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师联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军师联盟- 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短期?”
  刘辨扭头望向荀彧:“大概多久?”
  荀彧揖了一揖:“坐稳南阳,招兵买马,积蓄力量,只怕没个三、五年时间,难有横扫天下之力,再造乾坤之能。”
  “三、五年?”
  刘辨承认需要时间来稳定基本盘。
  但是……
  三年时间,对他而言,已经足够久了。
  按照军师联盟专家的预想,今年搞定南阳士族,明年解决粮草之患,后年军事科技指标,就要远超这个时代该有的水准。
  毕竟,南阳这里具有天然的优势,是全国的粮产大郡,更是全国的冶铸中心,再加上两系法杂交水稻,以及专家的钢铁事业革新。
  三年时间!
  绝对会大不相同。
  等众诸侯缓和过来,有了一定的征战能力,可以对刘辨下手时,刘辨的实力已经处于整个时代的巅峰,降维打击绝不是梦。
  而且,优势一旦建立,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滚越大,到时候只要是个没瞎眼的诸侯,就决不会站错位置。
  荀彧极其肯定地道:“至少得三、五年,甚至更久。”
  刘辨却是一副自信满满的模样:“三年!孤只需要三年时间,便可凌驾于这世界之上。”
  “这……”
  荀彧虽然不太相信,甚至以为刘辨过于自负。
  但是,他从刘辨的双眸中,看到了君令天下的王者霸气,竟不由自主地默认了:“殿下确定要这么做?”
  “嗯。”
  刘辨极其肯定:“孤需要的人,是甘愿为大汉而牺牲的人,不是借此机会,扩充自己影响力的诸侯,哪怕他是汉室宗亲,亦是如此。”
  “文若!”
  刘辨双目炯炯地凝视着荀彧:“孤需要的人,正是你这样的人,你若有心,回到南阳后,当为孤引荐人才,携手共建大汉新秩序。”


第226章 讨董盟军,胜利会师!阁下便是曹操?
  司隶,雒阳。
  盟军大营。
  中军,大帐。
  刘辨高坐上首,其下一干诸侯分列两旁。
  此刻,帐中端立着三人。
  正中间乃是兖州刺史刘岱,此人身长七尺六寸左右,虽然穿一身甲胄,但眉目略显清秀,面白、短须,带着一丝儒雅气息,俨然是个儒将。
  左侧乃是济北相鲍信,此人身高八尺开外,面容刚毅,目若朗星,傲然立在刘岱身旁,浑身上下有凛然正气激荡,甚得刘辨喜欢。
  不过……
  这二人在刘辨心里,终究不过是配角罢了。
  刘辨真正在意的,乃是立在右侧,饱受争议的曹操。
  此人的确如历史上记载那般,身高约莫七尺,乃是三人中最矮的一个,面色黢黑,小眼睛炯炯有神,细眉斜插入鬓,不似剑眉般那样刚硬,却给人一种心思深沉的感觉。
  刘辨的目光掠过兖州刺史刘岱,落在曹操身上:“阁下便是骁骑校尉曹操?”
  曹操神色略微一怔,似乎没有想到,弘农王开口第一句话,居然是在问自己,而不是官职更高,关系更亲近的汉室宗亲刘岱。
  “呃……”
  略一停顿,曹操赶忙拱手作揖:“没错,正是在下。”
  刘辨饶有兴致地点点头:“孤听闻,你在汴水伏击胡轸的兵马,诛杀了其先锋大将华雄,还带领着延津方向的盟军,强攻汜水关,对否?”
  曹操眼神骤亮,受宠若惊,眼眶刷得红润,隐隐有泪珠在打转:“没想到,殿下竟然知道的如此详细。”
  相较于曹操波澜壮阔的后半生,他的前半生则显得简单纯粹,仕途坎坷,饱受打击,却又不改初心,真乃汉末诸侯中的一股清流。
  雒阳北部尉时,曹操立志整顿吏治,设五色大棒,表明严格执法之态,时值灵帝宠臣蹇硕的叔叔触犯宵禁令,曹操不惧强权,下令棒死,于是京城震动。
  阉宦恨之入骨,但又无可奈何,只能将曹操这个愣头青举荐为顿丘令,明升暗降,调离京城,眼不见则心不烦。
  做议郎时,曹操也没有闲着,疯狂上书,针砭时弊,直言不讳,但朝廷积弊已深,岂是小小的议郎能够挽回,屡谏无果后,便不再力谏。
  剿灭黄巾后,曹操因功迁济南相,济南官员贪赃枉法,攀附权贵,且当地祭祀之风奢糜,使百姓更加贫困,而历任济南相都是见怪不怪,甘愿同流合污。
  但曹操不然!
  他出手依然果决狠辣,直接将八位县长就地免职,将祠屋捣毁,高压之下,济南国的风气迅速焕然一新。
  然而,曹操的治世手段没有得到赏识,却频频触犯贵戚,因怕累及家族,在调任东郡太守时,曹操心灰意冷,拒绝赴任,辞官回乡,做起了隐士。
  在刘辨的眼里,曹操的前半生就是一个不畏权贵,清正廉明,意气风发的青年官员,舞台虽小,却掩盖不了他的能臣风范。
  在军师联盟专家的分析中,讨董之战是曹操人生的转折,是他人生的分水岭,从此以后,那个理想主义的青年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个重视现实、讲求利益的现实主义者。
  “当然!”
  刘辨极其肯定地点点头:“孤虽身在南线鲁阳,但对延津方向的战斗,同样非常关注,曹校尉的表现,孤心知肚明。”
  “你与鲍国相起兵之处,足有两万余人,而今却损失过半,总兵力竟不足一万,若非心怀匡扶汉室之念,岂能如此拼命。”
  “尔等放心!”
  刘辨深吸口气,手放在心口上:“这一切,孤全部都记在心里,今日能在雒阳见到二位,孤倍感荣幸,待讨董结束,孤必有重赏。”
  曹操、鲍信感动之至:“此乃臣之本分,岂敢贪功。”
  正中端立的刘岱,神色略显尴尬。
  明明自己站在主位,乃是三人中官职最高,且是唯一的汉室宗亲。
  怎么……
  弘农王没在第一时间拉拢自己,反而对曹操、鲍信,给予如此高的评价。
  我兖州刺史刘岱,便如此入不了您的法眼?
  正当刘岱郁闷不已时,刘辨的目光转回刘岱身上:“当然,刘使君身为汉室宗亲,能够全程讨董,亦是国之栋梁。”
  刘岱作为兖州刺史,必然会是董卓极力拉拢的对象,虽然刘辨不会给刘岱太多的许诺,但口头上的嘉奖,还是必须要给的。
  刘岱闻言,赶忙揖了一揖,冠冕堂皇的话,张口便来:“岱身为汉室宗亲,自当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岂能任由董卓匹夫为祸朝纲。”
  呵呵。
  真不害臊!
  虽然,刘辨厌恶此等言行,但面上依旧保持恭敬:“倘若汉室宗亲中,能多些如卿与陈王者,我大汉天下又何至于此。”
  刘岱拱手抱拳,当即铿锵言道:“殿下放心,在下必当效死命,以保我汉家天下,不被董卓贼子窃据。”
  这可真是……
  舌尖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决心表的是铿锵有力,可一到动真格的,总是在虚与委蛇。
  刘辨也懒得再跟刘岱废话,摆手示意其安静,旋即扭头瞥向荀彧:“文若,命王易准备酒宴,今夜孤要为三位将军接风洗尘。”
  荀彧揖了一揖,轻声道:“殿下放心,在下已经安排妥当。”
  刘辨点点头,愈加喜欢荀彧的贴心:“很好!把咱们的粮食拿出来,也让众将士跟着一起喜庆喜庆,盟军胜利会师,乃可喜可贺之事。”
  荀彧应声:“诺。”
  旋即。
  躬身退出大帐,命人送粮,款待延津方向将士。
  曹操、鲍信等人大喜,各自躬身退出大帐。
  呼~~~
  出了大帐。
  曹操仰面朝天,凝望着落日熔金,心情舒畅:“允诚,瞧见没有?我就说弘农王一定是英明的吧!”
  “嗯。”
  鲍信点点头,捏着颌下一缕短髯,饶有兴致地道:“弘农王的确与众不同,出乎意料。”
  曹操满心欢喜,自信满满:“弘农王能在半年之内,迅速拉起一支队伍,而且连战连捷,凭得岂能是虚名,其必有真才实学。”
  鲍信面带微笑,瞥了眼曹操:“孟德,你是不是早料到会如此?”
  曹操毫不犹豫地点点头:“没错!弘农王虽身在鲁阳,与我等毫无沟通,但却可以配合得相得益彰,自然时刻在关注延津战局。”
  “其以鲁阳战事带动讨董全局,令盟军诸侯甘心全力以赴,如此人物,又岂是易于之辈,弘农王年纪虽小,但才能卓著,令人惊叹。”
  “试问:”
  言至于此,曹操一脸傲娇地道:“刘岱那点小伎俩,焉能瞒得过弘农王?”
  鲍信哂然一笑:“孟德啊,你可真是……瞒得我好苦啊!”
  “允诚勿怪,曹某非是要刻意隐瞒你,只是这一切皆乃在下推断而已,毫无根据、凭证,岂能随意说与你听。”
  “你呀!”
  鲍信长出口气,轻声道:“心思未免也太重了。”
  曹操淡笑:“不过现在好了,弘农王的确没有令你我失望,此番讨董必然大胜,届时我军可杀入长安,诛杀董卓,待殿下正位回宫,大汉必将迎来新生。”
  ……
  二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正准备返回营寨时。
  忽然,一个声音自背后响起:
  “孟德!”
  曹操、鲍信双双驻足,扭头回望。
  但见……
  一个身穿儒士袍的男子,正冲二人招手。
  曹操皱了皱眉:“正甫?”
  袁忠疾步迎上来,满面堆笑:“哈哈!孟德啊,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你,延津方向的诸侯全都过来了吗?”
  “这……”
  曹操略显遗憾地道:“目前只有曹某、鲍国相,还有刘使君在此,不过正甫放心,其余诸侯闻讯,必会赶来会盟。”
  “是这样啊。”
  袁忠深吸口气,停顿片刻,终于还是言道:“走吧,去我那里坐坐,自从雒阳一别,咱们至少有七、八年,不曾见过了。”
  曹操似乎也在怀念当初:“是啊,八年多了。”
  袁忠伸手拉着曹操、鲍信,便往自家营地赶去:“走走,先去我那里,咱们好生聊聊。”
  曹操皱着眉:“正甫,稍后殿下会设宴款待,等酒宴结束以后,咱们再叙不迟。”
  袁忠却是执意相邀,毫不松手:“酒宴结束不知几时,咱们先回营中,简单聊聊,耽误不了大事,走吧。”
  “这……”
  盛情难却,曹操只能随行:“好吧。”
  鲍信却感觉有些不对劲,忙给曹操打眼色示意。
  曹操颔首点头,表示自己心知肚明。
  不多时。
  二人跟着袁忠,来到一处军营。
  直奔中军大帐后。
  果然。
  上首端坐之人忙不迭起身相迎,拱手作揖:“孟德、允诚,术可把你们盼来了,一路舟车劳顿,想来十分辛苦,略备薄酒,不成敬意。”
  “原来是公路兄。”
  曹操赶忙作揖还礼,但这脸上却无半点惊讶。
  毕竟,袁忠、袁术同属于南线诸侯,而且皆出自汝南袁氏。
  袁忠非拉着曹操去自家营地叙旧,这明白了是要在酒宴之前,想办法拉拢自己。
  他为何人做事?
  很明显!
  乃是后将军袁术。
  “坐。”
  袁术摆手示意曹操、鲍信落座。
  曹操毕竟与袁术相熟,实在不知该如何拒绝,便径直坐下。
  倒是一旁的鲍信,此人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对于袁氏兄弟的嘴脸,尤其厌恶。
  面对袁术的诚心相邀,他丝毫不给面子,拱手抱拳,直接拒绝:“袁将军,鲍某忽然想起军中还有些许事情没能解决,这便告辞,还望见谅。”
  “啊,这……”
  袁术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表情极其尴尬。
  他本想试着挽留,但鲍信似乎根本不给机会,当即躬身一礼,倒着离开大帐。
  “呵呵!”
  袁术强颜欢笑,扭头瞥向曹操:“呃……那个……”
  曹操赶忙帮鲍信打圆腔:“公路勿怪,允诚军中却有要事,咱们聊咱们的,让他回营处理军务便是,以后有机会,再令其登门拜访不迟。”
  “嗯。”
  袁术神色缓和,满意地点点头:“既然孟德说了,我袁术又岂能强留,咱们聊咱们的,暂时不管允诚了,以后若有机会,术再单独相邀即可。”
  曹操一揖:“如此甚好。”
  袁术转身回到上首,亲自举酒相邀:“来来,咱们为孟德在汜水关大胜,干了这樽酒。”
  曹操举起酒樽,淡笑回应,一仰脖子,酒倒樽干。
  袁术营外,鲍信等候许久,见曹操没有出来的迹象,便轻叱一声,径直离开。
  不过,鲍信轻叱的是后将军袁术,而非曹操。
  他本人还是非常相信曹操的,只不过自己不屑于此而已。
  袁术营中。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袁术感觉气氛合适,便不再遮掩,直奔主题:“孟德啊,汜水关一战,你可算是为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