阇耶沙摩的眼泪掉了下来。
委委屈屈的阇耶沙摩出门,老老实实地认错,实实在在地挨了十记军棍,事情才算揭过。
“记住了,真腊那头,抽调精兵强将,好生经营,争取把真腊分为水真腊、陆真腊。”
回到百骑衙门,王恶想起真腊的历史,立刻安排铁九十七去做,就当是好人好事,提前帮他们拆分。
啦啦啦,额是做好事不留名、最多写日记的雷大爷。
铁九十七沉闷地应声,却并不理解王恶的作为。
好吧,百骑以前是承担具体事务的,宏观战略意识不足,情有可原。
王恶拉开舆图,指点着铁九十七:“看看大唐的周边,有很多的国家,还有那些羁縻地方,但凡实力强一点的,都是大唐潜在的敌人,不论它们是否恭顺。只要大唐疲软了,这些小绵羊就会摇身一变,成为真正恶狼,如五胡乱华的噩梦还会重演。”
“分化、瓦解、文化替代,必须做到位!弱小的邻国才是好的邻国!”
“百骑的各地负责人,都必须有地缘政治的意识。”
“还有,回纥、同罗、仆骨诸部,百骑要立刻安排人手,不惜一切代价!”
“最近吐蕃的情形如何?”
铁九十七好不容易消化了王恶灌输的意识,张口应道:“吐蕃最近放弃了向东扩张,改由班公错向大勃律、箇失蜜扩张。吐蕃的战斗力可观,但后勤么,嘿嘿。”
第四百一十八章 效果感人
王恶沉默了许久。
吐蕃如冉冉升起的朝阳,虽然在大唐这头碰了个鼻青脸肿,却不妨碍吐蕃在另一头突出重围。
如果不是王恶一次又一次地固执己见,动用了各种手段,坚守苏毗这道坎儿,也许吐蕃就如历史书上记载的一般,二百余年居高临下,反复与大唐争夺河西、陇西、吐谷浑、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几乎与大唐从头斗到尾,称之心腹大患也不为过。
一旦失去了苏毗这道防线,大唐就几乎失去了主动权,要重新登临高原,难于登天。
还好坚持到迫击炮、火枪的问世,才能以压倒性的优势让吐蕃屈服。
但是,这绝不是因为吐蕃弱啊!
如果懈怠了,让吐蕃突破东线,那将是一场灾难。
反之,能够压制吐蕃十年左右,铁路能够上到苏毗,就有可能反客为主,彻底吞并吐蕃,形成一个“有史以来”也不是没希望。
所以,吐蕃这条线不仅不能松,还得额外加紧,一定不能让后方出乱子。
今年的目标,除了百骑的架构铺设之外,是要先对付倭国还是先对付高句丽呢?
理智上,应该对付高句丽更划算一些,因为那意味着整个朝鲜半岛与大唐本土连成一片,再没人能从大唐手里夺走百济府与新罗府这两块飞地。
然而,从情感上,王恶就是抑制不住想谋取倭国啊!
“倭国那头,百骑也安排了人手,外围级别,最高到了倭国朝廷,可惜左右不了倭国的时局。”铁九十七半带炫耀地开口。
王恶挑眉。
很好,虽然百骑之前的战略意识有些不到位,但实务还是让人满意的。
“是苏我石川麻吕。”
铁九十七还是说出了名字。
王恶有点震惊。
苏我石川麻吕的地位仅次于苏我入鹿,货真价实的倭国顶尖一撮人,百骑居然能把他发展进外围,怎生一个牛字了得!
“怎么做到的?”
王恶好奇地询问。
就当是郎将垂询一下百骑业务了,不丢人。
“只要是人就有欲望,钱财、美色、权势,贪嗔痴三毒,又有几人逃得过?”铁九十七平静地回复。“苏我石川麻吕同样是苏我马子的嫡孙,又怎会服气大权落入苏我入鹿这一支?有嗔念,自然可以寻隙而入。”
王恶敏锐的注意到铁九十七的用词。
“怎么,百骑内研习佛经的人多吗?”
“怎么不多?多少老兄弟满手血腥,若不是颂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化解戾气,怕是早有人崩溃了。”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姚秦时期鸠摩罗什译(402-413年)略本,现存于世。
铁九十七正色道:“若不是靠着这一点麻痹,连额都会疯。现在,额只有觉得自已是伏魔金刚,才能安然行走于黑暗。”
王恶一本正经地辩驳:“你错了,额们百骑不是觉得自已是伏魔金刚,而是,就是伏魔金刚。”
铁九十七默然点头。
百骑长安队什长符强提前去了预备身份,正式成为百骑军士,消息不胫而走,大唐每一个百骑队羡慕、嫉妒之余,都在思考符强为甚会受郎将的青睐。
符强不计后果的出手、强势的言语,大家努力一把,基本上勉强够得着。
一言不合干掉一个使馆人员,这,这有些强人所难啊!
郎将总体来说还是很强势地为百骑军士撑腰,这很畅快。
要是来个刀口向内的郎将,以后的日子就没法过了。
至于说符强挨那十记军棍,该!
事情没做好,挨揍难道不应该?
更何况,一罪不二罚,郎将这处罚就表明了,再不会追究符强的其他责任!
十军棍,谁挨不起?
一时间,百骑这些预备军士情绪高涨,队长们都得费老大力气才能止住他们蠢蠢欲动的心。
长安队与万年队的再次相遇,整个万年队的气势莫名地低了一分。
没办法,符强闹的动静那么大,谁不知道呢?
有这个动静,外加郎将以免去预备身份的形式,变相地进行表彰,万年队有什么底气去对抗呢?
没有相当的功劳,没有相当的气势,在长安队面前就低人一等。
这就是百骑,不脱军队本色的百骑。
只以成败论英雄的百骑。
玄字二百零一生平第一次在老对头面前低调下来。
硬气不起来啊!
老对头拖着病躯为麾下在凶名昭彰的郎将面前扛责任,自已不一定能做到啊!
虽然这话有灭自已威风之嫌,但玄字二百零一不屑掩饰。
做不到就是做不到。骄傲的玄字二百零一不会因此非得嘴硬。
但是,沉默下来的万年队,心里憋着一口气。
凭甚?
凭甚万年队会低人一等?
额们不如符强那么狠,难道额们还不会多努力一点?
于是,万年队侦骑四出,把半个长安惊得眼都直了。
小偷小摸抓了不少,游侠儿也遭殃了,可是大鱼呢?
终于有预备军士发现了一个惊天的大问题,吏部尚书高士廉的府邸,每日有相当数量的官员聚集,疑有大问题!
好在军士们经过符强十军棍的教育,知道不能贸然行事,将问题层层上报。
问题汇总到王恶手上时,王恶哭笑不得。
“铁九十七,让万年队停了监视申国公,甚么破事嘛?”
贞观十二年,高士廉改封申国公,正式定封。
铁九十七很不明白,王恶为甚会说这话。
监视官员,这不也是百骑分内之事么?
王恶一抚额头:“只是让你们放回正常状态!人家高尚书携晋升尚书右仆射之势,正安排人修《氏族志》呢,人能不多么?”
《氏族志》的编撰,其实是李世民的意图。
堂堂皇家,居然屡屡被掉了毛的世家蔑视,是可忍孰不可忍!
朕,要修《氏族志》,将皇家抬到第一位,外戚次之,让世家全部排第三等。
李世民修《氏族志》,表面上是继承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谱学传统,实际并不如此。
在魏晋南北朝时,谱籍是选官的根据,划分门第是看历代做官的情况而定,列为门阀的,都是累世冠冕之家。
而《氏族志》打破了以往纯以郡姓作为门第等差的传统,至于划分门第等级的标准,更不考虑过去做官的情况,只看在唐朝的官爵高下。
这些变化首次触动了以往的门第等级,具有进步因素,也符合当时新旧士族阶级的变化状况。
但必须指出,唐太宗的“尚官”原则,只是代替魏晋以来“尚姓”的修谱标准,不等于否定了门阀观念,而是更多侧重扶持统治集团,调和门阀间鸿沟以期保持大体平衡。
李世民的“尚官”原则在当时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由于他想搞新门阀与世封制,结果必然趋向保守。
所以,大动干戈的修《氏族志》,效果真的感人。
第四百一十九章 倭国动静
“但是,郎将你不觉得,儿郎们正好通过盯申国公府邸,吊出想捣乱的人,正好可以锻炼一下儿郎们的能力么?”
铁九十七开展了反向思维。
这样么?
王恶想了一下,确认可行。
于是,百骑万年队依旧气势汹汹地盯着申国公府,目的却已经转变了。
王恶知道《氏族志》没有太大的实际作用,就是个鸡肋,却也不会憨憨地劝谏李世民。
你以为就你聪明,李世民、高士廉他们看不出来?
这只是不得已的手段,李世民不想弄得太血淋淋的,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政治,有时候就是妥协的艺术。
……
倭国,藤原京。
大臣府邸。
苏我石川麻吕慢吞吞地吃一片鱼生,抬眼瞥了意气风发的苏我入鹿一眼。
傻子。
苏我入鹿敏锐地看向苏我石川麻吕:“有事?”
苏我石川麻吕仍旧慢吞吞地不说话,苏我入鹿明白他的顾忌,轻轻摆手:“都是苏我家族的人,不必有顾虑。”
苏我石川麻吕堆出一丝谄媚的笑容:“大臣最近没关注中臣家族?”
中臣家族,不过是中等家族,除了有个聪慧的中臣镰足是苏我入鹿的师弟,值得高看一眼外,就是家主中臣久尹也没能入苏我入鹿法眼。
“中臣久尹派中臣满希去了大唐,大肆购买农艺、工艺书籍,想拉走一批工匠、农夫,被大唐抓了。”
苏我入鹿点头。
这个消息很正常,倭国这头,谁不想把生产力提上去?
否则,那前赴后继的遣隋使、遣唐使派去是干嘛的?
大唐对这方面,卡得太死了。
真是的,手指缝里漏一点会怎样?
“然后,大唐那边审出一个问题,中臣满希还想绕开倭国,与大唐建立直接联系,以便推翻苏我家族。”
苏我石川麻吕面无表情地说完。
苏我入鹿丝毫不怀疑苏我石川麻吕的消息来源,毕竟是右大臣,遣唐使那一摊正好在他职司之内,能得到这消息很正常。
看,这就是大人物应有的品质,用人不疑。
倭国兵马抵达中臣家族的领地时,消息灵通的中臣久尹早就带族人逃遁山岭,并广发檄文,号召大小家族、势力一并出力,共同消灭罪大恶极、把持朝政、架空王室的苏我家族,并把苏我入鹿称为倭国的曹操。
然后,不知真假的物部氏檄文满天飞,列数苏我入鹿的飞扬跋扈,抖露出杀害山背兄王子的事实,让苏我入鹿辩无可辩。
用词错误,披露……也不对,是重温。
因为,苏我入鹿杀害山背兄王子,那是路人皆知的事,苏我入鹿从来不屑去遮掩。
杀王室,老传统了。
只是,苏我入鹿没想到,这一次在檄文在指引下,虽然明面上没有什么太大动静,暗地里却人心思变。
连一向对苏我入鹿言听计从的舒明大王,都似乎有些不一样了。
幸好,兵权是牢牢掌控在苏我入鹿手中,连苏我石川麻吕都没有得到部分兵权。
所以,再有人上蹿下跳又如何?
这世上,最大的道理,还是刀锋啊!
狗屁的大义、名分,在刀子面前,连张卫生纸都不如。
苏我入鹿一通调兵遣将,将倭国几个关键部位守得固若金汤,然后一回头,咦?中臣镰足那小子呢?
中臣镰足早已离开了藤原京。
作为真正聪慧的人物,中臣镰足的阅历或有不足,嗅觉却足够灵敏,苏我石川麻吕抖出中臣满希之事时,中臣镰足就逃出了藤原京。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
石见,物部神社。
权宫司物部祐也与中臣镰足对向跪坐,每人案上一盅飘香的茶水。
没办法,中臣镰足宿命中的搭档中大兄王子现在太年幼,入不得中臣镰足之眼。
舒明大王虽然对苏我入鹿也有不满,却没上升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傀儡,就要有傀儡的自觉。
对于家主中臣久尹,中臣镰足还是有些不满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