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一出口,他又跟着道:“莫非许都那边?”
关羽把卷宗交给诸葛亮,沉声道:“五日之前,天子策命曹操为魏公了!”
第七百零一章 败坏
策书出于许都,曹公在他的霸府邺城接受。
而赵累带来的这份卷宗,当是许都朝廷发送到荆州某处重要官署的副本。
看来新任的尚书令董昭对许都的高压管治很有效果,骁骑将军曹彰的数万兵马也发挥了作用,所以在策书颁往邺城的同时,朝廷都顾不得该有的辞让程序,直接向各地官署分送诸多副本。看起来,这像是许都朝堂上的公卿们急于告诉所有人,朝廷已向曹丞相屈服。这些大汉的栋梁们,可以说求生欲很强了。
此前亲附于玄德公的荆州士人,被曹公收拢了一大批,都拿来交换夏侯惇、张郃及其部众了。此时曹军集中在襄阳、樊城等军镇,内部以军法部勒,管控甚是严密。也不知这份卷宗,荆州军府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
诸葛亮向赵累颔首示意,然后打开卷宗,低声念道:“朕以不德,少遭愍凶,越在西土,迁于唐卫……”
赵累拿到卷宗以后,一路握持着奔来,手上的汗水将卷宗洇得湿润,以致几处的字迹模糊。诸葛亮很快就不再念下去。
他低下头,左手将卷宗用力握紧,然后再加上右手。他陷入了沉默。
雷远看不到诸葛亮的神色,只看到他的双手青筋迸出,而白羽扇落在地面。
所有人都知道,曹操更进一步乃是必然;但当此事切实发生的时候,诸葛亮仍然惊怒交加。
数十年来,汉室陵迟、刘氏衰微已成了事实;所以才有烽烟四起,天下大乱。可无论如何,马超那个化外野人不论,有力的诸侯们至少在明面上不逾规矩,都还尊奉汉室……直到此刻之前。
当曹操进位魏公的举措开始,“以魏代汉”的进程就开始了。这个进程一旦起步,就绝没有中止的可能,曹公和依附于他的无数人,将会不惜一切代价地将之推进下去,直到千疮百孔的汉室轰然坍塌,直到新的王朝继之而起。
也就是说,诸葛亮所熟悉的,所寄托情怀的汉室,从这时候起,便踏上了走向死亡的道路。而玄德公所要复兴的汉室,终究不是光武一脉相传的那个汉室了。
过了好一会儿,诸葛亮抬起头,深深吸了口气。他将卷宗递给雷远,摇头苦笑道:“奸臣凌轹汉室,时局倾危如此,公卿大夫不奋身赴难,反倒写得一手好文章!”
雷远才懒得看这种强行堆砌出来的文字。他将卷宗交还给赵累,问道:“军师要尽快回益州么?”
诸葛亮弯腰拾起羽扇,神色完全恢复平静。他摇了摇头:“不必。主公那头,收到消息不会比我们慢多少。对应的一切,也都安排就绪,我们无须忙乱。”
说到这里,他看看诸葛乔,见这孩子正在稍远处忧虑眺望此地情形,于是轻声笑了笑:“今日下午有暇,我得陪阿乔登临江陵城楼,看看这荆南巨镇的风景。”
诚如诸葛亮所言,同样的策书副本,在三天以后就到了刘备手中。
刘备已经在巴郡治所江州城驻留了数月,早有人劝他,不妨转回成都,但他没有同意。
之前江东扰乱荆蛮、插手交州,刘备立即从汉中提兵数万南下,通过巴西郡直下巴郡,屯兵于峡江之间,作为对吴侯的威慑。此后两家在交州分出了胜负高下,吴侯主动罢兵,而刘备仍然驻在江州。
许多人觉得,玄德公的这个举措有些高深莫测。但刘备自己明白,他只是真正对孙刘联盟失望了,连带着,他也一时不想回到成都,因为到了成都,他就没法回避孙夫人。
此前孙夫人毅然摆脱族亲的控制,在孙氏的战船上保护住了阿斗,这使刘备一度很愉快。但孙夫人的兄长,那个上长下短的碧眼儿依然一次又一次地挑战刘备的忍耐极限。在此情况下,孙夫人的那个孩子……
那个孩子还没有出生,就成了孙刘两家之间的工具,像他母亲一样的工具!
刘备厌倦透了这种情形。
两个月前,他甚至一度与庞统暗中讨论,己方是否有沿江东进,索性一举克定江东,再转回头与曹氏南北争衡的可能。虽然庞统坚决认为,这样做的难度极大,刘备还是让庞统召集精干人手,稍稍作些前置的计划。
有了这样的盘算,刘备就更不愿见到孙夫人了。他觉得,不妨在巴郡多停留一阵。毕竟,事情是孙权折腾出来的,自家因此而不返成都,孙夫人要怪,就去怪她的兄长。
再往后一阵子,想来曹操当如预料的那样有所举措,自己就直接转往汉中,奔赴那个筹备了许久的典礼。
这一日里,刘备和文武近臣们在江州北面的山间郊游,从高处鸟瞰,可见渠水蜿蜒流淌,向南汇入大江。而群山巍峨耸峙,与江水相得益彰。众人正在谈论夸赞,一份急报送到。
带着急报策马狂奔赶来的,是不久前卸任蜀郡太守职务的法正。
当然,玄德公身边的近臣都知道,法孝直受到的器重一如往日,只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他很快就会站到更重要的职位上。
“主公!”法正远远地躬身施礼,随即快步上来,把手上的卷宗打开。
上间风大,吹得卷宗翻卷起伏。刘备看了两行,觉得说不出的焦躁。他大声道:“我们往林地中去。孝直,你跟我来,你来念一念!”
“是!”
法正跟着刘备站到树荫下,随即念道:“朕以不德,少遭愍凶,越在西土,迁于唐卫。当此之时,若缀旒然,宗庙乏祀,社稷无位……”
在法正朗朗的语声中,刘备偶尔冷笑两声,偶尔又摇摇头。
与外界以为的不同,刘备其实很佩服曹操。不仅因为曹操的雄才大略远在众人之上;更因为曹操敢为天下先,敢想人所不敢想,为人所不敢为。但刘备也痛恨曹操,不仅因为曹操是他的敌人,在历年征战中双方结下了无数深仇;更因为曹操有这样的才能,却将之用在祸乱汉室,用在残害无辜百姓,用在败坏这个本已经摇摇欲坠的天下。
所以,听着这道策书,刘备的心态便格外复杂了。
第七百零二章 君子
策书明明是大汉朝廷的屈辱,是曹操谋危社稷的宣言,可法正念着念着,忍不住抑扬顿挫,满面红光。或许,他等待这情形已经很久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把整篇策书念完。觑了刘备一眼,想要说什么。却见刘备转过身,沿着林间小道自顾往前。
法正与几名文学侍从之臣面面相觑,彼此传了几个眼色,都不知道玄德公何以如此。于是气氛变得压抑起来,数人小心翼翼地跟在后头,谁也不敢开口说话。法正更是深思不语。
林间静谧,偶尔有飞鸟掠过,唧唧喳喳地叫着,落在横生的树枝间。闪耀的阳光透过树桠和密集的叶子,细碎洒落下来。有时候映在刘备的脸上,忽明忽暗。
过了许久,刘备止步。
他简单地命令道:“明早出发。”
法正和众人一同躬身应诺。
没有人问玄德公出发要去哪里,这再明白不过了。
刘备想了想,又道:“这份策书,和曹操胁迫朝廷,自立为魏公,图谋僭逆之事,都宜传播天下,咸使知闻。孝直你尽快去安排一份奏表,以我的名义陈述此事经过,并加以痛斥,就说……就说……”
他实在没什么文才,皱眉盘算了一会儿,不知道该说到什么分寸才妥当。
此时法正应声道:“就说曹操世受国恩,不思尽忠报效,而窃执天衡、剥乱天下,妄图劫夺神器,实令志士扼腕。主公念在苍生百姓,不愿再起刀兵,故而以昔日同僚的身份,谆谆劝说曹操能悬崖勒马,莫要再肆意妄为。如若不然,举凡朝廷肺腑、宗子藩翰,必将有所作为,而曹氏恐将背负骂名,遗臭万年。”
刘备连连点头,赞道:“好!好得很!”
法正所说的,看似是一道上给朝廷的表文,不如说是刘备政权针对曹操进位魏公的檄文,更是刘备初步宣示本人的后继态度。
如果将之拆开揉碎,用大白话分析,里面有三重意思:
首先,明确己方不认同曹操的晋升,指明曹操此举,是劫持朝廷,是篡位的前兆。其次,展现玄德公既仁厚又爱民,即使到了这种程度,仍把希望寄托在能讲道理而使曹操幡然悔悟,可谓仁至义尽。最后再隐约表现出,如果万一事情发展到最坏的程度,玄德公是朝廷肺腑,是身为藩翰的宗室子弟,在某种条件下,完全可以发挥特殊的作用,承担特殊的重责大任。
这三重意思,既站在足够的高度斥责了曹贼,又给己方在军事上、政治上的选择都留足了余地,后继采用什么样的应对方法,都不失自家的脸面身段,堪称进退自如。
这就是刘备要的!
刘备本来心情有些沉重,这会儿却慢慢愉悦起来。
自从赤壁战后,刘备以匡扶汉家,安定天下为号召,大规模地聚合部众,延揽俊杰。而投入到帐下的人才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诉求。
刘备很清楚,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是诸葛亮那样的赤忱君子。便如法正,此人恃才傲物,睚眦必报,此前担任蜀郡太守的时候,行事简直肆无忌惮。但他作为中枢的谋士,总能抓准刘备所想,能够将刘备在数十年戎马生涯中积累的经验,最快地提炼出来,又小心翼翼地将某些微妙的成分隐藏得很好。
刘备非常需要法正这样的部下。
他不再往林地深处去,而是原路折返。走过法正身边的时候,他道:“还有一事……可惜孔明不在,孝直,你与士元、幼宰两位先商议出个初稿,然后最好亲自去办。”
身后有落叶哗哗轻响,是法正小步紧跟着:“主公所说的,莫非是群臣请封主公为汉中王的奏表?”
刘备的脚步微微一顿:“嗯?”
“主公,奏表已经拟就。请主公过目。”法正从袖中取出另一份卷宗:“若主公以为尚属妥贴,我立即启程,持此遍访群臣。”
虽然许多亲近臣僚都已知道,玄德公即将进位汉中王,但落到具体实施层面,玄德公几次告诫部属们,一定要按部就班,不能急。一旦急了,就难免会出现什么疏漏,成为被他人攻讦的话柄。
但刘备真没想到,法正已经将群臣请封的奏表都提前准备好了。
没必要这么急的。
如此重要的奏表,更没有由一人草拟,同一人出面与群臣逐个接洽的道理。孝直这人啊,就是急进了些。
刘备的眼角微微一跳,但神色丝毫都不变。他特意揽住法正的手臂,笑道:“孝直睹事知机,实在高明。我们且回江州,劳烦孝直先去请士元、幼宰两人来,哈哈,我要与他们一起拜读孝直的大作!”
说到这里,他用力拍了拍法正的肩膀,感慨地道:“有孝直在,实是我的幸事啊!”
法正满面红光,向刘备深深作揖,随即快步先行,策马飞驰而去。
这种精神头感染了刘备,让他也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
到了山脚,扈从牵来坐骑。刘备翻身上马,顺官道疾驰。
人在马背颠簸的时候,他仍在思忖,他告诫自己,这世上从来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再怎么英才出众,也难免有不足的地方。怎样用其所长,容其所短,这便要看人主的气量。
想到这里,刘备略微勒缰,随即扬声唤道:“子龙!”
“赵云在。”
刘备身侧,一个沉稳有力的声音响起。
以赵云的身份、地位,自然不会长期随侍刘备身边,担任扈从。他是刘备部下专门的中军指挥官,同时也负责监管诸将和预备队。此前刘备令赵云回成都休息一阵,并向公子刘禅传授剑术。但后来刘备提兵到江州威慑孙权,于是又急调赵云帐下效力。
今日刘备便是与赵云一同出游。但在法正赶来的时候,赵云恰到好处地避让一旁,丝毫都不强调自身的存在。
刘备不禁更加感慨。
在这乱世中,人皆朝不保夕,难免任情放纵,各自追逐私利。哪怕自己的亲密部下,也难避免。诚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比如这数年来,云长总是隐约关注着自身地位是否仅次于主公;而翼德则常常抱怨缺乏大战的机会,唯恐被后起的武人压过;这都只是白璧微瑕,还算好的,像麋子方那样为了一点钱财去和江东勾连,更加不知所谓。
真正的赤忱君子少之又少。但孔明绝对是其中之一,还有子龙也是。
“我到南郑之后,将会进位汉中王。”刘备斟酌着,慢慢道:“之后会对不少部属的职位做出调动。大司马府以下领兵的大将,会分别担任前后左右将军。”
说到这里,刘备顿了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