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事,小丫头没有继续说。
但是条理已经分明。
中年华服要收回粮食,包悠远才会去护粮食,中年华服让郑四打人,小丫头才会去护父亲,保护父亲的时候玉佩跌落,才会显露出李云收她为徒的事情。
又是中年华服怂恿郑怀仁斩草除根……
李云看着小丫头这么快就能思考明白,不由对这个徒儿的聪慧更加欣喜三分,他伸手拍了拍小丫头脑门,温声夸赞道:“倘若你的五个师兄能有你一半聪明,为师怕是要专门去给老天爷烧一柱高香。”
小丫头很是好奇抬头,眼巴巴望着李云道:“师尊,师兄们很笨么?”
李云忍不住仰首看天,哭笑不得道:“说笨吧,似乎也不笨,可是要说不笨,似乎又笨的吓人,总之他们几个有点奇葩,等你以后见了就能明白。”
小丫头抿了抿嘴,突然对自己的师兄们很是期待,道:“徒儿会很乖的,希望师兄们不会讨厌我……”
“哈哈哈,那倒不会!”
李云大笑一声,对小丫头道:“他们性格像是小孩子,到时候你好好哄哄他们,保证他们对你宠爱异常,从此你就多了五个撑腰的大混蛋。”
小丫头听到师尊评价几个师兄混蛋,小脸上顿时现出呆呆之色,不远处的郑怀仁却一脸苍白看过来,这货看着小丫头的目光分明显出了恐慌。
他之前只想着顾忌李云,压根没有继续深思,这是才突然反应过来,小丫头可不是孤身一人。
哪怕李云不会帮着小丫头出手,小丫头仍旧还是靠山坚挺,她同门那五个师兄全都不是好鸟,个个都是蛮横不讲理的小霸王,当年号称长安五大彪子,干出的混账事情不计其数,偏偏个个家世坚硬,就连大唐皇帝都是他们的后台。
有这样五个师兄在小丫头身后站着,自己和小丫头的十年之约怕是没有好果子吃。
郑怀仁忽然有点想要去拜佛烧香,乞求满天神佛保佑自己能安稳躲过十年。
他怕那五个彪子蛮横不讲理,不到约定时间就来找他麻烦,最可怕的是,这个担心似乎很可能成为现实。
他正在暗暗犯愁,却见李云忽然抱起小丫头,渤海国主似乎再也没有兴趣看他一眼,只是抱着小丫头漫步向远而去。
耳听微风轻拂,隐隐传来小丫头的问话,柔柔中带着好奇道:“师尊,您带我去哪?”
又听渤海国主笑呵呵对徒儿道:“为师带你见见世面,咱们去找大唐皇帝要个封赏……”
见见世面?
谁家见见世面是去见皇帝?
这世面未免也太大了点吧……
郑怀仁羡慕的看着小丫头被李云抱着远去。
曾几何时,一个穷人家的小女孩竟然可以封郡主了?
而且你听听渤海国主的话,好霸气啊!
咱们去找皇帝要个封赏!
封赏可以随便要的吗?
那不是应该立了大功才给吗?
……
……这是昨天和今天嫂子整理的文章,字数很多哦,算是三章合一的超级大章节呢,咦嘻嘻,同学们等急了吧。夜很深了,记得看完书赶紧睡觉觉哦,嫂子有男人,不陪你们啦,用你们这些坏蛋的心思说,今夜,将有一番恶战,晚安,摸摸哒
第301章 【皇帝今天很奇怪】
大唐车队,扔在停止。
此处乃是一个稍显空旷的场所,地面上的杂草和碎石被人简单清理一番,但见场地中央摆放一张椅子,皇帝李世民四平八稳坐于其上,这把椅子赫然坐北朝南,格局跟皇宫太极大殿的摆设一模一样,明明是一把简易木椅,李世民却把它坐出了龙椅的味道。
场地虽然空旷,但是并不空荡,只见数百个文臣武将分列两行,各自拿着自家的锦垫跪坐在空地上。
这是大唐的简易早朝,开创了古往今来的先河,所谓国事天下之重,不可一日耽搁,所以哪怕是在行路之中,大唐的早朝仍旧要每天开启。
但是今天,有些例外。
满朝文武已经齐聚,李世民却没有开朝议事的意思,皇帝只是四平八稳坐在椅子上,似乎没睡醒一般闭着眼睛假寐。
世间一点一滴过去,下面的朝臣们面面相觑。
终于有人按捺不住,语带试探进言道:“陛下,晨风微露,吹体稍寒,臣观陛下面带困倦之意,怕是日夜操劳没能睡好,人在风中打盹,最易偶感风寒,不如请陛下移步车架,且到车中稍稍休憩一番……”
话说的足够漂亮!
话中却不乏提醒之意。
这话的真正意思是说:陛下您到底开不开早朝啊?不开早朝的话赶紧吱一声,满朝文武都在这里干坐着,您这样闭目假寐算是怎么回事?
能在早朝中劝谏皇帝的肯定不是普通人。
这人正是大唐的宰相房玄龄。
老房其实并不是指责皇帝,而是真真切切劝谏皇帝歇一歇,毕竟朝会每天都要开启,行路之中不用太过拘泥,早晨开也好,中午开也罢,哪怕是拖到日暮苍苍,那也没有多大问题,只要能够处理政务,朝会什么时候都可以开。
可惜老房不劝还好,一劝似乎起了反作用,只见李世民原本仅是闭目假寐,身体还保持着正襟危坐架势,结果听了老房开口一劝,皇帝竟然懒洋洋的躺下了。
“躺…躺下了?”
满朝文武目瞪口呆,怔怔看着李世民懒洋洋的架势,堂堂一国皇帝,就那么斜斜的靠在椅子上,说是躺不像躺,说是坐不像坐,倘若用一句比较严苛的话语形容,这完全可以说是‘望之不似人君’。
当皇帝的人哪里能这样随便?
老房迟疑一下,脸色略略有些异常,这位大唐宰相跟了李世民二十年,他还从未见到皇帝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老房忍不住看了一眼身后,冲着一位王爵悄悄使了个眼色,那王爵正是河间郡王李效恭,按照惯例一般坐在武勋之列第一排,老房给他使眼色的意思很明确,他想让李效恭帮着也劝劝皇帝。
哪知这个眼色不使还好,一使反而又现出离奇之事,但见李效恭原本保持正襟危坐,被老房使完眼色之后突然浑身松懈,虽然屁股还是坐在锦垫上,但是整个人已经松松垮垮毫无形象。
非但如此,这货竟然还脱了鞋。
脱鞋也就罢了,他还开始抠脚丫子。
一边抠一边还表现的很舒坦,两只眼睛眯缝成了一条线,甚至抠下脚上一块老皮,捻在手中凑到鼻子旁边闻了闻……
像极了一个抠脚大汉!
然后只见这货忽然哈哈一笑,很是畅快道:“他娘的,舒坦啊,昨夜巡营不断,脚上全是湿汗,弄得老夫奇痒钻心,早就想使劲抠抠了,原本想忍着等下朝之后再抠,结果陛下竟然没有开朝的打算,既然如此,老夫就畅快畅快,他娘的,这痒痒真难忍……”
说着突然转头,目光看向身边一个武将,笑眯眯道:“老牛啊,咱俩打个商量可否?本王知道你随身带着一把小刀,你把身上带的小刀借给本王使使呗!”
在他旁边武将乃是牛进达,闻言眼皮微微一翻,好奇问道:“王爷借我小刀作何?”
李效恭伸手一指自己的大臭脚,哼哼唧唧道:“老夫两脚奇痒钻心,光靠手抠压根不过瘾,所以想借你小刀削一削脚上老皮,再把最痒的那些水泡全给它捅个遍,赶紧的,借来使使……”
说着大手一伸,就等着牛进达把小刀借给他。
哪知牛进达上上下下看他两眼,突然口中冷冷轻喝一声,道:“滚!”
“哟呵!”
李效恭牛眼一瞪,似乎很是不爽道:“你竟然敢骂王爵?”
牛进达满脸不在乎,淡淡开口道:“王爵又如何?找骂照样骂!小刀乃是老夫吃饭削肉所用的器具,你竟然要借去削掉脚上老皮,如此对人不尊,让你滚算轻的,便是陛下开口这么借,我牛进达保证也是翻白眼……”
“哟呵,不乖你姓牛,这牛脾气够冲的!”
李效恭‘嘿’了一声,突然转头看向椅子上的李世民,咋咋呼呼道:“陛下您可听见了啊,牛进达这厮狂妄的很啊。”
李世民终于缓缓睁开眼睛,不过仍旧保持那副懒洋洋躺在椅子上的架势。
但见皇帝口中淡淡一笑,悠悠然道:“插科打诨就免了吧,朕的心思不用你们劝,朕今天就想这么躺着,懒洋洋的不管任何事,浑身放松,舒畅无比,至于今天的早朝议事,朕提议暂时缓缓吧……”
李效恭愣了一愣,转头朝着房玄龄咋了眨眼,那意思分明是在说:老房你可看清了啊,本王劝说的办法也不管用,我刚才故意插科打诨,结果陛下一眼看穿。
旁边牛进达也看向房玄龄,微微点头进行暗示:老夫刻意和王爵争吵,按例应该被陛下训斥,结果陛下毫不在乎,我们的劝谏纯粹白搭。
原来他俩刚才乃是演戏!
否则怎敢在朝会上如此!
房玄龄面色再次迟疑,似乎不打算再继续劝说李世民,世事反常必有缘故,皇帝今天的古怪肯定有原因。
几位重臣正这么想着,突然看到李世民抬起了头。
但见皇帝抬头之后接着转头,目光看向不远处一颗大树,那树下隐约坐着三四个老人,似乎正在懒洋洋的聊着天。
第302章 【李云不点头,朕不方便插手】
李世民悠悠再次开口,冲着那边道:“父皇啊,儿臣今天想要偷个懒,行不行?”
那边传来呵呵一笑,但见一个老人随意挥了挥手,懒洋洋道:“你是皇帝,你自己拿主意,老夫已经退位让贤,别拿这些琐事来聒噪,倘若耽搁了老夫和人赌棋,休怪我拿大耳刮子抽死你。”
满天下敢这么训斥皇帝的只有一人,不用说也是大唐的太上皇李渊。
李世民转过头来看向众臣,一脸淡笑道:“卿等可都听见了,朕已经得到太上皇许可,今日早朝,暂时缓缓……”
“可是今日的政务特别多!须得在朝会上好生议一议!”
一个大臣忍不住开口,语气略显焦急道:“比如随车队跋涉的那些百姓,今天该当分发多少粮食给他们,比如太原王氏的那些罪女,几乎个个都是身怀六甲,昨夜有人急报上来,说是其中几个罪女眼看就要分娩,但是她们身上带着枷锁,那些押送的罪兵们不敢做决定……”
这大臣越说越显得焦急,忽然口中轻哼一声道:“李绩和李靖做的好事,却把烂摊子留给微臣,当初是这两人负责抄家灭门,带着一万千牛卫冲杀王氏,结果他俩顾及自己的名声,抗旨放过了王氏的怀胎罪女,然后又故意驱逐一批千牛卫,把他们打成发配渤海的罪兵,罪兵们负责押送王氏罪女,所有的责任却让臣这个兵部侍郎承担,臣每天提心吊胆,生怕出了大事,陛下啊,臣吓得慌……”
“是么?”
李世民悠悠开口,目光大有深意看他一眼,淡淡道:“侯君集才是兵部尚书吧,要承责任也是他去担,为何你这个兵部侍郎每天慌里慌张,这可不像是四品朝臣应有的沉稳……”
皇帝这话说的意味深长。
那大臣脸色顿时悄悄一变。
这人忽然深深吸了一口气,冲着李世民拱手行了一礼,郑重道:“陛下,臣不避讳,臣明说了吧,臣和太原王氏有私交,所以才会这么焦急,臣当初曾经受其恩惠,故而不忍见其罪女受苦,太原王氏固然该死,可是罪女身怀六甲应当法外开恩!”
“你倒是个忠厚的人。”
李世民淡淡点评一句,接着又道:“太原王氏谋反,满门尽皆抄斩,所有世家豪门全都选座壁上观,更有严重者甚至落井下石,反倒是你这个家伙挂念旧情,竟然敢悄悄的去接济那些罪女……”
皇帝说着似乎有些生气,陡然厉喝一声再道:“可是你记不记得朕当初怎么下的圣旨?朕当时说的是太原王氏一个不留!李绩和李靖放过那些罪女本就属于抗旨不尊,按照大唐律例需要消去国公之位以示严惩,错非他们被渤海国主借去攻打辽东,朕早已下旨消掉了他们的国公封爵,他们是开国国公,朕尚且要严办,你仅仅是个兵部侍郎,你有几分胆量竟敢触犯律法?”
那大臣再次拱了拱手,一脸愧疚道:“臣知罪,但不忍!”
“算了!”
李世民忽然摆了摆手,淡淡道:“朕既然说了今日早朝暂缓,那么一切朝政不予处置,你且坐着吧,勿要再聒噪!”
“可是那些罪女们……”那大臣忍不住还是开口,硬着头皮道:“那些罪女们有几个就要生了!”
李世民目光一森,冷冷道:“朕说了,不议事!”
说完似乎不想伤了一个忠厚大臣的心,语气稍微放缓又道:“当初朕下旨意,王氏满门抄斩,旨意虽然是朕所下,提议却是别人所提,你若是心中有所期盼,你得去找那个提议的人,倘若没有他的点头,朕也不方便私自处理!”
倘若没有他的点头,朕也不方便私自处理!
谁能想到这种话能从皇帝口中说出?
天下间有谁能让皇帝觉得不方便改变他的意思?
那大臣微微一怔,陡然脑中灵光一闪,脱口而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