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还不是别人,正是那被魏延一枪挑死的高猛!
相比高定这等已经榨干了潜力的年纪,年轻力壮的高猛显然更加符合高胜的心意。
有意无意间,高胜或多或少的表露出对高猛不同寻常的在意,这便是高定感受到最大的危险信号。
试问,谁能在等了数十年之后,突然发现自家老爹要把所有的遗传交给另外一个人,还是一个被赐名毫无血缘关系之人时,仍然能够保持心中淡定不为之所能呢……
高定是俗人,自然免不了俗,所以带着越积越多的仇恨他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来解决跟父亲之间的问题。
只不过相比他那老眼昏花痴心妄想的父亲,高定显然具备更加长远的目光,自然能看到高胜所看不到的地方。
比如说越嶲郡真正的归属,他们越嶲夷部未来的道路…………
第一百六十九章 麻烦的高定
旁观一场父子相残的大戏,刘禅觉得后面这段隐含深意十足,反倒不觉得之前没看见的打斗场面有什么可以遗憾的地方,所以并不是很理解魏延的想法,毕竟人和人是不同的,他又没有那种没事砍人家脑袋的癖好,更没有收藏颅骨的想法……
只是这高胜虽然惨死,但高定却还活着,这个憨批怎么解决,倒还真是不大不小的麻烦。
若高定抵死反抗不从王化,那杀也就杀了,根本就没有必要在这里废话,刘禅自然就没有头疼的必要……
只是麻烦就在于,高定这边刚把自己老爹一刀捅死,转眼间就变成了狗腿子,直接跪倒刘禅跟魏延的面前,凄声哭诉自己身在贼巢心在大汉的简单处境,而且还着重点出自己为了大汉不惜大义灭亲的壮举,那样子简直是要多大公无私就有多大公无私。
若是不知情的人,可能心有所感就信了高定的话,直接接纳这个前代夷王之子都不是没有可能。
但在刘禅跟魏延面前,高定这家伙可是前脚刚刚宰了自己的老爹,后脚就哭诉恳求的样子,这怎么让他俩相信啊……
自己亲爹都能杀,如此至亲血脉都无有留情之处,天知道这种人的收服底线在哪里,甚至可能高定其野心之大根本不会被人所掌控,留下来迟早是个祸患。
可要说让刘禅或者魏延,当着手下这么多人的面直接下令干掉高定,好像也不太合适。
毕竟在场的可不仅仅只有荆州军而已,还有为数不少被俘虏的夷兵,这些夷人可都睁大了眼睛盯着这边,若是贸贸然杀掉高定,岂不是直接让这些夷人心胆俱寒,更会加深对汉庭的仇怨啊……
所以刘禅才会觉得高定这厮端的是心思狡诈无比,就是在这么多夷人的面做出这般姿态来。
如此不仅仅能保住自己的小命,还能够赢得一部分夷人的心,毕竟这货可不光只是为自己求情,还连带着帮他那些同族求情。
言辞恳切语气悲沉,好像他门所做的恶事全都是已故以往高胜一手策划主导的一般,从恶之行也是被高胜逼迫的似的,不说扔掉了身上百分之百的错误,但却也将黑锅甩了个七七八八。
如此这般,就算那些个夷人脑子反应再慢,也是在性命攸关之前多抖了几分机灵,一个个随声附和高定,一时间场间到是哭诉声哀嚎声恳求声一阵接着一阵,搞得这地方好像不是刚刚结束的战场,而是什么府衙刑司伸冤审案的地方……
这种令人头疼的场面,别说刘禅了,就是魏延那也是头一回见到啊,根本就没有应对的经验。
一个主将一个副将,俩人大眼瞪小眼的,都有些感到棘手……
按照魏延的意思,高定这种货色肯定是留不得的,毕竟是高胜之子,尤其还这般心狠手辣,若是听信其片面之言纵容宽饶,那是不亚于放虎归山的,到最后会造成多大的遗祸影响,这是谁都不敢保证的事情。
而刘禅恰恰也是这般想法,他一个后世的过来人,更加无法理解这种杀父的行为,眼中无血亲无亲情,为了自己私利性命竟然做出这般禽兽不如的事情来,刘禅觉得这家伙的脑袋连被魏延收藏的资格都没有。
可他觉得又有什么用,场中情势如此,高定这个巨大的隐患跟在场所有的夷人已经绑定在了一起,想要破局逆势而行的唯一解决办法,可能就是将高定干掉连带着所有夷人也一起坑杀了。
如此之后,便不会有人知晓高定曾经乞降过,之后该怎样就怎样,整体上对待夷人部落的行事战略方针也不会有什么阻碍出现。
可问题来了,不就是因为没有办法直接坑杀这么多的夷人,刘禅才会头疼吗,要不然哪还有后面这么多的问题了。
这要是换了魏延,那可能没有多少犹豫,杀了也就杀了,都是些异族人不服教化,一起杀掉埋了还能更省事一些……
但在场做主的也不是魏延一人,刘禅一方面是心中有所不忍,毕竟杀俘跟战场对敌厮杀是两码事。
一个是要你命的敌人,一个则是束手就擒毫无反抗能力的俘虏,这两者斩杀起来的差别可是不小的……
而且再说了,世事无绝对,没有谁能够保证此番清剿斩杀便是完美无缺的计划,这要是万一有个什么活口溜了出去,将今天的事传扬开来,恐怕这越嶲郡的问题不仅不会因此平息,反而还会愈演愈烈,闹出更大的乱子来。
到时候别说什么速平南中各郡为西川整体赢得时间了,能保证南中各郡的局势不进一步的恶化便已是邀天之幸……
棘手的问题总归是要解决,刘禅拉着魏延到一旁嘀咕了半天,也商量出来一个太好的办法能够悄无声息的干掉高定,所以也就只能无奈的接受这个家伙继续活下去。
魏延愤愤不平面上很是不爽,但刘禅却觉得这样也不是不可以解决的结果……
高定活着,其实也是有利有弊,刘禅等人到也并非是彻彻底底的损失,毕竟一个人终归是有可以利用的地方。
凡事不能以点概面以偏概全,高定虽然死皮赖脸的耍手段保住了小命,但是刘禅却没答应将这家伙放回到他们夷部当中去啊。
既然魏延担心放虎归山留有后患,那么将这支老虎绑在笼子里面,顺便拔掉他的牙齿和利爪,自然就不会存在威胁一说。
到时候甚至还可以借此产生不小的利润,毕竟笼中之虎也是有不小的观赏价值嘛……
比喻是一回事,做起来又是一回事。
刘禅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具体怎么操作他确实不打算掺和了,这种在他看来意义不大又浪费脑细胞的事情,交给合适的人去处理就好,总不能事事都让他亲自出马吧。
马良那边除了安抚越嶲郡内大小豪强家族,和焦璜这个郡守之外,好像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
这不正好,刘禅给他找了个活干,也算是为马良争取了一份立功的机会嘛…………
第一百七十章 下一站
高定的事有了着落,战场也打扫的差不多,那自然是收兵回营清算战果了……
一夜突袭暗中行事,没有通知越嶲郡内任何一人,魏延跟刘禅便已经将越嶲郡最大的问题给解决掉了。
算算时间,从他们抵达邛都县开始到现在高胜毙命为止,好像才不到十二个时辰的光景,便已经将焦璜头疼许久的问题完美搞定。
这是魏延跟刘禅的高效,还是焦璜等越嶲郡人的无能,具体就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不过事情得到圆满的解决终归是好,魏延也没有心思跟焦璜等人在纠缠,南中诸君可不止越嶲遭了祸乱,尚有数郡仍有蛮夷动荡,他们可不能讲所有的时间都浪费在此处。
再者说了,连高定都被刘禅魏延给拿下,其人也表现出异常顺服的态度,表示愿意归顺大汉朝廷为鞍前马后之用,劝说越嶲郡其余被占去县府重新归降,也愿意说服自己的那些族人一同臣服,重新和汉庭签署条约。
如此识相之人,就是马良一时间都觉得算计高定太浪费了些,倒不如让其发挥出自己最后的作用,燃烧一下生命中最后的余光,然后在老老实实的认罪伏法岂不更好……
只是这事不是一时半刻就能结束的,马良草草安排下去,特意叮嘱了焦璜一番,免得这位郡守心中不忿拿高定发泄怒火。
反正这厮也活不了多久了,与其摊上一些不好的名声,倒不如物尽其用的说,这也算是马良为焦璜设下的一道考验吧。
郡守之位一方大员,但谁人不想如成都进中庭,焦璜如果表现出足够的能力,在主公刘备正缺人才之时,马良也不是不可以为其引荐做一个提领带路的人……
不过也并非所有人都需要马良引荐,南中诸郡守中,却也有一位名传益州根本不用考量,便已经够资格进入成都为官,从一郡太守之位更高升一步。
而此人,便是刘禅等三人接下来的目的地,益州郡之下太守,南郡枝江县人董和是也……
在焦璜依依不舍的注视下,魏延率领着大军轻装启程,随行的还有高定并焦璜派下收拢县府的官吏,那些被越嶲夷占领的县城,还得靠着高定去拿回来呢。
正巧双方顺路同行,也算是省了不少的事情,最起码魏延他们不用再大包小包的背上那么多行礼了。
这一路沿途自有补给,收服县城也定然有物资补充,哪里还需要那般费力费时,算起来如此能省下不少的时间呢……
不过为人便利也不是毫无付出,就算焦璜不说,魏延刘禅两人也很明白,他们所谓顺路同行,其实也是焦璜担心高定不能服众,无法顺利收服被夺县城而准备的后手。
既然魏延他们等干掉高胜,那想必抢回被夺占的县府也不是什么难事,同为主公刘备帐下臣子,有难之时不互助岂不是过分了些,就算魏延等人再怎么不待见焦璜,也不会在这上面闹什么岔子出来……
只是这般被人连带着算计,倒是让刘禅颇有些不喜,一路上再也没有管过什么事,反倒是老老实实的猫着研究董和此人。
魏延对此自无意见,反正一场夜袭也稍微看出了少主的一些能力,虽然并没有表现完全,但那也是因为有意外发生,毕竟谁也想不到事情到最后,高定会主动跳反跟他老子高胜火拼,以至于刘禅事先准备好的两路伏兵一个都没用上,还白白在林间挨了好长时间的夜寒霜冻……
至于这帮衬一事,魏延能怎么办,他也想撂挑子不干直接快马加鞭率领部曲直奔益州郡。
可问题就是他不能,所以心中才会无奈,毕竟马良是比较支持这件事的,魏延也只能将就着捏鼻子人了。
谁让他不是少主呢,没有人家刘禅的特权,就只能老老实实的喽……
旁的事情刘禅不再掺和,此番老爹给他的考核其实也算是过去了一半,虽然南中诸郡尚且没有完全平定,但刘禅隐隐间觉得自己在这边的时间却是不多了。
毕竟一州之地的消息封锁岂是翻手之间就能做到的,别说掌控西川十数年的刘璋,就是当年的刘焉也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人心都是会变得,也是最难揣测的,谁都不能保证益州内就没有会泄露消息的人,谁也不能肯定那些明面上表示臣服的手下内心不会有另外的算计,这些可都是意外的影响因素……
而这一路来,从蜀郡南下到越嶲郡,刘禅自觉已经很快速了,而且解决越嶲郡麻烦的时间也是不长,但无奈这益州之南道路艰险难行,基本上八成的时间都是浪费在赶路上。
如此赶路已经是让刘禅觉得头疼,那祁山之路栈道之行又得是怎样的光景,不用想刘禅都知道要比这边难出十倍不止……
可唉声叹气又有什么用,再没有高效穿山开路的办法之前,栈道山涧小路就是唯一的途径,在这些方面想办法进一步加强出蜀的容易程度,才是最实际的解决办法。
只不过现在那些对刘禅而言还有些遥远,毕竟汉中都没打下来呢,就已经想着要冲出益州,这未免有些太过异想天开了……
所以与其想那些不着调的事情,倒不如看紧眼下为好,益州郡在即,董和此人刘禅还尚未了解深入过,哪里还有心思想别的乱七八糟。
老老实实弄清楚这位被老爹亲自下令召入成都之人,也好过心思放在焦璜他们身上……
至于董和到底有什么能耐,刘禅也并不是很了解,只是他的小本本上有些记载,但更多却是因为他那个被后世称为‘四相’之一的儿子董允。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能上诸葛孔明前出师表之人,后又做到辅国将军,以侍中之位行尚书令之事,为大将军费祎的左膀右臂,董允没点本事能够做到这些嘛。
那作为他的老子,现任益州郡太守董和,想来也是差不了什么,毕竟家教之处学识一道,缘父而起