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1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痛斥李傕郭汜樊稠为『三贼』,霸占长安凌辱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准备犯上作乱,并且要取代汉天子自己做皇帝。
    这种事情他绝对不能忍受。
    三贼的诏令,他如何能接受?
    郭鹏驱逐了三贼的使者,毁掉了三贼的诏令,声称要讨伐李郭樊三贼,营救圣驾。
    然后,他把目光投向了徐州。
    很快,他就知道陶谦表面上没有什么动作,但是实际上已经接受了那份诏令,心里怕是有了下山摘桃子的想法。
    哼,能力不怎么样,胆子倒是真的很大。
    郭鹏传令夏侯渊和于禁进入一级战备状态,随时准备对徐州发起破袭。
    不给陶谦一点颜色看看,他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可以打败袁绍!
    陶谦是真的不识数,不识好歹。
    按照郭鹏得到的情报,自己北上讨伐袁绍的时候,陶谦蠢蠢欲动,将自己掌握的两支兵马分别派出去防备夏侯渊和于禁,还在徐州境内筹集粮草,做战争准备。
    结果他粮草还没有筹集完毕,自己这边就已经逼的袁绍主动去世,河北三州落入郭鹏的控制范围之内,郭鹏实力大增,威望大涨,陶谦被吓得好几个晚上没睡好觉。
    但是惊吓过后,陶谦并未放弃原先的计划,而是打算再接再厉,将自己的计划继续铺开,总归是要拔掉自己的心头刺,否则就是很不安心。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不巧的是,郭鹏也有这样的想法。
    他也觉得陶谦很不顺眼。
    徐州这样富饶膏腴之地,不仅土地肥沃,还有临海之利,可以说很早以前,郭鹏就计划着要拿下徐州了。
    不过相对于袁术那边,郭鹏倒没有什么理由对徐州动手。
    这一次,如果陶谦率先动手,郭鹏绝对不会给他生存下去的机会。
    可是陶谦貌似依然看不清双方的实力对比,得到了长安朝廷的诏书之后,欣喜了一阵子,又找来身边一群人商量这件事情。
    亲信曹宏认为郭鹏不会对徐州动手,徐州是安全的。
    理由有二。
    第一,袁术不会允许郭鹏对徐州动手。
    第二,河北尚未完全平定,郭鹏未来数年的精力都会放在河北,而不是中原一带。
    所以综上所述,陶谦可以放心的囤积粮草招募兵员,准备在合适的时机消灭糜氏,拔除徐州内部的毒瘤,然后,至于青州和兖州要不要顺势占据,那就是陶谦应该思考的问题了。
    陶谦是想在徐州终老,还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
    陶谦老而弥坚,刚了一辈子,现在虽然老了,但是看起来并不想就那么沉寂下去。
    会议结束以后,陈登面色平静地回到自己家里,找到了父亲陈珪。
    “父亲,陶恭祖还是想要和郭子凤为敌,并且接受了。”
    “是吗。”
    父子两个对视一眼,脸上都露出了一样的笑容。
    一样奸诈狡猾的笑容。
    “陶恭祖还真的是老糊涂了?六十二岁的人了,大半截身子入土,居然还要和郭子凤为敌,这难道不是自掘坟墓?”
    陈珪十分感慨,开口道“袁本初四世三公之家出身,整个河北的袁氏门生故吏都能为袁氏所用,就这样还是被郭子凤干脆利落的击败,落得个身死的下场,陶恭祖莫不是以为自己比袁本初更强?”
    陈登笑得很嘲讽。
    “父亲,现在看来,郭子凤才是最强的诸侯了,青兖二州在手,再加上河北三州,大汉十三州,五州在郭子凤手上,郭子凤大势已成,陶恭祖却看不清局势,一意要与郭子凤为敌,咱们家可不能跟着陶恭祖一起送死。”
    “那是自然。”
    陈珪点头笑了笑“不管陶恭祖要干什么,咱们陈氏的生存才是第一位的,陶恭祖要是和郭子凤为敌,就是自寻死路,咱们绝对不能相帮,元龙,你要想个办法,让郭子凤知道,咱们的心,在他那儿。”
    陈登稍微思考了一会儿,点头笑了。
    “父亲的意思,儿子明白了。”
    陶谦已经是一个跟不上时代的老朽了,居然还没看出这个天下已经渐渐要乱了,乱世之中,强者为尊,郭子凤已经证明了他是一个绝对的强者。
    面对一个绝对的强者,你做官四十年又能如何?
    倒不如说你这四十年的官场生涯还比不上郭子凤四年的进展。
    仅仅四年,郭子凤就凭借青州一地接连占据了兖州和河北三州,这份能耐,怎么看怎么了不得。
    今后还不知道能走到什么地步。
    但是这并不妨碍陈氏选择郭鹏投靠。
    因为陈珪真的很讨厌袁术。
    这个喜欢用下三滥手段的家伙,什么手段都用,绑架刺杀抢劫,一派流寇作风,一点都不光明正大。
    真是不知道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怎么培养出了这样的嫡子!

三百六十五 刘焉病危
    陈珪想着,无论如何都要和郭鹏建立联系。
    从心底里,陈珪不认为已经占据了五州之地的郭鹏还愿意居于袁术之下。
    刚刚击溃了袁绍,郭鹏应该是雄心勃勃志气昂扬,充满了斗志才对。
    有人觉得现在的天下第一是袁术,绝对是袁术,不会是其他人,并且全天下再也没有可以和袁术抗衡的人。
    但是陈珪却觉得可以和袁术抗衡的人就在袁术身边。
    袁术如果真的有不轨之心,郭鹏会跟随他一条路走到黑吗?
    据说出身颍川荀氏的荀彧在郭鹏身边出仕,很受郭鹏的信赖。
    或许,未来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也不一定。
    陶谦这边的确是存在一点麻烦,一点问题,但是对于布局徐州多年的郭鹏来说,陶谦只是一个小问题而已,根本算不得大事。
    比起陶谦,还是南匈奴和刘表的威胁更大一些。
    兴平元年三月,贾诩派出去的使者相继抵达了荆州和并州太原郡。
    在荆州,朝廷使者加封刘表为镇南大将军,增强刘表的权威和名望,给了刘表抗衡袁术和郭鹏的大义名分。
    刘表对于朝廷使者的来意一清二楚,他很清楚李傕贾诩这帮人打的是什么主意,无非是为了郭鹏和袁术的事情。
    但是不得不说,刘表也十分担心。
    郭鹏灭了袁绍,袁术集团一统河北和中原,威胁大增,刘表痛失北方盟友,内心惊慌失措,很担心袁术会有什么更多的举动。
    比如消灭了刘繇之后,一定会联合郭鹏一起南下攻打荆州,以报当年孙坚被杀之仇。
    刘表心里还是很有点数的,知道自己不可能和袁术讲和,郭鹏未必会理睬自己,所以就很清楚,自己必须要靠拢长安朝廷,和长安朝廷结盟,借助他们的大义名分对抗袁术集团。
    现在天下局势已经变了,已经渐渐演变为以袁术为首的关东集团对抗以凉州军为首的长安朝廷了。
    关东集团表面遵循长安朝廷的命令,实际上十分蔑视长安朝廷的命令,长安朝廷根本不能控制关东集团的几名大佬,因此长安朝廷必须要选择外援来牵制关东集团,否则袁术分分钟发兵关中灭了他们。
    以郭鹏的凶悍,这不是不可能的。
    刘表对于接受朝廷的任命,自然是没有看法的,果断接收,但是对于是否需要遵守长安朝廷的命令,出兵帮助刘繇抗衡袁术,刘表比较犹豫。
    于是刘表也召集了自己的部下前来商议此事。
    刘表的部下里,最有智谋和地位的,有四个人。
    分别是荆州大族襄阳蒯氏族子蒯越、蒯良。
    以及荆州大族襄阳蔡氏子蔡瑁。
    最后一个,就是当年杀了孙坚的孙氏噩梦,同为荆州大族的江夏黄氏族子黄祖。
    不过黄祖常年镇守江夏,并不经常参赞军机,常常伴随刘表身边的就是蒯越、蒯良和蔡瑁三人。
    刘表南下荆州的时候,是单骑赴荆州,也就是说刘表身边是没有基本盘的,只有八厨的名声。
    他本人也比较光棍,在机缘巧合之下被董卓任命为荆州刺史,忙不迭的上任,要不是蒯氏和蔡氏的帮助,他连荆州都来不了。
    他来到荆州的第一桶金也是在蒯氏和蔡氏的帮助下攒下来的,消灭了当时蜂起的占据荆襄多地的宗贼,建立了第一支军队,然后在这两家的帮助下占据了襄阳和江陵,才算是站稳了脚跟。
    为此,他还娶了出钱出力最大的蔡氏女为继妻。
    刘表的荆州集团是这样的特殊的存在,掌权者全是本地人,掌兵者也多是本地人。
    他不像曹操有本家将领,不像陶谦有臧霸和曹豹,也不像孙权有鲁肃周瑜吕蒙和太史慈,更不像刘焉父子有东州兵。
    他身边没有不是荆州人的荆州高层作为他的臂助存在,所以遇到事情,刘表就需要依靠蔡氏和蒯氏。
    如今也是一样,刘表很是忧虑的向蒯良蒯越以及蔡瑁咨询这件事情,询问是否要帮助长安朝廷对抗袁术集团,并且真的出兵。
    对于这种事情,蔡氏和蒯氏也是相当重视的。
    一个不小心就要和最强的诸侯集团对抗,生死不论,这种事情无论怎么看都极具风险。
    “长安朝廷无非是想借刀杀人罢了,他们很担心袁绍覆灭之后,袁术会挥兵西向直捣关中,所以希望由我们加上刘繇一起钳制袁术,我们和袁术打仗,而他们坐收渔翁之利。”
    蒯越对此相当的不屑:“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事呢?明公,职位可以接下,出兵还是免了,袁术势头太猛,我们还是继续观望观望。
    刘表对蒯越还是很信任的,他的意见刘表也很重视。
    当初蒯越也在京城为官,还在何进麾下做过官员,使劲劝阻何进不要招董卓进京,何进不听,他预感有坏事要来了,就抢先一步求取外放做官,逃回荆州,躲过一劫。
    而蒯良也是差不多的看法。
    “借刀杀人的计策,用一次还行,要是用的次数多了,就不是计策了。”
    蒯良指的是当年孙坚的事情,刘表沉默不语。
    说老实话,刘表并非不想北上进取,并非不想扩大自己的权势,只是方方面面掣肘太多,不得已。
    要是有机会有办法,刘表不会拒绝。
    蔡瑁看了看沉默的刘表,忽然开口道:“明公,前些时日,从益州传来消息,说刘君朗已经病危,情况很是不妙,益州人内部正在商议谁来做益州牧的继承人,此时此刻,难道不是我们进取益州的时候吗?”
    刘焉病危?
    刘表眼神一凝。
    两年前,刘焉在益州造了天子冠冕和天子车架,刘表曾经上表到朝廷参奏刘焉。
    不过当时刘焉派张鲁杀死了原来的汉中太守苏固,占据了汉中,隔绝了从关中到益州的道路,一看就是心怀不轨。
    但是当时的朝廷已经是董卓的朝廷,董卓的朝廷才不会关注这种事情,反而派了刘焉的儿子刘璋去蜀地询问情况,结果刘璋就被刘焉留下来,没再回去过。
    董卓的心思当然也不在益州,而在关东。
    真是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安蜀未安。

三百六十六 并州乱起
    蜀地的交通状况实在是太糟糕了,以至于历代中央政府对蜀地的掌控力一直都很不到位。
    刘表觊觎益州也不是一两天了,他也很想占据益州这块宝地,不过刘焉的确不是好对付的。
    但是去年,刘焉留在朝中的长子和次子参与了谋划马腾韩遂攻打李傕的事情,李傕战胜之后,将刘焉的长子和次子处死,刘焉得知以后非常伤心,一病不起。
    现在刘焉病危,眼瞅着快不行了,不管是谁继承刘焉的地位,蜀地都要乱一阵子,这不是搞事情的大好时机吗?
    于是刘表立刻就把要和袁术开战的事情给抛诸脑后,开始想着怎么在益州搞事情了。
    当然了,搞事情之前,要确定刘焉真的死了,然后再想办法搞事情。
    刘表的精力集中在了这个方面,就没搭理贾诩和长安朝廷了。
    但是另一方面,身处太原郡的於扶罗却对贾诩的诏令非常感兴趣。
    贾诩在诏令之中不仅答应许给了於扶罗大量的钱财、粮食、布匹和女人。
    不仅如此,他还许诺於扶罗,只要可以击溃郭鹏在并州的势力,并且进一步南下占据河内,则可以立刻诏令於扶罗为南匈奴单于,允许於扶罗回到南匈奴继位。
    贾诩还说,为了帮助於扶罗击溃郭鹏在并州的势力,他还派兵协助於扶罗,不使他孤立作战,确保他的战果。
    原先为白波军将领,后来在首领郭太战死之后投靠李傕的杨奉按照李傕的命令,带领两千军队回到了白波谷招抚了韩暹、李乐还有胡才等人,合兵两万余人,一起来帮助於扶罗。
    南匈奴这一支从西汉时期迁入内地,东汉进一步深入,一直到东汉末年,已经占据了黄河流域的很多郡县。
    整个并州,只有上党郡在郭鹏的控制之下,其他的不是地方宗族控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