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鼎余烟- 第4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到这里,刘备顿了顿。而赵云安静地听着,并不惊讶,更不急躁。
  “云长为前将军,假节钺,襄阳太守,董督荆州;翼德是右将军,假节,汉中太守;续之为左将军,假节,苍梧太守,董督交州;汉升为后将军,也一样假节。”刘备一一道来,最后道:“因为元从诸将大多身居高位,前后左右将军以下,须得留出些职位平衡荆州、益州的将士。所以,子龙这趟依旧担任翊军将军,暂不更动。”
  赵云道:“好。”


第七百零三章 信使(上)
  如果建安十八年很快过去,留在所有人心中的记忆,大概就是各处官道上不断往来飞驰的信使。
  邺城与许都之间,邺城与地方之间,许都与地方之间固然有无数人或明或暗地奔走;汉中与荆州、益州各地之间同样如此。某些时候,还会有汉中到邺城的特殊急报,那都是前线重臣发出的八百里加急传递。公文作特殊标识,使者也穿专门的骑服,数千里奔走,无人敢阻。
  曹操正站在铜雀台的高处,看到信使在广阔无垠的原野上飞驰而来,带出一线久久不散的烟尘。他知道,这等装束的信使一定携来刘备的消息,而那江东小儿玩不出什么新花样,根本不足为虑。
  在中原河北各地开始轰轰烈烈地呼吁曹丞相进位魏公以后,曹操很想知道,刘备会做什么,他甚至为此感觉有些雀跃。
  这个世界上,值得曹操如此期待的对手少之又少,但刘备绝对是其中之一。
  建安三年的时候,曹操领兵东征,破吕布于下邳,使刘备随同还许都。当时曹操就看重刘备的才能,不仅表刘备为左将军,并且对他礼遇周全,十分敬重,甚至不惜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可刘备终究非屈居人下之辈,曹操很快就看出来了。
  曹操曾招待刘备饮宴,在宴席上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当时刘备固然是个寄人篱下的客将,曹操本人也只控制着残破中原,面临北方雄主袁绍的强大压力。可曹操偏偏就这么说,他相信自己绝对是超世之杰,也很清楚地看到了,刘备身上那种压抑不住的英雄气。他进而确信,今后能与自己争夺天下的,一定是刘备。
  此语一出,宴席上的刘备可就惊惶的厉害。曹操到现在还记得刘备失手跌落匕箸的样子。看着这个心怀鬼胎的家伙装老实人,那可太有趣了。
  程昱也看出来了,所以他对曹操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
  但曹操没有这么做。
  一方面,当时天下局势尚属混沌,正收揽英雄之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另一方面,曹操是真的想看看,刘备能玩出什么样的花样,干出什么样的事业来。
  想到这里,曹操拍打着阑干,呵呵笑出了声。
  这个织席贩履之徒,竟然成了事!还干得这么漂亮!
  曹操忍不住要夸赞刘备。
  眼看着刘备的势力一点点扩张,他有过暴躁,有过动摇,有过殚精竭虑地绸缪对抗,但确实也为此感到有些得意。因为刘备的成功,某种程度也衬托出了曹操的眼光和气度。
  何况,现在想来,刘备是个很值得往来的人。自己与他在许都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固然是刻意怀柔,但也确实体会到了,和一个真诚而不卑不亢的友人往来是什么感觉。
  哪怕刘备在自己面前说了假话,装着样子,但曹操仍然觉得刘备是个真诚的人。他固然反对曹氏政权,固然与董承之类的废物搞出了衣带诏这样的笑话,可过程中至少展现了他的才能。
  至少让曹操确定了,刘玄德真是可堪与我相提并论的人物,只不过脑子不好使,想事情稍微慢了点,哈哈。
  与刘备相比,现在活跃在许都的,都是一些什么东西?
  刘备是英雄,而现在许都上下跳得欢的那些人,都只是小人,而且是虚伪而愚蠢的小人。这些人在乱世中只图苟活,一丝一毫都无助于天下,可到了局势稍定,他们又跳出来暗地里彼此勾结,传递着一些阴损龌蹉的计划。
  他们每次见到我曹孟德,都弓着身子,把屁股翘得高高。叫他们抬头,便露出一张张笑语盈盈的脸,可他们藏在宽袍大袖里的手,都攥着想要杀人的刀!把他们的肚子剖开来,露出的心肝五脏,全都是黑的!
  所以曹操越来越不喜欢许都。
  还是邺城好。这里有苍茫大地,滔滔大河,很快就会是魏国的国都。这里有数十万大军屯驻,有忠于我的部属,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之中。在这样强大的政权面前,一次两次的失败算什么?一个两个边鄙之敌算什么?躲在暗处的那些鬼祟之辈又算什么?
  邺城让曹操感到安心。在这里,他才觉得自己是以天下为棋局,与同样的英雄对弈。而许都那里,在金碧辉煌的殿宇之间,弥散的只有腐臭罢了。许都的宫殿台池,又怎能与邺城相比呢?
  说起来,刘备这厮,为什么会把希望寄托在汉室?他口口声声兴复汉室,难道是说真的?他也在许都待过许久,难道闻不到那重重的腐朽气味?
  曹操这么想着,慢悠悠地打了个哈欠。
  眼看信使奔到近处,又有虎士伴随,领着他直驱三台,他往后靠一靠,吩咐道:“让那信使来吧。”
  门外立即有甲士沉声应了,然后脚步蹬蹬急赶往楼下去。
  与此同时,又立刻就有美貌的姬妾过来,娇生生地替曹操拢了拢敞开的襟怀。
  去年往荆州去了一次,大概是不习惯当地的潮热气候,回来后曹操的头风病就加重了许多。医官都要曹操静养,可他又不得不强打精神料理军国大事,稳定南方边境的局面,以至于病情几次出现反复。到此刻虽然病愈,但精神着实还没恢复。
  嗯,精神萎靡,也不光是因为病情。
  铜雀台这地方,固然有政治和军事上的作用。但也是为了曹操“登层台以娱情”,休养调理情怀的地方。铜雀台中蓄养了数百佳丽,都是从各地搜罗来的绝品美人。
  便如现在替曹操拢上衣襟的这个。
  曹操眯着眼,轻轻摸了摸美人的手。好一双柔荑,握在手里,就像握着凝脂。曹操下意识地用力,把美人往怀里一带,而美人含羞带怯地挣扎了一下,最终顺从地伏在曹操怀里。她轻轻的呼吸喷在曹操的颈侧,让人心痒。
  曹操觉得自己膨胀了。
  他想,是不是乘着信使还没到……
  刚起了这个念头,层台下方,有许褚高声禀报:“丞相,蜀中急报!”
  “不必上来了!直接将急报内容说予我听!”曹操大声道。
  这时候他只觉得美人真是可爱,看这小眼神,简直能滴出水来。
  另一个声音道:“启禀丞相,益州、荆州文武官员正在联名上奏,将要表刘备为汉中王!”
  “什么?刘备要称王了?”曹操猛地推开美人,跳起来。
  “正是!”
  “汉中王?”因为站起的太猛,曹操有些晕眩。他念叨了好几遍,先是愕然,随后忍不住哈哈大笑。


第七百零四章 信使(中)
  曹操放声大笑,以至于前仰后合。
  身边的美人惊惶地注意到,他连眼泪都笑了出来。
  他的笑声随风传出很远很远,熟悉曹丞相的人都分辨得出,那并非冷笑,并非怒笑,而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愉悦笑声。
  这……
  可就有点荒唐了呀。
  在场众人都听到了信使带来的消息。左将军刘备,那位雄踞荆益的人杰,即将进位汉中王了。这代表了以刘备为首的军政集团具备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决心,即将与曹公站在平等的地位上逐鹿天下。
  该当如临大敌才是,有什么可笑的?
  几乎所有人都迷惑不解。
  然而,身份地位到了曹操这种地步,无论做什么,都少不了有人刻意逢迎。何况曹操是雄猜多忌之主,哪怕本来不愿逢迎的人,也不希望自己在某个场合成为异类。
  便如此刻,当曹操畅快大笑的时候,随侍在下一层的文武们,稍稍犹豫,便跟着笑了起来。
  “嘿嘿嘿!”
  “哈哈哈!”
  “嚯嚯嚯!”
  一边用各种口音笑着,他们一边绞尽脑汁地想:丞相为何发笑?
  直到曹操沿着阶梯缓缓下来,群臣的笑声才慢慢停下。
  他们深深拜伏,又抬眼偷觑,看到曹操满面春风地放开美人的纤纤玉手,大踏步登上主位。
  曹操的个子矮而胖,却披着一件垂地拖曳的宽大锦袍,有点可笑。在锦袍以内,他似乎还光着膀子,脸上带着几处嫣红唇印。他的须发也乱蓬蓬的,好像没有梳理过。当然,也有可能本来是梳理过的,后来寻欢作乐的时候又乱了。
  即便在自家内室,这样的打扮也显得太放荡不羁了,何况是在面对群臣的时候?
  以前荀令君在的时候,常常规劝曹公的怪诞行为,可现在荀令君已经走了。曹公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谁也管不着。
  此时或许有人心里嘀咕,但谁也没表现出来。而嘀咕过的人也会赶紧提醒自己,别胡思乱想。
  曹操在主位站定,垂首看看自己的肚子。
  因为只披了件锦袍,用丝绦松松系着,如果端正跪坐的话,肚子很容易从锦袍间凸出来,会有点凉。于是他转回到主位之前,把堆放在案几上的成捆简牍往两旁推开,然后毫不迟疑地坐在案几上。
  “诸君在笑什么?”他问道。
  按照惯例,他该让跪伏行礼的部属们起身回话,但此刻他偏偏没有这么说。所以僚属们不得不保持着五体投地的姿态。这种姿态的麻烦在于,很难彼此传递眼色,谁也不知道自己该不该起身回答。一时间,雕梁画栋间静的可怕。
  “我在问你们呢。你们在笑什么?”曹操再次发问。
  他可能有点不耐烦了,于是深沉的嗓音仿佛重若万钧,从高处缓缓地压下来,让人动弹不得。
  我们也不知自己笑什么啊!这不就是凑个趣吗?丞相您笑什么,我们就笑什么,难道不可以?您若不笑,我们又何苦憋出笑声来?好些人在心里回答,却不敢实话实话。
  这段时间以来,曹公愈来愈喜怒无常,驭下的手段也愈来愈苛严暴烈。部下、僚属对答稍不称心或者办事稍有失误,往往就会下令加以杖责。最近几个月里,被杖责至死的竟有数十人之多;导致有些部属为免受辱,随身携带毒药,以图自尽。
  又过了一会儿,曹操不再发问,只从嘴角漏出一声:
  “嗯?”
  坏了!坏了!众人两股颤栗,汗出如浆。
  正在这时,有人终于出面应答:
  “启禀丞相,我们之所以笑,既是为了蔑视刘备,也是为了尊崇丞相。”
  “怎么讲?”
  “蔑视的是,刘备确有雄才,确实是强敌,可他的所作所为,到底不脱丞相的预料,迟早必为丞相所破。尊崇的是,昔年刘备仓惶落魄的时候,惟有丞相视之为英雄,超拔他于高位,此举不仅体现丞相的眼光和见识,更显丞相的胸襟气度。”
  听得此言,曹操思忖半晌,于是厅堂中继续寂静。
  答话的人,乃是两个月前从关中来到邺城的议郎司马懿。
  此前夏侯渊在汉中失败,导致数万大军溃败,唯独司马懿与郭淮等人拔出败军有功,功过相抵,未受责罚。后来他与郭淮一同辅佐出镇长安的曹丕,数月下来,凭借在调和诸将、稳定关中防务方面的出众表现,已成了曹丕的好友和心腹。
  近来曹丞相将要进位为魏公,此举背后,曹氏政权内部的军政体系将要随之调整,而对曹操诸子来说,也是明确自身地位的重要关头。虽然曹操本人对此从未露出半点口风,可曹丕却早早地派遣了司马懿来到邺城活动。
  司马懿身为议郎,此前还担任过曹操的文学掾,算是曹操身边的侍从之臣。故而有机会在铜雀台上随行陪伴。
  他这会儿回答的话,看起来轻易,其实却是曹丕与司马懿等亲密同伴偷偷摸摸讨论过的。
  众人本来是说起刘备。
  曹丕一向都不把刘备放在眼里,他觉得刘备就是个乘势而起的幸运之人。当日他在徐州,不过是袁绍布置在青徐一带威胁曹公侧翼的棋子,后来曹公留他在许都,授他以高位,则是为了取得对袁绍的政治优势。至于曹公说天下英雄云云,焉知不是曹公随口说的,那不能当真。
  只是,没料到此人居心叵测,藉此机会一举奋发罢了。
  可到了现在这局面,五官中郎将驻在关中,随时要面对刘备的军事威胁。众人都觉得,如果丞相问起前线情形,绝不能用蔑视的语气说起刘备。
  原因很简单:
  一者,关中必定是刘备下一步的攻略方向,之后数年不晓得会有多大规模的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