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军战败撤退,五十五师团以装甲车为先导,百余辆汽车载兵组成快速纵队,沿滇缅公路挺进滇西,
3日攻占畹町、芒市,4日占领龙陵,5日到达惠通桥西岸。
日军师团的闪电行动,使重庆方面十分惊慌。
如日军从惠通桥渡过怒江,十日可进军昆名,国府难有有力的抵抗。
占领昆名后,可经下关取西昌,成嘟指日可下,重庆难保。
日军攻占缅北重镇密支那并切断滇缅公路后,美国开始通过喜马拉雅山的驼峰航线。
从印度往昆名巫家坝等儿处机场运送抗战物资,再从昆名运往四川等地。
如果日军控制怒江东岸并占领昆名,那么美国援助的战略物资就再无法抵达华夏。
所以说,保住昆名就保住了驼峰航线这唯一的大动脉。
昆名失,则意味着一切国际补给线都被切断。
国府控制下的军火物资弹药生产能力杯水车薪,库存一旦消耗殆尽,华夏会因完全失去外援而失守。
日军的下一步行动可能是推进“南进政策”,移军印度。
占领印度后再向西推进,与德军会师中东。
因为占领仰光后日军就声言过将与德军在中东会师,而这时德军隆美尔军团已从利比亚攻入埃及。
这样,整个二战的形势极有可能就不是现有史书所记载的情况了。
所以,必须不惜代价阻敌于惠通桥西岸。
这是改变历史的一场战斗。
而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炸毁惠通桥成为阻敌于怒江西岸的最佳选择。
“要早知道会异军突起出现这样一个人物,牵制日军十五军大部分兵力,守住惠通桥是更好的选择,现在我们想反攻不是那么容易啊!”
罗卓英站在地图面前认真观察了片刻,不禁感慨道。
当时三十六师已经赶到了怒江东岸,后续还有源源不断的部队。
一座桥制衡了双方的攻防规模,仅仅面对一个第五十五师团还是有希望的。
戴按澜那时还在撤退的路上,怎么守卫惠通桥,跟他没关系。
但只要看过地图,他就不得不承认,炸掉了桥日军确实难以踏足怒江东岸,他们想要打回怒江西岸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江水湍流,加上日军在西岸构筑防守工事,反攻部队抢滩登陆要被扒层皮。
云南多山,道路险峻,防守一方只需依托地形,便可以成为一块难以下嘴的硬骨头,进攻部队得大出血不可。
隔着怒江补给运输困难加倍,日军的飞机只需稍加袭击,还得被扒一层皮。
三层因素下来,西岸日军虽仅有两万多人,却足以轻松阻挡十万大军进攻。
正常来说,反攻怕是遥遥无期。
事实正如戴按澜的判断,在四四年日军日落西山之时,远征军发起了强渡怒江战役。
一共投入了两万多人,伤亡七千七,其中四千人牺牲,牺牲人数超过了负伤人数。
毙敌1250人,敌我伤亡比例是1:6
后面反攻腾冲的战斗更加血腥,伤亡数字更大,还是建立在远征军得到大批的美械装备。
火力大大加强的同时,还有美国空军配合,拥有绝对的优势。
“这次我们怕是帮不了多少。”戴按澜眉头紧锁说。
杜律明无所谓的说:“我们仰装发起反攻,牵制日军部分兵力不敢动弹,就可以视作完成了承诺。
如果他们愿意给的多些,我们还可以联络美国人派出飞机轰炸一下子。”
在杜律明看来这就是一笔生意,得到军火付出劳动。
谁都不欠谁的。
罗卓英颇为认同:“说的是,他们愿意出多少,咱们干多少。这场仗是他们主动挑起来的,胃口太大最后撑死自己,那也怪不了别人。”。CoM
受过恩惠的戴按澜对川军团颇有好感。
他将赶走日寇视为毕生的志向,不管谁打日本人,他都愿意提供帮助。
对于两位上官的话,戴按澜心中很不认可。
中间趁机抽身,戴按澜派出亲信去给川军团发报。
不仅将无力提供太多帮助的实际情况如实告知,还劝说陈浩三思而后行。
可是有一整套计划的陈浩,哪里会听他的劝说。
再次发来电报同意赠送一批武器弹药,换取怒江东岸远征军对日军的牵制。
至于美国人的空军增援,就大可不必了。
收到电报的戴按澜,思索许久后,再次发出电报,将五十五师团在腾冲一带的情报,兵力部署全部告知。
这是他唯一能够提供帮助的了。
与此同时,在得知武器会后续通过美国人的运输机运来,由美国人担保交易,罗桌英率先履行了交易。
部署在怒江东岸的三十六师,收集渡船做出一副渡江返攻的架势。
以此虚张声势,赢得西岸日军的重视,加紧调集兵力防守。
虽然日军并不认为刚刚被重创的远征军,还有能力组织起来反攻,重新夺回腾冲。
就在密切关注动态的戴按澜,认为三十六师的作为有意义时,从曼德勒传来的消息差点让他破防。
川军团不仅大张旗鼓的派军北上,还召开记者会邀请各国记者随军采访。
他们是生怕日军不知道啊!
这又唱的是哪出?
第362章北伐誓师
美式吉普卷起一阵尘土,漂移似的精准停在了关卡前。
一个脚踩军靴身穿制式服装,却依旧遮不住迷人曲线的金发女人下了车。
鲜艳饱满的红唇,立体挺翘的鼻梁,一双勾人的桃花眼投射着动人心魄的目光。
这个外国女人太勾人了。
但是守卡的士兵不为所动,双手握持的九五自动步枪,枪口瞄准了,警惕的盯着她。
遇到闯卡的可以直接开枪击毙,军规如此。
女人还不知道自己大胆的举动,一脚迈进了鬼门关。
一個白人外国佬带着翻译迎了出来,翻译急忙向卫兵解释:“抱歉抱歉,她不是有意的,这位是受邀来的记者,不是敌人。”
卫兵板着脸:“请她出示邀请函,记者证。”
女人红唇微勾,眉目间一抹妩媚流转,伸出芊芊玉手递出邀请函和记者证。
她听得懂汉语。
“女士,请注意车速。”卫兵检查过邀请函,示意可以放行了。
“谢谢。”
伴随着婉转动听的嗓音,女人迈着风情万种的步伐登上了吉普车:“兰迪,要一起吗?”
兰迪拥有地中海的发型,女人的魅惑无法动摇他的心弦。
但是他不能再走一趟了。
上了女人的吉普车,兰迪忍不住劝说:“马丹娜,虽然你的父亲是位将军,很有权势,但这里是缅甸,是川军团。
这不是一只普通的军队,他们敢把英国人的军队缴械了,还收编英国军人充当雇佣军。
如果冒犯了他,这支军队的首领,没有人可以救得了你。”
“哦,是吗?”
马丹娜红唇微勾:“你越是这样说,我越想见他了,能让大英帝国吃下哑巴亏,他身上一定有非凡的魅力。”
兰迪顿时无语了,如果不是主编下的死命令,他绝不想跟这样一个疯女子做搭档。
两人都是时代周刊的战地记者。
战地记者是指在战争中报道新闻的记者,又称随军记者。
这是一群与死神经常擦肩而过的人,也是一群与战争无关的局外人。
他们冒险、冲动、热情,充满责任感。
他们的工作就是力争在被不可预料的枪击、炸弹、炮弹或地雷夺去生命之前,
用文字、声音或图像将战争记录下来,向世界真实传递着战争的残酷。
日本海空军偷袭珍珠港,陆军横扫东南亚,将英国殖民地军队打的节节溃败。
值此之际,川军团横空出世,让来势汹汹的日军尝到了败绩。
当消息在全世界传出来,立刻引起了媒体人的重视。
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路径来到曼德勒,想要了解战争的第一手消息。
所以,川军团要召开誓师北伐的仪式,一经传出立刻有所响应。
马丹娜算来迟的,他们到的时候,在观礼台上已经汇聚了来自十几个国家,几十家媒体,一百多名媒体人。
时代周刊还是有排面的,两人的位置不错,架起照相机,马丹娜的目光四下扫视:
“这些站岗的卫兵,站了多久了?一动不动的像是木头人似的,他们能打得过凶残的日本人吗?”
在观礼台前面,隔五步站一个卫兵,双臂抱枪身姿挺拔颇具气势。
“当然可以,他们可是川军团,你们来之前没打听打听吗?”旁边位置上一个瘦瘦高高的华夏人,听到她这话忍不住反驳。
马丹娜一看他的肤色猜测是华夏记者,虽然对川军团略知一二,但还是装作不知情的样子套话。
“川军团怎么了,站得像木头人一样就厉害吗,他们到底哪里厉害?”
黎秀石是大公报的战地记者,跟随作战的中央军部队在一起。
往往是哪里危险他去哪里,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记载下战士们英勇抗日的事迹。
多年的随军记者生涯,锻炼出了他的眼光。
黎秀石不愿让外国人看低了,认真的说:“不错从我们站在这里,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那些卫兵一动不动,说明士兵意志力的顽强,这支军队的纪律严明。
一支纪律严明士兵敢战的军队,放眼世界都是强军标准。”
马丹娜认同这一观点,从设卡卫兵的警惕性就可以看出来。
“一支军队,军人的素质占一部分,武器也很关键,川军团的武器怎么样,比日军强吗?”马丹娜试探的问道。
她觉得这位华夏记者可能知道的更多,毕竟听说川军团的团长正经华夏人。
黎秀石有幸采访过川军团的副团长龙文章,他真知道川军团公开露面的武器。
那其实已经不是秘密了,英美日三方都知道。
洋婆子想知道,黎秀石便说给她听。
只是没说上几句,便看到一辆迷彩越野车打头,和几辆运输车一同驶进来,停在了观礼台正前方。
黝黑的防弹玻璃像是沉默却致命的战士不反射一丝的光。
车门打开下来的卫兵瞬间占据了防守位,目光警惕地盯着观礼台上的众人。
日军在几日前发出悬赏,陈浩的命已经值十公斤黄金了。
所以北伐誓师仪式的规模被迫控制,只有两百多社会名流,和一百多记者得到邀请观摩。
“他就是川军团团长吧?”
马丹娜一眼就盯上了,从车上下来被众人环绕的陈浩,美目中充满了好奇。
黎秀石点了点头:“他就是一手创建川军团的陈团长。”
兰迪无暇闲聊不停的按下照相机拍摄,与此同时至少有十几名记者在拍照,咔嚓咔嚓的声音不绝于耳。
控制了缅甸第二大城市,手下拥有五千余人,主导缅甸局势的陈浩已经是一方人物。
他公开说出的每一句话,都会被人解读。
言简意赅的说完开场白,便立即宣布誓师北伐仪式开始。
观礼台上的记者们骚动了,誓师北伐他们知道,可派出的军队呢?
总得有军队来誓师北伐。
“出发!”
远处坦克的轰鸣声,压倒了骚动的声音。
三辆五九坦克成品字形从右边开来,相隔百米后,三辆又三辆,总共六个坦克连,六十辆坦克形成了一条浩浩荡荡的长龙。
席卷起来的烟尘铺天盖地,将半片旷野遮蔽起来。
好在观礼台选择讲究,处于上风位,不然非得吃一嘴土。
不过即使尘土扬过来,记者们也不在乎了,他们都为在远东看到坦克集群的场景而感到震撼,无数胶卷儿被此谋杀。
“天哪,这足足有近百辆坦克,快要有我们美军半个装甲师的数量了。”
兰迪忙着拍照的同时忍不住感叹,他着实没有想到一个团会有这么多的坦克。
怪不得川军团大张旗鼓北伐,如此多的坦克是实力的象征。
川军团没有派人讲解的意思,黎秀石在笔记本上快速记下几笔,自豪的对马丹娜说:
“这是最新式的五九坦克,所有性能都是当世一流,没有任何一种坦克能胜过它。”
“是吗?看起来确实比谢尔曼坦克和潘兴坦克威武。”
马丹娜眨了眨眼睛,很轻松数出了坦克的数量,只有六十辆而已。
她父亲指挥的第四装甲师,配备了一百六十八辆中型坦克,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