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五代当皇帝- 第3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乐平投降了周军的侯霸荣,或许是负了周主之命,也或许是在周国过得不如意,转身又奔回太原,被孝和皇帝授为供奉官,这些年倒也十分勤谨,慢慢地开始执掌禁卫工作,在孝和皇帝驾前毫无异状。

    然而等到孝和皇帝驾崩,或许是因为周军大举集结谋划入侵给了侯霸荣起事的信号,也或许是侯霸荣对大汉的前景不看好,总之他又想靠着嗣皇帝的首级到周主那里谋取富贵了。不过侯霸荣虽然负责了嗣皇帝的一部分禁卫工作,但是仅靠他一个人是根本做不成事的,于是他就用钱财和将来在周国的利禄勾买了禁卫当中的十多个利欲熏心之辈,觑准了今天这个嗣皇帝疏于戒备的时机作乱。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郭仆射对嗣皇帝的安危时刻牢记在心,这些天特别叮嘱了郝惟庆要加强显圣宫的警戒,结果弑君得手的侯霸荣等人还来不及出门,就被临时巡查的郝惟庆堵了个正着,然后灰飞烟灭。

    侯霸荣等人的富贵梦倒是成为了泡影,一干人等都是死无全尸,可是恶果却已经造成了,这就是眼下殿中气氛凝重的原因。

    感受到殿内气氛的压抑,汇报完了的郝惟庆已经是冷汗涔涔。他这些天加强对显圣宫的警戒,今天亲自率队击杀了逆贼,看着是大功一件,但是在嗣皇帝遇刺的重大过失面前,其他的任何功劳都已经微不足道了,作为负责宫中禁卫的大内副都点检,这一次能不能够活命,端的要看皇家和郭仆射怎么决断了。

    其他没有实权的刘氏宗子不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太原尹刘继元和大内都点检刘继钦的意见对郝惟庆的未来至关重要,而执掌着朝中所有军国大事的郭仆射的意见更是至关重要。

    说起来刘继钦是大内都点检,似乎对嗣皇帝遇刺更要承担责任,不过刘继钦的大内都点检完全是挂名,是有权而无责的,只要他未曾对禁卫工作进行过干预,这个责任就肯定是归于负责实际工作的郝惟庆,他根本推不上去的。

    刘继元、刘继钦与嗣皇帝的关系还算亲近,真要是心痛之下打算为皇兄报仇,以致于迁怒于一切涉及显圣宫禁卫的人,那郝惟庆就凶多吉少了。当然,他还可以寄希望于郭无为会救他,不知道怎么的,郝惟庆已经把生的希望都着落到郭无为身上了。

    “郭无为骗我”

    那侯霸荣在临死之前的呼喊,郝惟庆不知道还有谁听见了,或许再没有其他人,不过作为亲手杀死这个逆贼头目的人,郝惟庆相信自己一点都没有听错,那个浑身血污面目狰狞的贼人在临死之际从冒着血沫的嘴中吐出来的话,肯定是这样一句。

    这句话太令人震惊了,其背后蕴含的深意让郝惟庆这种久经战阵的人都会不寒而栗,让他根本就不敢去往深处想,但是又忍不住会去想。

    这桩弑君案有如此复杂难明的背景,或许大家都顾不上追究自己的责任吧?或许郭仆射会为了自己不致于垂死挣扎危及到他,而从深水里面捞自己一下的吧?

    “嗣皇帝被弑,吾等同感震悼,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君,更何况我大汉眼下正面临世仇周国的大举入侵之危,如何追查逆党,如何追究禁卫之责,这都只是枝节小事,今日在殿上的诸君尽快合议出一个新君人选,那才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郭无为的声音让郝惟庆的纷乱思绪慢慢沉静下来,话语当中反映的内容更是让郝惟庆心中大定——果然,郭仆射真的会救自己一命,而且用的是转移视线的轻松方法,毕竟比起新君之位来,自己这个大内副都点检的生死和功罪都是小得多的事情了。

    郝惟庆从郭无为的这段话里面听出来了,先前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多半有人在要求追查逆党和追究禁卫之责,不过郭无为的这话一出,应当不会再有人关注那个了。

    “我看诸君一时都拿不定主张,但是时间不等人,这事真的是拖延不得,为大汉计,我就不避嫌疑了……”郭无为根本不等其他人说什么话,刚刚提出议程,马上就自顾着地说了下去,“立嗣以嫡以长,孝和皇帝并无亲子,因此当以立长论。嗣皇帝与刘继忠先后亡故之后,孝和皇帝第三子刘继元即是长子,应当立为嗣子,且刘继元身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太原尹,于军政两途已有经验,登基甚是妥当。”

    “郭仆射此言大为不妥……”

    出乎众人的意料,急急地出声反对的是平常很少与郭无为争辩抗衡的平章中书事张昭敏,只见他连连摇头,大声地说着“不妥”,显得相当的迫切。

    郭无为皱了皱眉头:“不知我的提议有何不妥之处?”

    “郭仆射,若论立嫡,应该是立嗣皇帝的孤子为君才对吧?当然,值此国难之际,当立长君,这一点我不持异议。不过要立长的话,为何就必须在孝和皇帝诸养子当中择人呢?”

    张昭敏显然是在方才那一阵摇头晃脑的时候完全想清楚了,这时候说话条理分明:“嗣皇帝继位不终,表面上看只是因为逆贼作乱,但是谁能说不是因为嗣皇帝并非刘氏所出?如今嗣皇帝享位不永,外有强敌压境,我以为,宜立宗姓以慰民望,如此可以结宗社,定百姓。”

    “宗姓?”

    郭无为此刻的眉毛已经虬结成一团了,不过张昭敏的这番话明显打动了不少大臣,他一时间倒是不便驳斥。

    “对当立宗姓。”张昭敏此刻越发的自信起来,“在孝和皇帝诸侄当中择一贤者继位最佳,我以为世祖嫡孙刘继文最合适,其人出使大辽之后久留上国,多历险厄,正宜迎立,则不仅可以固宗社,尚能结上国强援。若是我国北迎继文登基,我料定大辽必然派出援军助我抗周。”

    。。。

    更多到,地址

………………………………

第十五章 兵进石会关

    

    第十五章兵进石会关

    十月的河东,大地一片萧疏,黄土塬黄土垄上尽是些枯草,只是在稍微高峻一些的山上才有连片的树木,而且还是时近立冬却依然苍翠的松柏。(赢q币,)

    一队人马在山间峡谷中穿行,虽然队伍的前后都撒出去了大量的斥候,就连两边的山头都有步卒扫荡过了,一直伴随先锋旗行动的河东行营先锋都指挥使王廷义仍然是目光灼灼地巡视着周围的群山,似乎是在随时警戒着有北汉军突然从哪个山头上冒出来,又似乎是在期待着这样的结果。

    不过无论王廷义是在警戒还是在期待,北汉军终究还是没有让他如愿,河东行营先锋大军从潞州启程,沿途都没有遭遇到什么强烈的抵抗,即便是进入这段狭长山谷的昂车关那里,北汉的守军都只有两个指挥,先锋部队当中的殿前司控鹤军只是一个冲击,昂车关就宣告易主了。

    山谷狭长,先锋部队的行军阵列根本就摆不开,从前方斥候那边传来的旗语始终都是在通报道路仅能容三列或者四列纵队前行——当然,这已经比天井关和壶关的羊肠坂道好得太多了,在那几个地方最多也就是可以容许两列纵队通过而已,个别险隘处甚至只能让一列纵队通行。

    好在两个羊肠坂道都在大周的绝对掌控之中,而大周与河东分占的井陉则和眼下的这个山谷差不多宽敞,至少都可以让一辆马车顺畅地跑起来。

    当然,井陉那边怎么样,到底好不好通行,北汉军对井陉口的防御是否坚强,这些都无需王廷义来操心,那是归石岭关都部署李重进管的事情,王廷义作为河东行营的先锋都指挥使,只要能够保证河东行营的大军顺利通过昂车关到石会关的这一段山谷以及随后的团柏谷,最终能够平安地抵达太原城下,他就算是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眼下来看,这一路相当安全,山谷之中没有北汉军堵路,两侧的山上更没有伏兵,通行起来居然比他们九月份走羊肠坂道的时候还要轻快,也就是因为沿途都必须加强警戒,行军速度终究要比走羊肠坂道的时候缓慢持重。(。赢q币,)

    “副帅,天黑之前应该能够赶到石会关吧?俺们可是为了穿过这个山谷,大清早就在昂车关启程了,这谷道比羊肠坂道宽敞不少,走起来没有什么障碍,就是一路上要小心提防河东军的伏兵袭扰,这才有些慢慢吞吞的。”

    说话的是先锋副都指挥使崔彦进,河东行营虽然是由殿前军与侍卫亲军的步军混合编组的,不过虎捷军的主力都跟随着行营大部队行动,先锋部队这里全部是殿前军,所以殿前都虞候崔彦进还是按照往常的习惯称呼着王廷义在殿前司的军职。

    “就是啊……这谷道说是说比羊肠坂道要宽敞,不过儿郎们还是得牵着马行军,这些日子不得尽兴还是快些冲过去拿下石会关的好,等到大军过了团柏谷,就可以在太原南面的平地上好好地松一松筋骨。”

    殿前司铁骑左厢都指挥使党进一边大声地发着牢骚,一边在马上扭了扭脖子。铁骑军这一路上都是牵马而行,却也不妨碍几个将官始终都骑着马,不过山谷的局促和逐渐深入敌境之后的行军之谨慎,仍然让党进憋闷得慌,这个时候他就盼着能有一支北汉军前来挑战,好让他尽情地冲杀一番。当然,党进虽然为人戆直,却也不傻,他也是懂得将这种愿望搁到儿郎们头上去的。

    “呵呵,不必心急,照眼下的行军速度来看,我军定能赶到石会关宿营,不至于窝在山谷中草草露宿。不过我军现在终究是在敌境内行军,而且又是身处狭谷之中,哪怕是河东军一路上都是闻风而逃呢,我军自己还是不能放松了警戒。这也就是昭义军数年来屡屡深入河东境,攻拔其山寨直到石会关一线,这才让河东军不敢死守昂车关,而且对山谷沿线的山寨都已经放弃了,不然这一路上还有得仗打的。”

    王廷义笑呵呵地回应了崔彦进几句话,然后再转头对党进笑言:“你这鲁莽厮杀汉,也不要借着儿郎们的由头发燥了,若是在中军待得厌了,你完全可以和右厢的刘廷翰换一换位置么……”

    崔彦进笑了笑没再说话,党进闻言却是缩了缩头:“俺可没有待得厌了……和右厢都校换位置么?给全军开路的事情更是繁琐,远处的斥候都要操心,比不能打仗还要憋闷啊。”

    听到王廷义让他和刘廷翰换个位置,党进才不愿意呢,如果说他们这支部队是河东行营大军的先锋的话,那么刘廷翰现在正率领属下担任着这支部队自己的先锋,眼下就在前面开路呢,这种活计党进可不稀罕干。

    在敌境当中行军需要严斥候,对于山谷地形不能避开的话,那么通过山谷也必须要快,还要广派斥候前出查探和登高警戒,这样的道理党进也是懂的,不过这种十分繁琐的事情比在中军无所事事还要憋闷,他才不愿意主动揽到自己身上来呢。

    王廷义微微地笑了一下,心说果然如此,也就不再继续和党进啰嗦,而是又恢复到了方才的状态,目光灼灼地巡视着前方与左右的情状。

    …………

    “报前方石会关有上千敌军驻守,正正扼住了谷口,谷外似乎还有数千河东军封路,打着伪汉侍卫亲军的旗号,前军应当如何行动,还请副帅定夺”

    从前面奔回的旗牌虞候打破了中军的沉闷,前军碰到的情况比较复杂,用简单的旗语已经不方便表述清楚了,所以刘廷翰还是遣了一个旗牌虞候赶回中军进行详细汇报。正在赶路的军将一个个边走边对着先锋旗左近探头探脑的,都想看看副帅对这种状况会怎么应对。山谷东南入口的昂车关只不过一鼓而下,西北出口的石会关又会怎样呢?

    比起昂车关来,这石会关的守军也不多嘛……就是两边的地势略有不同,昂车关背靠群山,前面则是一片开阔地,当时控鹤军展开得相当好,所以一个波次的冲锋就全体扑到了关下,外加铁骑军掠阵,让守军心惊胆裂,于转瞬间崩溃;石会关则是平地在其身后,谷口在其控扼之下,铁骑军在这种地形下基本上是派不上用场的,控鹤军也必须翻山才能接近,比较难以展开兵力,所以不是那么好打的。

    不过石会关的守军也只有上千人,虽然占着绝对的地利,众人却是一点都不担心,倒是听说谷口外面还有一支打着河东侍卫亲军旗号的部队?这却是一个小麻烦,不知道他们要干啥,是进入石会关增强当地的防御力量,还是封锁住谷口甚至想要趁着控鹤军攻打石会关的时候冲杀进谷?

    “命令全军止步,先在原地歇息片刻,召集众将到中军来会商对敌之策。”

    王廷义倒是平静得很,石会关现在的形势完全就是运筹司诸多预案当中的一种,根本就不需要他临时花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