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没有他的点头,朕也不方便私自处理!
谁能想到这种话能从皇帝口中说出?
天下间有谁能让皇帝觉得不方便改变他的意思?
那大臣微微一怔,陡然脑中灵光一闪,脱口而出道:“西府赵王,渤海国主……”
也就在他脱口而出的时候,猛听远方遥遥传来一声厉喝,道:“大唐诸臣,李云来也!”
李世民目光不动,在场大臣却脸色发呆,众人无不下意识转头,朝着声音传来出查看。
可惜视线中毫无人影,只能听到一个声音继续传来,森森然中透着霸气,悠悠然中带着坚决。
那声浪滚滚,似晴天霹雳,厉喝道:“今有荥阳郑氏,欺我门下幼小,本国主在此立下一事,希望大唐诸臣帮我做个见证。欺人者,人恒欺之,今我小徒年幼,尚无还报之能,十年之后,今日此时,本国主门下必然仗剑登门,会和欺她之人解一解恩怨,此事今日立,诸位同见证……”
这正是李云收徒之时的仰天厉喝!
原来他在那边定下十年之约的时候,大唐这边正要准备上早朝,可是李世民却偷懒没有开朝,似乎一直在等着李云出现。
在场众臣面面相觑。
许多人不由自主去看荥阳郑氏的几个大臣。
李世民忽然呵呵一笑,目光再次看向兵部侍郎,语带深意道:“你看吧,他来了,朕刚才说过,有事你去找他!”
兵部侍郎深深吸了一口气,不知是在给自己鼓劲还是产生了退缩。
李世民不再看他,目光转而看向房玄龄,笑呵呵又道:“另有百姓粮食之事,或者其它诸多琐事,尔等皆可找那小子去说,反正有句话叫做能者多劳嘛。朕今天就偷一会懒,咱们的早朝等着他……”
房玄龄一脸若有所思,忽然轻轻拱手对着李世民苦笑两声,道:“陛下明着在说偷懒,实则是要等渤海国主过来,老臣现在才想明白,陛下怕是早就和渤海国主有了通信,所以您才知道他今天会来,所以您才会拖着早朝不开。”
“那你可猜错了!”
李世民悠悠开口,道:“车队行进途中,通信多有不便,就算真的有着通信,双方也无法确定见面日期,朕之所以笃定他会出现,是因为朕在清晨巡视之时看到他的身影……”
说着忽然啧啧两声,语带调侃道:“这个小兔崽子,走到哪里都不缺女人,明明剃了个秃瓢难看的要死,结果照样蒙骗到一个容颜俏丽的小姑娘,真是个好本事,不愧老三的娃。”
房玄龄怔了一怔,转身朝着李云声音传来去眺望。
朝班中却有一个大臣忍不住开口,语带好奇道:“莫非渤海国主并非迎帝而来,相反乃是因着男女私情才到这里,结果机缘巧合,正好与咱们撞上?”
这话听着似乎是因为好奇,细一琢磨总觉得有点挑拨味道。
李世民看他一眼,淡淡道:“朕的侄儿一心为国,你觉得他会因为儿女私情擅离封地吗?他能千里迢迢进关,必然是担心朕和百姓……”
说着停了一停,目光扫视满场道:“诸卿与朕一起等等吧,这小子不用多久必然现身,他既然出现此处,必然已经筹备了粮草,百姓之事再无担忧,保证可以撑到关外渤海。”
说着又是一停,这次变成喃喃自语,道:“朕只是有些好奇,他怎么又收徒弟了,到底是哪家孩子,竟然有这个运气?朕想让他收下青雀和李恪,这臭小子一直拖拖拉拉……”
皇帝的语气分明有些羡慕。
……
……今天两章一起发布吧,大家有没有推荐票月票什么的,给嫂子发送几张呗,摸摸,昨晚恶战的事,不准问。
第303章 【又一个厚颜无耻的家伙】
“来了来了,果然是渤海国主……”
“奇怪奇怪,怎么是个秃瓢,堂堂一个诸侯,堪称万人之上,就算他不注重穿着,至少也要顾及形象吧,莫非他有特殊爱好,所以才会剃成秃瓢?”
“别问,问就得挨打,这位王爵脾气不太好,他讲理的时候可不多,别怪老夫没有警告你,你赶紧把眼中的好奇熄灭……”
“他怀中单手抱着的小女孩莫非就是新收之徒?看起来似乎是个穷苦家的小丫头啊,穷家之娃多大见识浅薄,即使用心调教也难堪大用,真想不通这位王爵怎么会看上眼,他难道不知咱们大唐有无数豪门子弟想要拜他为师么?”
说这话的是一个年轻官员,由于年轻所以显得有些傲气,不错他傲气也有傲气的本钱,因为他年纪轻轻穿着从五品官服。
放眼整个大唐,官员约为一万,这是所有在编人员,每个人都能领取俸禄,但是除了这一万领取俸禄的官员以外,大唐还有杂七杂八的书吏和坊官,如果全部人数加起来一算,那么全国当官的差不多有四万人。
四万多个吃俸禄的人,唯有从五品以上才有资格入朝,而整个朝堂的从五品以上官员有多少?满打满算也只有一千五百人。
这一千五百人得算上房玄龄这样的宰相,得算上李效恭这样的河间郡王,甚至连李世民的皇子都得算上,所有人加起来才有这么点数字。
从五品,是个坎,成为从五品官员,已然是朝堂大佬。
刚才说话的年轻官员三十岁不到,看相貌顶多也就二十七八出头,如此年轻年纪,已然进入朝堂,这种事搁在任何人身上都会显得傲气,因为确确实实有着傲气的本钱。
这人品评李云之后,紧跟着再次开口道:“渤海国主虽然是皇族,但是他的诸侯之位乃大唐所封,既然是大唐诸侯,那他就有责任对大唐付出,他放着精秀良材不收,反而专门去收农家女孩,这事万万不行,本官必须谏言,据说他只会收取九个弟子,剩下的名额已经不多,名额不多,却还浪费,此事本官不能坐视不理,我定然要和渤海国主争辩一番。”
“嘶!”
旁边一个年老官员倒抽一口凉气,愕然道:“老夫刚刚没有听错吧,你竟然要和渤海国主争辩?”
“不错!”
年轻官员一脸傲然,似乎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严肃道:“本官崔浩,浩然正气的浩,我既然入朝为官,必要为万民请命……”
“厉害!”
年老官员一竖大拇指,言不由衷夸赞道:“果然不愧是新晋朝堂的英才,佩服佩服,敬仰敬仰!”突然话锋一转,紧跟着道:“不过么,请你离老夫远点,麻烦你到另一处去坐!”
“你这是什么意思?”
崔浩眨了眨眼睛,语气略显不爽道:“本官看您年纪不小,而且还是堂堂四品大员,若是按照朝堂排序,你甚至算是我的上官,难道您连这点骨气都没有,竟然眼睁睁看着渤海国主浪费他的收徒名额?”
说着似乎迸发出一腔热血,脸色陡然变得宝相庄严,义正言辞道:“圣人有云,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我辈读书之人,又是朝堂命官,看到不合理之事岂可畏缩不前,难不成读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吗?”
“呵呵呵呵!”
年老官员看他一眼,张开了掉光门牙的嘴巴,这老头脾气很圆滑,压根不在乎小年轻的批评他,只是笑呵呵道:“骨气老夫有,书也不曾读到狗肚子里去,但是麻烦你离老夫远点,老夫现在不想和你坐在一起。”
“您到底什么意思?”崔浩一脸怒容。
“没什么意思,就是不想和你一起坐!否则等会说不定会惹了渤海国主生气,他揍你的时候老夫害怕蹦到身上血……”
崔浩微微一愣,语气隐隐变得好奇,眨眨眼睛问道:“听您这个意思,莫非渤海国主真的这么不讲理?”
“呵呵,也不是不讲理!”年老官员又看他一眼,笑眯眯解释道:“只不过他的道理太硬,跟他讲理的时候容易吃亏……”
说着突然伸手拍了拍崔浩肩膀,语重心长又道:“老夫听你姓崔,莫非是清河崔氏出身,看你以前是地方官员,应该刚刚调任朝堂不久,老夫偷偷教你个乖,千万不要和渤海国主讲道理,记住了啊,为官之道,首在从心。”
“这绝不可能!”
崔浩顿时反驳,甚至有些义愤填膺,道:“我辈读书之人,聆听圣贤教诲,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也当有万千人吾往矣的气概,哪怕他是大唐诸侯,我亦不会害怕!”
这话说的铁骨铮铮,让人听了很是热血,年老官员虽然自己油滑,却觉得应该鼓励鼓励这个年轻人。
哪知他还没开口,突然崔浩改口了。
但见崔浩还是一脸刚正不阿,然而口中的话语却变了意思,道:“不过么,本官能够从地方调任朝堂,据说还是沾了这位王爵的缘故,若非他掀翻了太原王氏,朝堂里肯定空不出这么多位置,本官有幸入朝,完全是因他之故,做人要懂得感恩,否则和禽兽有何区别,本官身为崔氏读书人,我绝对不能和恩人去争辩……”
这番话还是说的铁骨铮铮,然而话里的味道却让人大跌眼镜。
年老官员怔怔看着崔浩,好半天之后才愣愣开口道:“也就是说,你并不打算去和渤海国主争辩?”
崔浩一脸严肃,郑重道:“他是入朝为官的恩人,本官岂能坐那恩将仇报的事。”
“我呸!”
年老官员猛然啐了一口,唾沫星子直接喷了崔浩满脸,忿忿道:“亏得老夫还在担心你,生怕你年轻不懂事惹了大麻烦,想不到好心当了驴肝肺,你们世家之人没一个好东西,小小年纪,又奸又滑,老夫入朝为官四十年,差点比不过你这个小年轻。”
崔浩脸上的义正言辞终于不见了,相反口中嘿嘿连笑两声,突然搓了搓大手,眼底声音道:“您刚刚不是说了嘛,入朝为官首重从心,从心者,怂也,怂着很好,怂着才能不惹事……”
“滚一边待着!”年老官员气的面皮发鼓,目光恶狠狠瞪了崔浩两眼,道:“若非老夫和你崔氏有些私交,今日必然要揍你个不敬长辈之罪。”
“嘿嘿嘿嘿!”崔浩又搓了搓手,一脸无耻道:“如果不是知道您和崔氏交情好,晚辈刚才也不会找您帮我演这场戏,您可能还没注意到呢,我刚才义正言辞的时候陛下专门看了咱们这边两眼,虽然谈不上赞赏,但是毕竟开始留意。”
“滚一边待着去!”
年老官员又呵斥一句,忽然压低声音道:“乖乖坐着别再说话,渤海国主已经到了。你演戏归演戏,千万别在他面前演,否则别说是你,老夫也得跟着倒霉。当初太原王氏的王硅就是因为太能演,结果把整个家族演的灰飞烟灭,你们清河崔氏虽然也是庞然大物,但是惹毛了渤海国主照样白搭……”
崔浩心里一凌,连忙点头道:“晚辈明白。”
他果然不再开口,并且紧紧闭上了自己的嘴巴,不过一双目光却滴溜溜猛转,鬼鬼祟祟翘着脑袋去偷看李云的身影。
……
李云慢悠悠的走着,仿佛闲着没事逛街一般,但是没人敢认为他在逛街,所有大唐官员全都悄悄观察他。
众人只见这位大唐王爵单手抱着一个小丫头,身边跟着一个容颜俏丽无双的年轻女子,后面又跟着一个衣衫褴褛的汉子,那汉子背上背着一个面黄肌瘦的女人。
忽然有几个大臣瞳孔一缩,目光紧紧盯着李云的另一只手,但见那手里拎着两个血淋淋的脑袋,看样子分明是刚刚被李云摘下没多久。
“这位王爷果然是个狠角色!”几个大臣下意识咽口唾沫,面面相觑各自使了个眼色,暗暗道:“他每次出场不是打仗就是杀人!”
使眼色并非是约定要去参奏李云,相反乃是相互警告不要多事,由于惊心李云手里拎着的人头,反而忽视了李云脑门上的光秃。
李世民也被李云的架势弄的有些发懵,但见皇帝一脸好奇看着李云不断接近,忽然盯着他手里的人头问道:“你这臭小子,这又是杀了谁?”
砰的一声!
李云把脑袋仍在地上。
此时他距离李世民还有五六十步之远,距离大唐开设简易朝会的空地也有十步之遥,但他站在空地边缘不再前进,只是弯腰下去恭恭敬敬行了一礼,怀里仍旧抱着小丫头虹儿,口中很是恭敬对李世民道:“陛下,臣渤海国主李云,特来见驾,荒郊野外,礼仪难行,尚乞陛下赎罪,莫要苛责微臣。”
“你这臭小子,这是玩的哪一手!”
李世民明显愣了一愣,语气略带迷惑道:“为何站在场地边缘?为何不肯抬脚过来?”
李云轻轻咳嗽一声,面色郑重道:“刚刚杀完人,不敢冲撞您。”
他越是谨守礼仪,李世民越是觉得好奇,在场文武群臣也很好奇,似乎首次认识这个强横的渤海国主。
李世民忽然大有深意看了一眼那两个人头,故作皱眉问道:“此二人,何来历,因何杀,为何死。”
皇帝问了四句,其实是两个问题。
李云毫不迟疑,郑重回答道:“小人,该杀!”
“原来是小人……”
李世民似乎恍然大悟,点点头道:“既然是小人,杀之乃行正,此事不算冲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