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的言辞开始激烈。
李泰笑嘻嘻地挪动胖乎乎的身子:“太子明鉴,当日臣确实有些举止失措,不如臣引咎辞去京兆府府尹一职,以示惩戒。”
李承乾笑得有些凌厉:“青雀莫想给孤躲懒,跑去吃美食,也不看看欣儿胖成甚么样了。殿中羽林卫,给孤退开些,孤倒想见识一下撞柱死谏的风采。”
现在不是贞观初年,凡事还需忍耐,如今连刘洎都杀了,还能叫你一个小小的御史胁迫了?
笑话!
御史骑虎难下。
牛皮吹得太大,恐怕真要撞柱子了,怎么办?
求助,急!
回眸四望,之前的盟友眼神飘忽,甚至有人合上了双眼,再无一人打圆场。
很好,额赵卜柱有眼无珠,错认了你们这一帮小人。
来世,赵卜柱自当厚报!
绝望的赵卜柱闭上眼,狠命前冲,撞了个头破血流。
“拖出去,扔乱葬岗。”
李承乾毫不在意地挥手。
两名羽林卫军士上前,哭笑不得地拱手:“回殿下,人还活着呐。”
满朝大惊。
血流了一地,结果你们说人还活着?
这戏法有点名堂啊!
王恶毕竟年轻,好奇心比较强,凑过去看了一眼热闹,噗嗤一声笑了。
谷<;/span>; “人才!撞破鼻腔,当然会大量失血,却没有性命之忧。”
满殿错愕。
李泰不厚道地笑了起来。
嘿嘿,弹劾本王,出丑了吧?
“除进贤冠、官袍、官靴,收回笏板、银鱼袋,将人逐出承天门。吏部将其除籍,注明永不录用。”
李承乾下手果断。
没下令砍了赵卜柱,已经是他大发慈悲了。
妄想逼孤处置青雀,你道行不够!
“魏王正朝纲,是大义;稍有僭越,是小节。亏小节而全大义,是为大唐之福。”李承乾眼中罕见地现出温和之色。“令,魏王李泰,加宗正寺少卿。”
满朝震惊,却没人敢说三道四。
六部九卿之中,数宗正寺最特殊,它的职司范围是宗室,基本不受其它部门的影响,它的官员任职条件只有一个——宗室。
虽然宗正寺少卿的任命通过三省,但三省对其并没有任何干预能力。
或者说,瓜田李下,不能去干预。
每一代帝王,都会委任同代的宗正寺卿。
李世民安排的是李道宗,李承乾安排的是李泰,都是自己信得过的人。
李泰接受任命,同时也意味着放弃了竞争继承权。
李泰欣然领命。
消息传入后宫,正在与韦妃博弈的李世民脸色变了变,最终叹气落子:“打劫。”
韦妃补了一个真眼,让一条小龙成活。
棋局进入收官阶段。
储位也同样进入收官阶段。
高明、青雀、兕子,兄弟(妹)同心,便是朕都难以撼动,何况是本就处于弱势的稚奴呢?
弱势……
好像有哪里不对。
李世民细细思量了一下,李治何德何能,竟可以使动东宫宦官与刺客?
……
长孙无忌在府中,面上永远保持着极具风度的微笑。
老管家坐在长孙无忌对面,姿态很放松。
“好多年没那么放松过了,辅机兄。”
长孙无忌温和地笑笑:“大名鼎鼎的厉山飞,屈身额府上多年,殊为不易。”
这番话让人听见,得吓出一身冷汗。
大盗魏刀儿,自号厉山飞,曾在李渊未反隋之前攻打其老巢太原,李渊都吃了他的亏。
李渊的军事能力稍弱于李世民,但也绝不是等闲之辈。
由此可见魏刀儿的厉害。
被李世民打败后,魏刀儿去河北投了窦建德,后来为窦建德所杀。
想来应当是诈死躲过了劫难,却又转身成了长孙无忌的管家。
“辅机兄保额多年,本不当轻弃,奈何辅机兄近年来对权势太贪啊!”魏刀儿微微摇头。
第五百七十二章 分家
“愿闻其详。”
长孙无忌镇定从容,连品茗的频率都没有改变。
魏刀儿叹了口气:“如果你是持续支持李承乾那崽儿,额会在府上呆到死。可辅机兄你半路改弦易辙,要另立新君,那是要掉脑袋的!”
“即便是成功了,你觉得新君对你的翻云覆雨手会不会心存忌惮?会不会随时想灭了你?”
“到时候,除了学隋文帝篡位、改朝换代之外,你还有活路吗?哦,忘了你还死守着对文德皇后的承诺,无论如何都会辅佐她的娃儿。”
“啧,又当又立,这不是一般的难啊!所以,额要活命,只能分道扬镳了。”
长孙无忌轻轻抚掌:“魏兄见识不凡,绝大多数话都说对了。不过,有一句可是说错了呀,你无论如何都会在额府上呆到死。”
魏刀儿脸色一变,全力跃起。
屁股只离开椅子一分,就无力地落了下去。
魏刀儿脸色煞白,难以置信地望着长孙无忌。
终究还是难免一死。
可是,让额死个瞑目可好?
善解人意的长孙无忌抚须轻笑:“老夫更动主张,便知道麾下会不稳。别人倒也罢了,你历山飞在太原可险些把老夫弄死了,你觉得老夫会让你活着离开府上?从某些角度看,老夫与宽仁大度王端正还真是一路人。”
麻纸越来越近,糊到脸上时,昔日身手强横的历山飞连死狗都不如,渐渐翻白眼、无力地蹬腿,渐而无力地松开躯体。
府上的哑巴花匠提着一个大麻袋进来,将魏刀儿装入袋中,背着离开了书房。
想来今年后院的月季一定绽放得更加鲜艳。
……
清明之后,雨水渐多。
雨过天晴,空气格外清新。
赵国公府中门大开,长孙无忌携诸子在门外恭迎圣驾。
李世民身体略为消瘦,颧骨略为突出,眼窝更深了。
虽说有钱难买老来瘦,但李世民的消瘦,不是正常的消瘦,长孙无忌对此心知肚明。
下了銮驾,步入府中,李世民熟门熟路地进入大厅,坐到了客位上。
没登基之前,李世民可是常到长孙无忌家中的。
当然,是旧宅。
“辅机啊,为甚要分家了?”李世民带着几分好奇。
“陛下也知道,娃儿都大了、成家立业了嘛,强行束缚在一起,难免产生摩擦。有陛下为见证,分一分家业,也是好的。”长孙无忌的眼中闪过几分得意。
长孙涣成了礼部侍郎,日后也能自成一家。
长孙涣分家,也把长孙温带过去,这一支的庶子,将自成一脉。
繁复的礼仪,自有管家安排。
家里有曾经的、现在的鸿胪寺右少卿,礼仪上绝对无可挑剔,即便是再从简也有礼法可循。
“长孙涣不错,独当一面,能成大器。长孙温这些年与吐谷浑厮杀,也渐渐头角峥嵘。”李世民满面嘉许。“日后当再为大唐立功勋,当使你们这一脉成为霹雳堂长孙氏的骄傲。”
隋朝时候,射雕都督长孙晟(长孙无忌父亲)十八岁即为司卫上士,突厥南侵时他向皇帝口陈形势,手画山川,定其虚实,了如指掌,拜车骑将军兼受降使者。
突厥人很怕他,听到他的弓弦声,就说是霹雳,故长孙氏的堂号有“霹雳堂”之称。
分家的好处在于,一支遭遇了灭顶之灾,另一支还可以传承下去。
长孙温不情不愿地嘟囔着:“分家,说得好听,不就是把额们赶出去了么?老家伙小气的,不就是怕耶耶多花了他的钱么?”
长孙涣眉头紧锁:“闭嘴!”
世上唯一让长孙温信服的就是长孙涣,尽管长孙温还想唠叨两句,还是选择了服从。
长孙涣却是在思索分家背后的深意。
对于长孙无忌这种人来说,一言一行都值得琢磨。
长孙温的说法,确实可以作为理由,虽然片面了些。
按长孙涣的理解,另一方面,却是在避险,免得出事,整个长孙氏被一网打尽。
为此,特意请皇帝见证、观礼,就是公然向全天下宣告:长孙涣那一支与主脉已经无关,有事冲耶耶来!
当然,混到了长孙无忌的地步,敢冲着他来的,除了五姓七家、关陇门阀,就是皇帝与太子了,其他人不够格。
是的,即便是百官之首的房玄龄,都差点意思。
这就是大唐时期的苗裔保留策略,一般情况下,大家都得遵从这条规则,谁也不得破坏。
否则,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辅机换了管家?”李世民似乎才发现不同,微哂问道。
长孙无忌微笑:“陛下说得没错,魏管家回老家了,只能换人。”
李世民喃喃细语:“历山飞早就该铲除了。”
长孙无忌毫不变色。
收留历山飞,并屡屡为李世民立正汗马功劳,李世民只要没瞎就会看出魏刀儿的身份。
至少,此刻的长孙无忌,对自己收留、使用魏刀儿问心无愧。
他,长孙无忌,赵国公,依旧是皇帝最亲密的袍泽。
……
新宅院离皇城略远,丰邑坊内,坊中以平民百姓为主,长孙涣、长孙温兄弟的府邸相邻,三进的院子,怎么也不会犯忌讳。
家当不多也不少,钱财也没亏了他二人,但也不会多给。
甚至,连他们年老色衰的阿娘,都安排随行了。
关系断得一干二净。
一个奴仆都没有安排给他们,连厨子、门子都没有,长孙涣平心静气地去了一趟西市,然后西市令叫了人牙子过来,一切都安排妥当了。
人牙子,不仅仅是参与买卖人口,更多时候在撮合雇主与劳力、仆役的雇佣,更像是后世的劳动中介——除开买卖人口这一点外。
能让市令出面找他们的,必然是大有来头的人物,开罪不起,自然用心撮合。
报出丰邑坊的地头,人牙子迅速在脑中过了一遍名单,带着长孙涣转了一圈,二十名仆役就招好了。
长孙涣按规矩掏出两贯的牙钱,人牙子不敢要,长孙涣何等的骄傲,哪里肯占这小便宜?
声音微微提了一丝,人牙子惶恐地收钱了。
每家安排十个本坊的仆役,挺好的。
没有别人家的耳目,清静。
第五百七十三章 弄瓦之喜
分家的门道,长孙涣看得很清楚,却不能对长孙温提及。
长孙温的性子率真,胸无城府,搞不好说漏嘴,倒招惹来麻烦。
眼下最要紧的是安抚阿娘,毕竟在她心里,亲骨肉是因为自己失宠而被迫分家的,总是郁郁寡欢,觉得是自己的错。
“阿娘想多了。大唐的豪门大户,到了一定时候都要分家的,现在分家只能证明你娃儿能耐了。”长孙涣温言安抚。“你看看,咱们这一脉,文有额长孙涣,武有他长孙温,还不兴旺吗?”
长孙温脾气不好,对阿娘却很温和:“是哩,兄长说得在理,有额们兄弟相互扶持着,日后比主脉强哩。阿娘且宽心享福。”
……
长安城内游侠儿、泼皮之类的城狐社鼠突然规矩了许多,叫长安县、万年县的不良人惊喜交加。
王二虎挎着横刀,志得意满地率着万年县的几名壮班衙役巡游万年县地盘。
官员三大喜:升官、发财、死婆姨,王二虎可是占了第一条,递补了县尉之位。
富贵不归乡,如锦衣夜行。
咳咳,还得在万年县呆好几日才轮到休沐呢,收心。
摇摇晃晃的走到平康坊,简单的转了一圈,王二虎指着蓝田侯别府发话:“这是本官山长的府邸,都认清了,有事没事多搭上一眼,回头请你们东市烤肉。”
一帮衙役凑趣地应声,顺手马屁拍得王二虎飘飘然,觉得自己就是《三国演义》里头义薄云天的关二爷转世。
对于马屁,还有承受马屁的反应,小王庄学院还真就认真地教过,王二虎对此也心知肚明,奈何受着马屁,它就是爽啊!
“县尉了呀,好大的官。”
能用这怪味语气跟王二虎说话的,除了王恶没别人。
《唐六典》记载,京县设六县尉,分判六曹事,即司功、司仓、司户、司法、司兵、司士,一尉判一曹,与州府的六司相对应。
畿县、上县设尉二人,亦掌六曹,一掌兵法士,一掌功户仓。
区区一个从八品下的县尉,还是有六个县尉,嘚瑟个毛线。
县令、县丞、主簿在头上坐着,县尉虽号称少府,却只是个跑腿的,且收敛着吧,这长安城比你官大的多得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