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五代当皇帝- 第2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很漂亮,关键是那种神态气质,怎么说呢,还就是让郭炜想起了穿越前的老婆,那个从帝都勾回家的江南女子。郭炜为人本来就是彬彬有礼的,对着这个可以勾起他回忆的女子,那就更不可能粗暴了,用一些适当的手法总是不错的。

    根据郭炜穿越之前听来的传说,不管是将其看作女小资也好,女文青也罢,讲究些个情调总不会有问题,所以还是先随意地聊一聊。

    周嘉敏闻言一愕:“陛下怎么知道的?”

    郭炜就笑了:“当然是用猜的~你的小字是女英,又只有姐妹二人,那么你的阿姐小字定然是娥皇无错。”

    郭炜当然不是用猜的,也不是从李从嘉那里问出来的——这话可没法去问,这种信息优势没人能懂。

………………………………

第十二章 孔家

    

    第十二章 孔家

    “猜的……”周嘉敏一阵无言,皇帝居然还有心思猜这个,不过也当真让他给猜中了,想来是因为自己姐妹俩闺中取字太过按照寻常规矩了吧。

    这么想着,周嘉敏一时间却是没有留意到,郭炜在她面前提及阿姐的小字,这种做法却是并不怎么合礼的。

    “朕果然是没有猜错。”见到周嘉敏小嘴微张的惊愕模样,郭炜只觉得越看越漂亮,当下不觉抚掌而笑:“可惜娥皇早已有夫,虽然娥皇女英之名于三千年后重现于世,二女共侍一夫的佳话却是不曾再有……也是,朕再怎么自诩英明,可还是不敢与圣王比肩,所以有一女英就已经足矣~”

    舜帝有娥皇女英姐妹双飞,那是相当的令人羡慕,不过三千多年以前的娥皇女英是帝尧的女儿,当世的娥皇女英却只不过是藩国故司徒的女儿,未免有些僭越了……而当世居然也有一个重瞳子,还居然是李从嘉这个著名文青,还居然娶到了娥皇,这就让郭炜很不得劲了。

    哪怕是亲自验证过李从嘉其实只不过是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呢,郭炜知道他在政治层面上对自己根本就构不成威胁,但是把娥皇娶走了,还让她生了两个儿子,这一点就够让郭炜不爽的了。

    幸好李弘冀没有死在继位之前,幸好不是南唐国主的李从嘉就没法把周嘉敏养在宫中了,幸好李弘冀不是李煜那种风流国主,幸好自己灭南唐灭得足够早,赶在了周嘉敏出阁之前。

    不管郭炜是不是真的在娥皇女英之中得一女英就满足了吧,这个女英确实不折不扣是个美人,而且是一个刚刚长开的美人,郭炜倒是不必像另一个时空的李煜那样玩一把萝莉养成了。

    真正的美人,就是无论从什么角度什么姿态看上去都很漂亮,郭炜看眼前的人就有些这个意思了,而且很明显她的性情并不是那种女诫教出来的端严拘谨模样,倒是有一点后世女性的那种活气。

    这样的一个美人,就这么简单地被他纳入了宫中,而且摆明了对方会很配合他,郭炜的心中难免有那么一点小得意。再加上毕竟是在晚上的寝宫之内,身边已经没有了起居郎、起居舍人之类的晃来晃去,此时哪怕随意地说些话,也不至于就这么被人记录下来,他说起话来就有些脱线了。

    郭炜这话虽然看似满足于将周嘉敏收纳了,其实还是暴露了对周娥皇的一丝觊觎,如果听到郭炜这句话的是心思玲珑的李从嘉,多半会当场就被吓得面如土色,回去之后就会恐慌得难以入眠的吧。

    不过听到这话的就只有周嘉敏,毕竟只是养在深闺不曾见识过政治风浪的女子,任她怎么聪慧而又通书史,此时却也只感觉到了皇帝对他们姐妹俩的称赞,尤其是对她的看重。

    “陛下……”

    被郭炜这一句话就弄得心头小鹿乱撞,喜悦和娇羞充溢满怀的周嘉敏,却哪里还能够品味出郭炜言语当中的潜台词呢。

    其实别说是周嘉敏了,就连郭炜自己,在这句话脱口而出的时候,恐怕都没有感觉到自己潜意识当中对周娥皇的觊觎吧,他此时还以为自己只是在由衷地夸赞周氏姐妹,并且正在为自己的这一句夸赞在周嘉敏那里收获的反馈而得意不已。

    “女英,朕今夜就让你做淑妃……”

    …………

    初秋时节渐起的清凉完全无法压制郭炜那勃发的激情,会祥殿和玉清殿固然是日日笙歌,紫宸殿和仪风殿却也没有冷清下来,偶尔还要光顾一下李才人那里,天天在这些地方往返的郭炜丝毫不见疲累,反而是更加的精神焕发了。

    从小坚持锻炼的身体,和有条件之后一直在坚持的均衡膳食,让郭炜对这样的生活应付裕如。

    不过现在差不多也可以满足了,不算那些偶尔兴之所至的临幸,宫中都已经有五个正式的嫔妃了,这五人的性情和长相各擅胜场,无论是要新鲜还是要调剂,那都已经是足够的,再多的话郭炜却是会忙不过来了。

    胸怀天下的郭炜可还要处理朝政呢,哪怕已经通过各种抓大放小将许多日常杂事交给了文武大臣,这个尚未一统的天下还是有得郭炜忙的。虽然是第三任皇帝了,他可做不成守成之主,郭威和郭荣只来得及扭转唐末以来中原的丧乱颓势,疆域只是初定,制度也只是粗成,其他朝代里面太祖太宗的工作多半还是得靠郭炜来完成。

    不过这段时间倒是没有太多的朝政来麻烦郭炜,荆湖和蜀地早已经走上了正轨,禁军多已经撤离,州郡兵足以维护当地的安全,州县官员只需要按照常规治民理政即可。

    就是尚未完全平定的南唐,其实也只剩下两个州城在南唐残军的手里了——一个是胡则僭任刺史的江州,一个是南唐永安军节度使所在的建州,南唐的永安军节度使陈谦是已故前任节度使陈诲的弟弟,阵亡的南唐镇海军节度副使陈德诚的叔父,前一段时间依仗着夏日和雨季以武夷山阻挡着王师。

    大局已定,为了不在当地留下过深的战争裂痕,郭炜一直控制着围城的侍卫亲军和邻近州郡兵不必血战攻城,安心等待秋高气爽的时节再用火药破城,因此整个原南唐地区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战火了。

    新占领区的州县官自然是选择的精明强干之辈,战后的大赦、赈济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由于战争的顺利结束,战火对各地的破坏不算惊人,南唐时期的苛捐杂税又大部分得以蠲免,当地百姓对大周的态度已经大为改观,却也不需要郭炜再为该地特殊制定些什么规章制度。

    慕容英武终于逃脱追捕盘查跑到了南汉的消息传到了东京,并且经过了岭南地区侦谍司人员的确认,虽然郭炜并不认为这人算得上心腹大患,但是他曾经给南唐带来的增幅还是让郭炜感觉蛮讨厌的,于是他尝试性地向南汉派出了使者,向刘鋹索要这个亡命岭南的战争罪犯。

    另外那个被李弘冀派去出使契丹的皇甫继勋则完全不被郭炜看在眼里,只是询问了一下沿途关卡是否截获了此人,在得到否定的答复之后,郭炜也就没有再去关注了——像皇甫继勋这样的草包,从上一次俘获他之后的审讯来看,这人虽然部下装备着火器,但是他自己对火器却是一窍不通,完全不必担心在会在契丹搞出什么名堂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孔子四十四世孙孔宜的诣阙上书也就算得上一桩大事了。

    “孔宜,字不疑,兖州曲阜人,孔子四十四世孙。于显德十三年春闱举进士不第,随之诣阙上书,述其家世……”

    滋德殿中,右仆射兼礼部尚书、同平章事王溥正在向郭炜汇报孔宜上书的前因后果,吏部尚书张昭和今年的知贡举、工部尚书窦仪也在场等候郭炜的询问。

    “窦卿,朕看今年春闱的名单,九经及第中有一孔姓之人,好像是叫作‘孔璋’的,也是曲阜人,与这孔宜是何关系?”

    郭炜对孔家人上书求官的做法自有看法,不过现在门荫还是和科举可以相抗的入仕之途,郭炜是很难取消这些的,而既然朝臣的门荫可以管他们的子孙富贵,作为素王的孔子有一点门荫也就是相当合理的了。

    这种事情,还是先把背景资料全部熟悉一遍吧。

    对于结束还不到半年的制举,知贡举的窦仪当然是记忆犹新,这些资料几乎是不必翻查的,此时郭炜问起来,他当然张口就是档案:“孔璋,字不更,正是太祖广顺二年平慕容彦超幸曲阜时任命的曲阜县令孔仁玉幼子,而孔宜则是孔仁玉的长子。”

    “孔璋,字不更……这个表字是个什么意思?算了,现在可不是算名字文采的时候。”听到窦仪说出来的奇怪表字,郭炜在心中略微嘀咕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不要在这种细枝末节上面花费脑筋了。

    “这么说来,孔家的幼弟九经及第了,长兄却是科考无望,于是才给朕上书,冀望以素王的门荫获进仕途?”

    “正是,唐哀帝天祐中,以孔光嗣为泗水主簿,奉孔子祀;唐明宗长兴元年,以其子仁玉为曲阜主簿;长兴三年,迁龚丘令,袭文宣公;晋高祖天福五年,改仁玉为曲阜令……虽然战乱频仍,各朝却不曾放弃文教。”

    对于郭炜的询问,王溥却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答之以孔家近代的家世,意思倒是很明显的。

    就连唐末混得那么惨了,对孔家后代的恩荫封赠还是没有断,后唐李嗣源时期中原稍微稳定一些,就记得继续赐孔家官位,而郭威向世人宣示自己致力于文治,也是用拜孔庙和封孔子后人的方式。

    这个孔家待遇的象征意义还是相当大的,自己考中的是一回事,朝廷的封赠则是另一回事,更何况长房长子才是关键。

………………………………

第十三章 历史经验

    

    第十三章 历史经验

    “嗯……素王之道,百代所崇,传祚袭封,抑存典制。文宣王四十四代孙孔宜举进士不第,着补为曲阜主簿……”

    算了,只是一个仕途入门而已,给他一个主簿也算不得多大点事,要避免家族传承垄断官位,只要在吏部铨叙的时候严格把关就可以了,而且稳定流官制和打破官、吏界限以及吏的世袭,这几样绝对要比杜绝门荫现实得多,在保证社会阶层流动性方面也更为关键一些。

    门荫这东西是很难真正杜绝的,别说是现在了,再过一千年都杜绝不了,现在只要能够保证科举的覆盖面越来越广,那就是公平的进步。另外,郭荣坚持收孔府的税,这就已经给郭炜开了一个好头了,和这个比起来,是不是给孔宜荫补倒是一点细枝末节了。

    在郭荣的手下,就连孔府都不能免税,西京的那些致仕官员也不能免税,这才是给一国的财政政策开的好头。没有这些个特权免税群体,国家的财政能力无疑会更强大,而且财富集中土地兼并的现象也会更缓和一些。

    当然,郭炜还想比郭荣更进一步,反正太祖当政才三年,世宗当政才六年,诸事都还在草创期间,大周并没有真正形成一套稳固的体制,郭炜还大有定制的机会,而且他也有这种定制的能力。

    只是郭炜想做的事情对阶层利益的触动还是太大了,真要让他按照自己的心意实施,绝对会在地方上引起强烈的反弹,所以在混一宇内建立绝对权威之前,郭炜还不想轻举妄动,目前还是需要先集中内部力量解决统一问题再说。

    彻底改变社会经济基础的工业革命,郭炜倒是想在有生之年完成,从而让中国尽快走上一条新路,不至于被一些蛮族覆灭了文明。但是工业革命在一代人之内完成这明显就是不可能的,他顶多就是可以依靠自己的权威和能力改变一点点官营手工业,为社会生产力带来一点小小的变量。

    根本改变社会分配结构,增强政府的财政能力,从而在经济基础尚未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极大地增强农业文明对抗游牧强盗的能力,郭炜倒是觉得自己做得到,当然,基层控制力和社会动员能力肯定是达不到他穿越前那个社会的水准,但是拿来对抗蛮族侵扰应该是够了。

    不过要想做成这个事情,郭炜需要绝高的威望,还需要坚强的武力后盾,也需要基本安定的边疆,这一切都需要郭炜先在战争中有所建树。

    所以郭炜这些年努力的目标主要就集中在为战争服务上面了,国内的政策基本上就是因循郭荣的那一套,就连财政方面的宽裕也主要是靠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淮南新占领区的农业与盐业,还有毁佛铸钱的成果,当然,现在又加上了荆湖和后蜀的缴获,并且即将增加南唐那边的缴获。

    郭炜自己弄出来的那些棉花种植与加工业,以及军火工业,除了直接增强军事实力之外,其实还没有给这个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略微增加了他的内帑,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