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表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大表哥- 第4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占城一向以富饶著称,而且盛产粮食,特别是从占城传到大宋的占城稻,更是让南方的水稻产量大为提升,最关键的是占城对外人比较友好,又处于南洋与大宋之间的交通要道上,所以占城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港口,每年光是港口的税收就是一笔天文数字,现在占城被李朝攻破,恐怕抢到的财富也十分的惊人。
  其实这已经不是占城第一次被南越人攻破了,早在六十多年前,黎朝就曾经派兵攻破了占城,并且将占城的首都因陀罗补罗夷为平地,并且还将占城的俘虏献给了大宋,不过大宋却把这些俘虏放回去了,而占城也因这一战不得不迁都到毗阇耶。
  想到这里,李璋也立刻起身进宫,报纸上的报道的内容实在太少了,这也不怪报纸,毕竟占城离大宋实在太遥远了,平时也根本无人关注,能分出一块豆腐大小的文章介绍已经相当不错了,估计这还是与最近的海贸火爆有关,否则报纸上恐怕都不会报道这种小国的存亡。
  李璋来到垂拱殿见到赵祯,开口就问起李朝攻破占城的事,这让赵祯也露出奇怪的表情道:“表哥你怎么问起这种小事了,难道你是担心占城被攻破会影响到日后的海贸?”
  “不仅仅是海贸,李朝野心极大,表面上向咱们大宋称臣,但私下里却无数次出兵在边境抢掠人口,现在他攻破了占城,实力大增之下,说不定会让他们野心暴涨,从而派出更多的兵力抢掠边境!”李璋当即将自己对李朝的担忧讲了出来道。
  赵祯听后也露出沉思的神色,随后这才开口道:“海贸的事表哥你不用担心,李朝与占城之间的仇恨极深,这次他们虽然攻破了占城,但却不打算占据那里,而是杀了他们的国王,屠杀占城的百姓,虽然后来李朝的李佛玛让人停止了屠杀,但两国之间的仇恨却越加的难以化解,所以李朝的大军应该很快就会退回去。”
  赵祯说到这里也让人去把一份详细的情报找出来,然后交给李璋,而李璋也打开仔细的看了一遍,只是越看却越是皱眉,就像赵祯说的那样,李朝的大军杀进占城后,几乎是见人就杀,导致占城尸塞遍野、血流成河。
  情报中还提到,李佛玛俘虏了占城国王的妻妾后,还逼一个妃子侍寝,结果这个妃子却宁愿跳江而死,也算是为占城争取了最后一抹荣光。
  上面这些还不算什么,不过当李璋看到情报的最后时,他却忽然紧握拳头神色坚定的道:“陛下,李朝绝不能留,否则必成大患!”


第七百二十七章 练兵
  “为何?”听到李璋如此坚决的要灭掉李朝,赵祯也不由得露出惊讶的表情问道。
  李璋这时也把手中的情报送到赵祯面前,然后郑重的开口道:“从这份情报上来看,李朝的大军杀进占城之后,到处烧杀抢掠,甚至恨不得屠灭所有占城人,这种有组织的屠杀肯定是经过李佛玛的同意,甚至根本就是他亲自指使的。”
  “这是当然,李佛玛与他父亲李公蕴一样都是一代枭雄,杀伐果决之极,他们南越与占城又是数百年的死敌,彼此间的仇恨根本解不开,李朝想要彻底的灭掉占城也很正常。”赵祯听到李璋的话也点了点头道。
  李璋这时却将情报翻到最后,然后再次开口道:“可是最后李佛玛却改变的策略,估计他也知道光靠屠杀根本杀不完所有占城人,毕竟占城多山林,只要他们藏在山林之中,李朝的大军也很难清剿,所以他最后停止了屠杀,反而还开始安抚占城。”
  说到这里时,只见李璋顿了一下接着又道:“不得不说李佛玛此举极其高明,他先用残酷的手段杀的占城人胆寒,甚至杀掉了占城国王,这就相当于打掉了占城人的主心骨,随后再以怀柔手段安抚,如此一来,占城必定不敢再反,恐怕接下来的数十年里,占城都要向李朝称臣,而占城也将彻底的成为李朝的属国!”
  听完李璋的这些话,赵祯也不由得皱起眉头,占城也曾经向大宋纳贡称臣,如果占城也向李朝称臣,那不是将李朝与大宋摆在同等的位置上?这对于大宋来说也是一种侮辱,毕竟聊了辽国之外,还没有其它国家敢与大宋平起平坐。
  “不过就算如此,恐怕也不能因为这个原因而出兵李朝吧?”赵祯考虑许久,最后还是有些不太确定的道,虽然打败辽国后他也有些膨胀,但仅仅因为占城的事就出兵李朝的话,还是有些太轻率了。
  “陛下不要小看了占城向李朝臣服这件事,自从李公蕴建立李朝时起,这个南方小国就野心勃勃,表面向咱们大宋称臣,但其实却多次出兵边境抢掠人口、财物,以前李朝与占城是死仇,所以李朝还要顾忌一下后方的安全,现在占城臣服,他们就可以全力出兵我大宋边境,我敢断言,不出数年,李朝必成我大宋南方的心腹之患!”李璋十分肯定的断言道。
  上面这些话并不是无的放矢,事实上在原来的历史上,李朝在打败了占城之前,对大宋出兵的规模大都很小,也只有两次造成的影响比较严重,但是在彻底打败了占城之后,李朝对大宋的出兵规模越来越大,甚至一度攻破钦州、廉州、邕州等地,这也导致了后来的宋越战争,只是这次战争虽然以李朝的求和结束,但大宋也没占到太大的便宜。
  对于李璋的判断,赵祯也一向十分信服,所以既然他说李朝日后会成为大宋的心腹之患,这让赵祯也不得不重新考虑李朝的扩张,现在李朝还十分弱小,哪怕打败了占城,也不过是个东南小国,如果大宋出兵的话,灭掉它并不困难。
  不过赵祯现在也有难处,最主要的就是国内处于变革之中,处处都需要军队防止出乱子,另外大宋与辽国结盟,也正准备对党项用兵,当然同时也要防备辽国,所以边境的大军也不能轻易调动,而南方的军队早就糜烂不堪,根本不堪大用,所以他就算是想要灭掉李朝,也感觉无兵可调。
  李璋一眼就看出了赵祯在担心什么,不过他却是淡定的一笑道:“陛下是不是在为抽调兵力的事而发愁?”
  “不错,表哥你也知道现在的情况,就算是我想出兵,恐怕也抽调不出兵力啊!”赵祯这时无奈的一摊手道,区区李朝对大宋来说的确不算什么,可现在处处都要用兵,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陛下不要光想着陆地上的军队,您可不要忘了,咱们还有一支海上的军队,而李朝刚好是个临海的小国,连他们的国都也依河而建,距离大海并不是很远,所以只要出动海军,就足以灭掉这个东南小国了!”李璋得意的一笑道,既然他建议出兵,自然将各方面都已经考虑妥当了。
  “海军?”听到李璋的建议,赵祯也露出惊讶的神色,不过随即他又有些怀疑的道,“可是海军新建,人员也刚刚配齐,现在也只是开始操练,根本没有经过实战,派他们去攻打李朝真的行吗?”
  “陛下的担心也有道理,不过陛下不要忘了,实战才是让一支军队快速成长起来的唯一途径,当年边军如果没有经历过党项与辽国的战争,也不会成为现在的精锐,所以我想让海军也在实战中快速的成长起来!”
  说到这里时,李璋顿了一下接着又道:“当然实战也并不是让这支新建的海军去送死,其实在海上作战,除了最重要的并不是军队的素质,而是船只的性能与武器的优良,咱们的大宋的战船高大坚固,而且现在也把火炮装上了船,对付李朝那种弱小的水师简直太容易了,至于让海军登陆作战,则可以从边军挑一些有经验的将领,让他们在登陆后指挥海军,相信以他们的经验,就算打不赢,也不会让军队遭受太大的损失!”
  李璋上面的这些话也终于说动了赵祯,只见他也终于点了点头道:“好吧,既然如此,那就将派军派出去,先在海上消灭李朝的水师,再登陆徐徐图之,挑选的边军将领也要以稳重为主,万不可贪功冒进!”
  不过说到这里时,赵祯忽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只见他这时眉头轻皱再次向李璋问道:“可是李朝向咱们称臣纳贡,也不能没有任何理由就出兵攻打他们,如果咱们出兵,是不是也得找一个合适的理由?”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更何况李朝本来就不干净,咱们想要找理由实在太简单了!”李璋听到这里也是狡黠的一笑道。


第七百二十八章 京城的读书人
  汴河大街,因其紧邻着汴河而得名,汴河不仅仅是一条重要的水路,同时也是京城重要的游玩之地,河上到处都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画舫,时不时有歌女临窗弹唱,引得岸边的行人纷纷驻足张望。
  董园,这里也是汴河边的一处园林,据说最初是一个姓董的商人所建,园林里有假山溪水,及遍地的花草林木,每到春秋之时,这里更是繁花遍地,引得无数人前来游玩,同时这里也是许多读书人最喜欢聚会的地方,比如今天这里就有一场诗会在举行。
  不过说是诗会,但其实真正吟诗的人并不多,来参加诗会的读书人其实只是把这里当成一个聚会的地方,大家品品茶聊聊,相互交流一下学业上的问题,讨论一下时政等等。
  董园西南角的一处凉亭之中,几个相熟的读书人聚在一起正在品茶,不过看他们的样子,似乎兴致并不怎么高,事实上这两年京城读书人的日子的确不太好,甚至许多读书人已经离开京城回家乡了,这也使得京城的读书人少了许多。
  “于兄,朝廷那边有消息吗,今年就算了,明年难道还不打算开科取士吗?”这时只见一个身穿蓝布长袍的年轻人向中间那个圆胖脸的年轻人问道。
  “没有,我叔父托人多方打听,但朝廷那边却丝毫没有动静,按说如果明年开科的话,今年就应该早早通知下去了。”圆胖脸的于兄这时也长叹一声无奈的道。
  自从大宋开始整顿官场后,冗官的问题就被直接暴露出来,而范仲淹上任后,更是对冗官的问题毫不留情,许多庸碌无为的官员被清理出官场,同时一些年轻的官员被启用。
  但就算是这样,大宋之前因科举储备的官员还是太多了,毕竟每次科举光是进士就录取上百人,加上其它科更是有数百人,而且科举又太频繁,几乎隔年就会举行一次,这也使得考中进士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考中进士后,光是等候朝廷的任命就要等上数年时间。
  也正是因为官员太多了,所以朝廷才决定减少官员的数量,如此一来,科举也已经两年没有举行了,而且看样子明年也没有什么希望,这让许多留在京城等着科举的读书人也看不到希望,所以只要是读书人坐在一起,肯定会讨论这个问题。
  “那于兄你有什么打算?”这时旁边有人再次开口问道。
  在他们这几人中,圆胖脸的于兄家境最好,他们家世代行医,在徐州一带颇有声望,他的叔父更是在三司任职,虽然品级不高,但也有些人脉,所以这段时间他们也一直想通过于兄的叔父打听一些有用的消息,可是现在看来注定是要失望了。
  “我……我叔父给我弄了个医学院的名额,说不得我又得重操祖业了!”于兄这时也无奈的苦笑道,他们家虽然世代行医,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做大夫,比如他叔父就因为读书做了官,而他本来也想以叔父为榜样跳出医门,可没想到天意弄人,读了这么多年书却还回到了学医上。
  听到于兄的回答,众人也都是一阵沉默,不过很快有人出言安慰道:“医学院也不错,学出来可以到地方上做医官,而且不受地方管辖,于兄你们家世代都是名医,你的医术也不错,上次还帮我治好了腿疾,我相信你去了医学院,日后肯定也能大展拳脚。”
  “是啊,于兄你至少还有个退路,相比之下我们几个可就惨了,朝廷一直不开科取士,咱们读的这么多年书也没有用武之地,前几天我父亲也写信给我,实在不行就让我回家种地去!”这时于兄对面一个高瘦的年轻人也叹息一声道,相比于兄家传的医术,他家里只有几百亩田地,虽然他回家也不愁吃穿,但他却不甘心。
  “周兄你也别太悲观了,就算明年朝廷不开科,但后年、大后年肯定要开一科,而咱们几个中就数你的文章写的最好,到时你考上的机会也最大!”于兄这时也开口安慰这个高瘦的周兄。
  “那个……”就在这时,忽然只见旁边一年又黑又壮的年轻人犹豫了一下,随后这才开口道,“如果大家没有其它去处的话,我倒是有个去处,只是不知道周兄你们愿不愿意去?”
  “吴兄请讲!”听到这个黑壮年轻人的话,周兄等几人也全都惊讶的看向他道。
  这个黑壮的年轻人姓吴,河间府人,他虽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