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极为得赵昕宠幸。
梁氏家族几位大佬商定之后,打算先煽动百信,而后逼迫赵昕下罪己诏,如此一来,赵昕先前的种种都将被否定,会失了皇威,而新政的支持者也必将会受到牵连,到时候庞籍的相位只怕也保不住了,而梁适就能登上宰辅之位。
可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梁适今日聚集梁氏家族众人,也是为了谋划一下接下来该怎么办!
“老爷,宫内传来旨意!”
就在梁适和众人坐着谋划的时候,忽然有下人匆匆来报道。
。。。。。。
梁府,黑压压地跪满了一地人,等待接旨。
内侍王启德打开圣旨大声念道:“朕绍膺骏命,古代先贤圣人尤以谨慎稳重为主,然则今查参知政事,观文殿大学士梁适任情徇私,纵容子弟,多有不法之事,梁适之行为,在上不能持平公允,权衡利弊,在下不能训斥督责子弟。今免去梁适参知政事,观文殿大学士一职,念及其昔日颇有微薄功劳,贬为衡州知州!钦此!”
梁适顿时惊呆了,没想到,官家越过中书门下省,直接降下旨意,将他贬出京城,都不给他一个辩驳的机会。
“王内侍!老臣冤枉,特请见官家一面!”
梁适老泪纵横的说道。
“梁大人!官家还有一句话让小的带给梁大人!”
王启德丝毫没有怜悯的说道。
“不知是何话?”
梁适好奇道。
“官家说,大宋的百姓不是谁都可以蛊惑的!望梁大人好自为之!”
王启德说完后,转身离去!
“。。。。。。“
梁适的脸色瞬间变得蜡黄,如同黄豆般大小的汗珠滚滚滑落脸庞,喉咙里如鲠在侧,本来准备满肚子的辩解之言,却是一字都发不出。
。。。。。。
一起看书网 手机阅读请访问『』,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八十八章 夏国的谋划
宣武元年八月初四,参知政事梁适被贬出京城,随后几日朝堂上的梁氏家族的成员大都相继被贬出京,赵昕直接下诏罢免了中书门下的二把手,中书门下的官员对此有意义,想要串通庞籍一起规劝官家凡事按照规矩来办,但没想到庞籍对此事是置若罔闻,巍然不动。
煽动大宋百姓的有两伙人,一伙就是以梁适为首的,而另一伙则是西夏没藏讹庞的小动作。
先前没藏讹庞得到交趾和大理两国出兵十余万人入侵大宋时,没藏讹庞兴奋的纵酒狂欢,因为机会终于来了。
先前宋朝趁火打劫,夏国被迫签订腊八协议,即宋朝给岁赐,下朝贡战马,后来夏国与辽国议和之后,没藏讹庞一直对此事是耿耿于怀,先前交趾入侵,没藏讹庞就想寻找机会扳回一局,可是没想到交趾国败的那么快,现在交趾大理两国出兵十余万进攻大宋,而大宋竟然派出了十二万大军分两路抵抗。
没藏讹庞便派遣使者来宋,言明宋朝必须将岁赐加倍,否则的话,西夏将统率八万精锐之士入侵大宋。
时值旱灾来临,且朝廷正三线作战,若是西夏再入侵,大宋必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正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朝廷的大臣们便建议先答应西夏的岁赐请求,但必须是明年岁赐才能翻倍,如此一来,大宋的财政不至于奔溃。
赵昕权衡再三之后,还是拒绝了,并且当着满朝文武和夏国使者的面宣誓:大宋自朕开始,绝不花钱买平安,若后世历代皇帝有违此誓,天下人人皆可反之!
当然说这话是得有底气的,国库的钱是只够两路大军南下的,拿不出钱来再出动士卒打仗了,可是赵昕的小金库有钱啊!大宋皇商成立不过半年,每月运送到赵昕小金库的钱不会少于200万贯,而且这个数目还在不断的增长,所以,赵昕是有恃无恐。
夏国使者本以为加点岁赐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是个肥差无疑,结果没想到宋朝小皇帝竟然如此不识抬举。恰巧宋朝京西北路月余滴雨未下,夏国使者打听到宋朝廷的消息后,便于京中散播留言。
幸好的是梁适等人没有同夏国串通起来,否则的话,就不是贬官这么简单了,赵昕眼里,对于通敌卖国者,即便是皇亲国戚,也是零容忍的。
西夏使者认为宋朝即便是战胜大理交趾两国,那也得是损兵折将,所以他料定宋朝必定答应他的要求,便在没藏讹庞的要求之下,私自将岁赐又加了一部分,因为此行是肥差,夏国使者也是打定主意狠狠地敲诈宋朝一笔,捞一笔油水,没想到,宋朝拒绝的如此干脆利落。
所以夏国使者见此先是于京中散播留言,而后眼见无果后,趁夜返回西夏,添油加醋的将此事汇报了没藏讹庞。
没藏讹庞听闻后很是气愤,便想串通辽国一起,进攻大宋。没想到的是辽国发生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先前,西夏与辽交战,关系恶化,虽然后来贡献了大批财货,请求辽国原谅,释放西夏太后没藏氏,辽兴宗耶律宗真垂涎没藏氏的美色,所以一直没释放。
耶律宗真平定蒙古诸部落之乱后,回到宫内,日夜宠幸没藏氏,耶律宗真年世已高,而没藏氏正是虎狼之年,便服用了壮阳药物,结果某日缠绵之后,耶律宗真再也没有醒来,一代雄主最终死在了牡丹花下。
太子耶律洪基在文臣武将的支持下继位,改元清宁,奉耶律宗真的弟弟耶律重元为皇太叔,并且加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萧观音为皇后。
西夏使者来到上京的时候,正好赶上耶律宗真去世,西夏使者便将此事朝着耶律洪基说了,但没想到的是,耶律洪基狠狠的斥责了西夏使者一顿,言:宋辽两国为兄弟之国,现今他的妹妹下嫁于宋朝皇帝,受封香妃,且极为受宠,又言:宋朝皇帝是自己的妹夫,哪有大舅哥同自己妹夫反目成仇的道理。
西夏使者被耶律洪基训斥的面红耳赤,只好灰溜溜的离开了,虽然耶律洪基不想同宋朝翻脸起战事,但给宋朝添点堵还是有必要的。
耶律洪基归还了夏国的太后没藏氏,并且言明夏国与宋只间的事情,辽国不干涉,不参与。
没藏讹庞见此,便于宋宣武元年六月中旬,起兵五万打算威胁一下宋朝,如果成了更好,如果不成也好乘机打打草谷,捞一笔。
结果是没藏讹庞刚领兵至宋夏边境,就收到了大理,交趾两国兵败的消息,没藏讹庞是气的当场直骂娘啊!什么恶毒的诅咒都跑了出来。
没藏讹庞见勒索不成,倘若直接退兵的话又没法同各部族交代。
西夏全国的人口只有200多万,在全民皆兵的情况下,西夏能够动员超过50万军队。但这个数字属于西夏的承受极限,一般来说,西夏不会进行总动员。
西夏的常备军只有10万左右,其中,西夏皇帝直接指挥的军队有3万多人。其余的7万军队,由各地的部落首领管理,毕竟西夏属于一个半游牧半农耕的政权。
在西夏皇帝直接控制的3万多军队中,就包括了铁鹞子。铁鹞子总计只有3000人,属于精锐中的精锐。
随同没藏讹庞而来的五万军队中,有三万是各部族的军队,若是无功而返的话,光是军费都够没藏讹庞头疼的了,而且无形中还会降低了没藏家在各部族之中的威慑力。
没藏讹庞便率领五万军队进攻宋朝的永兴军路,没藏讹庞相继攻克了神堂堡和九堂堡两座城池,但是劫掠到的财货连出兵军费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见此,没藏讹庞便进攻定边军,却不想永兴军路统兵大将张亢率领两万禁军早已等候多时。
张亢是北宋中期的一员良将,在对西夏作战中,数有战功,属于谋勇兼备型的指挥者。
张亢一面命人严守城池,当夜,乘西夏军队困乏之际,亲率三千骑突入其军阵,杀了西夏军队一个措手不及,还是没藏讹庞亲自指挥,西夏军队才稳定下来,此次夜袭歼灭西夏三千人,而宋军损失不过百。
另一边秦凤路统兵大将狄青率领三万禁军围攻夏国的韦州,没藏讹庞见此,不得不撤军,救援韦州。
北宋中期第一猛将面涅将军狄青绝不是吃素的,打的就是围魏救赵的算盘,见没藏讹庞中计,便于半途设下埋伏,打了没藏讹庞一个措手不及,此战夏国损兵八千余人。
当没藏讹庞率领士卒到达韦州的时候,狄青早已率军撤回大宋境内,没藏讹庞心里对狄青时极为忌惮的,而且各部族损兵折将不说,且又没捞到好处,便纷纷请求撤军。
接连两战,他发现在大宋禁军的战斗力已经今非昔比了,比之辽国也是不相上下,他不由得为夏国未来的出路担忧起来。
一起看书网 手机阅读请访问『』,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举子
“十年寒窗,不负韶华,静待一朝,金榜题名!”
赵昕站在新月楼天字房包厢内,望着一楼正在卖弄文采的举子,自言自语的说道。赵昕将他登基以来的第一次科举定在了八月初六,初七,初八,这三天,殿试定在了初十,而发榜的那天定在了中秋佳节,八月十五。
以前举子们来京赴考,最喜欢去的就是状元楼,赵昕调查过,状元楼背后的主人就是梁氏家族,眼下梁适失势,连带着状元楼也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而新月楼这几年发展迅速,乘机取代了状元楼,成为了开封第一楼。
赵昕这几日除了处理朝中的事务之外,便是来到新月楼,一边看一下汴河两岸的风景,一边欣赏一下北宋的名士风流,也好为朝廷择取一些才学品行兼优的官员。
大理已经被灭,交趾也是苟延残喘,败亡只是时间而已,这两年来,朝廷一直在裁撤冗官,赵昕继位后,成立了监察院,开封受寒灾一事,赵昕大为恼火,而后监察院一改常态,仅仅半年时间,监察院就查处了贪污腐败官员多达二百多人,而朝廷的预备官员也所甚无几。
本届科举,赵昕本来想大幅度缩减录取的人士,但眼下看来还是不成了,若这么做的话,各地都将会出现空缺。
赵昕也没想到困扰大宋许久的冗官问题竟然在不知不觉间就给解决了。
。。。。。。
“天上仙人谪世间,醉中偏爱五松山。
锦袍已跨鲸鱼去,惟有山僧自往还。”
想入二楼必须作一首诗作出来,底下忽然传来唱读童子的声音。
“好诗!”
赵昕在二楼听到后,也是不由的赞叹道。
“香艳怜渠好,无端杂芰窠。
向来因藕断,特地见丝多。
实有终成的,露摇争奈何。
深房莲底味,心里苦相和。”
又是一首大作传来,引得楼下众人喝彩不已。
“举头便是长安日,弄袖时飘梦泽风。
茂苑久抛飞鸟外,楚台遥在碧云中。”
赵昕想不到的是今日他刚来,便听到了三首上好的词作,前几日他来的时候,能上二楼的举子也有,但才华都是一般般,赵昕也就没放在心上,但今日刚来不久,就有三首词作传来,今儿个,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是个好日子。
“难不成以后出门还真得看黄历?”
赵昕自嘲道。
三名举子来至二楼后,其中一个身材看起来很是英武的人朝着一旁的侍女问道:“敢问小娘子,这二楼今儿个可有人莅临!”
侍女躬身道:“回藤大官人!除了天字一号包厢,其余皆无人,三位官人且看,要去何处包厢?”
“藤兄!想不到竟然有人比我们还要早来啊!”
一个看起来长相文弱的书生说道。
“两位仁兄,杨某不才倒想看看这天字一号包厢里面是何人!”
一个年轻的举子说道。
“这!”
侍女不由得眉头紧皱,她是锦绣卫的人,自然知道天字一号房里面的人身份尊贵,刚想出言制止,忽然见到赵昕从天字一号房里走了出来。
“三位兄台!相见既是缘分,若不嫌弃,不妨来此处共饮!”
赵昕笑道。
三人没想到天字号房间里走出来的竟然是个看起来还不到弱冠之年的青年,都有些吃惊。
“既然如此!我等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为首的举子抱拳回道。
。。。。。
天字号包房内,赵昕先是自我介绍了一下,言及他是两浙路,杭州府的举子,姓赵名白玉,字平宁。
“在下姓藤名元发,字达道,恰巧,我也是是两浙路的举子,只不过我来自东阳。”
藤元发年龄最大,赵昕自我介绍完后,他率先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