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7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邺县县令向皇帝上表,称赞李典家族是豪强之鉴。
    因为这样的干净处理,李氏家族和乐进家族并未受到冲击,成为极少数幸存于世的庄园主的代表性人物。
    的确没什么问题可以抓了,硬是要抓,也只有诬陷这一条路可走,或者干脆来个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强行处置。
    郭鹏一时半会儿都想不到好的办法。
    不过这个时候,郭瑾倒是提出了一个看法。
    “父亲曾说过,军队里军费的使用,最高统帅是有发言权的,一些不方便运输只能在当地采买的东西是允许军队用军费购买然后下发的,这部分费用是交给军队去自己运行的。
    一般来说,就算出了点小问题也不会特别去询问,账目直接提交给兵部,再由兵部备份给财政部和内阁各一份,但是历年来,甚少审查军队的这部分账目。
    军队的主要物资都掌握在朝廷手里,必须由朝廷运输拨付,只有其他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才会让军队自行购买,可是任何无关紧要的东西,让数万人使用,那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郭瑾这样一说,倒让郭鹏眼前一亮。
    “之前,反腐的重点是中央朝廷和地方官府,不是军队,军队账目甚少审查,如果说这其中有点什么问题的话……”
    郭鹏笑了,满意的看着郭瑾,开口道:“不错,不错,不愧是我的儿子,能想到这一点。”
    “父亲过誉。”
    郭瑾笑着说道:“不查,不代表不会查,只是没时间而已,一旦有时间去查了,不出问题就罢了,一旦出了问题,作为最高主将,一定跑不掉,而且朝廷处置就光明正大了。”
    郭鹏满意的点了点头,觉得很欣慰。
    郭瑾成长的不错,已经学会主动找茬陷害……
    呸!
    是在必要的时候主动出手惩戒臣子,避免臣子滑向犯罪的深渊。

一千二百四十五 不示弱于皇帝,必死无疑
    对于皇帝来说,想要找到臣子的问题,其实不难。
    只要想找问题,一定能找到问题。
    而且主抓涉及钱的问题,除了赵云这种死盯着钱一点不肯放松的特殊存在,其余各方面军在这个方面肯定都有问题。
    或大或小罢了。
    就好像当年凉州贪腐案,军队里也有军需官参与进去,被郭鹏砍了一百多人,狠狠震慑了西北兵团,也成为了曹仁为数不多的污点之一。
    现在其他部分要是出了问题,也不是不能想象的。
    那么,针对乐进的办法也就有了。
    “阿瑾,尽快把伤养好,伤养好之后,你去内阁悄悄把西蜀军队的军费账册调出来,逐条审核,看看能不能找出点问题,若是可以,这就是你驾驭乐进的办法了。”
    “儿子明白。”
    郭瑾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该交代的事情都交代的差不多了,郭鹏又摸了摸郭瑾的屁股,笑着说道:“记着把身子养好,然后为父交代你日常生活的规律不准懈怠,高油高盐的东西不准多吃,腌菜也不准多吃。
    多吃鸡肉,鱼肉,虾肉和蔬果,就用为父教你的方法烹饪,少饮酒,每日不管多么繁忙,身体锤炼不能不做,身体是越练越好的,不练,身体就要坏掉,你的寿命和为父的寿命一样,对魏国来说,太重要了。”
    郭瑾的面色变得严肃起来。
    “儿子清楚,儿子一定照做,决不懈怠。”
    “嗯,那你好好休息,为父先回去了,之后的事情,等你伤好了再商量。”
    “好,父亲慢走。”
    从郭瑾的住所出来,郭鹏没有和蔡婉告别就顺着小道离开了。
    回到宫里,郭鹏没有去后宫,直接回到了南书房,打算继续处理一会儿国务。
    这个时候又觉得肚子有点饿,便让苏远安排御膳房给他准备一些吃的,填填肚子。
    苏远离开之后,南书房中暂时只有他一个人。
    放下手中的笔,郭鹏微微闭起了眼睛,想着闭目养神,脑海中却回想起了之前和郭瑾谈话的内容。
    想着想着,郭鹏忽然觉得有些讽刺。
    做了皇帝之前觉得人格越完美、越有魅力的武将越好,希望自己麾下每个武将都是廉洁奉公毫无私心的圣人。
    可是做了皇帝以后才意识到,武将,带兵的武将,威望很大的武将,没点小缺陷是不好的,不美的。
    父子两个想尽办法给这些武将找弱点找缺点,就想着给他们找麻烦,然后施恩于他们,这样方便控制,方便驾驭。
    这是帝王心术。
    可是用正常人的角度去看,却又不免感到十分的讽刺。
    皇帝控制武将的办法,就是有问题找问题,没问题创造问题也要找问题,绝对不能容忍一个完美武将的诞生。
    武将必须有问题,必须有缺点,必须要有一些不良嗜好。
    不管是什么,贪吃也好,贪玩也好,贪杯好色也好,贪财也好,喜欢欺负弱小也好,总归,是要有个弱点在的。
    比如关羽和同僚处不好关系,郭鹏就很放心。
    比如张飞对自己的士卒非常严苛,在大头兵群体里的名声不好,郭鹏很放心。
    比如颜良、高览、张郃等人曾经是降将,还和郭鹏做对过,出身不佳,郭鹏很放心。
    比如张辽、臧霸、曹性、成廉等人也是降将,也和郭鹏做对过,出身也不好,郭鹏也放心。
    文官也就罢了,带兵的武将总归是要有弱点。
    如此示弱于帝王。
    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那就是和皇家结亲,成为自己人,然后老实本分会做人,这样就能保全自己获得皇帝的信任了,比如卫青。
    除此之外,不示弱于皇帝,必死无疑。
    对付乐进这件事情上,这个道理就贯彻的非常到底了。
    没问题不行,必须要有问题。
    别说赵云没问题,赵云也有问题。
    他的妻子是和郭鹏作对的吕布的女儿,这就是个大问题。
    平常不追究的时候没人在意,郭鹏没当皇帝的时候大家也不在意,可是现在时代不同了,一旦在意起来,恶毒一点的人就会抓着这个问题不放手,狠狠的收拾赵云,让他狼狈不堪。
    自己人格上没问题,难道家人没问题吗?
    要是家人还没有问题……
    那……
    那你就只能去死了。
    想到这里,郭鹏忍不住的笑出了声。
    他想到了岳飞。
    中国古代出身最低、成就最高、品德最完美的武将之一。
    他的死,主要并不是他能打胜仗,还想迎回二帝,以及三抗圣旨之类的原因。
    这样做的人在当时并不少,喊出口号的人也不少,以此为目标的人更不少,属于政治正确,就算是赵构再怎么不愿意听到,也要忍着,绝对不能说反对。
    贪财、好色、怕死、畏敌、扰民,这些作为大将绝不应有的劣迹,如果岳飞有一样,可能他就不会死。
    如果全有,他甚至很可能得到奖赏,并且可以继续做高官、大将,君臣相得,其乐融融。
    可是当他在战火和屈辱中逐渐克服自己人格上的种种弱点,始终与士兵、人民同甘共苦,并且最终成长为堪称名将中的道德楷模的时候,他就非死不可了。
    皇帝没有他能打,没有他那么大的功勋,没他那么好的品德,还没办法控制他。
    找不到他的弱点,找不到他的缺陷,不知道该怎么打击他的威望、威信,从而将他控制住。
    他出身低微,家人数量很少,还都没有犯法。
    治军极其严格,身边部下也没有犯法。
    自己身上找不到问题,家人身上也找不到问题,部下身上找不到问题。
    然后还摊上赵构这个皇帝,皇帝还没有他的功勋大。
    岳飞必死无疑!
    这是几乎是整个南宋高层的共识,他死于集体谋杀,主谋绝非只有赵构和秦桧两人。
    郭某人战功高,特别能打,大半天下都是他自己打下来的,诸将都是他的旧部出身,就算他们的道德完美堪称模范,人人都是古今完人,他也不怕,他能驾驭他们。
    所以郭某人从来不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动摇,诸将也能好端端的活着。
    可是,也就是他了。
    轮到郭瑾,没有他那么高的军功和威望,每一名开国大将摆在他面前都能叫【功高震主】。
    不想方设法给郭瑾培养威望,不想方设法找茬儿打击他们的威望、人品,让世人看到他们的狼狈处……
    那就只能杀了。

一千二百四十六 郭鹏也有不开心的事情
    中国从来不缺少聪明人。
    聪明人会自污。
    贪污腐败一下,欺男霸女一下,奢侈小资一下,出言狂妄一下,露出弱点让皇帝看到,皇帝就放心了。
    可总有那么些直肠子二愣子政治小白们就是要坚持自己的道德、气节,坚守自己的初心,无论在何等逆境下也绝不违背自己的意志,绝不妥协,绝不认输。
    于是他们就死了。
    更换郭某人处在那个时刻的赵构身上,他不会做出比赵构更好的选择,种种压力之下造成的心理变态也会一样把他逼疯,非杀了岳飞不可,否则就吃不好饭,睡不好觉。
    这就是皇帝,这就是帝国。
    郭魏帝国强盛无匹,打遍天下无敌手,强盛的就像太阳的光辉一样不可直视,终有一日,郭魏帝国会成为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可是,无论如何,这也是一个帝国。
    一个不能容忍道德模范的功勋大将存在于世的卑劣的帝国。
    有那么一瞬间,郭某人忽然有点讨厌自己,有点讨厌自己一手缔造的庞大帝国,讨厌这个被自己篡改的面目全非却依旧不改本质的世界。
    但是也就是那么一瞬间了。
    该做的事情,他一样也不会少做,不该做的事情,他一样也不会多做。
    因为他是一个帝国的皇帝。
    曹洪事件到此为止,这次风波以曹氏外戚的权势与威望遭到沉重打击而告终。
    曹氏外戚在这场风波前后失去了曹仁和曹洪两名重要的将军,在军中的势力一落千丈。
    虽然曹洪空缺出来的卫军左将军职位被郭鹏交给了夏侯渊,令夏侯渊代替,但是终究不是曹氏将军拥有这个职位。
    曹仁的退休和曹洪的裸退对曹氏外戚势力的打击是十分沉重,影响也十分深远的。
    而与此同时,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出现在了世人的视野里,再也不能被轻易的忽视。
    皇太子郭瑾,正在洛阳上空努力的发光发热,以驱散皇帝郭鹏所拥有的恐怖皇权而带来的深沉的威压。
    皇太子郭瑾不惜自己的前途,用自己的前途向郭鹏进谏,以被杖责三十和三十天不能正常活动、见人的代价换回了曹洪的命,换取了这一波政治风暴小高峰的快速结束。
    同时,也给恐慌之中瑟瑟发抖的群臣带去了一丝温暖。
    毫无疑问的,皇太子的行动是郭鹏放过曹洪的唯一理由,之前,无数大臣在救援曹洪的过程之中折戟沉沙,群臣噤若寒蝉,不敢言语。
    只有郭瑾冒着危险成功了。
    这次事件不仅显示出了皇太子的胆识、仁厚,更暴露出了皇帝对皇太子的殷切期待,以及爱子情深。
    原来,皇太子可以遏制皇帝的疯狂举动吗?
    群臣对于这样的猜测抱有怀疑,谁也不敢妄自揣测皇帝是不是爱子情深到了可以忽视皇太子对皇权挑战的地步。
    因为这样的行为的确就是皇太子正在挑战皇权。
    他们觉得应该不至于,可是事实就发生在眼前,由不得他们不相信。
    曹洪离开了洛阳,曹仁也紧随其后离开了洛阳,生活还得继续,日子还要继续,魏帝国的统治使命还远远没有到完结的时候。
    群臣上表的上表,办事的办事,吵架的吵架。
    不得不说,因为皇帝的高强度威压,使得在一段时间内朝臣不敢进行任何斗争,每个人都和和气气的,老老实实的做事情。
    各方势力有仇的,互相不满的,也都暂时压制自己的不满和对立,暂时携手同行,老老实实做事情,不敢有分毫造次。
    谁知道皇帝会在什么时候忽然又一次发疯,然后再惩治群臣呢?
    只能自己不犯错误,不让皇帝找到办事的借口,这样才能维护大家的安全。
    这段时间里,中央朝廷的上层和黎庶子弟主导的下层通力协作,大大提升了魏帝国的办事效率。
    官僚们老实做事,将大叛乱以后地方急需整改的问题快速处理掉,将一些争端快速解决掉,从而加速了魏帝国地方恢复生活和生产。
    这场大叛乱终究没有影响延德十年的春耕。
    延德十年二月底三月初春耕开始之前,大叛乱对河北、中原和江南各州郡造成的破坏基本修复完毕,各地刺史、郡守和县令纷纷督促下级官吏率领命中展开春耕,坚决不能拉下春耕的大事。
    各地政府都把春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