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狠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狠人- 第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话让阿瑶一呆,旁边宝儿大怒起来,叫道:“你白吃我们的饼,竟然还敢指责阿瑶姐姐……”
 怪老头似乎被宝儿骂的害怕,躲到一旁缩起脖子,可怜兮兮道:“我只是想吃饱,不想饿死在路上。”
 说着指了指前方,可怜巴巴又道:“再往前走就是河北道,那里可不比关陇这边,那边穷人太多,而且人烟稀少,有时候上百里路不见人烟,即使遇到村寨也买不到粮食,不是他们不肯卖,而是他们自己没的吃,眼下这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河北道的百姓一般要靠挖野菜度日……”
 这话让阿瑶一惊,连连点头道:“多亏您提醒,我得记住了,等到遇见下一个村寨或者城池,我把盘缠全都换成粮食,然后再买一个铁锅,路上给孩子们做饭。”
 怪老头不断摇头,道:“不行,不行,从这里到范阳,至少还有一千里路,你把盘缠全都换成粮食,走不到范阳就得发霉。”
 阿瑶又是一惊,变得有些手足无措。
 这时怪老头低笑两声,忽然道:“我看你这个丫头心地善良,很想让你做我的干丫头,如果你能喊我一声义父,我就教你怎么渡过难关。”
 阿瑶‘呀’了一声,有些吃惊道:“您的年龄可以做我爷爷了。”
 怪老头连忙摇头,语气很严肃道:“不行不行,我只做义父……”
 说着似乎意识到自己语气不对,急急解释道:“我还不算老,不能当你这个丫头的爷爷,我能当这帮小孩的爷爷,但是不能当你的爷爷。”
 这话说的有些拗口,明显是情急之下的补给,偏偏阿瑶是个心地善良的女孩,她压根没有察觉怪老头的不对。
 这丫头一心惦记着走到范阳,生怕自己带着的几个孩子吃苦,她几乎没有任何迟疑,直接道:“如果你能教我个办法,我立刻认你作为义父。”
 怪老头开怀大笑,连连道:“好好好,那么咱们以后就是父女了,丫头,我跟你说,二十贯盘缠不要一次花光,你每次只采购五日口粮便可,五日时间差不多可以走上两百里路,而两百里乃是大唐驿站相互间隔的距离,河北道虽然穷困潦倒,但是朝廷同样设置驿站,只需要坚持走到下一个驿站,就可以拿钱向他们买粮食。”
 阿瑶显得很迟疑,忍不住道:“驿站会卖给我们吗?”
 怪老头哈哈一笑,指着她道:“你是西府赵王的正妻,谁敢不卖你粮食?”
 阿雅吃了一惊,随即连连摆手,少女羞的脸色通红,急急辩解道:“您可不要乱说,我和李云大哥清清白白的。他一直把我当妹子,我可不是他的…他的……”
 少女说到这里忽然心中一抽,不知为何怎么也说不下去,他似乎很不愿将这句话表露清楚,也许她的心里也有着一份懵懂的渴望。
 怪老头冷眼旁观,将阿瑶的表情尽收眼底,悠悠道:“就算现在不是,将来可以是嘛,就算现在不是,但是那些驿站的驿卒不知道啊,咱们可以狐假虎威,吓唬那些驿卒出售粮食。”
 阿瑶性格温婉,闻言又是迟疑,弱弱道:“骗人是不好的。”
 怪老头目光一闪,一张疤痕脸庞变得狰狞,语气严肃道:“丫头你记住,做人不能太善良,尤其你要跟着西府赵王,更加不能让自己太柔弱,他身边那些个女孩,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你要镇住后宅,就得比她们更有手腕。”
 阿瑶很是羞涩垂下小脑袋,弱弱道:“您在说什么呀,什么后宅后宅的,我…我…我听不懂……”
 这时宝儿蹿了过来,目光闪闪盯着老头道:“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怪老头一滞。
 宝儿满脸狐疑看着他,继续追问道:“你知道阿瑶姐姐认识李云哥哥,你还知道李云哥哥是西府赵王……”
 怪老头连忙打个哈哈,指着身边几个狼吞虎咽小孩道:“是他们说的啊,每次我来的时候他们都会说,一口一个他们的师傅是王爷,大唐在范阳的王爷只有一个。”
 宝儿仍旧很是狐疑,背着小手围着老头打转,小家伙一边审视老头,一边也不知在想着什么,突然又是开口出声,诈老头道:“你知道每隔两百里会有一个驿站,这个事情我们小孩子没说过,也不知道……”
 老头呵呵一笑,点点头道:“你们小孩子确实不知道,但是我是个老人啊,我走南闯北,知道的特别多。”
 宝儿生气的跺跺脚,冲着他攥起小拳头,气呼呼道:“”你等着,我一定会揭穿你。
 老头似乎特别钟爱宝儿,闻言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开怀大笑道:“那好那好,我等着你拆穿,如果你真能拆穿,我就把你也收为义女。”
 呸!
 宝儿怒目相视,更加气呼呼道:“你这糟老头子坏滴很,占我便宜。”
 老头呵呵站起身来,忽然又愁眉苦脸拍了拍肚皮,可怜巴巴道:“唉,还是没吃饱啊,为什么总是吃不饱?你们有二十贯盘缠,为什么要傻傻的带着呢?一贯钱就得四五斤重,二十贯钱接近八十斤,你们一群小孩分别背了一个包裹,沉甸甸的压得自己气喘吁吁,这要是被人看见了,一眼就能猜到你们背着钱。赶路之人背着盘缠,基本上都是这个样子……”
 这话又让阿瑶吃了一惊。
 老头似乎是想传授阿瑶处事之道,又或者是因为刚把阿瑶收为义女想要表现一番,总之不管什么原因,他忽然指了指在场的这些孩子,笑着对阿瑶道:“丫头啊,你以为自己耍了个小聪明,把二十贯钱分给孩子们带着,这样真能瞒住有心人吗?你太小看绿林道上的劫匪了。”
 说到这里停了一停,紧跟着又道:“而今天下并未清平,大唐皇权尚未稳固,关陇一带还好,毕竟靠近长安帝都,所以劫道的山匪较少,但是河北道极其不太平,那里自古以来就是绿林好汉的出身地啊。”
 阿瑶小脸苍白,忍不住喃喃道:“那,那,那可怎么办?”
 宝儿却一脸狐疑看着老头,忽然问道:“你刚才说关陇劫道的山匪较少,但并没有说关陇一带没有劫匪,言下之意,关陇也有,那为什么我们一路走来没有发现,甚至越过整个秦岭都是平平安安?”
 怪老头看她一眼,忽然又开始编起瞎话,吹嘘道:“因为我武功高强,一路都在保护你们。”
 宝儿目光闪闪。
 旁边几个小孩叽叽喳喳,不断扮鬼脸来羞老头,嘻嘻道:“吹牛吹牛,你又吹牛,你可怜的很,想吃个胡麻饼都要骗我们的,如果你能打过那些山匪,你会没有胡麻饼子吃吗?”
 老头哈哈大笑,顺手抱起了小囡囡。
 宝儿忽然开口,郑重问道:“你真的会武功?很厉害那种?”
 怪老头抱着小囡囡逗趣,闻言转过头来看着小宝儿。
 这老头仿佛天生喜欢吹嘘,又开始编故事道:“我以前天下无敌,连我师弟都不是我的对手,我师弟很厉害哦,他跟你们大哥哥一样天生神力。”
 宝儿撇了撇嘴,瞬间放松怀疑。
 吹牛如果吹得太离谱,那就再也没人相信了。
 可惜宝儿却没有注意到,怪老头每次都会盯着她的手掌看……
 宝儿正要去帮阿瑶收拾心里,忽听老头出声将她喊住。
 老头仍是满嘴吹嘘,又在编造谎言,道:“小姑娘,你要不要拜我为义父啊,如果你拜我为义父,我就教你一种极其刚猛的武功,再帮你打造两把菜刀,保证你能横行天下。听说突厥有个圣女大祭司,教出了一个武功超绝的玲珑公主,你以后要帮助阿瑶姐姐,身上没有武功可不行,怎么样,拜我为义父吧,我看你手掌异于常人,极其适合手握菜刀,很厉害哦……”
 “我呸!菜刀?”
 宝儿恶狠狠翻个白眼,转过头来刮自己的琼鼻去羞老头,骄傲道:“老骗子,不要脸,我是众人之中最聪明的一个,你永远也别想骗到我,菜刀若是能横行天下,那些将军为什么不用菜刀……”
 老头哈哈大笑,没脸没皮道:“又被你拆穿了啊,你这个小姑娘真聪明。”
 宝儿得意起来,傲娇的去帮阿瑶收拾行李。
 ……
 过不片刻之后,众人再次上路,原本阿瑶想让老头一起行走,哪知老头却连连摇头拒绝。
 并且还大言不惭,牛皮吹的震天响,拍胸脯道:“我不和你们一起走,我要用自己的绝世武功去探路,一旦遇有劫道的山匪,我就把他们全打死。”
 这话让小孩们又笑他吹嘘,就连阿瑶都有些忍俊不禁,笑着道:“您老人家每次都在我们后面出现,什么时候帮我们去探路扫平障碍了?我既然任您做了义父,那就有孝顺您的责任,跟我们一起吧,也方便我照顾您。”
 怪老头只是不愿意,连连摆手道:“你们先走,你们先走,为父要帮你们探路,我不能跟你们一起走。”
 阿瑶一脸无奈。
 说是帮我们探路,却让我们先走,这位刚刚认下的义父,真是一个爱撒谎的人。
 但她心地善良,并不指责老头。
 ……
 ……第4更到,今天12000字吧,爆发结束,山水去琢磨明天的情节。
第175章 【李云大哥,阿瑶快撑不住了】
 阿瑶这一路走的真是艰辛。
 一个柔弱的少女,带着七八个孩子,虽然有宝儿时时帮忙,但是长途跋涉已经辛苦……
 辛苦倒也不怕,关键是粮食越来越少。
 自从进入河北道之后,那真是满目疮痍遍地荒凉,经常走上几百里路看不见人烟,即使有村庄也只剩下断壁残垣。
 春日山花烂漫,往往也意味着青黄不接。
 什么是青黄不接呢?
 这个词一提好像都懂,但是鲜少有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所谓青黄不接,是指青苗尚未长起,麦子不曾泛黄,距离收获季节还有一段距离,然而去年的陈粮已经吃了个精光。
 这就叫青黄不接!
 家里没有粮食,地里不曾成熟,古代老百姓何其可怜,几乎每一年都要遭受这么一回罪。
 青黄不接的日子里,饿死人乃是很平常的事。
 自从进入河北之后,连官道都显得难行了许多,由于年久失修,再加上行人鲜少,许多地方的官道长满了荒草,道路两旁时时有着猛兽出没。
 阿瑶带着孩子们小心赶路,即使遇到村子也不敢去投宿。
 因为她们曾在某个小村子里发现了饿死的老人,善良的阿瑶拖着疲惫身躯挖坑将老人埋了,然而过几天又遇到一个村庄,发现断壁残垣的屋子里也有饿死的人。
 尸体都已经臭了,也不知饿死了多久,从那以后再遇到村子阿瑶不敢进去,她怕孩子们染上了瘟疫。
 后世人很难体会,古代青黄不接是何等恐怖,无数断粮的家庭饥饿而死,实乃世界上最为残忍的屠杀。
 阿瑶有时会喃喃自语,带着伤感道:“我以前只知道李云大哥来自河北,却不知道河北竟然穷苦到这般模样,田地都荒芜了,长满了野草没人种,李云大哥他…他从小就生活在这种地方,难怪他经常说,做人一定要先吃饱饭,他小时候肯定每天都很饿……”
 ……
 河北道就是这样,田地荒芜缺少人烟。
 纵观历朝历代,这里都是兵灾泛滥之地,要么是外族入侵,要么是自己内斗。
 比如两晋之时的五胡乱华,受创最严重的就是河北,那个时期的河北百姓被称作‘两脚羊’,是外族串在棍子上烧烤而食的粮食。
 好不容易撑到五胡结束,河北道终于盼来了隋朝兴起,结果隋炀帝远征高丽,穷发民夫百万人次之巨……
 河北道再次倒霉!
 因为距离辽东最近!
 既然离的最近,那么征发民夫不征你征谁?
 于是河北道百姓继续受苦。
 后来隋朝要垮了,他们以为可以逃离水深火热,结果天下各路反王又掀起烽烟,为了逐鹿中原打生打死,这其中就有河北道的反王头子刘黑闼,率领手下和李家打了许多年的硬仗。
 打硬仗听起来热血,然而苦的还是老百姓,当年河北道那些大战,几乎杀的十室九空,即使大唐已经建立十年,河北道仍旧没有恢复元气。
 就连李世民都心怀愧疚,经常仰天叹息一声道:“朕于河北,杀戮太甚,若有机会,当弥补之……”
 可惜眼下的大唐整体都很穷苦,皇帝想弥补河北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
 阿瑶带着孩子们长途跋涉,几乎到了心力交瘁的地步,但是这位性格坚韧的少女咬牙苦苦支撑,她不敢让孩子们看到她有任何疲倦。
 每到夜间之时,她要升起一团篝火,然后拿着棍子守在火边,目光警惕的盯着黑夜。
 篝火旁边孩子们睡的香甜,这些小家伙永远不知道,她们的阿瑶姐姐暗暗付出了多少艰辛。
 这一切艰难困苦阿瑶都能忍受,但她最难忍受的还是粮食缺乏。
 此前怪老头曾经给过主意,每隔两百里去往驿站购买粮食,刚开始的时候还行,但是渐渐不再奏效。
 不是那些驿站不肯卖,而是驿站里面也没有存粮。
 那些驿卒自己都要去打野味充饥,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