已,这样的东西他一看就知道是大而无用。
在战场上这东西装药多了,必然会炸膛给你看,装得少了又没威力,里面装填的铁砂也会造成火药燃气的大量泄漏和浪费。
不过这东西要是隔着二三十来米远,正好喷在人脸上……那人得老惨了,他不但死不了,还得被镶嵌一脸绿豆大小的铁砂。
然后就是关宁军的军卒,沈渊一眼看去,发现里边竟然有胡子花白的老头,还有的看起来比半大孩子大不了多少,整个就是一儿童团啊!
沈渊皱了皱眉,想起了后世史书上记载的著名的关宁军箭型阵。据说这种战法是以最精锐的士卒,穿着精良的铠甲冲破敌人阵型,而箭尖的两翼和后面,则是“老弱之军从之”。
当初读到这段的时候,沈渊还以为所谓的老弱之军就是年龄稍大的呢,谁曾想这里边还真的有这么大岁数的老大爷!
再看这些队伍里面,有很多人用的还是冷兵器,什么腰刀、倭刀、三尖两刃刀,什么文武镗、三股叉、凤头枪、燕尾枪、看得人眼花缭乱……
还有仰月刀、合月刀,就是把一个钢铁打造的大月牙横着安在枪杆顶端,区别就是一个尖儿朝前,一个尖朝后。
还有象鼻刀、关王刀、斩马刀、这玩意儿除了花样不同,功能不全都是一样的吗?也不知道为啥,大明朝的军队里面非得弄出这么多稀奇古怪的兵刃。
要说他们是有针对性弄出来的吧?真正要打仗的时候你要用钩镰枪,他也得正好赶上钩镰枪手,就在恰到好处的位置出现才行啊!
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这下子可麻烦大了。沈渊心中暗自感叹,真让人意想不到,这关宁军还是天下强军之首呢,怎么是这德性?
这要是打起仗来可就危险了,这时的沈渊想起自己在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对部队战斗力的一个评论。
因为这个评论是大明朝军队做出来的,所以相对来说还算公正,他们说十个朝鲜兵也比不上一个蒙古兵,十个蒙古兵也抵不上一个女真兵!
要是按照这个比例算起来,女真人的战斗力确实是十分强悍,而沈渊却要带领这样的一队关宁军在战场上生存下来,最起码也要拖上十来天才行,这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
他们这次进军的目标就是界凡城,在历史上因为是冬季打响的这场战斗,所以当时的杜松为了急于冲破敌军的阻拦,让自己的士兵打着火把,一日之间冒雪急行百余里。
这场雪夜奔袭,对这时的大明军队而言也是堪称壮举。足见这支关宁军虽然在沈渊看起来有诸多毛病,但是他的战斗意志和体力还是不错的。
第2233章 又白又胖又晶莹、笑语军情、保定总兵
而这一次杜松进军的情况却稍有不同……在历史上杜松雪夜奔袭,他率领的除了自己的关宁军之外,还有四川和云贵的兵。
而在这个时空里,因为沈渊画江而治的原因,他带领的却是京师三大营。
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细微的改变造成了他们此时在白天行军。而且十月份的辽东,天气虽然十分寒冷,但是总比大雪天要好太多了。
所以这一次百里奔袭,想必大军到萨尔浒的时候,关宁军的体力会比历史上强上一些。
不过以沈渊的估计,杜松的性格是不会变的,他在萨尔浒接二连三犯下的那些错误,肯定会原封不动的再给你来一遍!
……
看着他们在行进的过程中,队伍的左岸出现了浑河河水的反光,沈渊却忽然间想起了一件事。
历史上,杜松在渡过浑河的支流苏子河时,上游的女真兵曾经掘坝放水,不但给渡河的杜松部队造成了极大的伤亡,也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士气。
沈渊一想到这里便是暗自皱眉,他向身后勾了勾手指,将风倾野从队伍后面叫了过来。在他的队伍里只有风倾野是辽东人士,对这里的风土非常了解。沈渊指着旁边那条浑河,向着风倾野低声说道:“在这个季节,浑河水位会陡然上涨吗?”
“这跟季节一点关系没有少爷!”就见风倾野撇了撇嘴,摇头说道:“这辽东遍布丘陵,植被稀疏,降水很容易造成山洪。”
“尤其是连绵阴雨之后,那时地上的土都吸饱了雨水,存水能力下降得很厉害。加上辽东水土不厚,大部分的山地都是挖下去两锹深,就会露出底下的山石。”
“所以连绵降雨之后一场暴雨,河水就会急速暴涨。”
“在这之后,这场山洪来得快去得也快,洪峰过去之后水位又会急剧下降。”
“那也晚了!”听到这里,沈渊不由得暗自皱眉说道:“一次洪峰就足够要命了!”
沈渊自己也没想到,这场萨尔浒之战由原本的冬季变成了秋季,而前几天又曾经有过几场降雨,正是风倾野所说的土地吸水饱和这种情况。
所以历史上冬季的萨尔浒,给杜松了造成巨大损失的苏子河,要是赶上未来两天出现一场降雨,那就会发生一场巨大的灾难!
急剧降雨不但会造成冲向明军的水量陡然增加,而且潮湿还会极大影响他们火器的发射。原来战场上这两三个月的时间改变,竟然会造成这么多的变数,酿成更严重的后果!
这次他们虽然不需要雪夜奔袭百里,保存了一些官军的体力,可是在未来的战斗中,却有可能会让他们更加艰苦……这个倒霉的杜松啊!
……
眼看着一路行军之间,杜松率领的大军沿浑河岸向前,距离战场里已经是越来越近。
而这时的沈渊坐在马上走着,就觉得旁边有人轻轻咳嗽了一声。
那是炼心道人,显然他是发现了什么异常,用这种方法来提醒沈渊注意。
话说在沈渊的队伍里,还真有几个人不能让别人看到真面目。其中一位就是这个满脸花白胡子的炼心道人,这老道穿上大明军服之后,依然是怎么看怎么不像个当兵的。
其次就是沈渊那位义子小巴夺,平常的时候他都是在脸上手上缠点布条,像个烧伤病人一样混在队伍里。
这次炼心道人突然示警,沈渊立刻偷偷留了心。结果他目光向着旁边一扫,就看见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个人正坐在马上一边往前走,一边好奇地看着这边。
那家伙是个大胖子,一身金盔金甲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看他脸上的皮肤简直是又白又嫩,再加上出了点汗,阳光底下一晃都白得直刺眼。
这家伙怕是没有二百五六十斤也差不离,连同此人身上穿的盔甲重量,就算是他坐的那匹马十分雄健,也有点儿支撑不住的意思。
等到这家伙发现自己的偷窥行为被沈渊看到,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在他收回目光之前,沈渊还是看到了他的眼神,那个胖子正盯着自己手上的纸烟呢。
沈渊一想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的心里暗自好笑,这天下烟民是一家,原来他是看上自己的卷烟了。
于是沈渊从自己怀里掏出银烟盒,拿出一支来向着那边比划了一下,随后就听得马蹄一阵得得直直响,那家伙挤开自己的亲兵,笑嘻嘻地骑到了沈渊这边。
沈渊的近卫军看到了自己统帅的动作,因此并没有去阻拦这个大胖子,于是沈渊也把纸烟递到了此人的手里。
在这个时代,虽然烟草已经不是什么太稀罕的物品,尤其是在沈渊开拓出远洋上路之后,烟草这样的东西更是从之前的奢侈品变成了大众消费品。
可是大明朝抽烟的人,却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