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狠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狠人- 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云呵呵一笑,伸手把老程从地上拉起来,道:“程伯伯,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朝阳城王,此城周边三百里地,尽皆划为你的治理范畴。”
 老程哈哈大笑,很是满意道:“眼看封王快有一年时间,今日方才有了真正封地,从今天开始,程家的大本营移居此地。”
 李云微微一怔,愕然道:“听您这个意思,莫非要把家小移居而来?”
 “不错!”
 老程郑重点头,缓缓道:“老夫现在就去写信,命人疾驰送往长安,我让夫人变卖家中一切产业,从此之后长安再也没有程家。”
 李云顿时皱眉,忍不住道:“程伯伯此举怕是有些唐突。”
 老程看他一眼,笑呵呵问道:“你担心的是陛下那边?”
 李云沉默不答。
 然而老程却自说自话,慢悠悠道:“陛下封我为王,却把程处默留在朝堂,这看起来似乎是质子之道,按说做臣子的应该遵从,可是,我老程不欠他的……”
 说着一停,随即大笑道:“老夫既然受封渤海国,那么从此以后就是渤海国的王爵,虽然名义上要受大唐节制,但也仅仅只是名义上的节制,倘若我一心二主,程家难有将来,这种道理,陛下会懂,如果他不懂,那就让他慢慢琢磨去吧。”
 如果他不懂,那就慢慢让他琢磨去吧。
 这种话放眼整个大唐,似乎也只有程咬金敢这么说,偏偏听起来很有道理,李云一时之间竟然无法反驳。
 李孝恭看着老程有了封地,此时明显有些眼馋起来。
 这货忍不住开始怂恿,急吼吼道:“国主,不如咱们继续推进,往前再打一座城池,把俺老刘的封地也给分封了。”
 李云有些意动,不过随即缓缓摇头,郑重道:“徐徐推进,方是正理。”
 刘弘基顿时泄气。
 李云安抚他道:“咱们之所以要打新丸城,是为了开辟大唐和渤海国之间的商道,如今渤海国尚未建立,咱们摊子不可铺的太大,打下城池需要治理,而且还需要迁徙百姓,这些事每一件都很繁琐,咱们暂时没能力同时推行。”
 刘弘基无奈点头,闷声闷气道:“老夫明白。”
 他忽然又看向李云,满心渴盼问道:“要等多久?”
 李云缓缓仰头望天,沉吟思索道:“开荒,种田,迁徙百姓,收拢靺鞨,渤海建国,稳固治理,再加上新丸城的改建,长孙冲的营州城新建,这些事全要铺开,至少也得一年时间,一年之后,当能腾出精力再战辽东。”
 这是徐徐推进之道,也是最为稳固的开疆拓土之道,打下地盘很简单,但是将地盘归化成自己的地盘很难,可惜李云却忘了一件事,他想徐徐发展,高句丽人未必能忍下这口气。
 今夜,毕竟屠了人家的一座城。
 而且还改了名字纳入版图之中。
 这是任何一个帝王无法容忍的事,也许不用多久高句丽的国主就要报复……
第233章 【建设家园,百姓人口】
 时大唐贞观七年,腊月,寒风呼啸,漫天飞雪,大唐渤海国主李云,因感汉家苗裔沦落之苦,愤而提兵五万,猛攻辽东新丸。
 四锤出,城门裂,靺鞨大军潮水而入,一战而开疆拓土。
 城门轰塌之时,见一女奴正被折辱,怒而吼之,悲愤交加,乃提擂鼓瓮金锤杀入,长街染血一地肉泥。
 高句丽行淫之兵,就此死无全尸。
 国主得汉家老卒临死之求,仰天盟誓酬谢汉家军功,需两事,救苗裔,拆京观,又闻苗裔悲泣之苦,寒风瑟瑟衣衫撕裂,乃发怒,仰天咆哮曰:辽东狗贼,辱我汉苗不当人子尔。
 乃发疯,屠城。
 时有高句丽兵卒五万,尽皆死于国主屠城令下。
 消息传出,天下震惊,大唐长安连续三日大朝会,儒门重臣攻讦国主杀伐太凶,此非仁君之道,请皇帝贬国主为民。
 国主门下五徒,因此大闹朝堂,有新任卢国公程处默,新任夔国公刘仁实,当庭行凶打伤重臣,触犯大唐律法国策,帝勃然大怒,收国公位,贬为庶民发配辽东。
 程家刘家,举族迁徙,临走之日,何等凄凉?
 唯世人有所不知,帝曾登临皇宫之顶,目视东北叹曰:朕,送尔等团圆,程知节,救命之恩已偿还。
 半月之后,有鲁王李恪上表,曰,山东境内苦楚,百姓无有寻食,乃求出关逃荒,祈赐朝堂批复。
 帝准奏,却于当夜酩酊大醉,莫名悲伤,对皇后吐真言:为扶亲子,遣走侄子,自古皇家亲情何其淡漠也,白山黑水穷困潦倒,却让侄子挣扎求存,朕心甚伤,无颜面对三弟也。
 皇后执帝之手,幽幽劝曰:侄儿甚是懂事,喜欢白手起家,帝莫悲伤,臣妾愿去东北,予以亲情,温柔呵护,吾乃其伯母,可令子侄心安。
 帝迟疑不决,终采纳。
 十日后,五千玄甲铁骑出离长安,护送皇后凤撵巡视,先至范阳,又转幽燕,遂出关,直往东北。
 皇后怀中抱一女孩,时年方才两岁,粉雕玉琢,钟灵可爱,因生来体弱,取名为兕子。
 国主见而大喜,日日搂于怀中,无比宠爱,宛如亲妹,曾戏言调侃,谓之二大娘生妹劳苦功高,皇后略羞赧,啐国主满脸。
 ……
 大海波澜壮阔,一望水天相接,在辽东以东的海洋之中,有一群大岛组成的某个国度。
 此曰东瀛,名义上与中原一衣带水。
 当李云在东北准备建国的时候,这座岛国又要往中原派出遣唐使,此次派遣唐使,规模及其巨大,二十五艘巨大木船,承载足有上万人口,越海而渡,破浪而行。
 遣唐使团先由新罗登陆,报备之后途径辽东百济,最后转而进入高句丽国,却被动乱时局阻挡了行程。
 高句丽国主高元,正在大肆征兵,高句丽人举国踊跃参军,要在渤海国建立之时进行报复。
 同一时间,东北之北同样出现数艘大船,王通和虬髯客带着数万美洲土著,终于渡过了连接两块大陆的白令海峡。
 世间大事,每每凑巧而来,整个白山黑水,外加辽东三国,很快又要风起云涌,也许所有事要凑到一起了。
 ……
 “一二三,砸,一二三,砸!”
 冰天雪地之中,忽然响起重重的号子,明明寒风刺骨,然而好些人额头冒汗,甚至有壮硕的汉子赤精着上身,脊背上不断冒着腾腾的热气。
 这是一处巨大的工地,放眼一望密密麻麻全是人,有汉人,有靺鞨人,除了汉人和靺鞨人之外,工地上还有一群一群穿着囚衣的高句丽人。
 一根一根的原始古木被砍伐,然后从山中源源不断运到这里,不远处一座小山,正在冒着滚滚浓烟,许多牛车来回穿梭,拉着一车一车的红砖。
 “啊噢噢,建房子喽,砖头建造的房子,特别坚固特别挡风……”
 偌大工地之中,一群小屁孩在撒欢奔跑,这些孩子并非是在嬉闹,他们也在帮着大人干活,年龄稍大一点的,可以抱起两三块红砖飞奔,年龄稍小一些的,只能拿着一块慢慢运送,但是不管年龄大还是年龄小,孩子们干起活来显得特别兴奋。
 天上又在飘雪,鹅毛一般的大雪,工地上突然响起清脆的敲锅声,只听几个粗犷汉子大声喝喊道:“一队二队,三队四队,你们这四队先停停手里的活,收拾一下准备开饭,各自带好饭碗,中午照例还是吃肉汤。”
 这声音在热火朝天的工地上传播,很快传进一处正在建设的城墙旁边,于是一群小孩欢呼雀跃,大人们也伸手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
 四个大队很快聚集而来,每队竟然有一千多人。
 吃饭的地方架起几十口大锅,锅底烈火熊熊,大锅热气腾腾,一股浓郁肉香弥漫空气,许多小孩馋的直流哈喇子。
 虽然很馋,并不争抢,反而井然有序排好长队,端着各式各样的大碗等候打饭。
 但见几十个厨子拎着大马勺,打饭的时候全都很是给力,每每看到人来,大马勺对着大锅一舀,咣当一声,一碗肉汤,如果发现打饭的是小孩,会在锅底专门舀出一块肉,手疾眼快送进小孩碗中,跟着眼睛狠狠一瞪,笑骂一句道:“把口水擦擦,吃完不够再来。”
 有时候会腾出粗糙大手,使劲揉搓小孩子的脑袋,口中发出哈哈大笑,问一句道:“今天搬了几块砖?对不对得起国主给你们吃肉?”
 小孩子们叽叽喳喳,端着大碗做个鬼脸,然后欢呼跑开,有些孩子会把自己碗里的肉块送去给母亲吃。
 “人心堪赞啊……”
 远处的工地边缘,有个老头发出一声感慨,随即看向身边的李云,语带担忧问道:“粮食够不够?老夫看你这手笔有点大。”
 这老头竟然是魏征。
 此前魏征因为黄河一事和李云纷争,结果后来自请去挖掘干渠,这次因为长孙皇后巡视出关,魏老头跟着皇后的车架也来了东北。
 “粮食够不够?”
 魏老头看见李云不答,再次开口问了一句。
 李云负手站在工地边缘,闻言忽然苦笑一声,道:“自古至今,粮食哪里有够用的时候?”
 说着看向热火朝天的工地,略显无奈道:“说我手笔大,陛下才是真的手笔大,我实在没有想到,陛下竟然征发了三十万百姓过来,错非我提前一年筹备买粮,真要被陛下这一下打个措手不及。”
 这话听起来有些抱怨,然而话里话外全是欣喜,魏征笑眯眯撵着胡须,意味深长道:“有了人口,才好建国,纵观历朝历代,人口都是重中之重,只要国主能挺过这一遭,你的渤海国必然腾飞如龙。”
 李云嘿嘿两声。
 如今他手底下可不止三十万人口。
 光是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的靺鞨人,粗粗一算就得四五百万,再加上山东河北不断迁徙百姓,还有收服归化的草原突厥,人口肯定越来越多,他的渤海国必然不缺百姓。
 唯一头疼的是,粮食越来越捉襟见肘,今年勉强还能支撑,但是明年肯定要变成大麻烦。
 虽然可以开荒种田,但是这个时代的粮食产量实在太低。
 李云特别奢望能有一种高产的粮食。
第234章 【有人在觊觎程处雪?】
 当李云带领百姓热火朝天建城之际,有几个姑娘也在忙着自己的大事,可称散落各地,又奔天各一方,然而她们忙碌拼搏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想要在某个青年的心中争抢一块位置。
 自古有云:国与国争,各出其锋;君子之争,云淡风轻;学派之争,舌战群雄;信仰之争,不死不终,然而睿智的古人忘记了总结最后一种争斗,那就是女人与女人之间的地位之争。
 这种争抢,未必弱于以上四种争锋,女人真要发起狠来,比男人更加坚韧不拔,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会让无数的须眉男儿瞠目结舌。
 程处雪在争……
 范阳城中,交易中心,这位程家嫡女卓然立在高台,由一位巾帼须眉化身为美女拍卖师。
 程处雪一上午连续主持七场拍卖会,等到第八场开启时嗓子已然沙哑,然而她顾不得喝口茶水,站在台上继续主持拍卖。
 “第八次拍卖,货品为白山黑水特产,上品紫貂皮三千张,采用封顶竞标方式,货主只有一个要求,竞拍必须以粮食结算……”
 又是粮食!
 今天八次拍卖,全都要求粮食,整个交易大院一片叹息,许多想要紫貂皮的买家满脸无奈。
 他们手里有钱,然而有钱却没资格竞拍。
 因为范阳交易中心最注重规矩,每次拍卖都会遵守货主提出的要求。
 打个比方,比如有某个货主要求顶格拍卖,那么交易中心绝对会顶格拍卖,哪怕货主提供的货品只是一块烂木头,拍卖师也会像对待天材地宝一样对待这块烂木头。
 只要接了委托,必然严格遵从。
 这就是交易中心的规矩。
 在拍卖师的眼中,没有烂木头和天材地宝之分,她们会严格遵守自己的职责,尽心尽力帮着货主去拍卖货物。
 至于会不会流派,交易中心不管,拍卖师们只会严格遵守规矩,尽心心里满足货主提出的要求。
 除了顶格拍卖这种常见要求,有时候货主还会提出特殊要求,比如结算之时不要钱财,要求买家支付某种特定物品,交易中心只要接了委托,必然按照货主的要求去办。
 此前曾有一场拍卖会,货主乃是一个西域商贾,当时那个商贾要求以物易物,买他货物必须用铠甲结算,铠甲在大唐乃是严控之物,私人交易属于触犯刑律之事,然而范阳交易中心接了委托,竟然真的帮助商贾促成了交易,并且还派出军队护送那个商贾,一路直接送到大唐西域的边境。
 尊重商贾,尽心尽力,这就是范阳交易中心的规矩,所有条纹铭刻在城墙上任人熟记。
 想在范阳做生意,必须谨记一件事,你可以买卖任何严控物资,但是交易中心的规矩不可破。
 据说交易中心自从创建以来,只在第一天破过一次规矩,那次乃是大唐皇帝和玲珑公主合伙欺压世家,想用五千贯低价竞拍一批突厥战马,结果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