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案迷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案迷踪-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尼姑欲言又止,迟疑片刻,最后说,“施主还是去问问县里面的方正武居士吧!”

    方正武还真是雷江的百科全书!于心远会心一笑。
………………………………

第22章 观音神签

    翠云庵的斋饭他们没吃。但来到翠云山,佛茶却不能不品。“**”期间,雷江县“革委会”以“传播封建迷信”为由,禁止翠云庵进行宗教活动,改作“红星茶场人民公社”,了因师太和一帮尼众一夜之间,全部“改造”成了“人民公社社员”。

    做不成禅师成了茶农,了因师太倒也安然若素,放下佛经,研究起了茶经。她领着尼众们将庵后荒山全部开辟成茶园,充分利用翠云山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引进优良茶树品种,通过精耕细作,延长了采撷时间,改革了制茶工艺,从而增加了茶叶产量,提高了茶叶质量,使“翠云佛手”这种本来仅供翠云庵自用的茶叶,被雷江县作为“名优特”产品参选了79年全国商品博览会,并获得银奖,成为现在享誉省内外的名牌产品。

    小尼姑端上几盏茶碗,掀开茶盖,只见洁白如玉的茶盏里,用山泉水冲泡的佛茶,汤泽绿润、茶香四溢,茶芽立于水中,状如佛手,尽管是去年陈茶,但尝一口,依然滋味醇爽,回味甘甜。

    喝完茶,已是翠云庵午课时间。“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在幽静的翠云山上,比丘尼和缓轻柔的诵经声伴随着钟磬,显得清亮、悠扬。

    于心远一行刚要走出翠云庵,突然听到有人口诵佛号:“阿弥陀佛,几位施主,请抽根签吧!观音神签很灵验的。”

    于心远闻声一看,出门门口有只卦摊,一位老尼坐在蒲团上,两眼微闭,双手在拨弄着檀香佛珠,口中似乎念念有词。蒲团前摆放着一只签筒和一只功德箱。他正要婉言谢绝,建军却迫不及待上前了:“队长,卜上一卦,看看案件侦破顺不顺利?”

    说完,就建军就两手合十,学着老尼模样,闭着眼睛嘴里振振有词念了一会,然后拿起签筒摇了起来,一会儿,一只竹签“叮当”落地。

    建军将签双手递给老尼。老尼接过竹签,看了一下,说道:“施主,你这是三九签,属下签,签文上说:‘天边消息实难思,切莫多心望强求;若把石头磨作镜,曾知枉费己工夫’。”

    建军问:“这是什么意思啊?”

    老尼说道:“磨石成镜,是禅宗的一个典故。相传有位和尚觉得自己有所悟了,就到一位老禅师的道场附近那儿去打坐,他自己往那儿一坐就进入了自以为是的境界。这个老禅师不声不响地找了一块石头,在那个和尚打坐的旁边磨石头。一连几天,天天如此。

    打坐的高僧心中纳闷:‘请问老师父,磨石头干什么用?’那老禅师回答说:‘我想把它磨成镜子’。打坐的和尚说:‘磨石岂能成镜’。禅师答:‘枯坐岂能开悟’。闻听此言,这位打坐的和尚马上执弟子礼,因而言下顿悟~”

    建军听了这些高深的禅理,似懂非懂,还待再问,国庆上前说:“既然是下签,多问什么。你的手气真背,看我来求一只签。”

    如法炮制。国庆将签递给老尼。老尼看后说道:“恭喜这位施主。这是八六签,是上签。签文上说:‘春来花发映阳台,万里车来进宝财;若得禹门三级浪,恰如平地一声雷’。施主,此签从心所欲,诸事皆吉。”

    国庆开心地对建军挤眉弄眼。建军不高兴了:“求同一件事,一个下签、一个大吉,怎么回事?”他回头对于心远说,“队长,你也来抽一支,三局两胜”。

    于心远是不太相信这些。但想到春节期间,两个年轻人跟着自己辛苦奔忙,就不想扫他们的兴,于是走过来,从签筒里随手拿了一只竹签递给老尼。

    老尼拿过一看,说道:“施主,你抽的是二四签,属下签,‘不成理论不成家,水性痴人似落花;若问君恩须得力,到头方见事如麻’。施主,想要平安,须是非莫说、心正理直,切记!切记!”

    建军问道:“老师父,我们都问的是同一件事,怎么会有如此不同结果?”

    老尼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种甚因结甚果。恕老尼不能泄露天机!”

    建军还是云里雾里,还要再问,于心远拦住了。他曾经听鲁思侠说过“禅机”的意思,今天,老尼说的也许就是“禅机”,待以后慢慢领悟吧。

    于心远往旁边功德箱里放了一些零钱,拿着老尼赠送的三张黄纸解签文,从翠云庵走了出来。

    下山后,告别了派出所长,于心远布置道:“建军,将刑侦箱里那团离断物,还有那香杆、枕巾,立即送往行署公安局检验鉴定处,进行技术鉴定,务必提取到指纹;国庆,你拿一根香杆,在全县范围内,排查这根香杆的源头,从而确定嫌疑人的范围”。

    两天后,建军回来,带回来检验报告:枕巾上血型和离断物血型一致,可以证明枕巾是离断物的包裹物;经与山田次郎本人血型比对,完全吻合;枕巾为全新精纺高档纯棉制品,属于高档宾馆所有,上面有“雷江县委招待所”阴文,为雷江县委招待所从宜江市毛巾厂订制产品;香杆材质是湘妃竹,但香杆、离断物以及枕巾上都提取不到任何指纹,显然,有人蓄意做了指纹隐匿处理。

    没有得到更有用的信息,建军有些失望。但于心远却很满意:“至少说明一点,去翠云庵的这个人显然不希望别人根据这些遗留物顺藤摸瓜,追查到他,极有可能就是凶手;而且,此人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强化了我们关于此人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的预判,目标范围大大缩小。”

    国庆那边却有了明显收获:经过对雷江所有商店一家家地排查,终于确定在翠云庵发现的香杆是一家经营文化用品商店里里卖的一种名为“梅花”牌的线香。全雷江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于心远心头暗喜,这下排查范围缩小了很多!
………………………………

第23章 梅花线香

    当国庆带着于心远来到这家商店时,正值中午。商店门面不大,但位置非常不错,处于雷江县城的中心位置,毗邻雷江中学,也就是过去的雷江书院。商店处于一角,周围建筑物将其阳光基本遮挡。店里没有顾客,故也没有开灯,室内显得很昏暗。一个营业员坐在柜台里正打着瞌睡。

    于心远等眼睛适应了商店内昏暗环境,他才发现这是一家经营“文房四宝”以及学生文化用具的商店,最显眼的位置,放着大叠的纸张。

    国庆用指节敲了敲柜台的玻璃,里面蜷着打瞌睡的营业员被惊醒了,他站了起来,眯着惺忪的睡眼,打着哈欠不耐烦地问道:“要买什么,快说!”

    国庆有点不高兴:“我们是警察,想来向你了解一点情况!”

    那个营业员似乎一愣,揉了揉眼睛,刚才还不屑的脸上顿时绽开了笑容:“警察同志!你们好,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吗!”

    于心远从口袋里掏出香烟,递过去一支:“没什么,就是路过,顺便和你聊聊。”

    营业员接过香烟,眯缝着眼,看清香烟是“牡丹牌”,态度更加谦和了,马上拉亮房间的日光灯,满脸笑容地说:“好的好的!”

    灯光下,于心远看清了营业员是个60多岁的老头,脸上堆满了沧桑,但依然掩盖不住生意人的精明。于心远心知肚明,这是公私合营后留用的小业主或店员。

    “这个盘口很好呀!应该是家老店吧!”于心远环顾四周,说道。

    营业员眼睛一亮:“这位同志眼光好老道,也是做生意的?”

    于心远摆摆手:“我只是觉得这个位置好!做生意我是一窍不通。”

    “同志你是不知道呀!这个店在解放前,就是大名鼎鼎的‘梅萱斋’。是当年雷江两大家族—梅家和鲁家合股办的产业。当年,经营‘文房四宝’—‘宣纸、徽墨、湖笔,歙砚’。因品种多、数量大、质量好,上江、下江的客商都来这里批发、订货,在皖、赣、鄂三省都是响当当在牌子。当年的文化人,已拥有‘梅萱斋’标识的‘文房四宝’为荣,每年,都能稳定地给梅家和鲁家带来成千上万大洋的红利。那年头,这里可是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文人骚客、络绎不绝~”营业员越说越兴奋,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繁华时光。

    看看于心远没接他的话茬,营业员又摇头,叹了口气:“只可惜,民国27年鬼子侵占雷江以后,梅家、鲁家遭了厄难,主家都死了,伙计们也散了,元气大伤。抗战胜利后,鲁家少爷倒回来了,可他不经营祖业,却一心办学,‘梅萱斋’还是一蹶不振。解放后,公私合营,‘梅萱斋’牌子都摘了,改为‘工农兵文化用品商店’,生意更是一落千丈啰!”

    突然,他意识到眼前的谈话对象,顿时觉得说漏了嘴,连忙改口:“现在店里经营革命文具,是为革命服务,一样好一样好!”

    于心远无心理会这些套话:“现在店里面主要经营什么?”

    营业员答道:“主要是学生学习用具,橡皮、铅笔、尺子圆规什么的,也经营一些‘文房四宝’,但现在用毛笔的人越来越少了,所以质量就没过去那么讲究了,数量和品种也少了很多”。

    “你们经营线香吗?”于心远直奔主题。

    “我们这里只有一种线香,就是上午我和这位警察同志说的‘梅花牌’线香。”营业员回答道。

     竒*書*蛧*w*W*W*。*q*Ι*s*ú*W*ǎ*Й*G*。*℃*c
    “有特定顾客吗?也就是专门买这种香的人?”于心远接着问。

    营业员笑了:“警察同志,你们是外地人可能不知道,这香本来是梅家和鲁家的私家产品,主要供两大家族主人以及雷江的达官贵人们熏香用,所以用料极其讲究,产量也不大。日本人来了以后,鲁家和梅家都遭了大难,所以这个香就失传了。”说到这里,营业员突然吞吞吐吐起来。

    “那你们现在卖的是什么香?”见营业员突然停下不说了,国庆显得有些着急。

    于心远却心知肚明,掏出“牡丹”香烟,再递上一支。

    营业员双手接过,满口称谢,继续说道:“雷江光复后,原来厂家的师傅们想继续生产,但一直没成功,公私合营后,也就绝迹了。只是‘**’期间,大字报流行,墨汁供不应求,为防腐,这些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墨汁都含化学防腐剂,有一种恶臭味。为了掩盖墨汁的臭味,有人又想起这个线香,重新配制生产。经过不断改进,基本符合了当年的香味。因为香里含有沉香、冰片等珍贵药材,点上有清香空气、提神醒脑作用,所以现在不少高考学生家长也来买这种香来帮助孩子复习迎考。甚至还有外省的学校统一来订购,尽管价格比较贵,但销量还是很不错,是这个店的主要利润来源”。

    于心远暗忖:这个范围可又扩大了不少!不过,至少说明,凶手应该是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雷江本地人可能性最大,流窜作案或激情杀人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从营业员那里了解完情况后,于心远从店里出门时,差点与一个人撞个满怀。

    两个人定睛一看,都愣住了:

    “思侠?!”

    “心远?!”

    鲁思侠先开口说道:“心远也开始喜好书法丹青了?”

    于心远说:“得了吧,你还不知道我?我肚里那点墨水都是你给的,哪有书法丹青的雅致,只是随便走走看看!你来这里~”

    鲁思侠解释道:“县里面按照政策,鼓励一些‘老字号’恢复本名营业,很多店里的负责同志让我为他们重新书写匾额,所以我过来淘点好纸好墨”。

    于心远突然想起什么,说道:“正好,我想找方正武了解一些翠云庵的情况,思侠能不能再陪我去一趟?”

    “翠云庵?”鲁思侠略愣了一下,然后说:“近来我的确比较忙,没时间陪你们了。方正武你们也相互认识,他是个热心人,就说是我让你们去找他的,他一定会热情接待的!”
………………………………

第24章 带发修行

    当于心远一行再次来到县文史馆,在昏暗的故纸堆中找到方正武时,他正在戴着眼镜,心无旁骛地埋头整理档案。当于心远说明来意后,方正武热情接待了他们,让座泡茶,让于心远他们受宠若惊。

    “你们是鲁校长介绍过来的,鲁校长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也是我们雷江百姓的朋友!”方正武这么解释道。

    尽管与鲁思侠相交多年,但鲁思侠一贯沉稳低调,从未多说起过自己的往事,于心远还不知道鲁思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