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龙斌相比,年仅八岁的杨慎似乎已被众人忽略,反而是牵着他的萧后仪态万千,颇引人注目,萧后并未对龙斌的喧声夺势而表现出丝毫不满,脸上一直挂着盈盈的笑容。
碍于身份,龙斌微微朝着萧后和幼帝杨慎行了一礼,随后虎目环视一周,套着护腕的手臂微微前伸,掌心朝上,作了个虚托的手势,语气中带着君临天下般的威严道:“众位臣民平身,不必多礼。”言罢,龙斌嘴角上翘,含笑瞅着眼城墙上的一众将官。
从前龙斌不是没有过带兵出征,可是像今日这样万民相送,并且朝自己行跪拜礼的还是第一次,这显然是有人暗中安排的,至于目的,龙斌已然猜到,并且还准备把戏份做足。
转身在凌冰耳边低语了几句,只见对方脸上闪过丝惊疑后,快步走下城楼,没过多久,便招呼了一群挑着箩筐的民夫出现在了城墙下面。
“来人,将箩筐里的膳食分给将士们去!”抬手从箩筐里拿起一个热腾腾的馒头,龙斌张嘴咬了口,大声喊道:“诸位将士,本王来的匆忙,所以早餐也未来得及用,此刻自己独享却也不该,所以让将士们同本王共享,可否?”
话音刚落,城墙下的将士们无不带着莫名,疑惑的神色,只听龙斌大笑一声,豪迈万千的喊道:“在得胜归来之前,本王每日都同将士们一块儿吃饭,你们吃什么,本王就吃什么!”
战国时名将吴起为了得军心,连亲自用嘴巴给士兵吸脓疮的事都干得出来,龙斌跟士兵们一起吃饭又算得了什么。
可是,城楼下的龙旗军将士们听说后,却是欢声雷动,不少将士热泪盈眶。一份份膳食端分发到他们的手中,人人都拼命的朝嘴里塞去,连甜酸苦辣的味道都没尝出,就已纷纷口齿不清的大呼万岁。
望着将士们的真情流露,万分感动的龙斌跑上城楼顶层,拿起两只又粗又长的木鼓槌,俯视下面城墙上无数将士,提聚一口丹田真气,昂天长啸,纵声大呼:“龙旗军的手足将士们听命!随我出征,大破唐军!”巨大的鼓声在全城激荡回旋开来。
将士们亲眼目睹龙斌击鼓助威,热血上冲脑门,满腔激愤,磨拳擦掌,誓与李唐大军决一死战。铁骨铮铮,士气如虹。
随着城门大开,三十万龙旗军踏着铿锵的步伐,在数万百姓送别声中,井然有序的走出了豫章郡城,而同时,徐世绩独自一人款步上了城楼顶层,来到龙斌身旁。
“师弟,本想给你个惊喜,却没想到你倒给了师兄我一个莫大的惊喜!”徐世绩捋着胡子,微笑着说道。
“师兄,等破了李唐大军,师弟我要好好和你交流一下,今日之事必须要有个说法!”龙斌甩了下披风,英姿勃发的走下城楼。
“孺子可教也!”徐世绩望着龙斌离去的背影,饱含深意低声念道,随后便也跟着龙斌下了城楼,如今还是以解决来犯之敌为重,至于将来之事,时机一到自然是水到渠成!
………………………………
第二百五十六章 存亡之战(十五)
成功已触手可得,但片刻之间便坠入深渊,心在滴血,闭上的双眼已无泪可流,这就是人生,大起大落的让人难以承受,却又不得不去面对,不然将永世不得翻身!
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显然,李世民已经失去了对他所发动的这场战争的控制权,如果说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那么粮草则是维持战争的命脉,而李世民的命脉正在逐步的失去。
好在李世民称得上是个真正的勇者,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现状!在最艰难的时刻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并未自暴自弃,颓然自哀。
虽然在第一时刻派人前去示警,但是三路粮草也不过救下了一路,而这一路应该说是王伏宝故意放弃的,因为他需要在李唐大军反应过来前,奇袭潜山夺回当初张须陀部弃守的关隘,而结果也十分顺利,三千多李唐留守部队几乎没有起到多少作用,潜山防线就再次易主。
事已至此,李世民只能下令全军撤退,那一路保全的粮草只能供应二十日的消耗,而在二十日内攻破坚如磐石的豫章郡几乎不可能,而且潜山防线被攻破,短时间内后方根本无法提供半粒粮食的支援,即使全速进军,李世民也需要半月的时间才能退到潜山。
到那时面对阻挡在面前的王伏宝大军,他必须要在五日内突破对方的阵线,不然粮草殆尽之下,留给七十余万李唐大军的只剩下了投降,或是饿死的下场。(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
…………。
“呜~~~呜呜~~~~”号角长鸣,伴随着雄浑悠长的号角声,茫茫的草原上,无数的小黑点从四面八方密集而来,逐渐汇集成波涛汹涌的数条直线,然后犹如几股翻滚的怒潮,充斥着,宣泄着,铺天盖地而来。
龙旗铁骑,天下闻名,被龙斌雪藏了数月的王牌,终于得到了它的用武之地,旌旗飘扬下,钢铁般的奔腾怒潮势不可挡,不管唐军采用何种阵型抵御,都无法阻止它前进的势头。
剑在斫着,枪在刺着,斧头和战刀劈个不停。唐军将士们纷纷的倒下,可他们的头颅依然高昂,许多士卒宁愿死而不愿求生或被俘,他们习惯了胜利,习惯了接受失败者的膜拜,他们无法接受眼前溃败的事实。
李唐大军之所以可以连战连捷,不仅仅因为将帅们的不俗谋略和指挥应变的能力,更因为悍不畏死,对求胜**极其强烈的普通士卒,他们时刻都按照自己的军事习惯在作战,无畏无惧,呐喊着厮杀而不是弯下屈辱的膝盖,所以他们选择默默地,阴郁地,却又庄严而勇猛的战死了。
天空中,几只秃鹰尖唳一声,朝着横尸遍野,凄凉血腥的战场飞去,那一具具死尸是它们的最爱,只不过这次它们无法享受这顿丰盛的大餐。
一道剑光闪过,秃鹰们“哗哗哗”的振翅飞离,龙斌目光冷峻而复杂,大声喝道:“收敛好战场上将士们的遗体……也包括唐军的,他们是敌人,但也是可敬的对手!”
一场大战,原本势如破竹的追击,却被唐军主力的死命阻击给大大的迟缓,包括龙斌在内的所有龙旗军将领都不曾想到,竟然会遇到一支只求死不求生的军队,而且人数还高达五万人。他们用鲜血,生命,诠释了军人的铁血和忠诚,让人不禁肃然起敬,可歌可泣。
“三弟……”林士弘提着血渍斑斑的银枪,大步走到龙斌的跟前,神色间带着浓浓的惊悸道:“已经从那几个唐军伤兵的嘴里弄清楚了,这支是最早跟随李阀在太原起兵的兵马,统领的几个将领皆是李阀的子侄。”
闻言龙斌暗暗松了口气,原来是李唐的子弟兵,怪不得如此悍不畏死,要是此次来犯的李唐百万雄师都是这般勇武,那们龙斌此行根本就不是追击,说成羊入虎口才差不多。
“这样训练有素的主力军团,又没有粮车辎重这些累螯需要照料,布阵速度着实更快,我军铁骑尚未冲至近前,长枪大盾已布下数重,后面弓弩手业已就位,箭矢斜指长空,只候将校命令。”统计完伤亡的徐世绩,负手走了过来,眉头紧皱道:“此战我军伤亡不少,仅战死的就达万余人!”
龙斌和林士弘心头同时一痛,被歼灭的是李唐五万子弟兵,可冲锋在前的龙旗铁骑同样也是最早从万家村走出来的子弟兵啊!一下就战损了万余人,怎么不让龙斌和亲手带出来的林士弘为之伤怀。
“战场上伤亡难免,如果不是我军最精锐的将士亲赴此战,恐怕伤亡的数字就不是万余人了,要知道那五万唐军可都是带着必死之心应战的!”徐世绩见龙斌和林士弘情绪低落,急忙出声宽慰道。
“这个李世民还真够狠心的,竟然把五万子弟兵当成了弃子!”林士弘咬着牙,一脸不可思议道,换成是他是绝不可能这么做的。
“李世民,真乃枭雄也!”徐世绩面色凛然,和龙斌对望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惊然之色,看来此次追击恐怕没有想象中的那般轻松。
“他此为虽说是弃车保帅的无奈之举,但却也是不得已中的最佳选择。”徐世绩说着,就听龙斌接口道:“如果换成普通的士卒,很难阻止我军追击的势头,可五万子弟兵却可以,而且李世民这般作为也可表明他无亲疏之分,起到激励士气的作用,可谓一举二得!”
“临危不乱,处事之老练,真是很难想象李世民是个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此人在军事上不仅堪称奇才,而且更善于人心的把握和利用,实在是个劲敌啊!”徐世绩眼底深邃,发自内心的赞叹道。
这话听的林士弘相当的不舒服,狠狠刮了徐世绩一眼后,沉声对着龙斌道:“三弟,如果李世民沿路都放下弃子阻击的话,其行军的速度完全可以在粮草耗尽前到达潜山防线,如果王伏宝坚守不利,对方说不定就能逃出生天了!”
林士弘所言龙斌也想到了,点了点头后想询问下徐世绩的意见:“师兄,你看我军不要和唐军小股部队纠缠,绕过去咬住其主力,如何?”
“难啊……”徐世绩颓然一笑,望了眼面带惊疑的龙斌和林士弘道:“李世民连五万子弟兵都舍得放弃,那么接下去放弃的阻击部队会让我军轻易绕过么?”
“对方的阻击地点定会放在我军的必经之路的要道上,如要绕过必将兜个大圈子,而且还有被对方半路截击,扰乱后方的风险,六诏蛮兵把李唐大军后方闹的个天翻地覆的情况可能会降临到我军的头上,所以说必须要将对方阻击部队歼灭,不然得不偿失,遗患无穷!”
听完徐世绩的分析,龙斌和林士弘只能作罢,下去整顿全军继续追击,这是一场耐力也是意志的比拼,决不能让对方在自己赶到前,突破潜山防线!
黑夜下,从龙旗军中飞奔出数匹快骑,他们身上带着龙斌的重托,而所行进的方向正是潜山一线,在李唐全速后撤,且派兵不断阻击的情况下,龙斌知道自己很难咬紧对方,所以这场战役能否取得辉煌的战果,就全看此时驻守在潜山的王伏宝和六诏蛮兵的身上,龙斌兵马未到,但至少要在心里上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
………………………………
第二百五十七章 存亡之战(十六)
露出云层的群山似岛屿般一簇簇一抹抹的悬浮着,周围的大山像一幅五颜六色的花布。山浪峰涛,层层叠叠。大山黑苍苍没边没沿,刀削斧砍般的崖头顶天立地。起伏的黄土山头,真像一片大洪水的波涛。龙山头,像一座大墓似的耸立在夜色中。
唐军大将程咬金连夜行军还是慢了半步,让王伏宝抢占了潜山防线,心有不甘的他想趁对方立足未稳,夺回这座要命的险要,可毕竟兵力不足,且又失了地利,几次攻击都无功而返,只能偃旗息鼓等待李世民的大军到来。
潜山核心的山峰直起直落,高得让人头晕。幽幽的深谷显的骇人的清静和阴冷。晨曦初照,而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隐若现,日落西山,余光横照。
平静了几日的潜山防线并没有给王伏宝丝毫的松懈,如同暴风雨之前的宁静般,潜山此时越是风平浪静,等战事再起那便是地动山摇,如火山爆发般猛烈。
而当几匹从豫章郡出发的快骑,把龙斌的书信交到他的手中后,王伏宝瞬即明白了他所将面对的巨大的挑战,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很快潜山防线就将风雨欲来。
“传我将令,把扎古和蒙罗头领请来……”放下快骑带来的书信,王伏宝面色凝重,而站在他身旁的窦红线和宋本初神情复杂,等传令兵离去,二人同时把目光投向王伏宝,应该都有话说,可却欲言又止,似乎有难言之隐。
在王伏宝拿下潜山防线后不久,龙斌便让窦红线和宋本初前来与他相聚,这一做法让许多人为之惊讶,正如王伏宝在看到窦红线和宋本初出现在自己面前时,欣喜之余脱口而出的问了句:“你们是如何来到这的?”
之所以有这么一问,完全是因为王伏宝不敢相信龙斌会在如此关键的时候,让窦红线和宋本初脱离自己的控制,要知道王伏宝当初投靠龙斌,纯粹是走投无路的无奈之举。
如今李唐大军压境,对守卫潜山防线的王伏宝而言乃是生死之战,他根本无法保证在龙斌大军赶到前,抵挡住李唐大军的冲击,所以危亡之刻,没有了窦红线和宋本初二人顾虑的他,完全可以弃守从而保全自己,甚至和唐军达成协议,讨个富贵也不是难事。
龙斌此为无疑是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