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五代当皇帝-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儿臣但凭尊长安排。”

    郭炜对这事是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虽然乍一被淑妃召见也让他思忖了半天,拜见的时候看到郭华同样在座更是让他有些疑惑,不过他怎么也没想到这里去。

    回京才一个月,拜见问候被封为莒国长公主的郭华都有好几次了,可是郭华就从没有露过什么口风。至于被封为淑妃的符昭琼,郭炜是没有什么理由登门探望的,几次面见郭荣也没有得到什么暗示,按理说这皇子的婚事完全是皇帝皇后说了算的,就是皇后暂时缺位,淑妃作为前任皇后的至亲参与其中,也不必先问过皇子本人啊。莫非这都是淑妃的主意?

    虽然心里面已经是转了好几圈,郭炜的神色却没有什么异样,对符昭琼的问话也仅仅是停顿了片刻就给予了答复。

    郭华这时候适时地接过了话题:“你的婚事原本去年就该办的……实在是不巧,所以等到你这快要除服了,阿兄便与淑妃和我商议着今年能把你的婚事给办了。知道你一向自有主张,所以阿兄就让我们来问问,你有没有哪个中意的小娘子?”

    “没有……一切由阿爹做主。”

    这是真没有。

    也不是郭炜矫情,穿越带来的痛苦和思念确实早就被他压到了心底,他也很现实地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会有新的生活,忠于前世的妻子什么的完全不切实际,不过他也是再不可能重复一次小男生的青春萌动,所以要轻易地看上谁也是很难。

    尤其重要的是,也不知道是因为这一世吃肉少得多了,还是因为日常摄入的饮食原料属于纯天然无污染,食源性的激素减少得太多,即便从十多年前融入这个身体开始,郭炜就勤加锻炼,这副十足年龄超过十五岁半的身体还是才刚刚开始抽条。缺乏了心理萌动的物质基础,郭炜看待周围的女人女孩都更多的是艺术鉴赏的眼光,再加上心里面装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他还真没有认真考虑过婚姻的事。

    现在这些长辈们准备给自己完婚,这个时候可以拒绝么?难道说一句“契丹未灭,何以家为”?

    看得出来,郭荣他们对这件事是很郑重的。当初南征攻下寿州之后,郭荣稍事安排就在四月上旬带着自己回京,而不是留下自己和李重进他们继续攻略淮南,除了淮南即将进入雨季不利于火铳兵作战以外,及时给自己完婚恐怕也是重要考虑;而回京没多久郭荣就加封故去的家人,尤其是将郭荣的原配故彭城郡夫人刘氏追册为贞惠皇后,使用权变的方式让郭炜可以九个月就除服,怕也是不愿意多耽误郭炜一年半的时间吧。

    既然无法拒绝和推脱,郭炜自己又没有心仪的人选,那么依从郭荣的安排、服从分配就是必然的选择了,无论如何郭荣他们总不可能害他。

    “宗谊不必害羞,若是有中意的就直说,若是没有也无妨。我们这里整理了一些家世合适的名册,都是些与你差不多大的小娘子,也都是还没有说与人家的,宗谊可以自己选选看。”符昭琼示意宫女拿过来一沓书册,一边看着郭炜接过一边微微笑着说道:“若是光看名册宗谊还拿不准,也不妨寻些机会去偶遇,陛下还是希望能寻个宗谊自己称心的。宗谊最后选哪个小娘子,过半个月答复就好了,陛下会安排人去提亲的。”

    饶是郭炜的脸皮久经考验,这时候也有些火辣辣的,连忙随手接过了那沓书册袖了起来,这过手的时候一掂量,还真是挺够分量的,看样子他们的准备确实很充分,这收集基本资料怕是花费了不少心思吧。

    两人看着郭炜起身行礼告辞,尤其是离开的时候那略显慌乱的样子,都不禁是嘴角含笑——不管是宗谊时期还是宜哥时期,这孩子可是有日子没这么慌手慌脚过呢。

    “这一眨眼的时间,宜哥都已经长大了,就要成家了……”

    这是郭华的喟叹,感叹中带着欣慰。

    “是啊……一转眼就过来这么多年,宜哥就要成家了,郭三娘也是莒国长公主了……说起来宜哥是被白事耽搁了半年,莒国长公主被耽搁的时间更长吧,现在长公主也早就除服,有没有相中哪个好郎君?”

    郭华的脸腾地就红了:“这才说宗谊呢,怎么又说到我身上了。”

    “宗谊其实还小,只不过皇子合龄当婚罢了,长公主可是青春正茂啊,这几年耽搁下来,可要记得韶华易逝。”符昭琼说了一阵,见郭华只是忸怩着不接话,眼珠子就是一转,续道:“长公主是不是不常出宫,所以寻不到合意的郎君?不如让我去和你阿兄说说,也让他安排安排?这样不妥,还是自己寻?要不这样,下回就吩咐宗谊帮你留心一下,他如今也是统领一方大军的,见到的少年将校很是不少,他看人的眼光似乎也有一套,等他看好了再让你过过眼,最后才让你阿兄出面好不好?”

    虢国公府,郭炜愁眉苦脸地对着面前的书册,只感觉这比学习政务和设计器械要难得多了。

    “前彰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王饶王受益家的三娘子,人见过,年龄大概比自己小一岁,长得还算周正……不行,我记得她是给那个赵大续弦,连生几个孩子都夭折了,自己也只活了二十多点……不过看她的样子一点都不像林妹妹啊,王饶也不是短命啊,应该不是基因问题和先天健康问题……”

    名册里王三娘的排名还比较靠前,郭炜一翻就翻到了。本来对她的印象还是不恶的,而且夺走另一个时空里面赵匡胤的皇后也很有些恶趣味的满足感,但是郭炜马上就想起更为严峻的问题来。

    似乎这种早夭不是孤例啊。

    这没见过的郭威原配柴氏和续弦杨氏就不说了,毕竟她们还活过了三十,并且有一个是难产的,这个时代三十多的产妇必须算是高龄产妇的。

    可是看看符昭环吧,才二十六呢,打小家境也是不错的,符彦卿更是身体矍铄,可是说声感染暑热就一下子不行了;那赵匡胤的原配贺氏按历史推论也快没了;更扯的是赵匡义的原配尹氏,那磁州刺史尹廷勋的女儿、殿前东西班都虞候尹崇珂的妹妹才多大一点?嫁给赵匡义也就一年多,按计划也快没了。

    这恐怕还是早婚早育惹的祸。像王三娘在历史上就应该是明后两年中的那段时间嫁给赵匡胤的,一个实际年龄才十六七岁的小丫头,在这个时代根本就没发育完成,居然要被那样的胖大武将……然后就是早育以后流产,接着多半就是习惯性流产,所以二十出头就夭亡简直就属于正常发展了。

    不过看看这个时代人的普遍身体状况,早婚也算是不得已吧。这时候的人预期寿命都比较短,像郭荣、岳飞、李鸿基和郑森都只活了三十九岁(哦,中间两个是非正常死亡),韩愈还形容自己四十出头就齿摇动发苍苍呢……所以早婚早育多半是一种自然文化选择吧,这样就让长辈可以在自己还健康健在的时候照顾到子女成家立业,而不至于闹得父母已经亡故,只剩下未成年子女被壮年的叔伯兄弟欺负。

    当然,这样的早婚早育制度必然会带来女性过早婚育有损健康的弊病,但是谁让这是男权社会呢?而且这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的,以前农村的小富人家给家里的男童先准备好童养媳,多半就是一种解决方式,“女大三,抱金砖”的俗语估计也就是这种传统习俗造就的吧?

    果然……御姐才是王道啊。

    可惜,郭炜现在是皇子,不可能去收一个御姐童养媳做正室,而门当户对的贵族家庭更不可能留着大龄御姐不嫁出去,所以郭炜的选择范围还就是只能局限于这些没有发育成熟的小丫头。

    不过,王三娘……还是免了吧,虽然郭炜的确觉得她在历史上的早夭不是遗传的问题,但是这个心理障碍实在是难以消解。

………………………………

第五章 大婚前的日子

    

    第五章 大婚前的日子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内,郭炜就显得特别的忙碌,时间总是不够用。

    平日里,郭炜还是要跟着卢亿、王著和吕端三人进学,每个工作日的上午基本都是铁打不动的。

    随着郭炜和其他南征官员一起升职,这要学的东西就更多了,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虢国公、锦衣卫亲军都指挥使,依前督武学并知军器监事——这就是郭炜的新职位,虽然其中遥领的和荣誉的职位居多,但是相关的礼仪章程都是必须知道的。遥领的节度使也同样有幕府,属官从事都需要郭炜拣选;而作为不管事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是和实职宰相一样要传阅有关奏章公文的,只是不必作出处理决定而已。

    而在这一长串职位当中的几项实职,锦衣卫亲军都指挥使对锦衣卫亲军的扩充和操练也是要经常性过问的;既然郭炜还督着武学、知着军器监事,那就要时常抽空跑一跑武学和军器监,或讲学训诫,或指导工作。这样基本上每个工作日的下午就搭进去了。

    到了休沐日,除了值班的官员,其他朝官和家属都在家休憩或者出去郊游,郭炜还得根据各种渠道得来的情报,不断地到街上去偶遇一些人,或多或少接触一下她们。因为工作日的机动时间明显不足,休沐日必须利用起来。

    虽然已经是临时抱佛脚了,但是该抱还是得抱。因为以前一直没有在结识同龄女性方面上心,这时候要追求什么爱情是没有机会了,郭炜的生活程序多半要走先结婚后恋爱的途径,不过既然长辈给了机会让自己挑,那当然还是挑剔一点的好,初始状态好一些终归是有利于未来发展的。鉴于上级给的自由时间并不多,如果不能抓紧时间自己选择好一个的话,恐怕就要被强行指定分配了。

    就这样忙忙碌碌的半个月过去,郭炜终于是硬着头皮交上了自己的答卷,剩下来的事情就没有多少郭炜参与的余地了,而这种状况会一直持续到洞房花烛夜。

    当一支由礼部官员和宗正寺官员组成的使者团从东京赶往潞州的时候,郭炜已经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军器监。

    郭炜在军器监搞了一个开发署,将已经成熟的炼钢炼铁和黑火药、火铳等制造分别移交给工部的虞部、军器监的东西作坊和作坊物料库以及军器所,而开发署专职负责完成郭炜交代的各项试验试制,也奖励工匠们自己有所创造。

    开发署暂时由调拨给郭炜做从事的作坊使李崇矩署理,韩微则作为郭炜的代理人监督,当初被陈抟支派过来协助郭炜优化黑火药的道童二人组恋上了东京的生活,已经禀告陈抟并且获得其同意还俗,也就以他们的专长在开发署做事。

    这道童二人组既然已经不是道童了,当然要取个俗家的名字,恰好两人是同一个家族的孤儿,都姓楚,于是清风就成了楚云飞,明月就做了楚天舒,而清风、明月就保留下来作为他们的表字。不用问就知道,他们这名字是郭炜给起的,将道号保留作表字的主意也是他出的。

    这回韩微带给郭炜的消息是楚家兄弟的试验有成功也有失败,郭炜到地方一看,失败的是制造酸和碱的尝试,由于缺乏合适的量具与温度计、反应器皿,不要说是工业化生产了,就连在实验室中论证生产工序的有效性都是困难重重,这失败都已经不知道有多少次了。

    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制出三酸两碱,很多进一步的试验就完全没办法进行下去了,最简单的就是烧碱和油脂的皂化反应。现在即便是能够用草木灰碱去皂化棉籽油,那在成本上也比不过民间用皂角、香料做的肥皂团,而且也得不到郭炜所期待的皂化反应副产品。

    好消息则是楚家兄弟一点都没有被失败打击到,因为郭炜交给他们的试验工作都挺类似于炼丹的,所以他们对此很有兴致。东方不亮西方亮,煅烧赤铁矿石和石灰石以及石碱、石灰石相溶变化的试验工作暂时见不到成效,他们却终于把琉璃烧得不像珠玉了——也就是说,一改自古以来人们烧制琉璃时追求仿珠玉色泽的传统,完全遵照郭炜的指示精神办,经过长期反复的调换材料试验烧造,他们已经能够烧制出水晶般剔透的琉璃了。

    郭炜仔细观看了这些伪水晶,这已经不能说是传统的琉璃了,不过也还算不上光学玻璃,折光率和透光性都不太好,做镜片和镜子怕还是不成,做哈镜估摸着倒是可以,不过凑合着用作早期化学反应器皿应该可行。

    这可以算是郭炜在自己的非专业且不擅长领域指导这个时代的工匠和炼丹师取得的重大进步了,对此郭炜很自豪,比当初造出标准配比黑火药、炼出坩埚钢和造出燧发前装线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