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农工商,自古以来,商人的地位十分低下,即便是在商业发达的宋代也不例外,赵昕不但设宴款待几位商人,而且还亲笔题字,这可把几位商人给感动地无语伦次,一个个信誓旦旦地说回去定要劝说同行们制定一个方案出来,每年都送一些钱财物资来劳军。
。。。。。。
商人代表们走后,赵昕来到书房,拿起一本书,百无聊赖的翻着。
庞明月端着一碗补汤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见到赵昕柔声道:“殿下!奴家特地做了一碗滋补身体的汤。”
说着,将汤端到赵昕面前。
赵昕笑看着庞明月,心想,今儿个可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庞明月居然亲手给她做了一碗补汤,赵昕接过来,看也没看,直接一饮而尽,而后砸了咂嘴。
“嗯!味道不错!色香味俱全!爱妃的手艺真不错!”
赵夸赞道。
“谢殿下夸奖!若殿下喜欢,奴家以后给殿下常坐就好了!”
庞明月见赵昕很是喜欢她做的汤,心里自然是欢喜极了。
“爱妃!不管先前怎样,但既然你进宫了,成了本太子的妃子,那么本太子就会对你好的!”
赵昕笑道。
“殿下之言,奴家记下了!”
庞明月小声地回道。
“别傻站在那!来!替我捏捏肩膀!”
赵昕笑道。
庞明见此,赶忙走到赵昕身后,轻轻得揉捏着他的肩膀。
“舒服!”
一阵酸爽的快感传来,赵昕不由得出声道。
而后转身抬头看着庞明月,目光从那娇俏的脸庞逐渐落到那成熟丰润的身姿上,一个邪恶的念头顿时在他脑海中诞生。虽说酒似穿肠毒药,色如刮骨钢刀的道理赵昕自然懂,但美色在前,一切都被抛之脑后了。
“爱妃!来!到我前面来!”
赵昕如同大灰狼诱骗小绵羊一样谆谆诱导道。
庞明月只是觉得太子的眼神有些不对,但夫命岂有为之,便听话的走到赵昕身前。
赵昕一把将她压在书桌上,开始宽衣解带起来。
“啊!殿下!别。。。。。。”
美人的娇羞声非但没有让他恢复理智,反而激发了他强烈的征服欲。
刹那间,山摇地动,颠鸾倒凤,羞云怯雨,此处省略一万字。
一起看书网 手机阅读请访问『』,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二十四章 除夕
春节在宋朝时被称为元旦,也是最为重视的节日之一。
元旦前几天,皇宫内大大小小的内侍们就忙活起来的,每个人都分配了任务,将皇宫打扫的一尘不染。而开封的人们也开始洒扫庭户,准备过节,等到了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
宋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中国人的春节习俗很多都始于宋朝,宋代的年有着浓郁的节日气氛。
宋代过年吃饺子,宋朝称饺子为“角子”,“角子”为饺子一词的词源。饺子是寄托人们美好愿望的吉祥物。古书记载,早在公元5世纪,已盛行吃饺子,文献说饺子“形如偃月,天下通食”。当时的饺子是连汤一块儿吃的,叫做“馄饨”,至今仍有此种吃法。
除夕之夜,赵祯于紫宸殿设宴款待后宫嫔妃及子女,赵昕和高滔滔几女也在受邀范围之内。
后宫嫔妃们一个个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前来参加宴会,曹皇后、苗贵妃、张贵妃、尚婕妤、王美人、等十几位妃子俱是雍容华贵,姿态万千,宛如百花盛开。
而反观子嗣这一方面就有些单薄了,只有赵昕,福康公主赵徽柔,不满周岁的安康公主赵徽思和景康公主赵徽月。
历史上,赵祯一直被子嗣所困惑,现今不管怎么说,好歹有一个儿子养成了,不但战功卓著,而且近来表现越发沉稳,颇有明君之资,加之太子妃高氏又有了身孕,赵祯宴会间,更是喜笑颜开,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
歌舞宴会之后,赵祯开始挨个赏赐后宫嫔妃,大都是首饰珠宝丝绸之类的东西,其中除了曹皇后之外,张贵妃得到的赏赐之物依然是最多的,可见荣宠不减当年。
赵昕倒是没得到什么赏赐,只不过是口头勉励了几句,夏若娇、庞明月、杨凌薇三人也得了不少赏赐,但都没有有孕在身的高滔滔得的赏赐多。
“大爹爹!蓉蓉的赏赐呢?”
刚学会走路的苗安郡主赵蓉蓉迈着小短腿趔趄的走到赵祯的怀里,奶声奶气的说道。
“谁的都能忘记了?也不能忘记我家蓉蓉的赏赐啊!说着变戏法似的从怀里掏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布娃娃递给了赵蓉蓉!”
赵蓉蓉虽是赵昕义女,由于东宫一直无所出的原因,又加上赵蓉蓉长得越来越讨人喜欢,所以在后宫中很是受宠。
赵祯将苗安郡主抱入怀中,逗弄了一会后,转头望着赵昕说道:“宗亮!你可要多多努力啊!朕可还盼着明年膝下皇孙成群啊!”
赵祯的话刚落,张贵妃就起身说道:“官家!奴家有一侄女,年方十八,肤白貌美,姿色不疏于臣妾,不若选入东宫,为太子侍妾可好?”
张贵妃自然知晓自己不能生了,而眼下只能靠姿色博得赵祯的欢心,但日后官家逝去后呢?不若顺水推舟,将自家侄女送往东宫,以博得太子欢心,为日后早做筹谋。
其她妃子见状,也赶忙推荐自家的侄女,表妹什么的,都说得天花乱坠的,唯恐太子不纳入东宫。
赵祯最为耳根子软,眼瞅着就要替赵昕应下来的时候,曹皇后开口道:“官家!既然众位姐妹有此意,不若节后,为太子举行一次选妃如何?”
“如此甚好!太子!你怎么看?”
赵祯反问道。
赵昕满脑子黑线,他突然明白了历代皇帝早死那么多不是没有道理的。
“父皇!娘娘!儿臣还年轻,过多的沉迷于女色并非好事,且子嗣一事自有天注定,是强求不来的,诸位姐姐的心意,儿臣心领了,但至于选妃一事,尚且言之过早了!”
赵昕起身推辞道。
“滔滔!你以为呢?”
曹皇后转而朝着太子妃高滔滔问道。
“回官家!娘娘!儿媳以为,太子乃国之储君,自然得承担皇家开支散叶的任务,而要想早点开枝散叶,自然就得雨露均沾,而东宫现有妃子不过四人,是故儿媳赞成为太子选妃。”
高滔滔也知道,东宫每多一名妃子,她的宠爱就会减一分,但身为太子妃,未来的一国之母,这种场合下,必须展现出宽容大度的胸襟出来。
夏若娇几人见此,虽然内心有些不愿意,但也都异口同声的赞成道。
曹皇后见太子似乎有些不情愿,便出言道:“官家!儿女之间的事情,急不来的,依臣妾看,不若年后挑个日子,召集诸妃口中所说的适龄女子,养于宫中数月,观其言行,察其品德,教导宫廷礼仪,待数月后,再由殿下择合心意的,纳入东宫,岂不是更好?”
“皇后之言!考虑甚是妥当,既然如此,就按照皇后说得法子来办好了!”
赵祯思忖了一下说道。
子时一到,自有宫女内侍端上屠苏酒,宋代过年要喝屠苏酒,古时汉族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故又名岁酒。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先是赵昕端起酒来一饮而尽,而后赵祯等人方才端起酒喝起来。
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
。。。。。。
宴会结束后,赵昕携几女返回东宫守岁,守岁期间,夏若娇按耐不住心情,好奇的问道:“殿下为何不同意选妃呢?”
赵昕看了几女一眼,说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繁华三千,只为一人尽欢。我虽贵为太子,不可能独宠于一人,但能有贤妻美妾几人,人生足矣!”
赵昕凝望黑夜,一轮明月悬挂于空中。
“我能来到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件不可思议地事情了,能遇到你们这些貌美女子,已经是我莫大的福分了,人生,知足而常乐!”
一起看书网 手机阅读请访问『』,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二十五章 辽国三公主
皇佑四年正月初一,这一天,万象更新,一元复始。
从初一到初三,开封府不在抓参与赌博的人,一大早起来,老百姓见面互相恭贺新年,大街小巷都在玩赌博类的游戏,玩法也是五花八门,食品、生活用品、水果甚至木炭都可以当赌资。
在马行街、潘楼街、州东宋门外、州西梁门外甬道、州北封丘门外,及州南一带都扎起彩棚。花楼彩棚的下面尽是摆摊的。
卖的东西有帽、冠、梳子、珠翠饰物、头饰、衣裳、手制的花朵、领巾、额抹、靴、鞋等一些乱七八糟的小玩物。
路上车水马龙,水泄不通。到了傍晚,连富贵人家的女人也都出来,或观看赌博场面,或观看歌舞表演,或者到小吃部去吃东西,北宋的人们对此早都习以为常了。
又加上太子赵昕今岁为大宋开疆辟土,赵祯当然是心情非常高兴,高兴了就要赏赐,除了赏赐大臣宗室们外,又拿出十万贯钱,让殿前司的侍卫们撒在皇城路上,所以这一天出来庆祝新年的人数不胜数,连贫穷之家这一天也都穿上一身新衣出来庆祝。
而皇宫里此时正在举行正旦大朝会,万国来朝。
农历正月初一,仁宗皇帝驾临大庆殿,举行大朝会。
大庆殿的四个角落,各有一位身躯雄伟的壮汉,称为“镇殿将军”。
参加朝会的官员都要带上各自的冕或冠,穿上在仪典场合应当穿着的朝服。来自全国各路的举子和解元也都穿上士服,按各自班次站立。
这些举人和解元穿的都是镶了黑边的大白袍子,头上戴着二梁冠。
先是各州的进奏吏逐个到殿前上报今年进贡的礼品,而后才是外国使臣觐见。
此次前来的大辽国的正使是魏国王萧惠,只见他戴的是一顶金色的冠,冠的后檐又尖又长,看起来就像一片莲叶。他身上穿的紫色袍子是紧窄的,腰间带着金腰带,还挂了一些玉佩。
萧惠率先上前行礼,他行礼的时候右腿下跪,左小腿立着,左膝朝上。他的每一拜总以两手触及右肩。
先是宣读了一长串的礼物后,而后才说道:“大宋皇帝陛下!本使奉大辽皇帝陛下诏令,前来恭贺贵国新节,除此之外,仍然是为了和亲一事而来的。”
仁宗不解道:“既然辽使此次前来,亦是为了和亲之事,那便说一说吧!该怎么和?”
萧惠拜道:“大宋皇帝陛下,先前我国太子亲自前来求娶贵国福康公主,确实出自一片诚心,然则最终贵国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同意。所以本使者此次前来带来我大辽皇帝陛下最新旨意,我国陛下言:愿以大辽三公主耶律寒香嫁与贵国太子为妃,以万金,及三万匹战马作为嫁妆,只求大宋与我大辽签订永久互不侵犯条约。”
辽国此时的皇帝耶律宗真有三女,长女耶律跋芹,次女耶律斡里太,三女耶律寒香。
赵昕正身着太子冠服恭敬的侍立在殿上,听到辽国使臣这么一说,不由的皱了皱眉头,具他所知辽国此时的皇帝耶律宗真只有两女,长女耶律跋芹,次女耶律斡里太。而这三女耶律寒香他听都没听过,难不成是史书写错了?
庞籍起身问道:“敢问辽使,贵国三公主容貌可否出众?才华几何?我大宋太子从不轻易纳妃!”
萧惠拜道:“巧了!我国三公主自幼仰慕大宋文化,不但熟读经史,而且容貌端庄,秀丽慧中,且更巧的是我国三公主和贵国太子竟然是同一天诞生,定是上天的安排。”
梁适起身拜道:“官家!如此天作之合,若我大宋不再接受,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韩琦现实思索了一下,认为此次和亲对大宋确实也是百无一害,便也起身回道:“官家!太子东宫妃嫔稀少,今辽国又有此美意,是故臣认为应该同意与辽国达成此次和亲一事。”
蔡襄起身义正言辞的说道:“官家!我中原历代王朝至今,无论皇子还是宗亲,从来都没有娶外邦公主之例,更何况我大宋皇室血统尊贵,岂容玷污,是故臣以为辽使所请,不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