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穿越时代- 第7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器。

    就连曾经被土耳其共和国政府大力打压的宗教人士,在这个亡国在即的危急关头,也不计前嫌,拿着经书走上街头鼓舞士气,号召全城的土耳其人鼓起勇气,跟来犯的异教徒和无神论者血战到底。

    而在伊斯坦布尔的郊区外围阵地,长驱直入的东欧联军,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因为溃退下来的土耳其军队,连同一些紧急组织起来的民兵,开始在伊斯坦布尔四周的卫星城镇停下脚步,重新鼓起勇气,凭借简陋的工事节节抵抗,并且破坏桥梁和道路,阻滞敌军的推进速度。

    于是,随着战线逼近伊斯坦布尔,战斗的烈度很快就骤然高涨,直接进入了白热化。环绕整个伊斯坦布尔的方圆五十公里之内,到处都是战火纷飞,尸骸遍野,数不清的红军战士和土耳其民兵展开了最火热的激情碰撞,每一秒钟都有某条战线上的红军战士阵亡牺牲,也有更多的土耳其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延续而殉国。

    在这种情况下,东欧联军几乎是每向着伊斯坦布尔挺进一步,就得付出血的代价。

    总而言之,伊斯坦布尔的土耳其守军,似乎是吃定了苏联人为了保护城内大批历史古迹,以及确保海峡航道的安全,不敢往伊斯坦布尔市区丢原子弹的缘故,铁了心要在这座象征着民族辉煌的城市血战到底。

    此外,虽然土耳其共和国的中央政府,已经跟首都安卡拉一起,在苏联原子弹的蘑菇云中灰飞烟灭。而各地的土耳其正规军,也都在苏联红军的核弹爆击中被炸得七零八落,还得同时对抗从东北方杀来的六十万苏联高加索方面军,同时又要弹压库尔德人的起义,可谓是焦头烂额,狼狈不堪,从一开始濒临崩盘。

    但是,此时盘踞在伊斯坦布尔城内困兽犹斗的上百万土耳其军民,也并非完全没有外援

    “什么一支从埃及出发的美国舰队通过达达尼尔海峡,闯进了马尔马拉海距离伊斯坦布尔只剩下三个小时的航程了这是怎么回事希腊人不是已经在昨天攻下加里波利半岛了吗”

    听着一名参谋的报告,华西列夫斯基元帅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他们为什么没有封锁海峡”

    “这个希腊的南色雷斯军团虽然顺利攻陷了加里波利半岛,但土耳其人在战败撤退之前破坏了所有的海岸炮,希腊陆军只靠野战炮很难封锁海峡。而且,达达尼尔海峡对岸亚洲一侧的海防炮垒,依然掌握在土耳其人的手里,在美国舰队通过期间一直在向对岸炮击,压制住了希腊人的火力。”

    那名参谋答道,“根据航空侦察,这支前来救援的美国舰队,共有一艘轻型航母,一艘巡洋舰,三艘驱逐舰和两艘快速运输船,此外还有三艘原本待在爱琴海的土耳其老式炮舰,也跟着一起过来了。”

    “还算好,这点兵力还不算多,黑海舰队应该能够对付的了实在不行还有我们的俯冲轰炸机。”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揉着额头叹了口气,“既然美国佬硬是要挤进来,那么就不用让他们再活着回去了不过,盘踞在伊斯坦布尔的顽敌也必须要尽快解决掉,否则一旦拖得久了,肯定会有更多的麻烦。让前线机场准备特种毒气弹只要风向合适的话,就对伊斯坦布尔市区进行饱和轰炸”

    于是,在色雷斯平原的前线机场,苏联地勤人员打开了被锁得严严实实的秘密仓库,用小车推出一枚枚画着黄黑色骷髅头图标的特种航弹,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它们安装上轰炸机的挂弹架和机腹

    如果说三战跟一战和二战相比,有什么最显著的差异的话,那就是交战各方的骑士精神彻底荡然无存,道德下限进一步屡创新低。不仅美苏两大超级强权的原子弹遍地开花,在欧洲和亚洲种了数不清的蘑菇云,将一座座历史名城化为辐射废墟。毒气也不像一战那样仅限于前线阵地争夺战,而是被普遍用于轰炸敌方城市和屠杀平民。就连制造瘟疫的细菌武器,这个更加惨无人道的玩意儿,也有了被大规模使用的征兆。

    所以,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很平静地下达了对伊斯坦布尔进行无差别毒气战的命令,而苏联空军也不孚众望地做到了连续不断的大规模准确投弹,让这座不屈的城市被塔♂崩毒雾覆盖了整整两天两夜,成功消灭全城三分之二的人口,从而大幅度“软化”了土耳其人的抵抗,基本实现了对这座城市的完整接收。

    与此同时,那支勇敢闯入马尔马拉海的美国支援舰队,也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最后末日

    昔兰尼加班加西,托卜鲁克军港

    被临时充作指挥部的“威奇塔”号重巡洋舰上,艾森豪威尔上将皱着眉头在看最新收到的电报。

    总的来说,基本都是坏消息前有敌军压境,后有内院失火。

    在得知苏联对土耳其宣战的消息之后,艾森豪威尔上将不顾自身处境艰难,硬是从埃及集结了一支舰队,装了些军火弹药赶往伊斯坦布尔,希望能够帮助土耳其人,尽可能久地把苏联海军堵在地中海门外。

    没想到土耳其人崩溃的速度远远超出预料,在美国舰队抵达伊斯坦布尔之前,苏联黑海舰队就已经突破博斯普鲁斯海峡,在伊斯坦布尔的港口外以逸待劳美军被迫用一艘重巡洋舰对轰苏联人的三艘战列舰,用一艘轻型航母对抗苏联人的岸基航空兵除了自寻死路之外,实在找不到更加合适的词语来形容。

    结果,一场短促的激战下来,旗舰塔斯卡卢萨号重巡洋舰负伤搁浅后被俘,圣哈辛托号轻型航母战沉,运载援助物资的两艘巴西籍快速运输船,很干脆地选择挂白旗投降,随行的三艘驱逐舰也沉没了两艘。

    剩下最后一艘驱逐舰安东尼号,总算是勉强逃出了战场,在马尔马拉海南岸的班德尔马港,汇合了因为轮机老化、航速极低而姗姗来迟的三艘土耳其炮舰,但随即却发现自己被切断了后路就在伊斯坦布尔海战爆发的同时,苏联人动用一个师的空降兵,奇袭达达尼尔海峡东岸的恰纳卡莱,夺取了土耳其人在海峡东侧的炮台,并以最快速度向海峡内大量布设了水雷,从而封锁了达达尼尔海峡,让倒霉的安东尼号驱逐舰被困在了总面积只有189万平方公里,大小还不如很多淡水湖泊的马尔马拉海之内,再也无路可走。

    面对安东尼号驱逐舰发回来的请示电报,艾森豪威尔上将一时间心头无名火起,真的很想下令让他们火速起锚,再次直航伊斯坦布尔,对苏联舰队自杀性进攻,轰轰烈烈地死在那儿算了。但冷静下来仔细一想,还是让他们在班德尔马港自沉战舰,然后伺机走陆路穿过小亚细亚半岛,在土耳其南部港口寻找船只,自行回埃及归队毕竟熟练的水手现在也已经变得很珍贵了。在美国海军连续全灭了多次之后,虽然以美国的庞大工业实力,崭新的舰艇可以很快生产出来一大堆,但合格的海员却根本来不及培养,很多新服役的战舰上,甚至连一个会用六分仪的人都没有,只会跟着前面的战舰走,单独行动就铁定要迷路

    再接下来,苏联人就向全世界公开通电,宣布已经顺利夺取了伊斯坦布尔很显然,势单力薄又吃了一大堆原子弹的土耳其人,已经再也阻挡不住苏联红军的脚步。接下来要不了几天时间,苏联红海军的大舰队就要从土耳其海峡和直布罗陀海峡东西对进,夹击和消灭艾森豪威尔这条釜底游鱼了

    偏偏苏伊士港又挨了一枚原子弹,沉船把航道都给堵死了,困在北非的盟军还被断了补给线

    自己这边要什么没什么,敌人还有不知道多少可以用来直接掀桌子的核弹,这样的仗可怎么打

    正面战场一塌糊涂,战线后方也是四面起火就在上个星期,饱受压榨的叙利亚阿拉伯人爆发了新一波大起义,成功占领了大马士革和阿勒颇。当地的自由法国殖民部队却是士气极度低落,土著士兵不是倒戈就是脱了军装回家,白人士兵也几乎未作任何抵抗就拱手让出城市,乱哄哄地逃往相邻的黎巴嫩共和国。

    叙利亚这边叛乱四起,埃及的情况更是急速恶化为了疏浚被核爆堵塞的苏伊士运河,恢复这条供养北非盟军的生命线,核爆刚刚结束不到一个星期,驻埃美军就强行征发了三十万埃及劳工,不给任何防护装备,就用枪口逼着他们去辐射区清理河道,修复堤坝、港口设施和挖掘沉船。结果,苏伊士运河的修复工程尚未完全展开,就激起了巨大的广泛恐惧和遍及全埃及的大暴乱。起义民众在很短的时间内占领了超过二十座中小城市,瘫痪了埃及的铁路运输,并且成功地把首都开罗变成了一座大战场,先后占据了大部分的街区。城内的一万多美军被困在少数据点里艰难死守,犹如大海之中被狂风巨浪不断拍打的几块礁石。

    面对这样内忧外患的的情况,艾森豪威尔上将很清楚,他已经必须再进行一次大踏步的战略撤退了。

    所以,艾森豪威尔在权衡利弊之后,捏着鼻子下令放弃马耳他、克里特岛、叙利亚、黎巴嫩和塞浦路斯,让各路陆军和舰队都撤退回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准备优先剿灭埃及的叛乱,然后在着手应对苏联的攻势。

    但是,对于他这份看似很合理的最新命令,所有的参谋们都表示无法执行,因为

    “苏联人刚刚在亚历山大港投下了原子弹我们的舰队在尼罗河三角洲已经没有母港可用了”

    s:最近美国竞选又出笑料,先是媒体宣称俄国勾结特朗普帮忙派特工给希拉里下毒。同时中情局前局长又在电视采访的时候公然附和说,虽然没证据,但是他“凭直觉判断”特朗普一定是俄罗斯间谍给希拉里下毒真要这么容易的话,美国官员早就全被喂三尸脑神丹、豹胎易筋丸,顺便再种三十六道生死符了。

    还有,堂堂美国中央情报局长,居然堕落到了台湾名嘴的不靠谱水平很怀疑这个曾经威风八面的机构,是不是已经扑街到开始在整天编造情报骗经费混日子了。

第748章 、三战时期的圣诞故事(一)

    第一百零五章、三战时期的圣诞故事一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

    这是一座位于美国东北部的小城市,地处纽约和费城之间,是一座别具特色的乡村都市。小城位于新泽西州西南的特拉华平原,东濒卡内基湖,西临特拉华河。普林斯顿的景色幽雅,四周绿树成荫、绿草丛丛,清澈的河水环绕着小城静静流淌,城内还有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洋溢着一种掩藏在浓浓的文化氛围笼罩下的贵族气息,从近代开始就是美国上层人士青睐的居住地。

    相比于几乎要变成人间炼狱的欧亚大陆,虽然美国早已在战争中渡过了五个年头,但总体而言,这个被两片大洋所保护的新世界,无疑还是远离旧世界战火的。尽管美国平民也开始为市场上的物资匮乏而怨声载道,但在聚居着大批名流富豪和特权人士的普林斯顿,各种琳琅满目的日用商品依然像战前一样供应充足。

    普林斯顿的梅塞街112号,是一栋二层小楼,进院门后到房门是条小道,两边是修剪整齐的灌木。进房门朝左,靠近玉米杆装饰的墙壁是木质楼梯。上楼后就是书房,四面全是书架,房门正前方是俯瞰花园的大窗户,右面是通向阳台和卧室的门,还有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肖像。大窗户前摆着一张长方形大桌,旁边是放烟斗的小茶几,上面还有一个澳大利亚土著的飞去来器,门旁放着圆桌和沙发。

    乍一看,这似乎只是一间很普通的美国上流社会学者教授的宅邸,在学术氛围浓厚的普林斯顿显得平凡无奇。但是,只要提起这座房子的主人,所有人就都会如雷贯耳,肃然起敬。

    他就是量子科学界的泰斗,相对论和质能方程的提出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这一年,距离爱因斯坦因为犹太人血统出身,被激进的纳粹分子赶出德国,被迫携太太罗爱莎、秘书迈耶尔等人移民美国,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任职,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三个年头。

    此时,爱因斯坦正坐在书房里一张最新添置的单人沙发上,一边准备着送给朋友和同事们的圣诞礼物,同时提笔苦思着写在贺卡上的内容,一边听着收音机里播放的时事新闻虽然收音机里的新闻内容,还是一如既往的慷慨激昂、热情洋溢,充满了各种空洞地爱国口号,但是,跟大战时期很多理智的各国知识分子一样,爱因斯坦也已经逐渐学会了如何从那些花团锦簇的华美言辞背后,发掘出各种冷酷的真相。

    更何况,他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偷听敌台”的技巧在普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