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4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郭嘉则继续劝说。
    “北边的军队,抵抗我汉中大军已经十分吃力,南边的军队人数少,严将军五万之兵尚且被我军全歼,南中军队难道能超过五万人吗?他们来了又能如何?能改变局势吗?
    我知道,成都有粮,有人,不是只有愿意投降的人,也还有愿意抵抗的人,但是这些人真的能扭转大局吗?继续坚持下去,真的可以拖垮我军的后勤吗?
    使君难道不知道汉中积谷足够我军两年之用,南郡积谷和我军的战利品足够我军三年之用?而且中原河北关西江东和荆楚都在我国手中,一地不春耕,还有他地可春耕,可征调粮食支援战地,使君呢?蜀中呢?”
    郭嘉的反问让刘璋颓丧不已,也更加沉默,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于是郭嘉再接再厉。
    “战事到了这个地步,已经十分明朗了,使君为了抵抗我军已经竭尽全力,蜀中百万余人丁,已有二十万男子征战、运粮,蜀中还有可以耕作的青壮吗?
    眼下已经四月,春耕已经迟了,使君可以靠着成都粮食支撑下去,但是蜀中百姓如何坚持?他们没有存粮,粮食只够果腹,一旦遭遇兵祸,就会有饿死的危险。
    使君多抵抗一日,蜀中百姓则多一份饿死的危险,使君多抵抗一月,蜀中百姓皆饿死矣!为百姓计,嘉请使君早日归顺,则蜀中百姓都能得到赈济,免遭饥馑之难。”
    郭嘉的话不断的冲击着刘璋早已摇摇欲坠的心理防线。
    刘璋知道,自己已经回天乏术,无法坚持了,继续坚持下去,只是徒增伤亡,且把自己送上死路而已,抵抗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剩下来的这些家底子,或许可以成为自己投降的资本。
    沉默良久,刘璋忽然握住了郭嘉的手。
    “奉孝,我知道你是皇族,魏天子一定对你交代过这些事情,你能否告知我,若我投降,我会得到什么待遇?我会因为曾经称帝而被魏天子责罚吗?”
    郭嘉大喜过望。
    “事已至此,使君放弃抵抗,主动投降,让剩下一半的蜀中军队停止抵抗,保全蜀中百姓,已经是大功了,虽然之前有过交战,但是现在投降的功劳依然可以弥补之前的罪过,使君是可以得到优待的。”
    郭嘉握着刘璋的手十分诚恳的说道:“山阳公食邑万户,在山阳国过着我魏天子都很羡慕的生活,归义侯食邑三千,居住在洛阳,莺歌燕舞环绕余生,乐似神仙,这难道不足以让使君信任我魏天子吗?”
    “可是,我毕竟称帝了,还抵抗过天子之兵,使天子之兵有所损伤,一直坚持到现在……”
    刘璋还是有些顾虑。
    “使君,嘉是皇室子弟,我魏天子是什么想法,我是一清二楚的,临行前,天子曾嘱咐我说,只要使君愿意去帝号,并且投降,就可以封使君为安乐侯,食邑三千户,代代传承,荫及子孙后代,这难道不是使君所渴望的吗?”
    郭嘉笑道。
    刘璋顿时很惊讶。
    “哪怕我如此抵抗魏天子,魏天子也愿意如此厚待我?”
    “我魏天子宽仁大度,使君只要主动投降,而不是被逼迫到最后才降,就可以优待,所以使君,投降,要趁早啊。”
    郭嘉的脸上满是愉悦的笑容。
    郭嘉愉悦的笑容促使着刘璋下定了决心。
    于是就在当天,刘璋正式召集群臣,宣布去帝号,退位,以益州牧的身份向郭魏政权的天子郭鹏投降,宣告短命的蜀汉政权的终结。
    然后下令全部的军队、地方政府和组织放下武器,停止敌对行为和一切抵抗行为,就近向魏军投降。
    

八百五十六 陛下何故先降!
    为了更好的投降,作为最直接的表态,刘璋宣布打开成都城门。
    他让将军扶禁、向存带领守军主动解除武装,脱掉战甲,收起军旗,把兵器都存放好,然后整齐的列队受降。
    刘璋本人更是直接,脱掉君王服饰,换上了罪人的服饰,和郭嘉一起,乘坐一辆车,让四名近臣抬着棺木,让两名近臣端着皇帝服饰和印绶随他一起出城,向城外的魏军正式投降。
    就当是走个流程。
    这下子那些主降派的大臣们是开心了,而原先主战派的那些臣子也只能默默流泪。
    事已至此,别无他法,有心阻止,无力回天。
    刘璋却似乎放下了心,对于投降这件事情很看得开一样,已经不在意自己成为阶下囚的事实,居然在车上还在和郭嘉谈论雒阳的风土人情什么的。
    刘璋面带感慨之色的说他少年时也居住在雒阳,在雒阳度过很美好的一段日子,后来才来到了蜀中,十多年没回去,心中非常想念雒阳。
    郭嘉则十分遗憾地说当年的雒阳已经不复存在了。
    尽管他也很怀念,但是那个雒阳已经被董卓毁掉了,一把大火烧得干干净净,除了一个空架子之外,什么也没有了。
    不过新建立起来的洛阳比过去的雒阳更加雄伟,更加宽大,更加干净,更适合作为帝都,刘璋可以和他一起去看。
    两人谈论着过去的雒阳里的一些风土人情,谈论着少年时的一些往事,然后车架就来到了魏军大营前。
    乐进手持节钺代表皇帝等在这里,要接受刘璋的投降,刘璋就在郭嘉的指导下下跪,献上了皇帝的服饰和印绶,以及益州牧的印绶,宣布投降。
    乐进则代表天子接受刘璋的投降,并且由郭嘉点火,焚烧了棺木和罪人的衣服,亲自给刘璋披上了干净的衣物,以示郭魏政权绝对不会加害刘璋,接着又陪着他一起进入了成都。
    郭嘉没说错,这就是走个流程,而已。
    刘璋终于投降了,战事也就到这里结束了,成都放弃了抵抗,城门洞开,守军缴械,在成都人的畏惧之下,魏军则展现出了优秀的军纪。
    他们把成都守军叫出来,看管在了军营里面以为过度,然后换上了自己的两千军队进入成都,接管了成都防务,宣布占领了成都。
    乐进和郭嘉以及一群随军参谋、文吏进入了成都,大军则解开成都之围,就在成都周边驻扎,并未进入成都,只有少量士兵随着指挥官们一起进入成都,对成都实施占领。
    那些担心魏军会进入成都为非作歹的部分官员放下了心,成都居民们也放心了。
    他们没有遭遇到烧杀抢掠这种这个时代的军队普遍会做的恶事,不仅保全了各自的生命和财产,还得到了比过往更好的治安条件。
    魏军的军纪真的很好。
    郭嘉进入成都之后,立刻就持节宣布成都的一切暂时都如同旧时一样不改变,他暂时不会更换任何官员。
    接着郭嘉又让刘璋传命令给各地,让各地官府除了停止抵抗之外一切如旧,各自保境安民,组织壮丁回归家园,放弃战斗,并且尽快组织春耕。
    郭嘉想努力一把,看看蜀地能不能多少种一些粮食出来勉强混过这一年,不要真的搞到最后颗粒无收,那魏国的压力也是很大的。
    从荆州和关中调运粮食赈济蜀中,那对于魏国而言也是一场耗资巨大的行动,能不搞,就不搞。
    这个命令颁布之后,成都人心大定,成都居民心中原先的担忧顿时消失不见。
    因为他们知道,一个在意农业生产的政权是不会坑害本地人太甚的。
    只要这个政权颁布命令让他们恢复农业生产,就没问题了,大家就安全了,这个政权不会坑人,不会害人。
    不仅如此,郭嘉还宣布,刘璋的财物全数归还刘璋,各家各户的私产不予抢夺,成都府库所得到的战利品取之于蜀中,用之于蜀中,将主要用于支持蜀中各地的战后恢复和建设。
    这个消息再传出来,很多人都不敢相信,都不敢相信一个用武力摧毁蜀汉政权的强大政权居然能做出这种事情。
    不抢夺财物就已经谢天谢地了,不勒索豪强大户简直就是天大的仁政,现在居然还要取之于蜀中用之于蜀中,还恢复蜀中建设,竭力帮助各地恢复农业生产。
    这……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王师吗?
    魏国,果然是王道之国吗?
    几道政令一出,魏军迅速获得了成都的人心,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得到了蜀地的人心。
    这一系列的政策使得魏政权得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人心,在蜀中站稳脚跟,开始确立统治。
    最开始,成都就这样被搞定了,但是蜀中那么大,也不仅仅只是一个成都。
    别的不说,南中的军队和剑阁、米仓山的军队还在抵抗之中,他们要先解除战争状态,并且整体投降,然后才算是结束了战争状态,蜀中才能恢复安定。
    于是刘璋为了保全自己和蜀中的安稳,下达了十分严厉的诏令,严令南中军队、剑阁军队和米仓山军队立刻向魏军投降,不得继续抵抗,不得因为私心而毁坏蜀中大局。
    刘璋在四月十四投降,他的诏令在四月二十抵达了剑阁和南中,又过了几天抵达了巴西郡,送到了三处军队的手里。
    南中的军队还好,只是整军北上,没有进行抵抗,也没和魏军交手,得到命令让他们原地待着别动,等着魏军前去受降,他们就原地待着不懂,等着魏军前来受降。
    剑阁和米仓山那边就很难过了,因为他们都和魏军交战了。
    张任那边还好,他那里从始至终就没有和魏军大打出手。
    魏军根本没有在米仓山安排多少部队,但是张任很谨慎,尤其是被调兵离开增援剑阁之后更是谨慎,半步不敢退,和出现在米仓山附近的魏军保持对峙,魏军不进攻,他也不进攻。
    得到投降的命令,张任大为悲愤,痛哭流涕。
    “我正要死战回报陛下的恩德!陛下何故先降!待我战死再降也不迟啊!”
    他防守的米仓山防线眼下还是安全的,所以张任特别不服气,不愿意认输。
    张任悲愤不已,但是面对刘璋的严令,他不敢违背,于是只好哭着脱掉了盔甲,卸下了佩刀,离开了营寨,放弃了防线,率领七千部队向魏军投降。
    剑阁那边,吴懿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脑袋是一片空白,耳边只剩下嗡嗡的声音。
    但是吴懿对于此战的感受比张任要深一些。
    因为张任那边就没怎么打起来,他面对的只是一支魏军偏师,人数不多,只是对峙,钳制兵力,没想着走米仓道。
    而吴懿面对的是汉中方面军的主力,关羽是真的想要突破剑阁进入蜀中的。
    新式武器的使用让剑阁守军吃尽了苦头,伤亡率极高,甚至远远超过了魏军的伤亡,使得剑阁的防守举步维艰。

八百五十七 我们真的那么不如魏人吗
    从二月坚持到四月,两个月的时间,剑阁守军吃尽了苦头。
    直接战死的蜀军就有二千多,伤病而死的更是有五千多,现在还有伤的更多,也不知道何时就会感染而死,目前来说是无药可治的,伤兵相当凄惨。
    极高的伤亡率让守军十分难以坚持,士气极其低落,若不是魏军没有不惜代价坚持强攻,估计剑阁已经不保。
    而且吴懿名义上还是这支军队的主帅,但是进入三月份以后,他已经逐渐退居二线,把现场指挥权交给了黄权。
    因为之前抛弃部下的行为,让他失去了军队的信任,现在他说的话不好使,无奈之下,他只能把指挥权交给黄权,自己退居二线辅助黄权。
    如今剑阁防务全靠黄权支撑,而魏军却没有出现任何力竭或者粮尽的情况,准确的说,魏军连攻城次数都很少,基本上只用远程打击,因为这样足以杀伤关内守军,给他们极大的压力。
    话虽如此,魏军也进行了五六次的进攻,虽然每一次都被关城守军努力击退,没有让魏军突破剑阁,但是关城守军为此付出的代价真的很大。
    勉力维持之下,算是坚持到了今天,期间魏军大概是震天雷和猛火油罐用完了,停止攻击了一段时间,蜀军利用那段时间紧急掩埋了不少尸体,然后向成都求援求药。
    结果没有等来多少医药,却在魏军重新开始远程打击,剑阁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刘璋宣布让吴懿停止抵抗,率领剑阁守军向魏军投降。
    巴东郡防线被突破,严颜战死,吴班投降,五万主力全军覆没,魏军溯流而上进入蜀中,一路直取成都,成都被包围,内无守军外无援军,于是刘璋决定去帝号投降。
    如今,刘璋已经投降了,蜀汉的历史已经完结,不复存在了。
    这个政权只存在了不到一年,从诞生到结束都显得非常仓促,而作为它的缔造者和守护者之一,吴懿顿时感觉自己一直以来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都是没有意义的。
    他们如此努力的坚守在了剑阁,顶住了魏军的狂轰滥炸两个月,两个月!
    多少人死,多少人疯,多少人伤?
    还有多少运粮的后勤人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