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这个大明太凶猛- 第4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出任,当内阁与不能满足皇帝的要求时,或者内阁与勋臣集团有冲突时,兵部尚书可以直接向皇帝请辞,同时五军都督府不指定继任人。从而导致六部不完整,首辅只能率内阁以及六部尚书总辞。
  由此朱国强可以用这一招来“绑架”文官,让文官不至于一家独大。但是这依然还是不够,所以除了通过“内务府”特简官员,勋臣分化之外,偶尔的敲打,总是在所难免的。
  原本的朱国强还寻思着,怎么样找借口敲打一下文官团体,那些罢考的监生,就自己送上门来了。
  这可真是刚想瞌睡就有人送上枕头!
  监生……那也是士人。
  那怕就是大学化的国子监,也是文官集团的一部分。
  皇权之威必须以他人的鲜血来灌溉!
  无非就是杀几个人而已。
  不值一提……
  对于皇帝来说,又有那天不用朱笔勾决几人。
  老山皇家园林的一处临湖的行殿,窗纱轻摆,湖畔轩案上,香炉中散发着淡淡檀香,身着轻纱的宫装的妇人,看着远处的山水,时而挥毫书画。
  躺于一旁的朱国强,只是笑看着正在泼墨挥毫的董小宛,虽然她已经是年过三十,可却是女人最美艳的岁数的。
  她是自己强抢来的!
  呃……
  不对,当初自己领兵北伐辽东时,柳如是假自己的名义抢来的,其实,也就是抢来几个名妓而已。要不是她帮自己“强抢”了几个女人,又怎么能迷惑阿巴泰他们,让自己顺理成章的到了沈阳,抢了黄台极的女人。
  想着玉娘、大玉儿、小玉儿她们姑侄三,可……真润啊!
  可惜,如今她们已经年老色衰,年华不在了!
  可惜之余,朱国强的目光落在小宛的身上,想着有些日子没去如是那是,应该过去陪陪她了。
  心思浮动间,却见董小宛轻声道:
  “陛下,臣妾听说陛下前些日子因‘服妖’一事流放了不少国子监的监生?”
  “确实。”
  “国子监的监生,也是颇具才学的,只是因为穿上几件衣裳。就这样流放了,岂不可惜了?”
  瞥了一眼董小宛,朱国强笑道:
  “再有才华的人,要是没有男儿气概,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种人不要也罢,况且……”
  看着董小宛娇美的容颜,朱国强轻笑道:
  “和嘉,也十二岁了,算算再过几年也就是要就国了,就国后,国内总得有几个人才吧,那些人虽说是‘伪娇娘’,可要是磨砺上几年,性情改一改,还是能派上用场的。”
  和嘉是董小宛生的儿子,尽管因为出身的关系,她只是宫中的昭仪,但母凭子贵,将来和嘉总归还是要就国的,听着陛下的安排,她那娇美的面容露出一阵欢喜,惊喜道:
  “陛下,已经给和嘉选好封国了?”
  朱国强点点头,道:
  “嗯,和嘉他们已经不小了,开府封国,总归是难免的,不过,小宛,朕知道你喜欢书画,可和嘉将来总归是要打天下的,至于书画,这可不是开国子君的正业啊,你这个当娘的,可得想清楚。”
  陛下的话让董小宛浑身一阵僵硬,身子一动不动的愣了片刻后,才低声道:
  “臣妾明白了……”
  看着她那副紧张模样。朱国强突然笑了笑。
  “你也不用太担心,有大明在,他们就是到了海外就国,也不会有什么风险的。”
  有大明在自己的儿子还能成为李后主?这当然不可能,毕竟,大明的舰队可不是摆设。
  有需要的话,大明也是可以出手的,毕竟自己可是当爹的。儿子们要是打不过了,当爹的当然要亲自出场。
  不过,就眼下来说,似乎还没有这个需要,毕竟,那些封国的军队对土人可是全面压倒性的优势。
  “其实,朕之所以会鸡蛋里挑骨头,把那些人扔到海外去,也就是想给孩子们多弄些大臣,毕竟,愿意主动去的士人可不多呀。”
  他们不愿意主动过去,没关系。那就想办法逼着他们过去。逼不过去,还可以流放啊……
  其实说白了,所有的一切,不过都只是帝王的心术而已。


第812章 打屁股?是打脸
  中秋节后,苏州府。
  一串人犯,被官差押送着去府衙大门前。那些犯人有男有女,于府衙门前无不是哭天抢地的,嘴里大喊着冤枉。
  看似有男有女,可实际上,却都是穿着“服袄”的男子,他们原本和过去一样,穿红戴绿打扮似女子一般在街头招摇,可却不曾想被巡捕直接扣拿了。只有少数消息灵通的人,把似女子般的衣裳往柜子里一丢,躲过了一劫,不过还是有不少人被拿下,等待他们的将是在衙门前公开行刑。
  谁让他们不遵守朝廷的政令?
  古往今来,什么时候有上百士子被脱掉衣裳,光天化日之下打屁股,过去,生员可是免刑的。
  “大人,我等冤枉啊!”
  衙门前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百姓们手指着被按扒在地的公子、少爷们,言语间是那个兴奋。别看这些普通百姓平常对这些个公子、少爷们很是客气,可实际上那客气也就是言语上敬而远之罢了,甚至他们不少人是被富绅大家盘剥的对象,那里能谈得上“敬”。
  原本的这些公子、少爷们穿着的不男不女的就惹人眼烦,现在被拉到衙门前打屁股,这可是难得一见的事情,于是衙门前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见他们在被脱掉裤子打尼股,这些百姓无不是乐呵呵等着看这些人吃瘪。甚至还怕事不大的吆喝着什么“瞧着是女人,不知脱掉裤子有没有卵子”之类的话题,刺激着这些公子少爷。
  “教谕何在!教谕何在!”
  “教谕何在!”
  大喊着冤枉的公子少爷们纷纷大声哭喊道。
  “我等身为生员,被如此羞辱,教谕焉能坐视……”
  好嘛!
  这个时候,知道喊教谕了,别说他们喊了,就连立于衙门前,面色铁青的苏州知府阎应元也跟着喊道。
  “教谕何在!”
  只见一个五十几许身形瘦削的官员,面色难堪的上前一步行礼。
  “下官在!”
  看着行揖的教谕,阎应元不禁长叹口气,士子着“服妖”本身只是寻常事,可现如今,陛下将其称为“亡国之兆”,除了要惩治士子,还要追究教谕的责任,说起来,真正冤枉是谁?
  “尔身苏州教谕,却任由士子着‘服妖’,堂堂男子,却尽做女儿相,如此有辱斯文之举,尔却不加教导,实在是有负教谕之责,今令尔辞职以谢苏州父老,尔可心服!”
  “下官有负教化之责,有负父老,理应辞官!”
  一时间,众人无不是哗然。
  原本还想要为自家子侄求情的乡绅,无不是一阵哑然,姑且不说这是皇命,就是人家一府教谕都被罢官了,还出面求情,那不是自找没趣吗?
  得,这打必须得挨了。
  “诸位!”
  只见苏州知府阎化元盯着周围的乡绅问道。
  “此等人犯身为男儿,却着女装,尽做女儿相,不伦不类,非但有辱斯文,更败坏民风,今日当众处罚,尔等可有异议?”
  连教谕都被罢官了,况且这些生员,乡绅们那里敢有丝毫意见,无不是纷纷说道。
  “知府大人处事公道,我等绝无异议!”
  其实,这话也就是嘴上说说而已。
  做官,阎应元从来不是一个擅长做官的人,出身辽东“平虏大将军府”的他,可以称得上是从龙功臣,可做了十几年的官,却仍然还是从四品的知府,甚至就连这个苏州知府,还是因为旧时将军府的同僚照顾,特意把他调到苏州,从这样的大府调任,最不济也是一省布政使,如此才有机会名达圣听,重新进入中枢。
  朝中有人好做官,这句话着实不假。
  没办法,谁让他当年的同僚,不少都是从龙功臣,现在不少都位于中枢,甚至有做到一部尚书的。
  不过,朝中有人好做官不假,但是阎应元显然不会做官,会做官的话,就不会一次当众打这么多人的屁股,这打的那里是屁股,分明是脸!
  是苏州本地乡绅的脸!
  他要是会做官,提高透出个风声,然后打上几个人意思一下,对付一下也就得了。可惜……他不会!
  冲着众乡绅微微点头,阎应元冷哼道。
  “行刑!”
  一声令下,衙前广场上,数百士子被脱去衣衫裤子,露出屁股,就是一顿竹笋炒肉……不对,应该是木棍炒肉。
  那怕是衙差们留着手,那怕是打出的只是皮外伤,可是这样的打法,着实让人难堪至极。
  棍肉接触的声响就像是耳光似的,打在所有人的脸上。
  打得众人脸上无不是“啪啪”作响。
  有辱斯文!
  有辱斯文啊!
  过去,他们穿着女装,尽作女儿相,没有人觉得有辱斯文,那怕是当爹的、当叔伯的接受不了,也没啥!
  现在,他们更接受不了,他们接受不了这样脸面被打得啪啪作响。
  这那里是打屁股,分明是在打他们的脸啊!
  终于,二十棍结束后,听着场中众人的哭喊声,看着周围乡绅难看的脸色,瞧着围观百姓们乐呵呵的模样,面色铁青的阎应元沉声道。
  “今日非是本府意欲羞辱尔等,实在是尔等全无羞耻之心,堂堂男子汉,何必尽作女儿相,如此,实在是亡国之兆!……”
  其实,原本阎应元就不喜男儿穿女装,在他看看既然是堂堂男儿,自然应该有男子气概,可偏偏民风如此,虽然屡次训导,可这些人却是屡教不改,非得上达圣听,让陛下动了怒,见了血,一个个的才知道醒悟吗?
  再给他们一教训吧!
  但愿他们能记得住!
  “来啊,把他们身上‘服妖’脱下,全都烧掉”
  得!
  扒了裤子打屁股不说,还得扒掉衣裳,一把火烧掉。
  古有“焚书坑儒”,今有“焚衣坑儒”,虽然是此“坑”非彼“坑”,可是那一堆火烧起来的时候,看着那大红大绿的女装在火焰中燃起的场面,恨得那一个牙痒痒啊!
  这脸全没了!
  挨了打的公子、少爷们,无不是神情难堪的看着那火,任由一阵阵哄笑声从周围传入耳中……


第813章 一切有朕在
  几经周折,几经反复,有人被斩首弃市,有人则升官晋级,有人则丢官罢职,亦有人则贻笑四方。
  于乾圣朝来说,区区几十人的脑袋,不值一提,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服妖之风”将不复见于中原。而这一切全是乾圣皇帝圣心独运,乾纲震断的结果。
  当然,对于这样的“圣心独断”,大明必须要习惯。
  坐在龙椅上,朱国强的精神显得十分疲惫。“圣心独断”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就是有些事情,总是需要亲历亲为的。
  就像现在,在张煌言调至湖广巡抚时,作为皇帝的他,必须要加以接见他。
  对于张煌言,朱国强一直都极为看重,要不然也不会让其出任湖广巡抚,毕竟,湖广可是仅次于南直的大省。
  “张卿家,你明天就要去湖广任职,可有什么想法?”
  面对陛下的询问,张煌言想了想说道。
  “启禀陛下,这两年于朝中,臣一直在考虑着‘丁亩合一’的办法,过去,咱们大明的土地清量不清,即然去年,大明的土地已经完成清量,这次臣到湖广后想在那试试那个‘丁亩合一’,可是,臣又一想,湖广是朝廷的财源重地,不能让它出了乱子。但是,这些年,每年都有数十万人丁迁往海外?依臣看来,要是再不推行‘丁亩合一’,地方的丁银难免会日益亏空,这总归不是长久之计,所以臣以为‘丁亩合一’已经势在必然,非推行不可!”
  所谓的“丁亩合一”其实就是“摊丁入亩”。其实,早在乾圣初年,朱国强就曾考虑过推行“摊丁入亩”,但是那个时候,国家初创,既没有准确的地亩数,也没有人丁数,推行“摊丁入亩”自然也不现实,毕竟,“摊丁入亩”的核心是首先要掌握“丁口数”以及“田亩数”,然后才“有丁可摊,有亩可入”,要不然,所谓的“摊丁入亩”,非但不能减轻百姓负担,只会加重负担。
  所以,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朝廷一直在“清查田亩”,一直在核查“丁口”,现在只需要额定某一年的“丁口”,比如乾圣十三年的“丁口”,然后将丁银按人头以县为单位平摊到一县的地亩之中,如此就能减轻个人负担。同时,将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通过非常复杂的计算,揉到一起来平摊给全民。这种做法肯定问题无数,但比大户躲避丁役,全让小民承担更进步,至少能让贫苦百姓喘口气。
  当然,这都是假的!
  其实,张煌言压根就没有提到减轻百姓负担,甚至就连朱国强也没有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