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革秦- 第2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开地骤然大怒。

    “陛下,秦人犯我都城,我若是不打,便是示弱,便是称臣,日后天下人要如何看我?”

    “韩国威风,必然荡然无存,日后必然还会再有赵人寇我,魏人寇我、楚人寇我!”

    “陛下,此时万万不能示敌以弱,只能与之战斗,并且只能获胜!”

    “唯有如此,天下人才能够瞧得起我韩国!”张开地胡须颤动,大义凛然。

    “可,战,无必胜,之把握。”韩缜还想再说。

    韩王犹豫了很久。

    韩缜说的话是求稳妥。

    但张开地所言是很有道理的。

    而且他钱和人都出了,家里又死了人……

    “还是打吧。”韩王如此开口。

 第一百六十六章 戬 (二十三)

    还是要打!

    韩缜眼前一黑,大脑朦胧,几乎就要昏厥。

    好几个呼吸之后,他真切地感受到胸腔内心脏跳动和血液地流动所带来的暖意。

    凄苦味道充塞口腔。

    “真的,不能打!”韩缜如此苦口婆心:“为今之计,只,坚城为凭,为我优势;敌军情况,尚不明晰,周遭变化,还未察明,秦人人数,虽然者,不会太多,而其力量,必然极强,否者,也不可能,瞒过周遭,在我不知,之时骤至。”

    “如此情境,当以,谨慎为先,待看敌军,动向、能力为先。”

    “我军兵士,肌体无力、阵型不齐、命令不通,实在无有,可靠战力。”

    “如此者,不该冒进!”

    “韩缜!”张开地目眦欲裂:“先前说要六千兵员才能进军的是你,如今有了六千人兵士却不敢向城外动兵的也是你!”

    “你到底是消遣陛下,消遣朝中众贤;还是根本贪生怕死,特意找了借口来推拖?”

    “我……”韩缜嘴角苦涩。

    怎么又变成我的问题了?

    先前提出要六千人分队袭扰秦军使其疲乏不得休息、想要把他们拖垮,最终以极小代价歼灭他们的战略的人的确是我,但那时候我哪知道你们给我的人是这么的废物?

    六千人里至少有四千人是刚刚扔下木耒的贫瘠农夫。

    身形瘦小、肌体无力、脑袋迟缓、胆小如鼠。

    这样的人,别说执行命令,袭扰秦军。

    只怕地方精锐一冲阵营,这群人的军阵立马就会崩溃,届时他们立马趴在地上投降了都有可能。

    这样的六千人,比六千条饿狗都容易打!

    了解到了这个情况我才说不能打的嘛!

    要是你们肯给我六千人精锐的、能够执行我命令的兵士,那我肯定说可以打啊!

    韩缜堂兄弟几个,口齿都是不利索的,此时受了这个拖累,有苦说不出来,只是被张开地把一切的罪责都推在他的头上。

    没一会儿,秦军来寇的罪名都快要安在韩缜头上了。

    因着实在有些离谱,韩王清了清嗓子,说道:“缜,你便去打吧,韩国虽小,却也是堂堂一国,总不能,秦人都到了家门口了,我们还一点反应都没有吧?”

    “且去试试看,万一赢了呢?”韩王如此说道,温和看向韩缜:“实在不行就回来,一切以你的安全为主。”

    “诺。”韩缜闷声回答。

    韩王又看向怒容未消的张开地:“不若留下来陪孤王下一盘棋?”

    张开地脸上变幻哀思:“老臣家中嫡孙身死,数日未曾安睡,如今精力不济,请陛下体谅。”

    韩王笑了笑:“以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确实是一大悲切,张卿还是要节制哀思,保重身体。”

    “多谢陛下体恤。”张开地做足礼数。

    离开之前,他恨恨看了一眼韩缜。

    众臣离开之后,韩王叫住了韩缜。

    “缜,你留下。”

    “陛下。”韩缜疑惑。

    “缜啊,你与竭、非等几人,真真的是与寡人越发的生疏了。”韩王摆了摆手:“此间无外人,不必如此恭敬了。”

    “叔父。”韩缜拘谨又有些悲愤:“真的,没有,赢面的!”

    韩王皱眉:“怎么?连五成的机会也没有吗?”

    “若是,只有,两千人,还有,三成把握,固守城池。”

    “两千人都可以固守……六千人想必是可以出城冲杀一阵的吧,为何你却如此……”韩王不能理解。

    两千人可以保住城池不失,多了两倍的人手,为何连出城冲杀一下的勇气都没有了?

    韩缜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臃肿。”他思考好一阵子,才开口说道:“六千人,命令不通,连阵形,都没法,展开。”

    没有阵形,以者六千人的素质来看,其中一大半基本上都可以说是拖油瓶。

    即便是正常情况,这大部分的人,都会拖累那少部分可以正常打、正常拼的人的能力。

    在战场上乱糟糟的环境里面,一个人的意志很容易被周遭的人影响,战斗意志瓦解起来,影响非常大。

    韩缜一点一点将这些事情说与韩王听。

    韩王听完,也只是沉默。

    他并不懂打仗,听了韩缜的描述,也大致有了估量。

    韩缜这时候小心翼翼说道:“叔父,不若,把宫中,护卫,抽调出来。”

    是的,这六千人,并不是新郑的全部兵力。

    或者说,至少不是韩王、与韩国宗室依仗的兵力。

    作为韩国最大的“家”,韩王、韩国宗室,都是有着一大批兵力的。

    韩缜作为宗室的一部分,自然也知道这些人的存在。

    他现在想要这批人!

    这批人对比起各家拼凑出来的六千人乌合之众,是更精锐的存在。

    韩王听了韩缜的提议,连连摇头:“这可不行!”

    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行的!

    说着,韩王深深看了一眼韩缜:“缜,战事胜败,你不必如此介怀。”

    “我家之中,此代里头,能成事者,只你与非两人。”

    “无论胜败,叔父希望你能够保全自身。”韩王说着,又有些丧气:“若事情不成,韩国大不了向秦政小儿服输称臣。国灭了,也就灭了,但家不能失!”

    “你与非,在韩国当中,是不能好生重用的,重用则身死。”

    “但若是韩国灭了,你与非,便是我家擎天之柱,架屋之梁。”

    “张氏吃了亏,是要与秦人拼一拼的。”

    “他们拿了这么一千人与许多钱粮出来,无论胜败,都是大的损失,我家却不能作如此不智举措,宫中的兵卫,若韩国能胜,可以做威慑群臣之用,若韩国不胜,则可以保我家薪火相继,屹立不倒。”

    “因此宫中、家中的兵卫、钱粮,是万万不能动用的!”

    “战事嘛,能为则为之,不能为,你也要保全自身,若能有所展示,叫秦人知你威名、能耐,那是更好。”

    韩缜一时有些懵。

    他不明白,为什么韩王对于韩国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是这样的淡漠和无所谓。

    瓮声瓮气地答了一声,韩缜苦闷无比。

    “那么叔父,我们,可以,向周遭,发函,求援吗?”

    “这个随你。”韩王温和笑着:“不过秦人都已经兵临城下了,缜,你觉得,他们敢把旗号明晃晃的打出来,还怕我们求援吗?”

    韩缜一楞,嗫嚅着:“应该…不会吧。”

 第一百六十七章 戬 (二十四)

    等了五天,不见韩人出城来攻,虽粮草充裕,但秦人兵士心中免不得是要犯嘀咕的。

    这些日子,他们做的是砍伐树木、行挖战壕、垒土筑防之类的事情。

    轮班做这些事情,虽是没有什么风险,却也叫人紧张。

    而长久的紧张,会使人越发的想要回家。

    家里万般好,国中军中,虽都有些苦楚,但比起出国来打这不指导为什么要打的仗,还是好得多。

    很多兵士都想要回去洗个热水澡的。

    但条件艰苦,出门在外,他们连热水烫烫脚都只能在梦中实现。

    厌战情绪越发浓重。

    但大家是可以克服的。

    王翦知道这一切,也没有别的法。

    这也是他所从未遇到过的事情。

    不是他,这世上的将领,都几乎从未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以往,有厌战情绪的,只有是出身非凡的人物。

    这些人普遍身居高位,厌恶战争的情绪往往出现在战况僵持、或者陷入劣势时候。

    厌战的本质,也并非是厌恶战争本身,而是厌恶“战败”。

    战胜时候,大家往往沉浸在建功立业的喜悦与巨大的成就感、巨大的利益所带来的满足感中。

    惟是到了战况僵持,甚至露出败相时刻,他们胸中炽烈的情绪被现实情况熄灭,这才开始反思战争的必要性。

    从而,会有敦伦之后清醒时刻里的那种空虚和孤寂感,此时想想,战争给自己、给国家、给“人”本身带来了什么呢?

    于是发出“无义战”之类的屁话感想。

    但没有人会想到,有一天,这样的厌战情绪,竟然会在卑贱的兵士当中蔓延开来。

    以往,这些人参军是服役、是挣命、是土里刨食的人为着五斗米和举家的肚皮在拼杀。

    他们目的很明确,很功利。

    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没有资格,也更不会去思考什么战争应该不应该,战争好不好。

    他们只想要“论盈”,他们只想要敌人的脑袋。

    他们见到那血淋淋的脑袋,虽然身体作呕,然而心理是满足的,是喜悦的,那种喜悦会稀释一切的厌恶,冲淡一切的不满。

    脑袋,就是钱!就是家人的饱饭,就是命!

    那时候,没有平常兵士会厌战。

    不打仗反而会被这群人埋怨。

    可如今,日子好过一点点,他们就开始厌战了。

    王翦不知道他们都是怎么想的,但总体上,这群人大概是开始思考战争的必要性了。

    不过出于对秦王陛下的信服,他们是不会炸营、不会悖逆战争的。

    遇到事情,也会发动自己的智慧与能力。

    然而终归是跟拉磨的驴子一样的,不抽打抽打,不会自己走路。

    暂时来看,不成大问题。

    但日后呢?

    王翦为着这事情担忧着。

    韩国,不是他要打的最后一个国家。

    这一战,也并不是他的最后一战。

    可,连第一战都开始出现这样的事情了。

    那么往后呢?

    此时这情绪不会对战事有太大影响,往后积累起来,怕就不好了。

    他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但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

    城里城外都有自己的烦恼,但仗总是要打的。

    傍晚,火烧云在天边形成橘黄,云气幻化各种形态,地平线上晕染瑰丽的光景。

    新郑的城门打开。

    第一时间,秦军军营之中的守哨便将这消息报告上级。

    随后的短时间中,整个军营动作起来。

    斥候报告看规模,新郑只出兵三四千人时候,王翦直皱眉。

    紧接着第二次来报,斥候大约只有两千人。

    这时候张唐冷笑着问:“讲清楚究竟是有多少人?难道韩人还能出了兵又把人拉回去不成?到底有多少?”

    斥候有些为难:“应该就是两千人左右。”

    “那为什么之前报告有三四千人?”杨端和不解。

    “他们阵形太分散了,完全不像是军队,远远看过去,的确是有三四千人的规模。”斥候也很不解。

    这都打到家门口了,不应该上最精锐的部队,做最殊死的搏斗吗?

    为什么还在阵形上搞这种吓唬人的策略?

    难道还指望把敌人吓走不成?

    王翦皱皱眉:“两千人?再使人探查探查,看看韩人除了这二千人之外,还有没有别的举动。”

    “唯。”斥候领命下去。

    “二千人……”杨端和捋须:“王将军觉得,他们是要打,还是要试?”

    都打到家门口了,韩人应当是没有什么心思派兵出城来拖时间等救援的。

    真想要拖,固守城门,效率更高。

    所以韩人可能的战略方针就只有打和不打两种。

    两千人的军队规模很微妙。大平原上,没有遮掩的两千步卒,是要打一仗,是可以的,是要拿来试试秦人水平,再做决定,也有可能。

    是用来麻痹秦人,使人从侧翼、后方袭击,也有可能。

    “不好的。”王翦想了想,问杨端和借了印信、令旗,发号施令道:“前军整备,论替休息的五千人中,整理出三千人着甲、列阵,准备与韩人战,余二千人,分四组,从其五百主,按战时安排,往周遭巡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