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表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大表哥- 第2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方的虚实后,这才连夜赶路,准备在天亮之前对这个党项部落发动突袭。
  值得一提的是,杨文广只是这次攻打党项的先锋军中的一小支,除了他之外,周美还派出数支军队,分兵攻打党项的各个部落,这些部落都生活在靠近大宋的位置,所以必须要招来他们,为后方的大军清理道路。
  想到上面这些,杨文广也不禁有些热血沸腾,这次攻打党项的事严格保密,甚至在他们出兵的前一天,这次的主将赵振将军才召集众将宣布了这件事,第二天身为先锋的周美就率领着他们第一个离开大营,周美手下一共五千人,也就是十个营,他们前期的作用就是拔除掉靠近大宋的这些党项部落。
  “指挥使,前面就是黑风部了,咱们什么时候动手?”就在这时,忽然只见一个探子飞奔而来向杨文广禀报道,对方是他白天就派出来的探子,这两天也一直观察着远处的黑风部,顺便收集情报,而当发现杨文广他们到来时,他也立刻上前禀报。
  杨文广听到这里也是心中一凛,随后立刻命令全军斩停前进,并且就地休息恢复一下体力,他们带有干粮和水,现在可以吃些东西,毕竟之前的急行军也消耗了他们大量的体力。
  别人可以休息,但杨文广却不行,他立刻让探子带着自己悄悄的接近黑风部,他们在荒原上半人高的杂草间穿行了几百米,最后来到一处低矮的灌木丛中伏下身子,而在他们前方不远处,则驻扎着一个灯火阑珊的营地。
  党项人主要还是以游牧为主,不过自从党项人占据了兴州后,据说抓捕了不少汉人到兴州开荒种地,这也使得他们的粮食来源得到一些保证,当然那只是兴州那边的党项大部落,绝大部分党项部落都沿习着祖先的游牧习俗。
  杨文广举起望远镜仔细的打量了一下这个黑风部的营地,现在已经快四更天了,黑风部的人大都已经进入熟睡之中,只有在营地中心的位置点着火把,那里应该是头领的帐篷,除了这里外,营地的其它地方也都是一片黑暗,哪怕有望远镜也看不到。
  旁边的探子看着杨文广手中的望远镜也是一脸的羡慕,可惜他羡慕也没用,望远镜是武学送给学员的毕业礼,这些年李璋也让人烧出了比较透亮的玻璃,可以制作出一些简易的单筒望远镜,所以李璋就给武学的学员人手一只,算是武学的福利之一。
  仔细的观察了好一会儿黑风部的营地后,杨文广几乎可以确定这个部落应该没有任何的防备,其实想想也正常,因为现在都已经是九月份了,以西北的天气,说不定很快就会下雪,到时大雪封路,别说打仗了,连路都走不通,所以每年的这个时候,大部分部落也进入到一种休养生息的状态中,对外界的警惕也放松了许多。
  当然除了上面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党项人的日益强大,前两年前李元昊差点就统一了党项,去年更是击败了强大的吐蕃人,引得无数部落前来投奔党项,可以说党项人现在已经成为西北的一霸。
  黑风部虽然只是党项最边缘的一个中等部落,但在这片地界也依然无人敢惹,哪怕周围一些实力比他们强的部落,平时也要让着他们几分,至于大宋的实力虽强,但大宋的军队却很少踏出国境,因此只要他们不进入大宋境内,一般就不用担心大宋军队的袭击。
  可惜黑风部以前的经验却是害了他们,这次大宋已经下定决心要解决掉党项这个威胁,而杨文广这些人,就是大宋在太平了这些年后,第一次主动向境外的敌人亮出獠牙,至于能达到什么效果,就要看赵振与周美,以及像杨文广这些将士们的表现了。


第四百七十四章 赵祯该考虑的事
  九月初八,宜打猎、捕捉,也就在这天,大宋对党项爆发了全面战争,身为先锋官的周美率领五千精兵,兵数路齐头并进,一路拔除党项大小部落无数。
  而在先锋军的背后,则是赵振率领的五万主力大军,这次的目标直指兴州城,也就是党项人的老巢,自从李继迁迁到兴州府后,就一直努力经营着那里,可以说只要兴州还在,党项人的根基就在,哪怕损失了大半的兵力,日后也可能再次站起来。
  不过这次大宋却打算彻底的解决掉党项,所以这次行动的目标就是拿下兴州城,至于是否杀死或擒拿李元昊都是次要的,毕竟无论李元昊的能力再强,没有了根基也只会成为无根之火,迟早都会熄灭掉。
  就在大宋的兵锋直指党项之时,远在京城的赵祯和李璋也收到了消息,之所以消息来的这么快,是因为皇城司动用了飞鸽传书的方式,所以才能将大战的消息在三天内带回京城。
  使用飞鸽传信的方式古以有之,唐朝时称信鸽为飞奴,那时就有飞鸽传信的记载,只是使用飞鸽传信不太稳定,特别是信鸽要经过特殊的训练,有些信鸽可靠,有些信鸽可能飞到半路就逃跑了,当然也可能在路上遇到猛禽或人类弓箭的截杀,所以这种通信方式使用的范围也有限。
  不过皇城司中却一直喂养有信鸽,因为皇城司其实就是大宋的情报部门,本来皇城司主要是皇帝为了监察百官而设,后来发展成为一个遍布大宋境内,甚至将触角伸到境外的一个情报部门,有时一些极其重要的情报,也会动用飞鸽传信的手段。
  “首战告捷,周美果然不愧是宫里出来的人,短短三天就平灭了三十多个党项部落,为后方的大军扫清了道路,看样子党项人也不怎么样嘛。”赵祯看着手中的情报一脸兴奋的道。
  “陛下可不要小看了党项人,这次咱们是打了他们一个出其不意,而且赵将军故意将时间选在九月,就是断定党项人认为这个时间离冬天已经很近了,以前也根本没有人会选在这个时候冒险出兵,所以才放松了警惕,这也是周将军能取得这些战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李璋看到赵祯有些轻视党项人,当下也开口提醒道。
  “朕知道,表哥你就不能让我骄傲一下吗?”赵祯这时却是半开玩笑半认真的道,其实他发现自从自己亲政后,李璋就变得严肃了许多,也经常指出他在施政上的一些错误,虽然这不是什么坏事,但李璋的变化还是让他有些无法适应。
  李璋听到赵祯的话也是歉意的一笑,其实他也发现了自己的变化,但这也不能完全怪他,因为现在赵祯不再是以前那个手中无权的傀儡皇帝,而是掌握着一个巨大的帝国,他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无数人的福祉,所以李璋也忍不住时常出言提醒。
  赵祯也理解李璋心中的想法,所以也并没有太在意,随后他就再次向李璋问道:“表哥,你觉得这次赵将军能达成咱们夺取兴州的目标吗?”
  “现在说这些还有点太早了,之前党项人没有任何准备,所以才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而且现在只是周将军的前锋与党项人接战,真正的主力大军还在后面,我们也无法判断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所以对于是否能占据兴州这件事,还是要看赵振将军接下来的表现了。”李璋沉思了片刻这才开口回答道。
  “表哥和我想的差不多,不过赵振将军既然是曹老将军推荐的人,想必应该差不了,而且这次朕也将西北最精锐的军队都调到他手下听令,甚至连火枪军都交给他指挥了,如果还无法取得让人满意的战果,那可就太让人失望了。”赵祯这时轻声道,他掌权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这时已经有了几分帝王气相,说话时也给人很大的压力,如果赵振在这里的话,恐怕会被吓的磕头请罪。
  不过李璋却是丝毫不受影响,只见他把情报再次看了两遍,随后这才开口道:“我觉得陛下不必太过担心前线的战事,毕竟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而且西北离京城这么远,咱们再怎么担心也没用,还不如多想一下接下来的事?”
  “接下来的事?”赵祯听到李璋的话却露出疑惑的表情看着他道。
  “不错,比如赵振将军如此打下了兴州,那么接下来咱们该如何统治,万一战事进展不顺,没能在大雪封路之前打下兴州,接下来又该如何应对,这些才是陛下应该考虑的问题。”李璋这时再次笑呵呵的道。
  “表哥你觉得赵将军可能打不下兴州?”赵祯毕竟年轻,而且执政的经验也短,这时听到李璋的话也有些沉不住气的反问道。
  “未虑胜、先虑败,而且胜败本就是兵家常有之事,所以陛下在出兵之前,就应该想到失败的后果,虽然在我看来失败的可能性很小,但也要做出万一的准备。”李璋再次微笑着道。
  “有道理,如果真的失败的话,表哥您觉得该怎么办?”赵祯听到这里也连连点头,随后再次追问道。
  “陛下可知当初唐太宗征高句丽的旧事?”李璋没有立刻回答赵祯,而是反问了一句道。
  “自然知道,当初唐太宗第一次征伐高句丽,本来前期进展顺利,可惜后来却被挡在安市城下,久攻不克之下,唐军的士气也受到影响,所以最后唐太宗也不得不退兵。”赵祯这时点了点头道,历史是皇帝的必修课,甚至他还记得这段历史还是和李璋一起学的。
  “不错,本来以当时大唐的国力,再加上高句丽的衰弱,大唐一战而定辽东还是很有可能的,但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所以唐太宗在战况受阻时,也立刻果决的下令撤兵,不过唐太宗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做了一件事,陛下还记得吗?”李璋这时再次诱导着问道。
  “朕记得,唐太宗采纳了臣下对高句丽袭扰之策,命令大将牛进达、李勣、李海岸等人轮番杀进高句丽袭扰,使得高句丽疲惫不堪,国力也一日不如一日,后来到了唐高宗继位后,这才一战而灭了高句丽!”赵祯说到最后时,眼睛也慢慢的亮了起来,因为他已经明白了李璋的用意。
  “不错,高句丽本是辽东强国,哪怕以大唐的国力,也花费了将近二十年才灭掉,区区一个党项自然无法与高句丽相比,但若是这次出师不利,陛下也不必灰心,完全可以把党项当成大宋的练兵之地,轮流派出大将袭扰党项,相比咱们大宋,党项只是区区弹丸之地,而且平时主要以游牧为生,如果连年战争,很容易会导致他们无法获取足够的食物,最后实力越来越衰弱,也许到时根本不用咱们大宋出兵,党项自己就要亡了。”
  说到这里时,只见李璋故意顿了一下接着又道:“当然上面只是最糟糕的一种情况,我还是相信曹老将军的眼光的,所以如果赵振将军一举拿下了兴州府,那么接下来咱们可能会面临两种局面。”
  “哪两种局面?”赵祯听到这里再次有些不解的追问道。
  “第一种局面相对要糟糕一些,那就是虽然拿下了兴州城,但却让李元昊逃跑了,这个人虽然被我炸残了,但心性却是坚韧之极,绝不会这么轻易的放弃,所以接下来他肯定会想尽办法夺回兴州,到时咱们在兴州的守军可能要面对党项人的袭扰。”
  “至于第二种局面就简单多了,如果赵将军能在夺取兴州后杀死或生擒了李元昊,就没有上面这些麻烦了,不过无论出现上面哪一种局面,朝廷都要面对另外一个难题。”
  “什么难题?”赵祯这时几乎是有些心虚的道,因为李璋说的这些他之前从来没有考虑过,当然这也和他平时太忙有关,毕竟他是皇帝,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处理政务上,不可能像李璋那样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对西北的关注上。
  “打下容易,统治起来却难啊!”李璋这时语重心长的道,兴州是党项人的大本营,从李继迁时起,党项人就在那里开始经营,所以就算大宋打下了兴州,除非把兴州所有人都杀光,否则想要统治这里也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赵祯听到李璋的话也立刻醒悟过来,只见他这时沉思了片刻也立刻开口道:“治理兴州的确是个问题,不过咱们大宋的官员众多,如果往那边多派驻一些官员的话,再让大军在那里驻扎,应该可以很快稳定人心吧?”
  “重兵镇守再加上派驻官员,的确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若是长久的统治一地,却还缺少一样十分关键的因素!”李璋说到最后也坐直了身子道,他现在也在向赵祯灌输一些自己从后世带来的理念和想法,希望这些可以对赵祯,确切的说是对大宋产生一些影响。


第四百七十五章 冗兵(上)
  “缺少什么?”赵祯听到李璋的话也再次追问道。
  “人!确切的说是忠于我大宋的百姓,这才是统治一地的基础!”李璋斩钉截铁的道。
  “这……这我也知道,可是兴州本来就不是咱们大宋的领土,又被党项统治多年,咱们想要让人心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