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五代当皇帝- 第3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兄长说的可是当真?”刘继元眼中放光,盯着刘继业急切地问道,“只要朕派出宫中殿直为骨干,率领城内青壮上城,就可以保证太原城在旬月之内不破?”

    经过了周军围城的这些日子,从双方的一些小型骚扰战和朝中文武的军事主张对比来看,刘继元已经可以确定,眼前的这个便宜兄长是太原城当中最知兵的一个人了。别看当初他在周军的先锋面前不战而退,而其他人还有勇气去向周军邀战,事后看来刘继业才是对的,他的退军是理智谨慎而非胆怯,比其他人的蛮勇好得太多。

    刘继元当初免去了刘继业的禁军军职,如今固然不会再让他重新入职禁军,但是在军事问题上却最看重刘继业的意见了。现在刘继业认为在侍卫亲军出城去接应契丹援军的时候,太原城仅仅靠着宫中卫士率领城中青壮就可以坚守很长的一段时间,这种评估怎能不让他喜出望外。

    “陛下,上国的使者也是知兵之人,当初他敢以身为质担保援军必来,现在援军果然已经到了白马山以北,陛下不妨问问他。”

    刘继业对自己的判断当然是信心十足的,不过皇帝这样问问题,明显已经不是对自己的判断有所疑虑,而是需要寻找足够的心理支撑,那么光是自己在这里说得再肯定,作用都不会很大,此时需要的是另外一个比较权威的人出来给皇帝撑住。

    新任的枢密使马峰肯定是不行的,洞涡河那场大败仗早就让皇帝对他丧失了信心,新任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郝惟庆恐怕也不够分量,倒是那个从契丹来的韩知范可以用一用。

    ……

………………………………

第二十章 出击

    

    第二十章  出击

    天会十二年的十一月二十九日,晦,夜空虽然非常晴朗,却连残月都已经看不到了,星光固然璀璨,但是也无助于人类在晚间的视野。

    整个太原城和外围的周军营寨都被黑沉沉的夜色所笼罩,站在城头看城外的营寨,或者在营寨当中看城头,倒是还能看到黑黢黢的轮廓,但是其间走动巡哨的人影就只能通过他们手中灯笼的微光来猜测了。

    至于周军的营寨当中,还有太原城的城墙脚下,那就都是黑乎乎的一团了,别说离得很远,就是身处其间都很难看清楚十步之外,即便不敢说伸手不见五指,但是两队疾行的骑兵在看到对方之前就发生相撞却一点都不奇怪。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在太原城的西北角,城墙里面的夹道上却是站满了人,每个人都是全副武装,正是北汉仅存的精锐野战力量侍卫亲军。仗着有城墙的阻隔,在这些人当中隔着几个就有一个打着火把,浓重的夜色对他们的集结倒是没有造成多少妨碍。

    “怎么样,这些突门就快要穿破了么?”

    一个声音在人群当中响起,音量并不高,听得出来说话的人在尽力压着嗓门,不过集结在这里的人群虽然很密集,人数相当的多,此刻却是一个个屏息着一言不发,所以这人的声音还是显得比较响,即使传不到城墙外边去,在城墙里面也几乎是人人都听得清楚。

    “蔚刺史,就快了,西北角的这些个突门其实早就有了的,只是对着外边还留了好几尺的夯土层没有挖穿,今日枢密院吩咐下来,俺们就一直在这悄悄地干呢……不过怕外边的周人听到了响动过来抢门,俺们可不敢闹出太大的动静,所以才挖到了现在。”

    从城墙里面传来一声回答,方才让人注意到这片城墙已经被从里面挖出来二十余道洞窟,每个洞窟大概有一人多高,可容四人并行,此时正有人从里面往外搬运土石,答话的人却还在更里面,听他话中的意思,显见得洞里面还在忙着挖土。

    确实如同他说的那样,即使知道了里面的人正在挖土,而且还是身处城墙内侧,集结在此的侍卫亲军士卒也只有尽力去听,才听得到一点点响动,可想而知他们挖得有多么的小心,城外隔着一条城壕与数百步空地的周军肯定是听不到动静的。

    “蔚刺史不必心焦,这一次我军的准备可以称得上是万全,又是选在不曾有周军营寨的西北角,即便我军出城时的动静惊扰了敌军,等到他们驻扎在西门和北门外面的军队闻声赶过来,不光是我军早就扬长而去了,这些突门应该都已经被全部堵死,不必担心被周军利用到。”

    这一次说话的却是刘继业。

    “节帅说得是。太原城的确是城防坚固设施齐备,就连突门都准备得这么好,周人想要趁我国丧乱之际一逞侥幸,却是有些妄想了。等到我率领侍卫亲军一部接应上国铁骑回到城下,周人就应该惊慌失措了吧……”

    蔚进的回话相当谦卑,这也没有办法,虽然他曾经是刘继业的上司,但是一则刘继业是先帝的养子,现在的皇帝还口称他为兄长呢,二则刘继业现在的职务可是建雄军节度使,位在自己这个代州刺史之上,按照仪制可不就是自己现在的上司么?

    不过他对刘继业表现谦卑却是没有丝毫的心理障碍,这人的能力和为人都相当令人服气,而且蔚进只是对刘继业态度谦卑,对城外的周军却仍然有几分傲气的。

    刘继业却没有蔚进这么乐观,闻言只是沉声答道:“蔚刺史也不可过于轻敌了。今日我军出城兵分两路,我自率一路侧击袭扰敌营,君率领的北进接应上国援军的那一路只能有万余骑,兵力可比不上沿途的敌军,即使有马军的优势,也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啊……”

    “节帅无需顾虑,我自然理会得,白马山左近的周军虽然有两三万之众,不过他们既要防备北面的上国大军,还要兼顾后方的转运道路,又是以步军为主,只要我军保持充分的机动,他们却是无奈我何的。”

    蔚进知道刘继业的谨慎和好心,答应得爽快,心中却是不以为意。他带着数十人从白马山那边一路走过来,虽然沿途老是小心地躲着周军,却还是把一路的形势看了个差不离,根据他的了解,北线的周军兵力也就那个样子,现在自己手中有了上万的侍卫亲军马军,还真不怎么在乎那些任务繁重的周军。

    手头的部队有足够的战斗力和机动性,自己对晋阳北面的一些补给点又足够熟悉,有机会直接冲击白马山防线接应上契丹援军固然最好,就算不能迅速实现对白马山的南北夹击,在这段时间破坏瘫痪白马山周军的后勤还是大有机会的。

    倒是眼前的这个刘继业,不光是在朝堂上为他说话,还把上国的使者韩知范都牵进来支持自己,甚至把骚扰牵制围城大军的重担都主动揽了过去,这可是让他对刘继业由衷地感激了。

    “倒是节帅自己,仅以万人袭扰周军在西门和北门的大营,为我军的顺利北行牵制住强敌,这份重任却不是那么好办的,节帅定要斟酌行事,一旦事不可为,须当果断回撤,陛下面前不能少了节帅这样的知兵大将!”

    既然是真心地感激刘继业,蔚进的这一番话就说得相当的诚挚了,他倒是并不担心刘继业牵制不住周军,从而使得自己无法脱离,不过他真的担心刘继业在完成了牵制任务之后依然恋战。

    刘继业听到蔚进这一段似乎有点不太相信他能力的话,却是不以为忤,依然只是沉着声音说道:“此次我军出城,只以接应援军为目标,本来就不是去寻周军浪战的,我军仅剩的这点野战兵力如此宝贵,我怎么可能任性挥霍?只要确认蔚刺史成功地率军北去了,我自然会择机回城。”

    …………

    除了两个主将在轻声交谈之外,集结在夹道中的侍卫亲军几乎是一言不发,阵列中只有偶尔发出来的几声轻咳,还有就是从城墙里面传来的挖土声,以及运土出来的人那稍显沉重的脚步声。

    这些声音在城内的万籁俱寂当中固然有些突出,不过在隔着一道城墙、一条城壕与宽阔的空地的周军营寨那边,却是毫无觉察,值哨的士卒如常敲着刁斗警戒着城门方向,对于城墙里面发生的事情懵然无知。

    “节帅、蔚刺史,全部的突门在下一刻就可以挖通了……”

    终于,在城墙内的挖土声停歇了片刻之后,一个声音向刘继业和蔚进汇报着。

    “很好!全体注意了,熄灭火把,准备出城!”

    刘继业的神情一凛,立即通过旗牌虞候向下传令,而在旗牌虞候开始逐级传令的时候,刘继业又转头向那个负责突门的枢密院吏员说道:“全军的火把熄灭之后,再略等一两息的时间,在军士们的双眼习惯了暗夜之后,立即挖通突门、铺好桥板退到两侧,在我军全部出城以后迅速封堵所有的突门。”

    “是!”

    随着这声应答,太原城西北角的这一片火光渐次熄灭,黑暗将这一带完全笼罩,所有的声息也仿佛在这一刻停止,过了半晌,才从城外传来一阵悉悉索索的土石垮塌声,接着就是一阵嘭嘭的木板砸地声。

    “节帅、蔚刺史,好了!”

    又是方才那个枢密院吏员的声音。

    “好了,全军尽快行动,一个跟牢了一个,迅速通过突门出城,然后分道行事!”

    随着刘继业的这一声号令,夜幕笼罩之下的太原城西北角一阵暗流涌动,在各级将佐的约束下,北汉的侍卫亲军排着队牵马从城墙上新开出来的二十多道突门中蜂拥而出,再从临时铺设的木板上越过了城壕。

    “点起火把!按照先前的布置分成两部集结!”

    刘继业和蔚进最后出城,明显感觉到在城壕外面集结的这些侍卫亲军有些乱糟糟的,夜暗固然让周军难以察觉到他们的行动,却也使得他们的行动稍微复杂一点就难以整队。

    考虑到城内已经在快速地封堵突门,此时即使周军醒觉过来也抓不住什么漏子,而且骤然在城外点起火把不光是可以迅速整队,还有虚张声势之妙,刘继业很干脆地下达了这个属于计划之一的军令。

    嗒嗒嗒的火镰声接连响起,太原城城外西北角火光连闪,从一团火光、两团火光开始,很快就是连片的火把将城墙外围映红了一片。

    “太原城有动静!”

    “北门那边异常!”

    “西门那边异常!”

    上万支火把的映照,在黑沉沉的夜晚分外显眼,正在值哨的周军士卒很快就发现了西北方向的异动,只不过堵住西门的营寨确认的是北门方向出现异常,而堵住北门的营寨则判断是西门方向出现异常。

    ……

………………………………

第二十一章 王廷义的应对

    

    第二十一章  王廷义的应对

    周军的北门大营灯火通明人头攒动,随着太原城西北角的火光和响动得以确认,主营已经悬灯发出了警戒令,各个营寨都纷纷动了起来,加紧点亮火把,严密戒备敌袭。尤其是位于西侧的营寨,负责值夜的将卒已经在寨墙后面整队完毕,尽管夜间灯火通明有可能给来袭的敌军提供非常显眼的标靶,但是以我为主的作战方针还是让他们沿着寨墙布列了一排火把,将寨墙外围十多步范围照得通亮。

    “怎么回事?”

    太原城北门外的主营当中,刚刚起身披挂完毕的王廷义寻到了正在指挥旗牌官操作灯火号令的崔彦进,今晚的动静太大了,尽管知道负责值夜的崔彦进不会误事,王廷义还是忍不住爬起来看一看。

    这些天各路围城大军已经全部到位,太原城的南门自然是归了昭义军、建雄军等北汉南面那几个节镇的州郡兵,由李继勋和杨廷璋等人指挥;西门已经完全交给了府州与麟州的折、杨两家联军,负责人当然就是折御勋和杨重训了;整个太原城的东城则归属了出征的殿前军与侍卫亲军,刘光义与陆万友在那里负责,他们负责的范围可不仅仅是一个东门,可以说汾水以东都归他们;而北门这边则归了王廷义分领的一部分殿前军。

    乍一看起来,除了西门方向的驻军兵力较少战斗力较弱之外,就数北门方向的驻军兵力少了,不过驻扎在东门方向的那些兵力对付的是整个太原东城,而南门方向则有可能成为主攻太原城的方向,这驻扎在北门外面的兵力稍微少一点也就很正常了。

    更何况,北门外的驻军只需要专心对付太原城内,北面还有整个石岭关都部署的军队在负责阻挡敌人的援军呢,他们的任务并不繁重。

    另外,平晋城内郭炜身边的行营部队也是可以随时出动的,太原城的北门方向、整个汾水以东以及石岭关方向,这三个方向只要不是同时出现意外,郭炜调动亲自掌握的兵力前去支援也是游刃有余的。

    “报告副帅,应该是太原城内有守军从其突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