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穿越时代- 第7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直到二十一世纪都还在理论上被禁用因为工人必须用手擦屁股,所以生产的清真食品肯定细菌超标,卫生不合格。清末的中国无论如何糟糕,好歹已经有了自己的钢铁厂、造船厂、纺织厂和自行建设的铁路。而同期的奥斯曼土耳其,却是一个比清朝还要更纯粹的农业国,连面粉、糖和布匹都基本全靠进口,请德国人援建的铁路也是莫名其妙地修成了断头路

    这么扑街的帝国,在列强争霸的西方世界显然是混不下去的。在一战的时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还可以凭着辽阔的版图和庞大的体量,以及德国提供的军火,硬着头皮跟英国殖民地三流杂牌军印度人为主周旋一二。到了二战时期,土耳其共和国的版图只剩下了八十万平方公里,人口只剩下了不到两千万,工业建设方面虽然经过凯末尔改革,略有起色,但却是以纺织之类的轻工业为主,重工业的规模极其可怜,海军舰队在建国初期全灭过一次,到此时依旧几乎跟没有差不多,陆军的枪械弹药在相当程度上也得依赖于进口。

    跟欧洲列强相比,土耳其共和国不仅在工业上不如人,在海军和空军上惨不忍睹,陆军同样也无法应付一场机械化战争,甚至连人口都仅仅只相当于法国的一半,德国的四分之一此时的土耳其还没有完全开始人口大爆炸,在封建时代,其本民族人口长期保持在一千万左右,哪怕想要拼人头都根本拼不过。

    按照当时国际上的排行榜,土耳其共和国的军事实力,甚至还在比利时、葡萄牙和希腊之下

    看着手里的这么一副烂牌,时任土耳其总统的穆斯塔法伊斯麦特伊诺努阁下自然没胆量贸然加入世界大战的擂台,一直当墙头草左右摇摆到了纳粹德国覆灭的两个月之前,才在口头上勉强对德宣战。

    之后,当英国人在整个欧洲到处拉拢盟友对抗苏联布尔什维克的时候,土耳其共和国也是严守中立,拒绝美英盟军入境,万万不敢给自己招灾但问题是,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残酷世界上,不是你缩了头就能不挨打的。更何况,以俄国和土耳其之间积累几百年的传统仇恨,想要开打都根本不需要什么理由

    于是,随着苏联红军的铁甲洪流在欧洲大陆上节节胜利,土耳其共和国的命运也日渐黯淡。

    等到苏联、保加利亚和红色希腊三国的六十万东欧联军,在马里查河畔的色雷斯平原斯巴达克斯的老家上集结,另外六十万苏军陈兵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之时,土耳其人才如梦初醒,慌忙向自家的欧洲领土增派兵力,在边境重镇埃迪尔内部署重兵集团,与对面的敌人对峙,同时对国内发布战争动员的命令,紧急扩充陆军,并且向此时依然驻扎于中东地区的美军和英军求援然而,这一切备战措施都已经太迟了

    面对已经席卷了整个欧洲的俄国人,土耳其共和国仅有的这点儿家底,真心连是一个星期都扛不住

    而早已自身难保的美军和英军,在这个节骨眼上也没法给土耳其人提供任何实质意义上的军事援助。

    在战争正式爆发之后,苏联依然是用原子弹开路,派遣庞大的战略轰炸机群从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出发,突破土耳其人几乎不存在的空中防线,对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还有布尔萨、安塔利亚、埃斯基谢希尔和科尼亚等主要城市先后投掷了二十枚原子弹,几乎要把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高原腹地炸成一片废土。顺便还把土耳其共和国的整个中央政府给炸上了天在这个时代,连欧美列强都还不知道该怎样打一场核战争,只能在战争中慢慢摸索,而作为落后国家的土耳其,就更不可能知道该怎样挖防核弹的地下掩体指挥部了。

    与此同时,苏联黑海舰队也是大举出动,直接沿着黑海南岸的土耳其港口挨个儿点名,很快将逗留在黑海的土耳其海军舰队扫荡一空,残余舰艇不得不逃到马尔马拉海和爱琴海,躲避苏联舰队的追杀。

    再接下来,盘踞在土耳其西南内陆的库尔德人,也拿着苏联人之前几个月陆续援助的武器,公然竖旗造反,从背后到处攻打土耳其军队和警察,宣布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库尔德斯坦共和国”

    两面夹击,海陆齐攻,核弹轰顶,内鬼作乱,外加斩首战术这样一套招招致命的复合拳打下来,哪怕是穷兵黩武的纳粹德国,只怕也得瞬间半身不遂,更何况是素称“西亚病夫”的土耳其呢

    理所当然的,在开战之后仅仅二十四小时,以苏联为首的东欧联军就突破了土耳其的边境重镇,扼守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三国交界处,旧称阿德里安堡的埃迪尔内,把驻守此地的二十万土耳其军队碾得粉碎。与此同时,苏联海军陆战队也在黑海南岸的特拉布宗登陆,配合陆军从背后击穿了土耳其的高加索防线。

    而此时的土耳其中央政府和军事指挥机构都已经在核爆中灰飞烟灭,各地军队既收不到命令,也得不到增援,甚至领不到给养,全靠自发作战,兵力又处于绝对劣势,自然是一场溃败连着下一场溃败。

    就这样,到了开战第三天的时候,苏联红军的坦克部队已经出现在了伊斯坦布尔的郊外,激起了城内市民的极大恐慌,并且引发了一场规模浩大的难民潮

第747章 、新月旗坠落(下)

    第一百零四章、新月旗坠落下

    这就是俄罗斯历代沙皇心心念念的天堂之下最伟大的城市,象征着霸权和荣光的君士坦丁堡吗

    如今亲眼望过去,除了尖塔和寺庙稍微多一些,似乎感觉也不怎么样嘛

    但是,不管怎么样,只要能够拿下这座城市,自己这一代俄罗斯军人就应该可以封神了吧

    六十万东欧联军的总司令,原苏联红军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此时正站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山崖上,手持一副高倍军用望远镜,遥遥俯瞰着南方沐浴在硝烟和火焰之中的伊斯坦布尔街市。

    一切恍如五个世纪之前的1453年,那场震撼西方世界的君士坦丁堡攻防战的重演。

    不过,在经历了五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如今的伊斯坦布尔市容,毕竟已经与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有了极大的差异。在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视野之中,东罗马帝国时代拱卫这座城市的提奥多西城墙,随着城市的扩展,目前已经基本不复存在。而伊斯坦布尔的市区范围,也比东罗马帝国时代的君士坦丁堡扩大了许多。曾经作为城市边界的金角湾,已经被各式各样的民宅包裹进了市区之内。穆罕默德二世曾经安置乌尔班大炮的阵地,也都被林立的房屋和市集所覆盖。远远看去,显得高低错落,颇为杂乱。

    但尽管如此,这依然无损于君士坦丁堡这座城市,在俄罗斯人眼中的巨大魅力。

    作为东正教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以“第三罗马”自居的俄罗斯人,一向都有着浓厚的君士坦丁堡情结。从军事、战略和地理的角度上来说,君士坦丁堡的价值不言而喻,这座城市坐落在欧亚两洲的交点上,控制着小亚细亚与巴尔干之间的东西交通,以及来往于地中海与黑海之间的海运,同时坐拥着黑海海峡中最平坦易趋的陆桥和最狭窄难行的水道,是极佳的天然港湾,也是天生的帝王形胜之地,以及镇守欧亚大陆的战略中枢。如果俄国人得到了君士坦丁堡,便如同得到了黑海的大门钥匙,对敌可随时封锁黑海,对己能自由出入地中海。届时俄罗斯在黑海和地中海的海洋战略便能完全盘活,真正确立其欧洲海洋大国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君士坦丁堡最宝贵的价值源于它伟大的历史。君士坦丁堡有着中世纪欧洲最大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千年来这里都是东正教的中心圣地,而东正教的精神领袖,君士坦丁堡大牧首,也驻跸于此。

    东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俄罗斯成为了东正教范围内最强大的国家。俄国一直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俄罗斯的东正教正是来源于东罗马帝国。除了宗教以外,俄罗斯、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斯拉夫国家的文字,也来自于东罗马帝国。不同于欧洲普遍使用的拉丁字母,大多数斯拉夫人所用的字母被称为西里尔字母,由东罗马传教士,希腊人西里尔的创制。俄罗斯文明的东罗马化是自上而下,有了东罗马的血统和基因,加上宗教和文字两种文化的核心载体,俄罗斯在艺术、建筑、文学等各方面都带上了东罗马的烙印。

    在沙皇时代,如果俄罗斯能够夺取君士坦丁堡,赶走土耳其异教徒,光复东正教的圣地,甚至仅仅发起一次解放君士坦丁堡的行动,便能利用宗教令箭尊王攘夷,许诺以政治独立,号令巴尔干半岛的东正教诸国与之共同对抗土耳其人,进而在巴尔干半岛建立起自己强大的影响力,一口气控制半个地中海

    同时,如果俄国能够光复君士坦丁堡,从名义上继承东罗马帝国的历史法统,那么俄国将真正成为至少半个罗马帝国的继承人,以及整个基督教世界无可争议的天下共主

    正是因为这一光辉目标的诱惑,刚刚摆脱野蛮和蒙昧的俄罗斯人,才会不顾一切地举兵南向,对当时还很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进行一次又一次大胆和鲁莽的挑战,激情洋溢地连续发动十一场俄土战争,誓要“兴复罗马东罗马,还于旧都君士坦丁堡”。至于现在的这场战争,大概可以算是第十二次俄土战争。

    或许,也是最后一次俄土战争了虽然罗曼诺夫家族统治的沙皇俄国,目前早就已经灰飞烟灭,但作为沙俄的继承者,苏联红军对于攻占君士坦丁堡,乃至于毁灭土耳其的渴望,可是一点儿都没有减弱。

    目前,就跟1453年的那场君士坦丁堡攻防战一样,攻城的苏军从三面包围了这座城市,而苏联黑海舰队也突破了博斯普鲁斯海峡,闯入了马尔马拉海,这个世界上最小的海,封锁了伊斯坦布尔的海上交通线。

    之前,为了封锁博斯普鲁斯海峡,土耳其共和国在海峡两岸设置了很多的炮台。但是,就跟英国佬的新加坡要塞一样,土耳其人的这些炮台也只能轰击海面,无法对付从背后陆地上过来的敌人。而且,土耳其人的军事经费远不如欧洲列强那么充裕,海防要塞的设计结构过于老旧,抵御空袭轰炸的能力非常之差。

    因此,随着二十万土军精锐在东色雷斯战场上的土崩瓦解,数十万苏联红军沿着黑海西南岸一路狂飙猛进,很快就杀到了博斯普鲁斯海峡欧洲侧炮台的背后,从背后逐个端掉了里面的守军。

    与此同时,苏联空军对海峡对岸的亚洲侧土耳其岸防炮台,进行了前后超过五千架次的密集轰炸。黑海舰队的三艘战列舰也冒险抵近海峡出口处的岸边,对这些炮台进行了持续一整天的地毯式轰击。

    像这样仿佛流星火雨一般的超高烈度火力打击,很快就让海防炮台上那些生平还没见识过战场的土耳其士兵,接二连三地纷纷精神崩溃了,当一支苏军惩戒营的敢死队划着橡皮小艇,渡过一千多米宽的海峡,登上对岸滩头的时候,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轻易瓦解了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最后防御。接下来,苏联红海军的工兵只用了三小时,就清除了土耳其人仓促布设的两道水雷网,让黑海舰队的前方变成一片坦途。

    面对苏联人的大军压境,伊斯坦布尔城内自然是一片骚乱,凡是有点家底的土耳其市民,都开始带着细软逃离城市。但是,由于黑海舰队迅速突破海峡天险,封锁了伊斯坦布尔的海路交通,所以只有极少一部分市民来得及乘船逃到对岸,剩下的都被困在了城里,只能在恐惧中静静的等待着最后时候的到来。

    相反,从东色雷斯各个陷落土耳其城镇逃出来的战争难民,还在源源不断地从各个方向涌入伊斯坦布尔,让这座城市日渐拥挤和嘈杂,也愈发的混乱动荡,各种抢劫杀人事件频繁发生,弄得一片乌烟瘴气。

    但尽管如此,土耳其人依旧没有放弃抵抗的打算。已逝的“国父”凯末尔在过去几十年里搞的土耳其民族主义运动,多少还是有点成绩的。相比于一战末期,作为奥斯曼帝国首都的伊斯坦布尔,在英法联军面前不战而降,如今已经不再是首都的伊斯坦布尔,虽然处境更加绝望,但却出乎意料地保持着战斗的勇气。

    利用东欧联军还没有打进城内的短暂时间,伊斯坦布尔的军政当局动员了全城居民,组织他们收集枪械,构筑街垒,囤积饮水和食物。同时又指导市民紧急自制了一些燃烧♂瓶和大型弹弓之类的简陋武器。

    就连曾经被土耳其共和国政府大力打压的宗教人士,在这个亡国在即的危急关头,也不计前嫌,拿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