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吏,国之重器啊,这些可都是国之重器啊,你怎么就忍心下得去手啊?”
………………………………
第二百四十八章 奏折风波
大明朝的文官各个固守一方,没少给李吏添堵,但是……朝廷中还是有不少好人的,比如说吏部尚书马文升,他就没有在这个时候朝着李吏落井下石,估计这委实是一件令人害羞的事情,马文升这老头挺好面子的,毕竟李吏曾经救过自己一命,朝着自己的救命恩人开炮,这种事情马文升还是有些做不来的。
马文升很理智的没有给李吏添堵,但是估计马文升这老头心里一口气肯定没有缓过去,不能给李吏添堵,这老头转过头去给朱厚照添堵去了……
马文升做了一件很不正确的事情……虽然马文升自己认为自己这件事情做的很正确,在朱厚照这小昏君的眼里看来却不是这样。
马文升确实没有朝李吏落井下石,但是他却和兵部尚书刘大夏一起给朱厚照上了个奏折。
奏折里面的内容很简单,那就是请朱厚照多多学习,以先皇为镜,以免荒废政事。
这种话说起来很委婉很简单,外人看着也比较舒服,无论是从字面上理解还是从内容上理解,都是规劝皇帝的一篇好文章,凝结着两位大臣的肝胆衷心。
但是这话到了朱厚照耳朵里就变了味儿了……尤其是在经过刘谨的加工之后。
早朝之上,马文升前脚刚刚跟刘大夏呈完奏折,后脚朱厚照看完之后就直接一甩袖子提屁股走人了,美其名曰身体有些不太舒服。
历史上上疏进谏的臣子数不胜数,但是大多都落了个美谈,像马文升这样一句话给皇帝气走的实属少见,论其原因……没有摊上一个好皇上呗。
……
…………
“这两个老东西,实在是气死朕了,尤其是那个马文升,当初李吏救他干什么?”回到东宫里,朱厚照坐在秀墩上忿忿的生着闷气,就连自己最心爱的砚台都摔掉了一个角子。
“哎呦,陛下,切莫气坏了身体,龙体要紧,龙体要紧啊!”刘谨赶忙跪在地上将被碰到地上的砚台捡起来,在朱厚照后背上不住的顺气。
“李吏呢?你今天见到他了吗?叫他过来给朕支个招。”平顺了片刻,朱厚照感觉自己内心的烦闷不减反多,朝着刘谨问道。
朱厚照的心思很简单,这两个人让自己不爽,自己就让李吏想个法子恶心恶心他们,一报还一报,你来我往,说不过你们,我找个机会出了这口恶气便是。
朱厚照是这样想的,但是刘谨想的就没这么简单。
只见朱厚照身后的刘谨眼珠转了转,原本就不知道想着什么,听见朱厚照问自己见没见到李吏,刘谨眼中的思虑就更加浓郁了,简直已经到了极点。
这一切朱厚照自然是不能得见,就算见到,朱厚照年少心性,也不太可能往别的地方去想。
“刘谨你个老奴,今天你也欺负朕不是?怎么这么半天都不回朕?”时间长了,朱厚照有些不耐烦起来,一把将刘谨从后面拽到前面来。
“哎呦,陛下,奴才刚才也在想这个事情呢,陛下你听奴才跟你说啊,李千户现在为了能够做上指挥使这个位子,已经跟那群大臣闹的不可开交了,现在正在紧要关头上,肯定忙的很啊,这件小事情咱们再去麻烦李千户,李千户肯定会笑话陛下的啊!”
刘谨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
“恩,说的也是,不能让李吏看笑话,现在他就一直笑话朕没有成家立业呢,对,不能问他,这次咱们自己解决,到时候吓他一跳!”说完,朱厚照突然来了精神,能够给李吏一个惊喜的事情,他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对,就这么办!刘谨你个老奴,赶快给朕想一个办法,到底要怎么做?”朱厚照一拍大腿,立马将这件事情定了下来。
朱厚照显得兴致勃勃,显然刘谨的建议让他很是受用,在大臣那里没有找到被尊重的感觉,但是刘谨给他了,不仅给他了,还将这种尊重无限放大,还可以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这可是个有意思的事情,绝对不能放过。
“陛下,其实这件事情很简单,您是陛下啊,一国之君,这整个大明朝谁能大过您啊?全天下都是您的,马文升跟刘大夏不也是您的吗?”刘谨阴陟陟的声音从喉咙里挤了出来,听起来更像是一只老狐狸。
刘谨的两只眼睛似乎都要挤在了一起,笑的异常渗人,让朱厚照看的愣愣的。
“不是,你倒是说什么办法啊?朕还不知道这全天下都是朕的?你这不是废话吗?”朱厚照皱了皱眉头。
刘谨的话戛然而止,脸上的表情凝固在了那里,好嘛……感情是根本没听懂自己是什么意思……
“陛下,奴才的意思其实很简单,马文升跟刘大夏不是整天给您添堵吗?您看不到他们不留得了?”
闻言,朱厚照大惊失色,一张小脸上满是震惊,腾的一下子从秀墩上窜了起来,指着刘谨不住的喝骂。
“刘谨!你的心地怎的如此歹毒?他们不过是说了朕几句,你就要朕将他们全都杀头?这个不行,实在是太胡闹了!”朱厚照连连摇头。
闻言,刘谨一张老脸彻底垮了下来,哭丧着脸异常委屈。“陛下,奴才只是让你将他们都给撤了,可没让您将他们杀头啊!”
刘谨此刻异常委屈,撇着嘴连连解释。
……
…………
………………………………
第二百四十九章 邀请马文升
“这,这是真的?”同一时间,马文升跟刘大夏都接到同一份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吏部尚书马文升兵部尚书刘大夏二人如今年老体衰,恐事务繁杂,难以维继,今着二位大人回乡告老,特以批示。”
马文升跟刘大夏接到圣旨的第一时间就聚在了一起,不明所以的互相看着对方。
“马大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刘大夏双手颤抖的看着手里的圣旨,朝马文升问到。
马文升神色也有些不佳,同样看着手里的圣旨,上面分明就挂着朱厚照的大印!
“唉,这是陛下已经嫌弃咱们这些老臣了,咱们……也是时候该走了。”
马文升语气低沉,他何尝看不出来这是朱厚照在赶自己走?
收拾收拾自己的行李,马文升沉闷的脸色有了些缓解,似乎隐隐带着一丝轻松。
“唉,走吧……”马文升拎起包袱,东西不多,只有几件换洗的衣服,一点散碎银两……这些是马文升当官这么多年积攒下来全部的家当。
“吱呀……”刚一开门,马文升就愣在了原地,因为门口……不知道什么时候聚集了很多大臣,一个个都站在门外,脸上均是带着不解之色。
“马大人留步,今日之事我等心有疑虑,待我等去宫中见过陛下,马大人再走不迟。”
“是啊,马大人,您可是朝廷的顶梁柱啊,您走了,我大明可是一种损失啊!”
“马大人,请留步啊!”
所有人都拦住了马文升,不让马文升走出这个院子。
见状,马文升眼眸之中隐约有了阵阵湿润之色,这些都是平日里与自己共事的同僚,虽然自己与他们交集不多,但是能在这种时候为自己施以援手,这……让马文升心中有了些许感动。
朝诸位大臣拱了拱手,马文升长长舒了一口气。
“诸位大人,鄙人马文升,在这里……谢过大家了,一朝天子一朝臣,非是马某人非要离开,而是马某已老,跟不上大家的步伐了,也该回乡养老了。”
说完,马文升还冲大家笑了笑,然后摆了摆手。“都散了吧,去里面看看刘大人,他也在这里呢。”
……
…………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马大人,您这就要走了吗?”马文升的马车刚刚驶出去没有多远,就听见马车外一道不羁的声音传来。
听见这个声音,马文升一乐,立马命车夫停下。
“你个混账,将朝廷搅的乌烟瘴气,还敢来这里见老夫?”下车一看,果然是李吏,马文升气结,忍不住笑骂道。
“哈哈,马大人果然不是一般人,被人撵回家去了,火气怎么还这么大?”李吏丝毫没有示弱,反而反唇相讥。
“哎呦喂,老夫就瞧不惯你这竖子!”
马文升扶着老腰,二人就在大街上,丝毫不顾礼仪的互相埋汰起来。
……
…………
这个人老了,终究还是慢上了一分,反应上就比不过年轻人,没几个回合下来,马文升就败下阵来。
“不骂了,不骂了,你这竖子也不知道尊老爱幼,连一个老头子都骂,实在是无礼!”马文升摆了摆手,也不管地上埋不埋汰,直接盘腿一屁股坐了下来。
“唉,人老了,就连骂人都骂不过了……”马文升还连连感叹。
“马大人其实不必自歉,这么长时间了,能跟我骂到一起的,除了徐鹏举就是大人您了。”骂过一阵之后,李吏也是有些气喘,盘腿学着马文升同样坐在地上。
“拿我跟那等纨绔来比?哼哼……若是再早个五六年,老夫肯定能将你骂个狗血淋头!”马文升不甘示弱。
“咳咳……”李吏斜了一眼马文升,怎的这个老头这么倔?骂自己连带徐鹏举都骂了,日后一定要告诉徐鹏举,让徐鹏举杀到这老头家里去找他麻烦……
不得不说,卸任之后的马文升跟之前就是不一样,没有以往的官威,就跟一个普通人家的老头一般无二,这么撒泼的模样,李吏还是第一次得见。
“李吏,如今我该叫你一声李指挥使了吧?啊?”马文升不阴不阳的哼哼道。
……这老头委实有些烦人,看来自己刚才骂他真是对的!
李吏也是无奈了,本来自己是找马文升来话别的,没想到一见面就成了这种局面……这老头不厚道,不讲究,他家祖坟肯定冒烟了!
李吏这样想到。
骂了李吏一阵之后,马文升显然精神不错,整个人都神采飞扬的样子,嘴里还哼起了小曲儿。
“马大人,不就是不做官了么?至于这么高兴?”李吏忍不住问道。
要知道自己当初一穷二白的时候可以着实苦恼了好久,怎么这家伙这么一点儿上进心都没有?
“哼,老夫为官这么多年,难得可以休息一下,为何不高兴?”
闻言,李吏撇了撇嘴,瞧瞧这话让他说的,还不高兴,谁家高兴的时候是这么说话的?跟吃了枪药一样……
“马大人高义……小子真是佩服,不过今日小子就是想问马大人一句,回到家乡,您可有维持生活的出路?”李吏嘴角噙着笑意,如此问道。
“三亩薄田,足够活矣,我与老妻一起颐养天年,岂不快哉?”马文升如同孩童一般摇了摇脑袋。
“真的?马大人就希望一样碌碌无为终了一生?”李吏学着马文升的样子问道。
“你这竖子,学老夫干什么?”马文升气的胡子都竖了起来。
“嘿嘿……当然是想给马大人指一条明路了,不然我才懒得跟你说话呢!”
闻言,马文升双眼一亮。“什么意思?”
“马大人,小子知道马大人一心为民,如今有个好机会,大明食盐贩卖的监督使,言重为为,轻者为公,不知道马大人可有意愿?”
说完,李吏掏出一张任命书,任命书上,赫然标记着东来银行的字样。
………………………………
第二百五十章 真假张三丰
冬天的寒冷即将过去,初春却自然挂着些许刺骨,如今距离朱厚照提出让李吏做锦衣卫指挥使已经六天过去了,原本风起云涌的浪潮突然变得寂静无声。
那些提出反对意见的大臣们一个个也都闭上了嘴,仿佛是很有默契一般,对李吏装作视而不见。
山雨欲来风满楼……
刘谨急的像是热锅上的蚂蚁,这次他要借着这个机会一飞冲天,成败就在此一举。
甚至刘谨这个老太监一脸无奈的质问李吏为什么他们还不出手……李吏看的心烦,直接叫人将刘谨给叉出去了。
这话说的犯贱不,啥叫咋还不出手?作死!
隐约之中,李吏感觉事情应该就在这几日了。
马文升跟刘大夏被罢黜回乡的事情并没有引起什么太大的风浪,就好像朝廷中从来都没有出现这个人一样,一切都按照日常继续进行。
一切似乎等待着一个值得宣泄的宣泄口,如山洪爆发一般,宣泄出巨大的爆发力。
……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