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袁隗这个老家伙,仗着自己执掌尚书台,大肆给袁氏故吏好处,对于非袁氏故吏的人则漫不经心,这让非袁氏故吏的士人们产生了不满。
    他们打算借助董卓的兵权来实现一次弯道超车。
    但是董卓对袁隗尚且还有一些畏惧,不敢贸然行动。
    他们决定给董卓打一针强心剂,让董卓意识到,在雒阳城内,董卓已经具备了挑战袁隗的地位的实力了。
    十月初七,太尉、前将军董卓上表辞官,称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乞求可以回到封地度过余生。
    袁隗得到消息之后觉得很奇怪,这个事情他没有交代董卓,董卓也没有这样对他说过,怎么就突然这样做了?
    袁隗立刻派人去询问,结果得知就在这段时间内,无数公卿士大夫上表挽留董卓,称国家大计少不了董卓的辅助,董卓身兼重任不能随便去职。
    其中有大量非袁氏故吏的官员,甚至也有一些袁氏故吏与董卓关系好,受到他的恩惠的,他们也挽留董卓。
    这让袁隗目瞪口呆。
    什么时候开始,董卓有了那么大的人望了?
    那么多人上表挽留他?
    那么多人表态?
    那么多人心向董卓?
    什么时候的事情?
    袁隗面色惊疑不定,心中却渐渐有了些不好的猜想。
    权力的天平,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悄悄向董卓那边倾斜了,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自己。
    是自己手把手教从未在中央做高官的董卓玩政治游戏,让天赋异禀的董卓很快掌握到了政治游戏的精髓所在。
    然后,一批自己没有注意到的野心家已经形成了一股势力,他们正在推动着董卓向自己挑战,夺取自己手中的最高权力。
    是谁?是谁在推动?
    袁隗悚然一惊,发现自己好像突然失去了对局面的掌控力。
    此时,袁氏正统继承人、太仆袁基面色稍微有些惊慌的来到了袁隗的面前。
    “叔父,刚才我在宫里面听到很多人都在谈论董卓要去职的事情,一开始还好,后来,居然有人提出,这是被叔父逼迫的,他们说叔父不能容人,所以要董卓去职。”
    “什么?怎么会这样?”
    袁隗大惊失色。
    “叔父!”
    又是很突然的,袁术来到了袁隗面前。
    “叔父,刚才我带兵在公府执勤,听很多人都在传叔父要对董卓不利,要对付董卓,有这样的事情吗?”
    袁隗瞪圆了眼睛,满脸不可置信的四下张望了一番。
    “怎么会这样?不可能啊,怎么会这样?”
    看着袁隗有些摇摇晃晃的身体,袁基和袁术有些惊慌。
    “叔父您怎么了?”
    两人连忙上前扶住了袁隗。
    袁隗皱着眉头,艰难的咽了一口唾沫。
    “糟了,糟了,糟了”
    袁隗只是不断的说着这样的话,让袁基和袁术感到十分的惊慌。
    政治游戏就是这样的奇妙,不经意之间,攻守双方的态势,就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而这种微妙的转变如果把握好了,将瞬间实现攻守互换,发生这种变化的时间,往往很短,短到不可思议。
    所谓人心向背,其实也是可以操控的,袁隗擅长这样的游戏,不代表其他人就不擅长。
    雒阳城中或许没几个经世致用的人才,但是论玩弄权术和阴谋诡计,还有操控舆论和演戏,这是士族的看家本领,大家个个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在雒阳,这点本事都没有,就别混了。
    袁隗很快稳住了心神,开始尝试极限操作,要稳住当前的局面,将自己失落的优势全部找回来。
    他立刻下令尚书台挽留董卓,董卓要是不答应,就挽留到董卓答应为止。
    于是,按照惯例,董卓三次请辞,尚书台三次挽留。
    董卓在野心家们的教导之下,就十分为难的表示,自己会继续留下来,为大汉朝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太尉府中的官员一片欢腾,宫中的部分官员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跟着欢呼了起来,仿佛在欢庆一场胜利似的。
    袁隗得知了之后,先是疑惑,然后好像想到了什么,霎那间脸色变得煞白,差点没站稳倒了下去,幸好身边的袁基眼疾手快,扶住了袁隗。
    “叔父,您怎么了?需要请医者吗?”
    “不,不用,不用。”
    袁隗连着喘了好一会儿,才稳住了自己的身体状况。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
    自己好像在无意识间,退让了!
    面对自己曾经的故吏,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故吏,退让了!
    向他示弱了!
    给他信心了!
    袁隗忽然间意识到,自己这样的行为,会使得董卓失去对他的畏惧!
    董卓不怕他了!
    袁隗唯一的胜机,是将计就计,当场允许董卓辞职,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然后火速提拔可以信任的人接管京城兵权,将那些刚刚归附董卓还没有被他完全掌握的军队夺到手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瓦解董卓在京城的兵权,掌控雒阳。
    如此一来,就算董卓在城外还有军队,袁隗也能控制局面,那样的话,就能扭转颓势,获得胜利。
    但是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错过了!
    袁隗把胜利拱手让给了董卓,董卓已经成为了一派政治力量的领头羊,并且占据优势,在雒阳城内的权力场上,占据优势了!
    “啊!!!!”
    又是恼恨又是后悔,激动之下,袁隗仰天大喊一声,晕了过去。
    太傅府中一阵混乱。

一百九十八 董卓迅速的痴恋上了这种感觉
    袁隗很光棍的晕倒了,顿时袁氏的势力群龙无首,一片混乱。
    而另外一边,获取了意想不到的胜利的董卓被突如其来的胜利给弄得有些晕乎乎的。
    他还不敢相信,自己居然获得了对袁隗的政治斗争的胜利。
    在属官们的怂恿之下,他只想试一试,并且准备了后手。
    他预测,如果自己激怒了袁隗,就立刻去道歉,不惜用最低的姿态也要获得袁隗的谅解,让自己得以继续留在京城。
    可是没想到,他居然获胜了。
    袁隗退让了。
    董卓觉得自己好像在做梦似的。
    董卓心中的某种东西其实已经积累了很久了,积累到了只需要一个契机就能彻底爆发的地步。
    而现在,这种东西,爆发了。
    雒阳城内的政治局势,发生了转变。
    以幕后黑手自居的袁隗,携带袁氏四代人积累的人望和政治势力,在已经获取了极大的胜利的情况下,在掌握政权不过一个多月的时候,就把胜利的果实丢掉了。
    面对一个出身低微、先天条件极差、靠自己的努力和钻营、噙着血泪爬到自己面前的昔日的部下,出身优越平步青云要啥有啥的袁隗败了。
    他败退的姿态和并不久远的未来中,袁绍和袁术双双失败的姿态一模一样。
    也和百多年以后,那些败给异民族狼狈南逃的累世衣冠们一模一样。
    真是丑陋。
    袁隗败的很快,几乎没怎么给大家留下悬念。
    第二天,袁隗没醒过来,董卓在一群士人的簇拥之下,主持了三府会议,并且大胆的尝试着对尚书台下达了一些命令,然后得到了尚书台的执行。
    原来行使权力的感觉是这样啊?
    行使至高无上的权力的感觉,这种动动嘴就让别人跑断腿的感觉,是这样啊?
    董卓迅速的痴恋上了这种感觉,再也无法割舍。
    当袁隗再一次醒过来的时候,雒阳城已经变得有些陌生了。
    他得知在他昏迷的时候,董卓召开了三府会议,并且主持了尚书台的工作,对尚书台下达了一些命令,并且火速推荐了一些非袁氏故吏的官员进入尚书台工作。
    袁隗安插在尚书台代替卢植的是马日磾。
    而现在,董卓推荐并州人王允进入尚书台工作,担任尚书仆射,光明正大的分割甚至侵夺了马日磾的权力,也侵夺了袁隗的权力。
    关键这项任命居然没有被反对,而是被通过了,袁隗安排在尚书台内的亲信们居然没有办法保护自己的权力,就这样任由权力被董卓侵夺。
    袁隗大为恼火,立刻下令召见董卓,结果董卓称病不出,但是各项命令还是通过很多人从董卓的太尉府中传出。
    袁隗的权力不断的被侵夺,被压制,到最后,连袁术的虎贲中郎将的职位都被侵夺了,就剩下一个光杆后将军。
    在此过程之中,袁隗多次出手想要保住自己的权力,但是在董卓一派势如破竹般的攻势之下,一生顺风顺水没遭遇什么大挫折、自己以为算无遗策的袁隗居然无所适从。
    董卓野蛮的政治风格让袁隗猝不及防,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接招。
    于是袁隗的权力不断的被侵夺,不断的被压制。
    等到十月下旬的时候,袁隗基本上失去了对朝政、对尚书台的掌控。
    袁基失去了太仆的职位,被王允替代。
    连袁氏仅有的军事力量、袁术手里的虎贲军都没能保住,笔杆子没了,枪杆子也没了。
    双方势力完全失衡,董卓后来居上,以一个从未在京城担任过高官的毫无根基的起家身份,在短短一个月间,居然超越了深耕雒阳无数年的袁氏。
    这堪称是政治上的奇迹。
    袁隗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堪称巨大,没有袁隗推波助澜教会董卓玩政治游戏,董卓绝对办不到这一点。
    也是袁隗允许董卓开府,让董卓有了自己的政治势力,才有了后来的一系列事件。
    袁隗想要秀一波操作,让董卓立足更稳,成为他袁氏的基石,结果翻了车,玩脱了。
    袁氏完全变成了董卓掌握之中的一只羊羔,一点反抗的力量都没有了。
    袁隗气病了,躺在病床上起不来,而这个时候,董卓的病好了。
    他光明正大的出府主持三府会议,主持尚书台会议,在一群士人的辅佐之下,居然把朝政操持的看起来还不错的样子。
    袁基和袁术这嫡兄弟两个在前所未有的局面之下,也慌了神。
    董卓正在大跨步的瓦解袁氏的势力,巩固自己的势力的时候,郭鹏也打赢了进入青州以后的第一战,一场立威之战。
    十月初一进入青州齐国境内之后,郭鹏探知有一支黄巾军从北海国进入了齐国,进犯临朐。
    郭鹏立刻命令夏侯渊为先锋,带领一千骑兵开路,他自率领两万主力于其后,十月初三,两军在临朐南部的大平原上交战了。
    郭鹏指挥凶悍的幽州铁骑以经典骑射战术大破装备破旧战术陈旧的黄巾军两万,斩首四千余,俘获黄巾溃兵一万余,还有随行男女口众三万余。
    这一战挫败了黄巾军试图将势力扩张到齐国的意图,大破两万黄巾军,也树立了郭鹏进入青州以后的形象。
    坚决平定黄巾军,不畏战不怯战,誓要将和平带回青州的坚强形象。
    郭鹏本来就在幽州有善战名将的名望,这一次大破黄巾军,算是巩固了在青州人心中的形象,很好的契合了青州人极其渴望摆脱黄巾作乱的困局的这样一个愿望。
    这一战获胜之后,临朐县父老立刻开城门迎接郭鹏入城,拿出酒肉犒劳军队。
    郭鹏严令军队不得入城,带着蔡邕和一群士入城,得到了县中父老的交口称赞。
    而在此期间,郭鹏得知临朐县原来的县令和县丞还有县尉都逃跑了,县中无人治理。
    于是郭鹏一边上表奏免玩忽职守的县令、县丞,一边上表奏请封顾雍为临朐县令,封夏侯渊为临朐县尉。
    郭鹏在临朐附近驻军两千以防备从北海国窥探齐国的黄巾军,又下令夏侯渊刺探北海国黄巾肆虐的情况。
    他目前没有离开齐国征讨北海乐安一带肆虐的黄巾军的余力,只想将齐国经营好,打造成自己的大本营,然后再征讨其他地方的黄巾军。

一百九十九 新官上任
    打了一场胜仗掌控了临朐县的局势之后,郭鹏又在临朐宣布了募兵命令。
    数日之间,郭鹏的军队得到了壮丁一千八百多人加入,充实了兵力之后,郭鹏率军向临淄前进。
    十月初六,郭鹏率军在路途中剿灭了一股流寇之后,带着俘获的黄巾男女口众四万余人抵达了临淄县。
    在县令的迎接之下,进驻了城中的刺史府邸,正式宣布了朝廷的任命书,公示了自己的地位,从此开始治理青州。
    抵达之前,郭鹏已经和自己的幕僚们商量了很多关于治理青州的事情。
    上任第一件事,郭鹏首先就是将被杀死的黄巾军首脑三十六人的脑袋悬挂在临朐县城城门之上。
    他要向全县人乃至整个青州宣告自己对黄巾作乱的零容忍,以及破敌必胜的决心。
    同时,郭鹏宣布赦免令。
    主动前来投诚认罪的,不追究责任,愿意从军的还可以编入军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